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3章 老有所依

  「你說這話可不是你的風格,正好逍遙寒的設計師都是來的差不多了,正好幫你看看?」

  李三爺根本不知道許寒被綁架的事情,所以以為許寒肯定是琢磨了好幾天的設計,現在拿出來絕對是有著一定的自信。

  「許總,你又有設計出品了,真是厲害,快快打開讓我們開開眼!」

  此時上班的李逍遙聽到了許寒來了,立即走了過來,一邊說道。

  看到態度溫和,意氣風發的李逍遙,許寒心中還有些不適應,曾經的恩恩怨怨雖說都是小事,但是這李逍遙的態度轉變,真是有點讓人感覺到了一絲絲的怪異。

  按下這種心思,許寒對著李三爺和李逍遙點點頭,說道:

  「那就去大會議室,有興趣的人,不管是不是設計師都可以來。」

  說著許寒等人朝著大會議室而去。

  本來這個工作室說是工作室,但是卻又整整一層樓的工作空間。

  現在逍遙寒的名聲並不是很顯著,只是少量的人知道許寒的名氣前來做設計。

  其中一半的面積還給了寒雲凌空的國際站。

  此時國際站的人,聽說了大老闆來了,要進行方案講解,頓時沸騰了,但凡是有空閒時間的人,都紛紛趕往大會議室。

  此時國際站基本上沒有什麼業務,畢竟香江人對於許寒的印象還是停留在葉問女俠

  概念和作用

  建築垂直綠化是垂直綠化的一種,是指利用植物材料沿建築物立面攀扶、固定、貼植、垂吊形成垂直面的綠化。

  通過建築垂直綠化,向建築立面索取空間,可以增加有效綠量,在不增加用地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擴大城市綠化範圍,提高綠化覆蓋率。建築立面形式簡單,通過垂直綠化,豐富建築立面景觀效果,拓展了建築外觀形式。

  改善建築微環境,優化建築熱工環境。通過垂直綠化可以達到對牆面遮陽的目的,有效減少牆面的太陽輻射得熱,降低製冷負荷,達到節能的目的。冬季植物落葉後,既不影響牆面得到太陽的輻射熱,其附著在牆面上的枝莖又形成了一層保溫層,起到了調節室內氣溫的作用。垂直綠化還可以減低牆面對噪音的反射,起到降低噪音的作用。

  我國的現狀

  近幾年來,全國各地大小城市的園林綠化單位都對如何在本地實現城市垂直綠化進行研究和探討,有些城市還進行了不少實踐,垂直綠化得到了較大發展。

  以深圳市為例

  深圳較早開展垂直綠化的是華僑城,當時主要是一些建築物的屋頂綠化和陽台綠化,如華僑城建設指揮部的屋頂花園和華山村住宅小區的陽台綠化。

  1996年起,開始在公共綠地大面積地推行垂直綠化,首先在深南大道的福田立交和北環大道的北環立交開始試種,然後推廣到全市24座立交橋。

  國內案例

  位於深圳蛇口工業區南海意庫園區的牆面綠化,與建築構件相結合,形成獨特的建築表皮。

  主題館植物牆長 180m,高 26.3m,是目前全球最大已建的生態綠化牆面,研發人員把設施設計成模塊,工廠化生產,材料為可再生塑料,其壽命不低於 8 年,為便於施工,植物必須在模塊安裝後再種植。初步估算,這扇 5000 平方米的生態綠牆可實現年滯塵量 870t、年固碳量 3175t、年減排二氧化碳量 96t,並能在夏季節省空調用電 125000 度,成為園區不折不扣的園區「綠肺」。

  我國城市垂直綠化工作存在的問題

  垂直綠化技術和植物種類單一。國內大部分園林綠化單位研究的思路比較窄,一提到垂直綠化,言必稱攀援植物,雖然攀援植物是比較適合用於垂直

  綠化,不過它們並不是唯一選擇。不少人的心中,都認為垂直綠化,就是在需要進行綠化的地方種植攀援植物就行了,如果牆體條件較差,在牆體上設置一些鐵絲網等讓植物較容易附著在牆體上;或者設置一些棚架,讓植物沿著棚架生長。

  垂直綠化效果有待改善。這可以從量和質兩方面來看。在量方面,雖然已經有少數城市已經有較大面積的垂直綠地,但是很多城市的垂直綠化工作還處於起步階段,垂直綠地面積還不夠。

