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超五億兩!鳳凰牌自行車

  這一隊驍騎衛圍過來時,便都拿出了短銃,對準了范家一行人。

  如此情況,哪怕身份敗露,范家也無人敢揮刀反抗,紛紛束手就擒。

  范永斗不敢反抗驍騎衛,卻要繼續抽打挑破他身份的女兒出氣,被驍騎衛隊長用刀鞘抽落下馬。

  待將范家一行人都捆綁了,真正確認了范永斗的身份,幾十名驍騎衛不禁喜笑顏開。

  「聽說范氏乃晉商之首,是聖上點名嚴辦的八大家之一,咱們擒了范永斗,這回可是立功不小。」

  「哈哈哈,誰說不是呢。」

  「其他隊估計得羨慕死咱們了。」

  聽到驍騎衛的議論,范永斗這才知道,劉升對晉商,尤其是他們范家,竟如此重視。

  這般情況,范家如何能逃得脫。

  再想起被他親手炸死的幾個妾室,范永斗後悔了,不禁癲狂地怒吼。

  「為什麼!為什麼!」

  驍騎衛隊長見此,冷笑道:「為什麼?你范家從勾結清虜、賣國求榮那一日起,便該料到有今日。」

  范永斗忍不住辯駁,「勾結清虜,賣國求榮?這般做的商人不知多少,朝廷為何偏偏針對我范家?!」

  驍騎衛隊長道,「放心,此番那些勾結清虜、走私違禁品的商賈一個都跑不掉。」

  聽此,范永斗才知道,他們范家不過是此番朝廷鐵拳之下最先被碾碎的一顆大點的沙礫而已···

  乾元四年,三月下旬。

  大崋朝廷繡衣衛、常備軍、親衛軍、督察院聯合行動。

  一舉查處了范永斗、王登庫、靳良玉、王大宇、梁嘉賓、田生蘭、瞿堂、黃雲發八家為首的數十家晉商。

  這些晉商或是走私違禁品,或是勾結清虜為之傳遞情報,又或是兩者兼而有之。

  更有甚者,曾在清虜入關攻城時,作為內應,打開城門,實為清虜屠城的幫凶。

  大崋朝廷不僅將這些晉商中該斬首的斬首,該流放的流放,更以告示將這些晉商所犯罪行通告各省府縣,令天下百姓唾罵之。

  又讓史官載之於史冊,令范氏等賣國之商賈遺臭萬年!

  一轉眼到了四月。

  南京紫金城,天心殿內。

  劉升正聽督察院、繡衣衛聯合匯報此番對賣國、走私之晉商的查處結果。

  事實上,在北方並不只有晉商走私、勾結清虜,北直隸、陝西也有這類商人,前明官吏、大戶等同樣有人參與其中。

  只不過晉商之中這類人最多,對清虜的幫助也最大。

  劉升既然決定清查晉商,自然也不會放過這些人。

  所以,此番實際是一次涉及陝西、山西、北直隸三省的大行動。

  「此番總計查抄到黃金315萬兩,白銀1億3246萬兩有餘,首飾、字畫等珠寶若干,價值一時無法估算。」

  「另外總計查抄得田地13萬頃,房產、商鋪等共1858處···」

  其實此番查抄北三省走私、賣國商賈之財產的相關文書、帳簿等資料,已經送至南京,交給有司重新統計。

  這些文書堆積如山,劉升自然不可能親自去察驗,只需知道最後結果即可。

  此時讓范景文、李唯七來匯報,也不過是為了方便隨時聞訊一些情況而已。

  李唯七作為繡衣衛統領,幾年間負責了不少查抄之事,此時聽到這一個個數據,也忍不住心生感慨。

  這些商賈是在是太他娘的有錢了。

  但想到這這些以晉商為主的商賈,以走私乃至販賣情報發家,三省被論罪的商人、大戶加起來有一百多家。

  李唯七便覺得,能查抄到這麼多的財產是理所當然。

  不過,據他所知,這裡面貢獻最多的還是范氏等八大家晉商。

  以范氏為例。

  在其來遠堡、張家口堡以及介休老家的幾處大宅中,便抄剿出十餘萬兩黃金和數百萬兩白銀。

  然而這只是范氏所藏金銀的小頭。

  其大頭在范氏用窮數代人之力所修建的九處秘密錢窖中。

  不是范家不能修建更多錢窖,而是迷信「九為數之極」,擔心過猶不及。

  對於這九座秘密錢窖的地點,范永斗寧願被繡衣衛「審訊」至死,也不開口交待。

  好在知道錢窖所在的不止范永斗一人,其他范家人沒范永斗這麼視財如命,陸續將九大錢窖的地點都招供了出來。

  當繡衣衛、督察院、驍騎衛三方聯合打開了這九座錢窖後。

  發現其名為錢窖,實際上裡面裝的幾乎都是金銀及一些易於保存的珠寶首飾。

  且銀子多被鑄造成了大冬瓜狀。

  至於金子,不是范家不想這麼做,而是金子太軟,鑄成冬瓜也沒銀子那麼大的防盜效果。

  最後經過統計,僅范家這九座錢窖中便有黃金近五十萬兩,白銀八百多萬兩!

