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去投吳王

  殘陽如血,晚霞映照戰場。

  水之畔兵戈漸熄,終至於寧靜,所有赤幟皆已折斷,只余黑旗飄揚。

  「上將軍,這就是叛賊陳勝屍身!」

  親信許貞欣喜奔來,身後有黑甲短兵抬著一具屍身上來。

  章邯抬眼望去。

  滿身血污,身被數創,一看便知是力戰而亡。

  「天下之亂皆由此人起。身非貴胄,卻敢反抗大秦,以黔首之身登臨楚王大位,這陳勝是個人物。」

  章邯輕輕嘆了一聲。

  立場不同,可有些東西也不得不佩服。

  陳勝的拼死一搏,給秦軍帶來了不少傷亡,死傷人數差不多在五千左右,這種戰損對秦軍來說很不尋常,可以說是章邯出關後打得最激烈的一場野戰。

  五千楚卒,只有數百人或降或俘,余者皆戰歿。

  自楚王陳勝以下,武平君王畔、司過胡武等楚國臣子、將領皆身死殉國,可見戰況之慘烈。

  「帶傷的俘虜盡數殺了,與此地屍首築京觀以威懾楚人,讓他們看一看反抗我大秦者最終是什麼下場。至於余者————」

  章邯開始進行戰後處置:「將他們和陳勝的屍身一起送到咸陽,交給皇帝處置。對了,之前投降的宋留也一起送去。」

  當年宋留投降,章邯答應饒他一命,指望能借其打擊陳縣守軍的戰心。

  現在陳勝已經被消滅,宋留就沒什麼價值了,對於這種投降的叛逆,章邯沒什麼好感,不如送到咸陽去,顯示一下自己的戰績。

  陳勝既死,章邯將要開始選擇下一個目標。

  他轉身,看向北方。

  殺了一個楚王,按順序就是魏王了。

  不過此刻章邯腦海里冒出的卻是另一個人。

  吳廣。

  楚國中,位居陳勝之下的二號人物,在河北亦攪起了一番風雲。

  司馬欣、董從後方傳信,吳廣將河內之錢糧盡數搬走,又遷徙了一批河內之民北上。

  沒了錢糧,秦軍在河內勢必難行,吳廣這招頗為狠辣。

  而王離進入河內後,趕走司馬欣、董二人的做法也讓章邯直皺眉頭。

  武城侯,不太好相處啊。

  「吳廣此賊看上去要比陳勝棘手,不過以王離的手段,加上魔下精兵,想要將其消滅應無大礙。待我先滅了魏咎,掃蕩魏、楚宵小後再看河北形勢以做決定。」

  章邯讓兵卒稍微修整一日,打掃戰場,便率兵回到蘄縣與楊熊部匯合,然後大軍北上,直入碭郡,撲向魏咎大軍。

  此時隨著秦軍捷報傳遍各縣。

  短短數日內,整個楚地四方皆被陳勝已死的消息所震驚。

  陳縣滿城哀嚎之聲。

  「陳王,嗚嗚—————·陳王啊!」

  陳勝為王期間,對陳縣的楚人說不上多好,但和秦人殘酷的統治一對比,那就猶如天堂一般。

  在十餘年的秦法壓制下,陳勝給這些楚人帶來了短暫的自由和光明。

  故而陳勝戰死的消息傳到這裡時,許多人痛哭流涕。

  「我誤犯秦法被斬趾為刑徒,日日遭受凌虐,全靠陳王解救,赦免為庶人,

  方能得一喘息。我身體殘疾,難與秦人殺,之所以苟全於世,就是盼望陳王打回此處,親眼再看到他逐暴秦,興大楚。今陳王既去,吾安得偷生而受秦人之辱!」

  有昔日刑徒高呼,當眾以利器自勿。

  一日之間,追隨陳勝以身相殉者達到百人之眾。

  守城秦將嚇了一跳,慌忙派人沿街巡視,懼怕城中楚人遭受進行暴動。

  而在陳縣以南的汝陰,被秦將趙賁驅逐的呂臣和張二人,剛和從淮南北上的番盜英布匯合。

  三人結識後正欲聯手再襲擊陳縣,奪回淪陷的楚都。

  哪知此時收到陳勝戰死的消息,頓時全軍震盪。

  「陳王!」

  呂臣為陳勝親信,素受其恩寵,當場悲痛欲絕,跪在地上起不了身。

  張與魔下諸多楚卒同樣哀傷不已。

  英布與陳勝沒什麼感情,他率兵渡淮水北上,乃是為了建立一番功業,如今見陳勝戰死,不由問道:「今陳王戰歿,二位將軍不知有何打算,可還去攻打陳縣?」

  呂臣、張二人皆有些迷茫。

  他們之所以攻打陳縣,是為了擾亂秦軍後勤,為陳王的東撤減輕壓力。

  可現在陳王死了,他們該何去何從?

  「吾等有英將軍相助,不如再破陳縣,殺秦賊,為陳王復仇!說不定秦人會將陳王屍身傳送陳縣,正好為吾等所奪。」

  呂臣咬牙,做出了和歷史上同樣的決定。

  可歷史線的變動,讓他身邊多了一個張。

  此刻見呂臣欲要再攻陳縣,張搖頭道:「我覺得不可。」

  他沉聲道:「秦軍勢大,以陳王大軍尚不能敵,吾等手下數千人又豈是章邯的對手,就算再僥倖攻下陳縣,轉眼亦會被秦軍所奪,此時攻陳,不過是自損兵力罷了。」

  呂臣怒道:「張將軍,莫非你只想保全實力,不願為陳王報仇乎?」

  「非也,張固然想為陳王復仇,但從大局觀之,吾等此時最該做的事情是保全軍力,繞道北上去相助吳王啊!