  在質的方面,進行垂直綠化時生態學的應用層次淺,合理的綠地網絡結構尚未形成;對垂直綠地群落髮育的生物過程和生態過程重視不足,垂直綠化植物群落有待進一步優化。

  垂直綠化的傳統技術

  實施建築垂直綠化必須以技術為支撐,傳統垂直綠化,一般是用藤蔓植物的吸附特性使其在牆面上攀附、在牆體前面設置網狀物或柵欄,使植物纏繞其上。下面將根據種植基盤的不同,將傳統的垂直綠化技術分為地栽、建築預製種植槽和容器盆栽三種進行介紹。

  一、形式

  地栽

  無輔助構築物——自然攀爬式

  這是最傳統的垂直綠化技術,利用建築周邊土地作為種植基盤,利用攀附類藤本植物,莖上長出的吸盤及不定根,附著於大塊粗糙的牆體表面的垂直綠化方式。這樣,房屋建築就不需要附屬的支架。攀附類藤本植物大多數是大藤本,攀爬高度高,覆蓋面積大,生長速度快,能很快達到綠化效果。

  有輔助構築物——輔助攀爬式

  在牆面不利於吸附性藤本植物攀爬時,可在牆面設置線狀或網狀支撐構築物,使卷鬚類、纏繞類或鉤刺類的攀援植物能夠藉助支撐來綠化牆面。

  1 線型構築物——牽引式

  牽引式最大的特點是可對攀緣植物的生長方向進行引導、生長形態進行控制。這樣就能避免植物對建築重要部位或設施的覆蓋,同時又提高了植物的覆蓋速度,建築師通過輔助構件的設置可有效的控制垂直綠化的最終效果。

  2網狀構築物——附架式

  附架式就是通過搭建金屬網架、木架等輔助構件構成攀爬架,使植物在攀爬架上生長,形成離壁式綠化。綠化面與建築牆面形成雙層皮的立面,從而達到生態節能效應。相比於地栽,附架式不拘泥於緊貼牆面,布置方式靈活,功能多樣,能更好與建築設計結合,構成新穎、獨特的建築造型,在建築設計中越來越多的被使用。

  牆面貼植

  牆面貼植主要是通過牆面固定、修剪、整形等方法讓喬灌木的枝條沿牆面生長。喬灌木的牆面貼植在國外有的叫「樹牆」,也稱為「樹棚」,使用的材料主要有銀杏、海棠、火棘、波緣冬青、山茶花等。

  容器盆栽

  即各種能夠容納垂直綠化植物的容器中種植植物,如花盆。材料有金屬或塑膠,直接擺放在地面上、陽台上,或懸掛在陽台、窗台圍欄上,根據季節和使用者的喜好可以靈活更換,不需要設置統一的供排水設備,綠化簡單便捷。

  二、不同類型牆面的垂直綠化形式

  上個世紀的建築外飾面主要是紅磚,水刷石等,這些牆面表面粗糙,適合藤本植物的攀爬,可以不依賴其他構築物;而現在城市住宅建築中應用較多的是石材貼面,磁磚貼面及塗料飾面等,這些外牆面都比較光滑,藤本植物需依靠輔助構架才能發揮垂直綠化作用。從技術可行性和經濟性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不同牆面適合不同的垂直綠化方式。

  三、技術形式

  1.用於垂直或傾斜的牆體表面綠化的植物種植技術

  本技術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一個具有一定的彈性、通氣性和不透水性的軟性包囊。包囊可以由一片非紡織而成的材料做成,如聚酯、尼龍、聚乙烯、聚丙烯等。包囊可以並列地分成多個格,每個格開了若干縫隙,數量和間距根據綠化的需要而定。

  進行綠化時,先把包囊水平放置,然後從格的縫隙倒入泥土,接著再種上植物,種植後把包囊在牆體表面吊起來,植物向外。最後加入適量的水,以促進植物的生長。

  2.垂直面綠化的構件種植技術

  其特點為:構件的垂直面有相互排列有序、向上傾斜的花草導出管,有空腔與花草導出管連同。垂直面綠化構件的垂直面有排列有序、向上傾斜的花草導出管和花草導出管連通的空腔,構件的上方有彎鉤,且有凹口,下方有凸片,便於安裝。施工時,高層構件用鋼絲繩所固定,如此一層一層疊加延伸至符合施工設計要求即可。在空腔中植入培植基,通過花草導出管植入花草即能起到垂直綠化的目的。

  3.組合式直壁花盆種植技術

  它包含底盆托架和多單元連體花盆;該連體花盆是由多隻盆口向上的單元花盆依次固定在一直壁上而成;連體花盆以最末一個單元插嵌在底盆托架的托盆中。根據柱形建築物的高度,可用多組多單元連體花盆疊置至所需高度,以上一組多單元連體花盆的最末一個單元插嵌在下一組多單元連體花盆的最上一個單元內,任意調節高度。

