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紫禁城的路上,劉升對劉瑞道:「等隨朕去大楚的遠征軍裝備了足夠的崋星1號步槍後,留在這邊的親衛軍也要陸續換裝。」
「還有,親衛軍輪戰制度要堅持不懈地執行下去,依次保證親衛軍的戰鬥力,避免親衛軍退化為空有一身豪華裝備的老爺兵。」
「另外,親衛軍的兵源也要堅持以常備軍、警備軍中的優秀將士為主,以功勳、烈士後裔為輔。」
「忠君愛國的教育思想也要一直抓緊,不能放鬆。如此,咱們手中才能始終掌握著一支能鎮住這大好河山的軍事力量。」
「兒臣謹記。」劉瑞點頭,隨即又疑惑道:「常備軍難道不可信嗎?」
劉升一笑道,「常備軍並非不可信,只是不如親衛軍那麼可靠而已。」
如今大崋朝廷對常備軍也已經形成了一整套的掌控制度。
比如擔任旅級及以上軍職的將領,必須在南京安家——當然,劉升不會下達這麼生硬的命令,而是用為將領安排住房的方式進行。
再次,鎮守某地的一個常備師,一般而言主將不會輕易更換。這是為了避免新任主將到來後,需要從頭了解其敵人。
當然,真到了必須要更換的時候,也不會影響太大。
比如說李定國率領常備軍第五師常年鎮守廣西邊境,防備安南等中南半島上的幾個國家。
第五師針對這幾個國家所做的種種準備,都建立了相關檔案。後繼者來了,只需通過這些檔案、文件,就能夠儘快了解廣西邊境的情況。
在主將不輕易更換的情況下,副師長、師參謀、師軍政員,以及旅團級將領,卻會適當調崗、調任。
以此避免某個師長期駐紮一地,形成了類似前明關寧軍那樣的利己軍事集團。
至於普通士卒,則又是另一種安排。
後世的士卒不論在哪裡戍邊,家人就在家鄉,只有假期才能回去看看——這還是因為交通便利的原故。
但在此時,若是按此來辦,士卒會因為家鄉距離太遠、交通不便,數年見不到家人。
至於說讓士卒分批返鄉探親,也不容易。
一個師有三四萬將士,全輪一遍估計得一兩年,乃至更長的時間。
因此大崋常備軍會儘量從邊地招募士卒,原有將士若家鄉在別處,在其家中願意的情況下,則會被遷至邊省安置,好方便士卒探親。
不過這一政策,隨著大崋鐵路里數加長,交通越來越便利,已經有所更改——近幾年,相當部分士卒的家屬都不願遷徙,士卒本人也不在乎戍邊數年不能歸家,而是一心想著建功立業。
或許在幾十年後,這個遷徙將士家屬到邊省的政策便會停止。
最後,親衛軍從常備軍、警備軍選拔兵員,也算是對常備軍、警備軍一種間接的影響與掌控。
···
劉升、劉瑞回到紫禁城後,恰好皇家學校放學。
劉升在紅娘子這邊吃完晚飯,便派人將十幾個上學的兒女都叫過來,詢問下學習上的事。
「參見父皇、母后!」
一眾皇子、皇女小大人似地行禮。
劉升笑著道:「平身。」
隨後又道,「還是老規矩,男生由朕來考察,女生由你們母后考察。」
聽此,一眾皇子皇女並無意外,當即男女分開。
九個正在上學的皇子,從左到右按高矮排隊,整齊的站在了劉升面前。
在皇家學校,學生上午第二節課後,是需要做集體廣播體操的,所以列隊什麼的,已經練成了一種本能。
九個人中,皇二子劉瑜年齡最大,已經十三四歲,個子也最高,都有一米六幾了。
他是李香雲所生,繼承了劉升、李香雲兩人的顏值,已長成個翩翩美少年。
最矮的自然是皇十子劉琥,乾元十年生,今年才五歲。他是鄭海珠所生,顏值自然也不差,但目前還是個小豆丁。
除了面前這九個,以及太子劉瑞外,劉升還有五個兒子,目前都還沒上學。
其中最小的一個是皇十五子劉現,為白族妃子楊芷所生,如今一歲都不到。
劉升看一眾兒子都身姿挺拔、顏值頗高,不免心生自豪感,暗想:不愧是我劉升的種,放到後世全都是妥妥的小帥哥。
隨後他從年紀最小的劉琥開始,一一考察他們的功課。
劉升雖然多年不學習,但基礎還是有的,又拿著孩子們的課本、作業做參考,考察起來自不會有什麼問題。
結果第一個皇子就出現了狀況。
「虎兒(劉琥乳名),8+5等於幾?」
「8+5?」