  張急聲道:「陳王雖亡,然吳王尚在。我聽聞陳王在蘄縣派遣鄧說領軍,

  護送家眷和部分朝臣繞道東海、齊地,就是欲北上投吳王去。今吳王被秦軍圍在河北,正需兵力支援,吾等此時該北上相助,而不是將兵力白白浪費在這裡!」

  呂臣愜住了。

  是呀,陳王死了,可吳王還在呢!

  陳王所建的楚國還沒有亡,赤色楚旗依舊在河北飄揚!

  呂臣閉眼,腦海里想到吳王的模樣。

  他追隨陳王日久,曾多次聽聞陳王對吳王的誇讚,私下裡還以「阿廣」相稱,將其呼為最親密的戰友。

  而呂臣也與吳廣接觸過幾次,其待人溫和有禮,對自己素有善意,若是去投吳王,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

  且以陳王和吳王的交情,吳王若是解圍,日後肯定會以大軍為陳王報仇,豈不比他呂臣在這南邊幾千人小打小鬧來得痛快。

  呂臣又想到了自己的父親呂青。

  陳勝東撤之時,呂青曾帶家族跟隨,此時不知道是隨陳勝一起被秦人殺了,

  還是跟著鄧說的部隊繞道前去投奔吳王了。

  若是呂青跟著鄧說走了,那他呂臣北上,說不定還能父子相全。

  於公於私,投奔吳王都是最好的選擇。

  想到此處,呂臣深吸一口氣,改變了自己的想法。

  「張將軍所言甚是,吾等魔下尚有五千兵卒,不該平白折損於此,吾等當東行繞道,前往河北投奔吳王,助他破秦軍,為陳王報仇!」

  呂臣聲音斬釘截鐵,轉而又看向旁側的英布,邀約道:「吾等欲北上投奔吳王,不知英將軍有何打算?不若隨吾等同去,以吳王之能定會重用將軍。」

  「啊?去投吳王?」

  英布有些懵。

  他渡過淮水北上,就是想闖一番事業出來,吳廣如果在南方,他去投奔倒也無妨。

  可在河北,不免有些遠了。

  而且他聽說吳廣被王離十餘萬大軍圍困,正處於絕境中,這種時候去投吳廣,豈不是自尋死路麼?

  英布搖頭道:「吾魔下兵卒大多淮南之人,家眷皆在南方,不會想要北上的。二位前去便是,我在這南方和秦軍打一打,以助兩位。」

  見英布如此,呂臣、張二人也不再勸說。

  翌日,兩人便率軍東行進入泗水郡,一路上收攏各地的楚軍潰卒,並招募欲北上投奔吳王的楚人義士。

  而章邯此時正率軍去攻魏地,秦軍在南邊的軍力不多,倒是讓這支楚國殘軍一路暢行。

  英布與二人分別後,暫時沒有投奔的人選,便率軍在陳郡南部遊蕩,掃蕩些秦軍控制薄弱的縣城,

  或許是呂臣和張投奔吳王的態度很堅決,並言吳王定會重用他英布。

  這讓英布對那位吳王也產生了好奇。

  「若吳王能勝秦軍而存,日後或可結識一番。」

  陳王之死的影響不僅在於西邊,

  東邊的反秦勢力收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同樣引起了一陣波瀾。

  東海郡,縣。

  「哈哈哈,陳勝死了!死的好啊!」

  秦嘉聽聞此消息時,暢快大笑。

  他是東海郡陵縣的豪強出身,身份地位的差別,讓他一向看不起陳勝這個從底層爬上來的楚王。

  當陳勝所命的武平君王畔進入東海郡時,秦嘉立刻率兵出擊,重創王畔,將其趕回了西邊。

  在秦嘉看來,楚國八百年之傳承,楚王大位就該由半姓血脈來坐才是。

  你陳勝是什麼東西?

  一個低賤小人,竟敢竊居高位,敗亡那是應該的。

  不過陳勝的首義之名,得到不少人擁戴,秦嘉也不好做的太過分,他只穩守自己的勢力範圍,坐視陳勝滅亡。

  現在陳勝死了,雖然其勢力在北邊還有個吳王,但也是早晚被秦軍滅掉的貨色,不足為慮。

  接下來該是他秦嘉上場的時候了。

  「楚地該由半姓為王!」

  「景君乃是姓血脈,楚王之後,今偽王陳勝被殺,楚地無主,合該景君登位,以楚王之名號令楚地,真正復立楚國。」

  面對秦嘉擁立之意,景駒自是欣喜的答應下來。

  「陳勝反秦,本為天下義事。然其不自量力,竟不立楚王之後,反詐立為王,如此暴虐之行,失楚人之心,故而寡道無助,終為暴秦所滅。」

  「今不穀為姓之後,眾望所歸,合該登臨大位,召天下楚人,復我楚國共誅暴秦!」

  秦二世二年二月。

  景駒於東海郡自立為楚王,並任命秦嘉為上將軍。

  繼陳勝之後的第二位楚王,出現了。

  楚王景駒遣使通告齊國,邀約齊王田儋出兵,共誅暴秦。

  同時他趁章邯攻打魏地,與秦嘉率兵東進殺入泗水郡,兵臨沛縣以南,對秦國發動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