  可以說,范氏六七代人積累,財富已經超過了前明好些藩王府!

  其他七大家晉商雖然比范氏遜色不少,但加在一起,財富總數同樣駭人。

  再加上北三省其他一百多家被論罪的商賈,查抄的財產自然是一個驚人數字。

  親口說出這一個個驚人數字的范景文心中更是感慨無比。

  他雖出身河北士紳、地主之家,族中也有人經商,但論財富,整個宗族加起來,跟八大晉商中排名最末的相比,也不過是小巫見大巫。

  再聯想到自崇禎皇帝即位以來,就一直為大明財政問題所困,不禁想:若崇禎知道八大晉商靠走私、賣國積累如此多的財富,不知會不會氣得活過來。

  若當年,朝廷能夠清查這些走私、賣國的商賈,能查抄出這些財產,說不定大明還能再多支撐十幾年。

  隨即便知道,在大明時很難辦成此事。

  且不說晉商等賣國商賈收買了多少官員,乃至與朝廷中一些高官都牽扯不清。

  即便是真查了這些走私賣國的商賈,上下那麼多人沾手,最終報到朝廷里的查抄數目估計也要縮水到十分之一以下。

  甚至可能更少。

  大明就如同一個多病的老者,問題太多,遠不是靠查抄一夥兒商賈就能拯救的。

  劉升再次聽到這幾個數據,卻是由衷地高興。

  雖然是一次性收入,卻也讓大崋國庫增加了一億四千多萬兩白銀。

  如果算上那些珠寶、字畫等珍貴物品,以及眾多的不動產。

  此番查抄晉商等走私、賣國的商賈,朝廷估計增加了朝三億兩白銀的資產!

  若是再算上前段時間清查淮鹽、蘆鹽、西南井鹽、東南海鹽四大區域的不法鹽商所得資產。

  大崋朝廷今年只靠查抄不法商賈,便獲得了總計超過五億兩白銀的資產!

  並且這只是預估。

  若國貿司能將那些房產、商鋪等處理好,大崋朝廷的收穫再增加個幾千萬兩都是很正常的。

  畢竟,天下已太平兩三年,百姓日子越來越好,不動產都在迅速增值。

  劉升知道,錢財堆放在國庫中不過是一堆沒用的死物。

  只有花出去,才能變成大崋的實力。

  於是,在范景文、李唯七離開天心殿後,他就思考起該如何花這筆錢來。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既然這些錢財以查抄不法晉商獲得的最多,便讓朝廷在山西投資建立幾座大型煤場。』

  『如此既可以開發山西煤業資源,又可以帶動當地經濟,回饋百姓。』

  『順帶的,還可以打擊一波那些多如牛毛的私礦,解救礦奴。』

  山西早在唐宋時期便有開礦採煤的記錄,到了明朝,北方山林不足以樵用,城野百姓便開始流行用煤炭煮飯、取暖。

  到了明末,山西已經有了不少煤老闆。

  並且因為大明並沒有將煤礦當做重要礦產官吏,所以此時的煤老闆開礦很容易,幾乎不用繳稅。

  唯一需要面對的困難,大概就是開礦採煤本身的難度了。

  然而在明末人命不值錢的情況下,煤老闆們大都私蓄礦奴,用人命採煤,賺人命錢。

  礦業本就是劉升計劃在鹽業、茶業之後整頓的第三個行業,自然也要重拳出擊。

  甚至可以說,對礦業的整頓,將遠遠比鹽業、茶業嚴厲。

  如煤炭、鐵礦等諸多礦產,都將被收歸國有,民間想要開礦的難度將會直線上升數十倍不止。

  同時,對私礦的打擊也將嚴酷數十倍不止。

  私開金銀銅鐵等朝廷管制礦藏者,甚至將會以謀反論處!

  『除了開辦煤廠、鐵廠,京張鐵路的修建也可以考慮了。』

  北京到張家口的鐵路修建肯定是有相當難度的。

  但並非不能克服。

  待江南第一條鐵路修建完畢後,大崋的鐵路修建技術又有長足進步,多花費一些時間和金錢,修建京張鐵路不成問題。

  一旦京張鐵路修建完成,大崋對漠南蒙古諸部軍事、民生兩方面的影響力,都將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如果大崋在火器方面再有一些突破,興許能提前讓大草原上的遊牧民族放下弓刀,只剩能歌善舞的一面。

