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動盪俄羅斯

  中國藉助著這個難得的機會,在夯實自己根基,作為主導者的楊元釗,他很清楚,現在的中國,已經能夠應對整個西方的挑戰,甚至把整個世界都擺在一起,都未必是中國的對手,中國太強大了,不但是工業總量,連動員能力上面都是一流,這麼一個國家,走上了工業化的道路,帶來的影響必然是驚人,後世就是這樣,哪怕再很薄弱,沒有多少的資金的前提下,列強們對中國的封鎖都不遺餘力。

  後世是這樣,這個時代同樣是這樣,中國要想崛起,就必須衝破西方的阻攔,可是強行的正面來,需要的時間太過漫長了,楊元釗控制的西北,還有後來的中國為什麼隱忍,就是因為如此,在歐洲大戰這個難的的機會之下,中國將會獲得一段時間的平穩時期,這個時期不好好利用的話,根本對不起中國所擁有的機會。

  在美國還沒有完全準備好,船塢之中的龐大戰艦還沒有完工的時刻,美國是不會主動的挑釁的,在澳大利亞的戰局已經結束的1916年,中國最少有一年平穩發展的時間,甚至從某種意義上面說,即便美國的軍艦完工,要想突破夏威夷一線,也非常的困難,最多消耗一些中國的軍費,對於中國整體而言,沒有影響,這是一個難得的發展機會。

  歷史上,因為種種的原因,中國錯過了這個發展的機會,這個時代,楊元釗的穿越,就是一個撥亂反正的機會,實際上,他做到的,而且做的極好,這就是中國所處地理環境和現狀,距離東西方都非常遠,無論是歐洲還是美國,都沒有辦法在亞洲擁有較為強大的力量,無論是哪一個,跨海作戰的話,能夠動員的力量都不會是他們全部的力量,只要中國有稍稍的發展,哪怕只是達到俄羅斯的那種程度,就不可能出現近代中國的那種慘狀。

  為此,楊元釗在中國首先發展的就是工業,然後才是教育,用了種種努力,把穿越者的先知先覺和一體機的功效發揮到極致的情況下,創造了中國的奇蹟,在世界上所有國家沒有看到的領域之中,中國已經積累成了一個龐然大物,即便是英法美等過,在知道中國強大的同時,卻不知道中國到底強大到什麼程度,這也是中國能夠如此安穩的根本原因,一個本就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人口的大國,在悄無聲息之中,已經拿下了33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經成為了一個真正的巨無霸了。

  即便是跟中國聯繫最多的德國,也只是知道中國軍力不錯,工業能力強大,可是在他們的認知之中,最多覺得中國跟美國差不多,甚至還沒有美國強大,中國強大的時間太短了,只是在1910年之後的短短几年的時間之中,在他們的認知之中,時間恰恰是最重要的,他們德國從分散到崛起,都用了幾十年的時間,更別說基礎更差的中國,在他們看來,中國或許軍事上強大一點,可是實際上,還是過去中國的樣子,龐大人口造成了生產力總量的強大,而在效率上,是比不了德國的。

  當然了,就德國眼前知道,建設能力和農業生產能力,中國是比較強的,可是這沒用,建設能力固然能夠加快工業建設,可是那個是取決於的科技水準的,至於農業,說重要他也重要,因為少了糧食,一個國家就會減少實力,甚至是分崩離析,可是真的多了,也沒有多大的作用,除了賣錢,就沒有別的用途了。

  德國要是知道,中國的工業生產能力上面已經超過了美國,而且最少是美國的7倍以上,發展的速度也是美國的數倍的話,恐怕他真的就會停下來歐洲大戰的,英德之間的矛盾,是為了爭奪世界霸權,可是打敗了英國,又冒出來了一個實力強大,人口近乎占據世界一半的中國,德國要能夠打下去才怪了,他們會第一時間的跟協約國講和,同為白人,在中國這麼強大的壓迫之下,他們成功的機率很大,在稍稍的整頓之後,他們一定會一起對中國出手的。

  國與國之間,永遠沒有什麼人情好講,能夠用上的人情,那是不重要的人情,是在不影響到自身的前提下用上,那是可以用的,可是這種人情一旦影響到了自身,又有幾個人願意去付出,這完全是兩碼事,正是清楚這一點,從一開始,知道了所處的時代之後,楊元釗就打算利用一戰這個世界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戰爭作為跳板,正是靈活的控制,站在德國的身後,把實力隱藏在雲山霧罩之中,讓中國獲得了平穩的發展機會,否則的話,中國的發展絕對不可能這麼一帆風順。

