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百姓,大楚

  「當今萬歲爺好啊,自從他老人家入主了這南京城,我們老百姓的日子就好過了。」「

  「大前年朝廷派人下來清田,還有些不懂事的跟著村里地主鬧,我就覺得不對,沒往上湊。」

  「果然,那地主一家清查出了不少隱田,還想欺騙朝廷,結果全家男丁都給流放去了什麼東藩島。」

  「這地主一走,我們村里糟心事猛然少了很多,日子就過得更舒坦了。」

  劉升聽老漢當面誇他,怪不好意思的。

  同時又不免暗自嘀咕:他才三十七,放在後世還算大齡男青年呢,怎麼就成老人家了?

  旁邊幾個侍衛則是一副忍笑的樣子,也讓劉升看到了。因為侍衛們都知道,劉升最不喜歡別人說他老。

  但在此時,三十七當爺爺的也有,確實也不算年輕了。

  劉升隨後又跟著老漢聊了一會兒,主要是問及各種與農村相關的政策,發現到底是天子腳下,此地雖然略微偏僻,但各項政策落實地都還算不錯,農民也確實得到了不少實惠。

  這老漢算是典型的小農民思想,樸實之中帶著點小狡黠,但總體上是知好壞的。

  畢竟是經歷過明末亂世的人,知道好日子來之不易,能吃飽穿暖,就很滿足了。

  之後,劉升又到老漢的村子去看了看,見情況確實如老漢所說,這才算滿意。

  再之後,才是去預定的村子去視察。

  預定的村子情況比老漢所在的村子更好——地方官肯定會為了討好他有所準備,這種事在後世都難以避免,在此時就更難避免了。

  視察完,劉升一行人在天黑前趕回了紫禁城。

  「陛下,探索艦隊傳回來了最新電報,是關於大楚的。」

  劉升剛回宮裡,電訊處處長鄒潤娘就親自送來了一封電報。

  出於對那邊情況的好奇,劉升顧不得路途勞頓,當即就翻看起這份長達好幾頁的電報來。

  看完之後,劉升不禁摸著下巴上的短須思索。

  『這個楚太祖熊明遠確實像是穿越者,但大概率不會是後世(二十一世紀)的穿越者。』

  『從其開創大楚的經歷,以及大楚的種種制度來看,倒有點像是明清時期的人。』

  劉升之所以會這麼想,是因為這個熊明遠最初就是靠著裝備了火銃、火炮的軍隊在金與南宋夾縫中起家的。

  須知,按正常歷史發展,即便到了元朝,依舊是以投石車的終極版回回砲為主。

  而火銃、火炮的原始版是在元末明初時期才出現的,離金朝末年尚有一百好幾十年呢。

  除此外,大楚的制度整體與大明有點相似,卻做了不少優化。

  比如說藩王也是分封各地,卻大多都是一代代降等承襲,外姓勛貴的爵位也是如此,能夠世襲罔替的只有極少數於大楚有大功的勛貴。

  再比如,大楚只有進士、舉人材擁有免除部分徭役及部分田賦的特權,秀才至多能免徭役,是沒有免稅權的。

  另外,無論是進士、舉人,名義上都沒有免除商稅的特權。

  最後,熊明遠雖然是在親征蒙古的過程中暴病而亡,作為開國君主而言死得略早,但整體而言依舊在那一時空活躍了二十幾年,想必該交代的事早就交代了。

  然而大楚並不重視海貿,更不知道大航海之重要,只不過海禁不如明清那麼嚴厲而已。

  其對待海洋的態度,倒是與宋朝有點相似,即:既不鼓勵,也不禁止,任由民間發展,大楚朝廷只管收稅。

  所以,大楚朝廷如今要比歷史上的大明富裕得多,但又不如帶清富裕。

  至於熊明遠橫空出世的時間點,劉升根據電報上的信息推算了一下,發現應該是西元1185年。

  即南宋淳熙十二年、金大定二十五年、西夏乾祐十六年、大理元亨元年、西遼天禧八年、越南貞符十年、日本元中二年。

  隨後,熊明遠用了近十年時間在金、南宋之間發展壯大,在西元1195年方正式建國。

  劉升對歷史是有所了解的,他知道,熊明遠用這麼長時間才開國,並非其能力不足,而是這個時間段的金、南宋軍隊都不算差。

  若熊明遠真的只是明清來的穿越者,能做到這一步,已經很了不起了。

  大楚建國之後,又用了十年才相繼滅亡了南宋、金、西夏乃至大理。

  準確來說,大理只滅了一半,熊明遠獲知草原上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的消息,就迫不及待地御駕親征,顯得對蒙古頗為忌憚。

  可惜缺乏幾分運道,竟然在征討蒙古的過程中暴病而亡了。

  好在熊明遠臨走時,留年已二十歲的太子監國,相應制度也都頗為健全。

  雖然熊明遠的暴斃,讓給大楚內部出現了一些混亂乃至反叛,但最終都被即位的楚太宗用兩年時間給平滅了。

  楚太宗也算是個明君,隨後用十年休養生息,積聚力量,並在此過程中,以大軍壓境迫使大理徹底併入大楚國內。

  當代段氏國主則封了個侯爵,高氏等權臣也封了伯爵,可謂「皆大歡喜」。

  之後大蒙古國強勢南下,楚太宗發兵與蒙古在長城一線激戰,雙方互有勝敗。

  但因為大楚仍有很多開國將領在,又有火銃、火炮相助,整體還是勝利居多。

  楚太宗用八年時間,打得蒙古再也不敢南下牧馬,就此止步於長城之外。

  而大楚為了防衛蒙古寇邊,選擇了跟後世大明一樣的政策:加修長城及敦堡,組成烽火預警系統。

  由此形成了楚長城。

  大楚與大蒙古國息兵言和之後,雙方劃定了邊界,楚太宗又開始梳理內政,周邊的高麗、日本、越南等小國也紛紛來朝拜,一時之間大楚呈現太平盛世之象。

  因楚太宗年號光熙,故民間稱之為光熙盛世。

  但是,不到十年楚太宗便開始怠政了,甚至出現一些昏聵之舉。

  好在沒幾年楚太宗也病逝了,沒有成為真正的昏君。

  看到這裡,劉升不禁心想,此人倒像是個「小李世民」。

  大楚選擇的嫡長子繼承制,楚太宗也是早早立下太子,因此其過逝後,楚武宗即位。

  從稱號就能看出來,這位是個喜歡打仗,而且能打勝仗的。

  楚武宗即位之後也是老老實實幹了七八年內政,但徹底掌權之後,先是征討安南,用五年時間打下了大半個越南,設安南省。

  之後,楚武宗又用六年時間,從大蒙古國手底下打下了小半個東北,即相當於大明遼西、遼東地區,設立遼寧省。

  再之後,楚武宗就雄心勃勃地想要攻滅大蒙古國,卻因為連年征戰,導致國內民怨四起,甚至爆發了一些叛亂。

  同時與大蒙古國的戰爭也連續失利。

  再加上朝中重臣勸諫,楚武宗不得不罷手。

  不能打仗的楚武宗過得很不得勁兒,將內政搞得一團糟不說,對太子也是橫豎看不順眼,最後竟然找機會廢了太子。

  於是,大楚開始了儲君爭奪戰···(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