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無標題章節
周六的上午,劉志成召集了亞視高層和節目製作部的高級職員,進行會談。
「《華人好聲音》的成績如何?」
聽到劉志成問話,周梁淑怡馬上匯報導:「《華人好聲音》一共獲得6000萬港幣的GG費,純利預計可達2000萬港幣;
自《華人好聲音》開播以來,亞視電視的整體收視率占香江六成份額,徹底壓制了無線電視台;亞洲衛視目前的觀眾已經有1500萬人,比開播時暴漲近一倍.」
成績斐然!
盈利低很正常,因為成本實在太高。
最關鍵的海上帶動衛視的觀眾數量增長,這對衛視的長期GG收入就是最大的投資。
劉志成記得,前世李超人的衛星電視台六個頻道,開播兩年後的觀眾數是4500萬人。
照目前的形勢下去,亞洲衛視可能也可以達到4000萬以上的觀眾。
因為比起李超人的衛星電視台,亞洲衛視在節目上更具優勢。
劉志成點點頭,說道:「《華人好聲音》是選秀節目的鼻祖,但顯然還不足以讓我們在綜藝節目上,傲視全球。
接下來,你們再籌備一個節目,叫做《流行偶像》。節目的創意是:這個節目是為那些想成為流行歌星的孩子們設計的,是要在全亞洲20歲左右的華人孩子中選出一位超級明星和流行偶像出來。
它一舉三得,是這些年輕人夢想成真的一條捷徑,是唱片商、經紀人發現歌星新秀的一個辦法,也是電視台吸引觀眾的一場為時數月的『真實電視』。
節目的方式為:每組4個評審,分赴亞洲華人聚集地,進行選才!先進行登記報名,然後再再從數萬人當中挑選100個人。
接著,又從這100位中選出50位,最後降低到10位候選人,此時,評委們心中已經有了底,雖然最後得勝者只能是一人。
但是,他們面前站著的,已經不只是一位未來的明星了。」
劉志成說完,並不是所有人都有眼光,有高層質疑道:「老闆,這個節目和《華人好聲音》,會不會有些重合?」
劉志成並無反感,而是解釋道:「選秀節目肯定有重複的地方,但肯定又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那就是模式和對象。
《流行偶像》的對象是16歲至24,歌聲非常重要,但相貌也有一定的重要性。
流行偶像,又叫超級偶像,是我們的野心之作,打造一個新的天王級偶像!」
周梁淑怡馬上也附和道:「這個節目創意非常好,重要的是,他很適合歐美電視台的版權要求。
若是我們辦得好,一個版權就能出售上千萬美元的版權。」
劉志成滿意的點點頭,說道:「不錯,起碼是2000萬美元一個版權,上次我們就賣得太便宜了。你們看現在的美國ABC憑藉《百萬富翁》,有多的賺錢!」
眾人點點頭!
接著,劉志成又給大家討論了一下細節方面設計,比如海選時,一個選手只有1分鐘的時間,這樣更有效率。
因為只要唱得好,就算再發揮失常,也可以通過海選。
其次,還可以增加舊金山、溫哥華、倫敦等城市的專場,在當地華文報紙做GG宣傳。
成本可能會高很多,本來可以盈利5000萬港幣的節目,最終可能就打個平手。
但劉志成本來就是看中的版權收入、衛視的觀眾數量增長,所以節目本身就是虧本,他也要做。
散會之後,劉志成露出一絲笑容,能抄襲前世的節目實在太多了。除了選秀節目意外,還可以抄襲『荒野生存』的節目。
劉志成記得,前世2000年左右,就有類似的節目了。所以,最近幾年要搞起來。
如今,亞洲衛視的成功,頓時讓亞洲電視台的觀眾,不再局限香港,而是全亞洲。
所以,很多GG商也不再是香江的,而是整個亞洲的。
市場大了,那麼製作這些節目毫無壓力。
…………
帆船大廈
劉志成單獨找來黃祖緒,打算安排一件秘密的事情。
「你知道國際商業信貸銀行嗎?」
黃祖緒思考一下後,然後的問道:「老闆指的是香港國商銀行的母公司?」
劉志成點點頭!