劉琥孩如其名,長得虎頭虎腦,聞言嘀咕了句,就按照這兩日在課堂上學習到的方法,扳著手指開始數數。
結果他把十根手指頭都用上,卻發現還不夠。
竟看著一雙肉呼呼的小手一時傻了眼。
旁邊卻大了劉琥一歲多的皇九子劉璨(紅娘子所生),眼睛咕嚕嚕地轉,當著劉升的面搞小動作,想要給劉琥提示。
可惜劉琥年紀太小,完全體會不到他小動作的深意。
他回過神來,抬頭望,見劉升正滿臉威嚴地看著他(其實是在憋著笑),頓時心裡有些害怕,嘴一癟,淚水就開始在眼眶中打轉了。、
但他卻記得劉升不喜歡男孩子哭,便忍著淚道:「這題太難了,虎兒不會,請父皇責罰。」
瞧劉琥這可愛的小模樣,劉升差點沒忍住笑出來。
但為了父皇的威嚴,他到底忍住了,看向一旁的劉璨,道:「你小動作不斷,可知道這題怎麼做?聽好,朕要聽的是怎麼做,而不是一個簡單答案。」
劉璨不僅顏值高,似乎還同時遺傳了劉升的智慧以及紅娘子的機靈。
他先迫不及待地道:「8+5=13啊,十弟,你手指頭不夠用,還可以用腳趾頭啊。」
「腳趾頭?」劉琥一臉萌,沒想到還可以這樣,隨即低頭看腳,不禁道:「可虎兒穿著鞋子啊,看不到腳趾頭。」
「脫鞋呀。」劉璨慫恿。
劉琥執行力挺強的,竟真當劉升的面脫下鞋子,看的後面奶媽、侍女急得不行,生怕劉升因此怪罪劉琥。
劉琥很實誠地用雙手、雙腳重新加了一遍,高興地道:「還真可以啊,8+5=13,這題我會了!」
劉升見此露出笑容,道:「虎兒聰明,學的真快。不過,用手指腳趾只能計算20以內的加減法,超過20該怎麼辦?」
劉琥又是一臉萌。
他才五歲好不好?
劉升所說他一時真理解不了。
好在劉升本就沒有用此考劉琥的意思。
他看向劉璨,「你不是能嗎,你來說。」
劉璨上小學一年級,學的知識可比劉琥多多了,當即傲嬌地道:「父皇未免太小瞧我,這事可難不倒我。一百以內的加減,我都能做到口算了。」
「是嗎?那朕就出幾道題考考你。」
接著,劉升連出了幾道普通加減題,劉璨果然都口算出來了。
然後劉升嘴角露出一抹暗笑,道:「那23+67-79+56-42等於多少?」
劉璨聽了直瞪眼,回過神來,便能努力口算,卻發現很難像之前那麼快得出答案,心裡一急,又把口算一部分的結果弄錯了,只能重新開始。
劉升見狀,便不管他,繼續考察其他皇子。
剩餘皇子見識到厲害,都不敢輕忽大意,緊張起來。
皇子中自然不會都是學霸,也有學習一般,甚至有點學渣的。
但總體而言,學習都算不錯。
所以,考察之後,劉升頗為滿意。
「劉瑜、劉珩、劉璟留下,其他人都回去吧。」
「是父皇,兒臣告退。」
待其餘皇子退走後,留下來的三人更緊張了點。
這三個都是十歲以上的,也是劉升計劃要帶著一起遠征大楚的,便準備趁著晚飯後的時間,多考校一下他們,順帶教他們一些知識、技能···
轉眼過去大半年,時間來到了乾元十六年八月。
劉瑞已經協理國政一年,在劉升的指導下,對各方面國務都有了一定了解。
於是,在八月初九這天,劉升按照與重臣們商量好的計劃,正式發布聖旨通告天下,傳位於太子劉瑞,他則退位為太上皇。
禮部為劉瑞準備了多個年號以供選擇。
最終,劉升和劉瑞一起挑中了「永興」。
不過按照歷朝習慣,今年仍是乾元十六年,要到明年才會更改年號,為大崋永興元年。
退位後,劉升又在南京呆了一個月。
見劉瑞這皇帝當得有模有樣,只是信心仍有點不足,時常會向他詢問一些事情的處理辦法。劉升便明白,他是時候離開了——他若留在南京,劉瑞很難真正長大,很多事也放不開手腳。
於是,稍稍準備,劉升便帶著部分隨行人員,先前往天目山,進入北美。
乾元十六年,十月初五。
龍首縣,大崋遠征軍大營。
早在三年前,劉升便從親衛軍的虎賁衛、驍騎衛、勝捷衛中各調來一個旅,配合這邊的海龍衛第三旅,一起進行航海適應性高訓練。
至於留在南京的親衛軍,也不是說就此少了四個旅——不論是陸軍三個衛,還是海龍衛,都會從其他各軍挑選優秀兵員,補足三個旅的編制。
也即是說,如今大崋親衛軍的四個戰鬥衛,其實都有四個旅!
