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自古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獨特的環境,讓他易守難攻,歷史上面的幾次攻打南京的戰役,比如靖難時期,朱棣攻擊南京,明末南京攻防,還有幾十年前,太平天國起義的時候,南京攻防戰。特別是太平天國時期,最後的攻防戰,幾乎是殺的屍山血海的,南京無愧為雄城,抵擋住了湘軍的連續攻擊,最終孤立無援之下,被攻破了。
可是冷兵器時代,或者是在熱武器初期的攻防戰,跟現在的,又完全不同,時代進步了,戰法進步了,革命黨沒有意識到危險,他們花在江防上面的精力,都比南京多的多,守衛在南京的5個步兵軍,其中的兩個在江防上面,另外的兩個,距離南京城大概有十幾公里左右,在南京和江防中間,只有一個常備軍在南京,
如果一切的計劃都順利的話,化整為零的10幾萬人加上特戰旅和傘兵獅,差不多就是17萬左右,會把南京圍得水泄不通的,到時候,整個南京唾手可得。
革命黨絲毫不知道,他們這邊還沒有行動的時候,通過情報局,就已經知道了他們準備的行動,所動用的兵力,甚至西北已經想好了反制的措施,準備一舉把他們拿下,在沒有占據進攻通道的時候,直接中央開花,擒拿住他們領導機構,打掉南京,也算是20世紀初,另類的不對稱戰爭吧。
著急的閻錫山去調集軍隊,楊元釗則留在了參謀部,看著參謀們制定的方案,他連連點頭,不過看著看著,他感覺到了一個疑惑,那就是,這個戰略是為了先發制敵的,第三軍會用最短的時間調動起來,用斬首的方法。幹掉革命黨的高層,以結束整個戰爭。
這無疑是最簡單的方法,也是耗費最少的方法,但是有一點。合理性上,有些欠缺,當楊元釗把這個問題提出來的時候,馮玉祥,蔣百里和張孝淮都皺起了眉頭。
他們是軍人。一般考慮問題做事情的時候,往往會從軍事的角度來考慮,這樣的預案,在一定程度上面,很不錯,是最省力,耗費最少的方案,可是合理性上面,還真的值得商榷,即便取勝了。未來也會值得詬病,你說你得到了革命黨準備動手的消息,可是最終先動手的卻是你,當時都會出現問題,更何況無數年之後。
軍事永遠是政治的延續,西北要統一中國,要建立起一個真正強大的,合理的國家,有時候,這個合理性就不得不考慮。當然了,這是在耗費差不多,不會因為這所謂的合理性,而影響到全局或者損傷太大的情況下。
三個人都是軍事大家。之前只是沒有考慮到,這個方案是非常出色的,即便要加入合理性的問題,也只是時間上面的調整,本身,第三軍化整為零。前往南京的時候,都會有一個裝備的問題,現在,不過是在裝備上面,加入了潛伏的時間,西北在南京方面的布置,遠遠超過革命黨的想像,有些布置,甚至還是在革命黨占據政權之前,由楊元釗就布置下來的,後面逐步的加深而已,把時間拖到革命黨對節點城市動手一天之後,這樣更加合理一點,哪怕是無法解釋第三軍到底如何的越過了革命黨的層層防禦,直接的衝到南京城下,並且一舉的斬首成功,只從時間上面,就足以證明西北是被動的反擊。
大方向定下來了,接下來,就是逐步完善,這些自然有底下的參謀來完成,而一個機要秘書則拿著命令去找閻錫山,作為指揮官,他必須要知道參謀部這邊的意圖,否則,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話,那就麻煩大了。
閻錫山確實是著急,人還沒有趕回去,電話就首先打回去了,紅色的警報聲,在第三軍的營地之中響了起來。本就是黃色預警,所有的休假全部取消,雙港值班的第三軍,如同一個醒來的巨獸一樣,士兵們迅速的坐起身來,收拾個人物品,作戰物資,行李,帳篷,還有個人的槍枝彈藥之類的,全部都按照一定的規程,打包完畢。
後勤部隊,也打開了第三軍的軍火庫,這個興建於地下,平日裡防護的密不透風的彈藥庫,厚厚的大門開啟,新配備的155新式重炮,足夠120個基數的彈藥,還有各種其他設施,一門門的大炮,被拖出了庫房,然後用掛鉤拉在了汽車之上,第三軍還沒有徹底的結束摩步化的改造,卻也擁有1000輛以上的汽車。