  由此,劉升又想到了軍隊換裝。

  『常備軍全軍換裝燧發槍還不到時候,不過,如今既然有了一大筆錢,倒不如先讓常備軍中的警衛兵都裝備上燧發槍。』

  『迫擊炮、新式開花彈、新式手榴彈,也可以在常備軍全軍列裝了。』

  思考之間,劉升拿出鉛筆,在紙上寫寫畫畫起來。

  穿越數年,劉生雖然已經會寫毛筆字,但仍舊不習慣。

  別墅中倒有簽字筆、原子筆、鉛筆,但並不多,加起來也不過十幾支。

  因為在後世,除了某些特定環境下,他平時很少用筆寫字,家中自然也就沒備多少筆。

  至於說為末日準備物資,筆也並非必需品——假如真到了末日,筆並非急需品,又比較容易在其他地方找到。

  便被劉升給忽略了。

  別墅中的筆過去幾年都被他用完。

  於是先讓能工巧匠造出了鉛筆,如今更是開辦了鉛筆廠。

  劉昇平時打草稿都是用鉛筆,只有需要親筆寫重要文書、手諭時,才會用毛筆或者鵝毛筆。

  大致計算了下開辦煤廠、鐵廠,修建鐵路,給常備軍換裝所需要的錢,劉升發現開銷並不大,查抄所獲錢財仍有很多。

  於是在草稿上又寫上「擴大義務教育範圍」幾個字。

  大崋之前推行的三年義務教育只在應天、順天、汝寧、義陽等少數幾個府試行。

  如今已試行兩年多,摸索出了不少經驗。

  再加上朝廷資金充足,是該擴大義務教育範圍了。

  『想要一舉在全國推行三年義務教育,仍有些困難——即便資金足夠,教師也不夠。』

  『不過,以這幾年積累的教育人才,在南、北直隸省,河南、淮南等幾個省推廣應是足夠了。』

  『不僅三年義務教育需要推廣,中學、大學也需要增建。』

  『另外,海龍衛、東海水師、南海水師也需要繼續投錢,建造更多戰列艦,乃至研製鐵甲戰艦···』

  一個又一個需要花錢的國家大事被劉升列於草稿之上。

  很快,他便覺得超五億兩白銀的查抄所獲也不算太多。

  更何況,這些錢財都是一次性收入。

  今後大崋再想通過查抄獲得大筆錢財,估計就得等到推行「清丈田畝、官紳一體納稅」的時候了。

  但劉升估摸著,那時未必有多少士紳、地主敢跟朝廷對著幹。

  如果士紳、地主不跟朝廷對著幹,他也不能無緣無故地去查抄這些人的家產。

  真那麼做,必定使得人心惶惶,乃至生出大的動亂。

  得不償失。

  ……

  時間來到下午五點半,劉升準時「下班」。

  紅娘子提前派人來傳話,希望他今日到坤寧宮吃晚飯。

  於是他便步行至坤寧宮。

  還未進宮門,劉升便聽見劉瑞歡快的笑聲。

  「哈哈,母后快一點!」

  劉升走進去一看,卻是紅娘子穿著一身便裝,正帶著四五歲的劉瑞在騎自行車!

  女兒劉瑤(兩三歲),也站在不遠處不停地拍手歡笑著。

  瞧見劉升進來,紅娘子才停下自行車,把劉瑞從后座抱下來,一起簡單地行了個禮。

  劉升笑道:「看來你讓我過來,就是看自行車了。」

  「不錯。」紅娘子笑著點頭,「陛下覺得這自行車怎樣?」

  劉升其實已經細細打量過這輛金陵自行車廠生產的第一輛自行車。

  或許是因為要送到宮中敬獻給紅娘子的緣故,這輛自行車相當精緻。

  兩個車輪以精鋼打造,外圈卻包裹著一層杜仲膠,最外面又以細密的絲線纏繞。

  從剛才紅娘子帶著劉瑞騎行的場景來看,這車輪雖不如充氣橡膠胎的,性能卻也相當不錯了。

  至少在宮中地板磚上騎起來十分絲滑流暢。

  至於其他輪軸、鏈條、車把、車座等設計,跟後世成熟款自行車差不多。

  只不過用材考究,做工十分精緻,看起來反倒是像一件手工藝品。

  劉升一時心動,便道:「看著挺不錯的。造價多少?若是太貴,可是賣不出去多少的。」

  紅娘子笑道,「這一款是定製給宮中的,自然造價昂貴些,要一百多元。」

  「不過,根據自行車廠那邊的匯報,他們研製生產的普通款,造價只有五十元左右。」

  「另外,目前他們還在研製一種基礎款,預估造價能降低道三十元左右。」

  劉升聽了點頭,「那倒是可以。」

  以普通款為例,造價五十元,零售價便可以定在八十元至一百元。

  這並不算黑。

  這世上很多商品按造價翻幾倍乃至十幾倍賣,都是常有的事,尤其是珍奇物品。

  況且,即便是基礎款自行車生產出來,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所賺的也是中產以上的百姓之錢。

  因此,劉升心裡實際覺得,普通款自行車應該定價在120銀元以上。

  比如說166銀元,或188銀元。

  另外還可能以紅娘子手中這款為原型,生產尊享版自行車,售價666銀元,或888銀元。

  至於基礎款的,將來倒是可以低價一些,賣個五六十元就行。

  思考著這些時,劉升忍不住親自上手,在宮院內騎了幾圈,引得劉瑞、劉瑤拍手叫好。

  待下來後,劉升也不得不為自行車廠的這款產品點個讚。

  紅娘子過來,笑著道,「這算是我大崋第一款自行車了,最好有個名字,不如陛下賜名如何?」

  劉升不假思索地道:「就叫鳳凰自行車吧。」(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