便連訊風衛,因為被劉升調走了兩個團,也同樣補充了兩個團的人員。
同時,侍衛團也被劉升帶了三分之二走,只有部分年輕骨幹留給劉瑞,用於組建他自己的侍衛團。
由此可知,如今的遠征軍大營,有五萬多將士。
在龍首縣的海龍衛原營地附近,占據了好大一塊地。
有一說一,這幾年龍首縣也因為遠征軍而變得更加興盛——這麼多將士,每日消耗的糧草等物資,都很不少。
龍首縣可以提供一部分,其他部分也會轉運來此處。
如此一來,自然讓龍首縣經濟變得更加繁榮。
營地最大的一座營房,如今成了劉升在龍首縣的臨時「行宮」。
行宮中,劉升正在聽葉佳南匯報前番探索艦隊第二次前往大楚,所搜集的各種情報。
雖然大多數情報,葉佳南都寫成了奏章,交由劉升閱覽了。
但有些事,劉升得當面問一問,才能更清楚——因為葉佳南等訊風衛人員,潛伏進大楚,所見所聞頗多,不可能全都寫進奏章。
有時候他們不以為意的事情、現象,可能正是劉升所重視的情報。
這種事必須劉升當面詢問,才能挖掘出來。
葉佳南自第一次從大楚回來,不僅軍銜提升了三階,職位提升到了團長級別,如今是遠征軍訊風衛中的兩名團長之一。
升職加薪,又受重用,葉佳南第二次前往大楚是可是充滿了幹勁兒,所見所聞也確實不少。
「陛下,那大楚嘉華皇帝寵幸李貴妃,一直想要太子,為此跟朝臣明里暗裡較勁兒,讓朝政亂成一團不說,近幾年更是沉迷修仙。」
「幾年前,嘉華皇帝其耗費巨資,廣邀天下道士及能人異士,在襄京辯論升仙之法。」
「又派人在峴山中修建了一座名為『升龍道』的巨大道場,並建起了一座堪稱奇觀的通天塔!」
葉佳南說到這裡,頗有些眉飛色舞的味道,顯然覺得大楚皇帝搞的這些事很有「精彩」。
劉升則一臉無語。
據訊風衛之前搜集的情報得知,這個嘉華皇帝本非太子,是在原太子犯下大錯之後,才得以成為太子,繼承皇位。
其繼位之初,也曾勵精圖治幾年。
大約是發現他這個皇帝實際權力沒想像中那麼大,做起事情來到處都是掣肘,什麼事兒都難辦成,於是就開始躺平了。
躺平幾年,嘉華皇帝就在各種因素下開始作妖。
一方面寵幸貴妃,想要廢掉太子;一方面又修仙問道,大修奇觀。
這不是大明的嘉靖皇帝與萬曆皇帝合體了麼?
問題是,這嘉華皇帝完全沒有嘉靖的權謀手段、政治手腕。與萬曆相比,其底蘊也有所不足。
所以,過去的這幾年,大楚越發的民不聊生。
再加上黃河決堤,發了一次大水。以及正常的北旱南澇等災難,官府又無所作為,甚至趁機大發災難財。
終於是逼得百姓舉旗造反。
在探索艦隊回來前,大概就是今年年初,大楚的農民軍已經多達十幾股。
不過,大楚畢竟底子不算薄,還沒到自然壽終正寢的時候。
這十幾股農民軍大多不成氣候,若無意外,被大楚朝廷剿滅是遲早的事。
「我們離開大楚時,當時聲勢最大的一股農民軍,首領叫做平天王的,已經被剿滅了。」
「聽說那平天王遭俘虜後,被押送至襄京,千刀萬剮。」
聽此,劉升更加感慨,只覺得這歷史上當真沒有新鮮事。
很多類似的事,總是在重複上演。
叫人噓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