  四五年前,中國可能跟美國是一個水準上的,軍事科技上更進一步,比起世界上的列強強大,可是如果中國真的把自己的真實能力給暴露出來的話,對於中國而言,絕對不是好事,當整個西方世界圍攻中國的時候,中國即便能夠憑藉著楊元釗這個穿越者,和自身的龐大人口,扛過這一切,站在世界之巔,可是耗費的犧牲恐怕會大道無法想像,最關鍵的是,錯過了幾年最關鍵的基礎發展階段,未來中國或許在諸多領域,永遠無法攀升到最高的程度,楊元釗是為了讓中國邁上巔峰,而不是弄一個強大的有隱患的帝國,強如蘇聯那樣的,力壓整個北約,不是因為體系和一些外部原因,最終分崩離析,多少年都沒有恢復過來。

  有更容易的方法,為什麼要走一條更艱難的道路,甚至需要付出的代價並不大,隱瞞一些東西而已,白種人跟黃種人的不同,讓中國刺探列強的情報非常的困難,相對而言,這些列強們刺探中國的情報同樣很難,經濟上同樣如此,只要發展到一定程度,要想了解真實的數字,只能夠從對方紕漏的開始看的,而且中國太廣大了,只是百萬人以上的城市就數十座之多,對於中國不了解的,可能只會覺得某一個,兩個城市比較的發達,他們不會知道整體會怎麼樣。

  除了被動的方面,主動的方面中國也做出了迷惑,隱忍,等待,等到合適的機會才露出獠牙,自身的強大和機緣巧合,中國拿下了西伯利亞,東南亞,澳大利亞,在領土上面,已經沒有需求的前提下,接下來一到兩年的時間,就是全力發展,讓中國自身的實力變得更強。

  剛剛占領的領地,並不穩定,只有一段時間發展,讓他擁有足夠的自我恢復和生長的能力,這才能夠穩定下來,澳大利亞就是這樣,此時此刻,一旦協約國進攻,恐怕很容易就上了澳大利亞,然後就是拉鋸戰了,中國雖然不怕,可是這畢竟是在國土的範圍之上的戰爭,不管怎麼打都虧。

  中國這邊一片平靜,歐洲那邊,也差不多少,英美在經歷了失敗之後的,正在****的自己的傷口,2萬輛坦克這不算什麼,不過是一些錢而已,可是人員的損失是大頭,因為深知的坦克的作用,2萬輛坦克在英美看來,足以衝破德國的防線,為了取得最大限度的戰果,跟在2萬坦克身後的,是120萬的精銳部隊,他們大部分都在坦克被損毀的同時,被殲滅掉了,雖然說在波爾多前線,每年損失的兵力比這個多的多,可是全部都是精銳部隊,全軍覆沒的戰損,還是讓英美有些吃不消了,目前正在舔食著傷口,甚至連波爾多的戰局都平靜了很多。

  德國雖然占據了優勢,也消滅了協約國有生力量,可是那一戰,不能夠說是完勝,裝甲力量在突破防線自後,所表現出來的那種殺傷能力,還有對於固定陣地的傷害,讓德國發現,他們之前的選擇是錯誤的,哪怕有了火箭筒,裝甲力量也是必不可少的,畢竟德國總不能只是防守不進攻吧,火箭筒是中國給的,在目前,英美沒有,最起碼沒有大規模的裝備,如果當時他們能夠深入的研究坦克,最少說製作出來一部分備用,那麼趁著波爾多前線的殲滅戰,德國說不定,就能夠把協約國推平了。

  這是後來,最讓德國後悔的地方,機會錯過了之後,就是錯過了,德國此時此刻,除了發憤圖強的發展裝甲力量,為以後做好準備,就暫時無事可做了。至於強行的攻擊波爾多的防線,這種念頭從來都沒有考慮過,這可不是開玩笑的,強行的攻擊,即便德國也無法承受這樣的損失,西方不能前行,那麼很自然的,眼光都放在了東方,俄羅斯是一塊巨大的肥肉,稍稍從他的身上咬下來幾塊肉,就足以讓德國吃飽,參謀部最近也一直都在對著俄羅斯做計劃,更加幸運的是,機會讓俄羅斯自己給送上門來了,在1916年下半年,從開戰開始,少數曇花一現之後,一直都沒有多少表現能力的俄羅斯,突然發生了幾起武裝暴動,一些被壓迫的受不了工人農民,加上少部分從前線偷跑回來的士兵,他們在俄羅斯發動了幾次起義,讓本就有些疲於奔命的俄羅斯,更加的動盪了起來,也給德國創造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