  4.植物的水泥防護牆種植技術

  這種防護牆具有鋼結構,基部H鋼與地面平行,而懸空H鋼則與地面成一個角度,以具有一定的撓度來抵抗山泥活動時所產生的壓力。在鋼結構上加上絲網和透水性水泥層、人造綠化土壤,就可以在上面進行種植植物了。

  垂直模塊式綠化系統

  垂直模塊式系統由綠化模塊、結構系統和澆灌系統三大部分組成。綠化模塊用來種植綠化植物,通過結構系統固定到建築上形成綠化面,支撐框架連接種植面板和建築牆面,一般採用耐腐蝕、強度高的不鏽鋼鐵框架,以保證種植面板安全、穩固的連接。灌溉系統沿結構系統布置,為單元模塊提供水分或液態肥料。

  綠化模塊有的結構方式大致可分為四種:容器骨架式、卡盆式模塊、種植盒模塊、介質模塊。

  1.容器骨架式模塊

  一個容器就是一個垂直模塊,是直壁容器的改良,增加綠化的可視度,避免了容器影響綠化立面效果。容器的生長基質一般採用人工改良土壤,要求質量較輕,並能緩慢釋放肥力,負責為植物提供生長所需的養分;配以不鏽鋼等固定骨架起固定作用,形成綠化立面。由於結構穩定性的限制,綠化的高度不宜過高,一般應用於小型綠化項目。

  日本樹花公司的綠化系統就是由框架和容器組成。一個標準框架約一平方米,每平方米可放置 44 個徑口寬 140mm 的正方體種植容器,本體重量 70kg,系統採用自動灌溉系統。另一種不帶灌溉設備,僅由花盆和支架構成的綠化牆,僅用於臨時裝飾,在上海世博會上應用較多。

  2.卡盆式模塊

  在容器里預先培育好植物,再將容器橫向或斜向插入固定面板,容器成直角插入固定框架,模塊厚度較大,斜插入容器可減小了綠牆厚度,提高植株所需土壤介質容量,增加對植株的營養供給。容器裡面是固定性好不易鬆散掉落的輕質生長介質,供水採用滴灌方式。模塊由鋼托架固定在支架上,結構穩定性更強,可應用於較大型牆面綠化。

  香港 Greenlink Kuesters 公司的卡盆式種植模塊,由單獨種植容器(永久和更換)組成的種植模塊,在框架每一行上設置滴頭管道,自動灌溉。系統首次應用於 2008 年香港紅山別墅,目前應用案例有 30 多個。

  種植盒是在容器和卡盆式基礎上的改良,種植盒內是如海棉一樣的聚酯混合基質,重輕輕、固定性好,不易鬆散,無土壤瓦解滑落的弊端。在模塊中按植物和圖案的要求,預先栽培養護數月後再進行安裝即可,自動滴灌系統與結構框架相結合,將水分輸送到每一個種植盒內。模塊持久性較好,適用於高難度的大面積牆面綠化。

  介質模塊的出現是對「植物必須有容器裝載」的突破,它沒有種植基盤,由於新研發的生長介質本身具有極強保水能力和固定能力,是一種由植物生長混合粉末、椰子纖維外皮和發泡膜等組成的模塊。只要在植物生長好後,通過合理的搭接或綁縛固定在牆體表面的不鏽鋼或木質等骨架上,就可以形成各種形狀和景觀效果的綠化牆面。介質模塊較輕,由於沒有容器,則需要更多的鋼架固定。

  草坪毯式綠化系統

  在牆面直接鋪貼生長基質與植物組成的栽培平面系統,或者是採用噴播技術在牆面形成一個種植系統。

  施工方法是直接鋪貼生長基質與植物組成的栽培系統或噴播。噴播技術是主要利用特製噴混機械將土壤、肥料、強吸水性樹脂、植物種子、粘合劑、保水劑等混合後加水噴射到岩面或建築表面上的技術,噴播技術在邊坡綠化中應用比較廣泛和成熟,也可用於牆面綠化。鋪貼是直接附加在牆面,無須另做鋼架;系統總厚度薄,只需 10~15 cm,且具防水阻根功能,有利於保護建築物。