黃祖緒馬上說道:「知道一些,好像總部在倫敦,規模很大,全球幾十個國家都有其分行。」
劉志成認真的說道:「你去組建一個團隊,好好研究一下。」
這個時候,黃祖緒終於明白老闆的用意了,他想讓弘利投資進入銀行業。
想到於此,黃祖緒認真的說道:「老闆放心,我一定將這件事辦好。」
待龍景昌離開後,劉志成認真的思考起來。
假設一切順利,四月爆發『國商事件』,他需要立馬籌備自己的收購團隊,這樣才能和港府談判時,不至於毫無準備。
收購資金不需要著急,因為雖然他會有對手,但是他的對手都不會接受『香江外匯資金不擔保國商壞帳』這一條,而且就算有對手考慮接手。
國商銀行會突然湧出海外無記錄的債務25億(可能還沒有這麼多),這也是讓人退卻。
而劉志成不同,在他看來,一個龐大銀行網絡對於他這個新手來說,是非常划算的。
前世1993年,港府手中一個虧損18億的『海外信託銀行』,尚且賣出了44億的高價。
可想而知,投資銀行不能看這家銀行本身的財務情況,而是需要看這家銀行的金融網絡。
就算收購國商銀行(香港)的成本高達50億~60億港幣,劉志成也不會猶豫的。
銀行太賺錢,對他來說也太重要。
而且,如果這一次他以白騎士的身份介入國商銀行(香港),他的威望將在香江提高一個檔次。
試想,45000名的儲戶,走投無路的時候,林祖輝介入,這些人不得感激一下麼!
當然了,劉志成也儘可能的要留住這些儲戶,以及讓港府對自己承諾——假設自己處理好了國商銀行(香港),海外信託銀行必須優先且便宜賣給自己。
4月5日,星期五。
英格蘭銀行採取斷然行動,聯合盧森堡、開曼群島等有關當局,於當天查封了國商銀行,凍結它在世界各地的資產。
消息傳到香江,引發國商銀行(香港)擠提浪潮,當天存款減少3.2億港幣!
當天傍晚,香江銀監官員召開新聞媒體會表示,『國商事件』的根源不在本港而在海外,本港『國商』是獨立『運作』,經營是『完善可行的』,無需停業。
一時間,眾多媒體也沒有懷疑,打算按照銀監官員的話進行第二天的新聞排版。
翌日,周六。
當所有媒體都報導正面消息的時候,香港的權威《經濟日報》刊登了『負面消息』。
其專業的經濟學家、評論家犀利的指出三條反駁意見:
第一,香江國商是『獨立運作』、『不受母公司影響』的官方言論,完全是不負責任的言論。
說明銀監官員對國際金融運作缺乏應有的認識,豈有母公司出了問題,所屬公司能獨善其身的。
第二,若是港府官員對於銀監會的說法認可,何不出具『外匯擔保』的聲明,打消儲戶的憂慮。
第三,香江國商銀行應該立即查封,避免資產轉出海外。
昨天港府召開發布會,就是希望透過媒體,起到安撫國商儲戶,以及安撫整個香江金融界的意思。
按理來說,媒體只需將港府的話,傳遞出去即可。
如今沒想到,《經濟日報》直接質問起港府起來,大有興師問罪的意思。
早晨。
李炳強是一名國商銀行的大客戶,足足存了200萬港幣在國商銀行。
因為他是做餐飲生意的。原本,他也不考慮國商銀行合作的,不過奈何國商銀行的利息比別人高一點。
只是沒有想到,昨天晚上他從新聞上得知,國商銀行發生擠提,這讓他大驚失色。
他做的生意也不大,200萬港幣幾乎是他很大一部分現金了。他還指望著這筆錢到期後,取出來購買物業呢!