西北軍跟其他的部隊的一個顯著不同就是,後勤物資除了槍枝彈藥之外,還有包括軍用糧食,壓縮餅乾在內的數百個不同的項目,這些看起來不起眼的東西,卻是戰鬥最好補充。
打個比方的吧,西北的標準戰場餐包,是在這個時代的餐包的基礎上面,參考了後世的一些理念,用一定分量的的生石灰加熱,只要是有水的地方,就能夠吃到熱騰騰的飯菜,熱飯不但是在補充能量上面,口感方面,有獨到之處,在恢復體力,增加愉悅度方面也有很大的好處。
沒有信仰的力量,西北所要做的,就是從科學和體系上進行改變的,幾乎細微到了軍事方面的每一個領域,在楊元釗的指點之下,西北軍其實走上了跟後世美軍差不多的道路,用更高更強,更加科學的方法壓倒對手,反而沒有太多屬於曾經red軍的東西了,最少西北軍要講究吃苦耐勞,卻不會刻意去吃苦。
西北的快速反應標準是100分鐘,第三軍全體都集中完畢,已經裝車開始向火車站進軍的時候,不過是過去了55分鐘,相對於規定時間,幾乎壓縮額一半,這不但表明了第三軍訓練有素,也表現了科學的集中方法。
大概是30分鐘的之後,閻錫山趕回到了第三軍,在他的坐鎮之下,第三軍的動作,比之前加快了不少,好容易撈到這一仗,在閻錫山看來的,必須要打的漂亮,之前的預案他都聽到了,第三軍化整為零,突襲南京,拿下南京之後,配合其他的西北軍,徹底瓦解革命黨的統治基礎。
雖然這一戰,沒有山東的第一軍,抵禦外敵那麼的威風,卻也是統一中國的重要戰爭,閻錫山也相當的關注和認真,不但親自督促軍隊出發,也讓參謀們,在參謀部的預案的基礎上,做出時間表。
不過接下來,參謀部機要秘書的命令,卻如同一盆冷水一樣澆了下來,兵貴神速,這應該是絕對的常識了,可是在關鍵時刻卻要緩兵,閻錫山不是不懂政治的,一看到機要秘書的命令,他就知道,其中摻雜了政治的因素,好在,西北的實力遠在革命黨之上,即便是用了緩兵,也不是革命黨能夠對付,第三軍的訓練科目之中,也有潛伏訓練,加上參謀部的介紹,在南京附近,有足夠幾十萬人的藏身之處,只要不是西北自己泄露,第三軍不過是多潛伏几天罷了。
已經動員了,就不再停下來了,到地方休息跟在這裡沒多少區別,閻錫山在接到了命令之後,還是以最快的時間出動,對此,機要秘書還有些擔心,卻被閻錫山一口堵回去了,他會按照命令來發動,但是如何發動,就要看他了。
作為軍方少數的資深軍頭,閻錫山所有的氣息,不是一個既要秘書能夠抵擋的,乾巴巴的說了幾句之後,就告辭了,而閻錫山則搖搖頭,跟著軍隊一起出發。
在戰爭時間,西北整體就是一盤棋,不但第三軍快速的反應過來,就算是鐵路局也跟著反應,西北客車一般是擁有16節到18節不等的車廂,按照每一節車廂荷載148人的標準,一列車廂大概是2000多,加上後勤人員,第三軍,基本上需要65列火車。
對於西北而言,工業發達,本身可以製造火車的他們,幾十列火車,這不是一個問題,包頭鐵路局臨時機動,都可以調集這麼多的數目,只不過以現在西北鐵路網的繁忙程度,不可能一次性的安排這麼多的車皮的。
換成之前的計劃,就需要調整鐵路運行圖,大面積的晚點列車,現在,不需要太急,最少不需要的用最短的時間趕往南京,一部分人員選擇增加車廂,在原來15節,16節的列車上,增加兩到三節的車廂,而火車的車廂的餘量有,擠一擠差不多擠入一倍的人,一個車廂擠下250人還是沒問題的,畢竟有組織的軍隊,比散客更加的規矩,也沒有鞋帶很多的行李。
加上分流和分批的關係,首批大概是一個半師,必須要提前出發,剩下的,在兩天之內出發。兩個小時之後,第一批的先頭部隊的,通過鐵路發出去了,這是前往武漢,準備乘坐飛機的偵查團,剩下的,會依次在三天之中出發,共同前往南京。
一切都準備停當之後,閻錫山也出發了,本來他應該是作為指揮官,最後跟隨著軍部出發,可現在計劃放緩了,說不定要七八天之後才開仗,不放心前線的他,帶著十幾個參謀和一個連的警衛,跟隨著偵查團出發了,他準備的跟隨著偵查團,坐飛機前往南京,做好先頭工作和潛伏指揮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