  與傳統的有土草皮相比,具有環保、不破壞土地資源、抗病蟲害、無雜草等優勢。由於採用了先進的全自動滴灌技術,施肥管理簡單。

  常用的植物以草本植物為主,如天門冬、麥冬、玉龍草、垂盆草、黑麥草、蔥蘭等。

  優缺點

  植物的水泥防護牆種植技術

  傳統的牆面綠化依賴牆體基部的種植土或建築物陽台、窗台的種植槽來種植各種植物,並充分利用攀援和垂吊植物的形態特性。

  優點是工藝簡單,造價低,種植後易於養護。

  不足之處是垂直綠化的高度、面積有限,綠化效果單調,且適用的植物種類少,多用於室外牆面。

  垂直綠化在國外的發展及研究

  1.日本

  福岡的 ACROS 樓,設計者有意把整個建築的 1/4 處理為地下空間,把地上 1~13層(60m)設計成台階狀,鬱鬱蔥蔥的綠色植被從一層覆蓋到最高層。使南側公園的綠化植被與台階狀屋頂的混植被融為一體。每一層植被由台階屋頂植被與栽植於下一層牆體上容器內的植被組成,整體上仿佛山脊植被與山谷相連。竣工數年後植被已經鬱鬱蔥蔥,在城市中央形成了一座綠色的「人工山林」,成為福岡市民娛樂休憩的理想空間。

  種植設計在從 1 層到 13 層的台階屋頂上,利用 15 種混植手法種滿了枝葉色彩富有變化的常綠樹與落葉樹。同時,每年都有鳥類帶來的植物種子落在此地,現在樹木種類已經達到 110 余種,隨著樹木的生長發育,植物景觀日益豐富。不僅呈現出了優美的景觀效果,而且這種高密度的垂直綠化使整棟建築能夠保持較為適宜的溫度,帶來了良好的生態效應。

  2.派屈克·布蘭克作品

  龐麗碼頭博物館透過以植物製作的環境裝置藝術,將自然與建築巧妙相融合。台北國家劇院垂直綠牆是他室內綠牆的代表作品,綠牆面將綠色生態融入到音樂殿堂,垂直花園建造經過 3 個月的時間,共使用了台灣常用植物 51種 4000 余株。

  龐麗碼頭博物館垂直花園

  台北國家劇院垂直綠牆

  3.wallflower 垂直花園

  地點:南非,開普敦

  在設計系統結構時,馬丁模仿了蜂窩實際有效的陣列組合,模仿蜂窩的組合模式而非蜂窩的形狀。模塊化系統是由 3 個大小不同的花盆組合成的六角形,每個花盆是由再生紙加工成型,紫外線穩定,再通過可再生不鏽鋼支架安裝在牆上,形成立面綠化效果。3 個不同大小的花盆根據各種蔬菜的不同土壤深度要求專門設計的:大花盆可種植根莖類蔬菜,例如胡蘿蔔,中等花盆可種植如果實,如西紅柿,小花盆可種植莖葉類蔬菜,如生菜,還有其他植物如爬山虎或肉質植物都可以種植在 wallflower 中。

  4.有機建築植物紅牆

  地點:日本,大坂

  這座有機建築是義大利建築師 Gaetano Pesce 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建築的表皮是一個垂直花園。

  向被牆面擠出的各種形態的容器與方形面板構成一個種植單元,花盆由輕質玻璃鋼製成,面板是鋼筋混凝土,但由於容器和面板都被塗上了光潔的紅色面漆,像是一體的。面板與開窗的位置是在建築設計之初精確設計。容器內是與大坂園藝合作選擇的 80 多種本土植物。計算機控制灌溉系統,管道安裝在面板正中垂直穿過容器,不影響立面構圖。

  5.馬來西亞

  建築師楊經文是一位著名的「空中花園」實踐者,他認為建築應該效仿自然,肩負起保持生態平衡的責任。他始終如一的貫徹生物氣候設計原則創造了眾多具有垂直綠化空間,生態效應顯著的建築。1992 年吉隆坡的梅納拉商廈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他將「豎直景觀設計」(綠化)引入建築立面與空中庭院之中,綠化從地面層的土坡開始,在建築的一側儘量往上延伸。而後,利用凹進的露天平台作為空中平台,綠化在建築的表面盤旋而上直至頂層。

  垂直綠化新技術的發展前景

  縱觀各式新型的垂直綠化技術,是對結構體系和生長介質的不斷發展。預製容器構件精簡了平行層疊放置的花盆構架,使牆體更薄,構件更輕;垂直插入固定槽的花盆,從結構入手使植物從平面生長轉換到立面生長的狀態;由於考慮土壤在垂直面固定性差,垂直插入的花盆很小,植物生長空間有限,種植盒技術利用固定性好輕質的生長介質讓植物直接在盒內培養,使植物的生長空間更大;介質模塊式則利用固定性更好的生長介質精簡了種植盒厚重的結構;不織布式創新地利用具有固定植物能力和水分滲透能力的不織布作為支撐,採用營養液栽培,使牆體更薄,是對結構體系與生長介質的雙重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