「老闆,給我來一份《信報》?」李炳強急迫的說道。
《信報》是香江第一的財經類雜誌,所以李炳強想從上面了解情況。
「在你面前,自己拿一下!」報攤老闆指指李炳強面前。
李炳強一看,果然在自己的面前,他居然緊張的沒看見!
付完錢,李炳強就在馬上邊看了起來,當看到《信報》轉述港府的話後,李炳強豁然開朗,虛驚一場。
「還是去國商銀行門口看看吧!」李炳強長了一個心眼,他畢竟是做生意的,不需要請假。
來到中環一家國商銀行,他驚呆了,已經排起了長龍。
「老兄,港府都說國商銀行一切正常,你們怎麼還要取錢,不怕折了利息啊!」
排隊者不高興的說道:「港府說的話你也信,你看看這是《經濟日報》的觀點,他們說香江國商不可能獨善其身!
再說了,我只要我的本錢保住就行了,利息什麼的,不在乎了!」
「啊,給我看看!」
排隊者心想自己排在前面,也不怕多個競爭對手,更何況這種事,一定要大家齊心,便隨手將報紙給李炳強。
這一看不打緊,李炳強嚇得出了一聲冷汗,連忙加入排隊的序列。
「《信報》一點也不可靠,一點也不專業,差點誤我大事,以後還是看《經濟日報》吧!」李炳強自言自語的說道。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財政司和銀監處的官員們也緊急開始召開會議,他們本來打算利用周末的時間,和阿聯政府進行緊急的溝通、聯繫。
讓作為國商銀行大股東的阿聯政府進行財政擔保和注資,這樣一來香港國商銀行便不會有危機。
而他們不封查國商銀行,也是希望香江銀行屆不要發生擠提浪潮。
當然了,這些官員判斷失誤,也是很大一部分原因。
財政司的司長翟克誠是個英國佬,他不懂,只聽助理說國商銀行門口聚集了大量的儲戶,準備提款。
「怎麼回事?我們不是已經發出公告和建議了嘛,怎麼擠提事情還是在發生?」
銀監專員卓盛才,將《經濟日報》的刊文,全部轉述給崔克誠。
崔克誠頓時臉上變換起來,不滿的說道:「他們怎麼回事?不知道這樣會引起整個香江銀行擠提事件嘛?」
雖然憤怒,他卻對《經濟日報》的舉動無能為力,因為這是屬於新聞自由。
特別是在香江這個地方,更是不可能發生《經濟日報》被針對,那樣會引起整個媒體的對抗,甚至海外媒體都會聲援。
不過,《經濟日報》的言論,也給一些財政和銀監官員提醒。
副司長就說道:「我覺得我們應該還是重視起來,馬上再次派駐團隊入駐國商銀行總部,不能讓他們將資金調往海外。
與此同時,加緊聯繫阿聯政府,一定要讓他們給一個明確的說法。他們注資、擔保與否,關係著這次國商銀行的命運!」
崔克誠也反應過來,點點頭說道:「好吧!大家都提起精神起來,一定不能讓這件事蔓延至其他銀行,影響整個香江銀行界,和港元的匯率!」
一番安排,財政司和銀監處便加班,處理這件事。
就這樣,周末兩天香江的銀行界過得心驚膽戰,生怕擠提延續到自己頭上。
而國商銀行的門口一直是大排長龍,銀行的現金很快便被擠提一空。
4月8日,禮拜一。
早晨,香江各大媒體都刊登了:香江政府下令國商銀行停業,接受封查。
理由是,大股東阿布達比政府不同意財政支持,且國際信用卡股份公司已經將國商銀行集團發出的所有信用卡停用。
一時間,香江輿論譁然。
因為還是有大部分人相信了港府的話,並沒有去國商銀行提取存款。而且,港府聲明外匯基金不準備擔保國商銀行。
頓時,他們憤怒了!
大批國商儲戶集體到禮賓府請願,在國商銀行靜坐、抗議,甚至到街上遊行、阻礙交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