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豬肉燉粉條

  何田和易弦的新房子以驚人的速度快速成型,因為前期的準備工作實在做得非常充分,在幫工們來到的第七天,不僅房子的基本框架已經搭好了,新房子最重要的特色——地暖煙道,也蓋好了。

  做這部分工程時,所有人,包括何田,都只能聽易弦指揮。只要他見過地暖煙道是怎麼建的。

  先在房子內部鋪上一層細沙,再用陶磚蓋成摺尺形的通道,一端和建在房子外的新火灶相通,另一端與房子另一邊的煙囪相連。

  煙道三十厘米高,中間留有五十厘米的空隙,由屋子西北角進,東北角出,煙道之間留著五十厘米的距離,仿佛一條規矩的蛇,盤踞在屋子還沒鋪上的地板之下。

  這條曲折的管道蓋好之後,易弦帶著幫工們在管道中撒了一層摻著砂礫、浮石碎塊、碎陶片、小陶珠和粗鹽塊的顆粒,另外,在屋子四角的管道,還分別挖了一個坑,坑裡填上一個空陶盆,裡面也放上陶珠和鹽塊。

  易弦說這是為了調節煙道中的濕度。煙道太干,磚塊會裂,煙就會從地板的縫隙中跑出來,屋子裡煙燻火燎的不說,熱能也不能發揮了。當然,煙道里也不能太潮濕。

  這層砂礫鋪好之後,易弦又指揮大家在管道上蓋上一層石磚,用泥漿和混凝土徹底把管道密封起來。這層石磚,自然就是他和何田製作的玄武岩混凝土石磚了。

  楚雲西三保等人這時才見識到這種新型建築材料。玄武岩石磚厚重結實,黝黑平整的表面間雜著晶亮的玄武玻璃小顆粒,古樸美麗。

  煙道密封好之後,等了一夜,就可以試驗了。

  這天早上易弦自己也相當忐忑,他在新火灶中投下柴火,點燃,和眾人一起焦急地等待著。

  雖然表面上他還是一副極度淡定的模樣,但是何田知道他內心可不是這樣,因為他緊緊拉著她的手,把她手都攥得疼了。

  充滿期待的等待總顯得格外漫長,其實,也就一分鐘多點的時間,房子另一邊的煙囪就冒出了青煙。

  幫工們一起歡呼起來,易弦卻微不可聞地輕輕呼了口氣,然後轉向何田,和她一起微笑相視。

  煙道建成功了。

  這之後,易弦又指揮大家用沙土填平了煙道之間的空隙,再做平地面。

  如果說之前易弦的指揮只是讓三保他們感到是他們不熟悉的建築技巧,接下來,他的操作,就讓這幾位覺得是某種巫術了。

  易弦收集了許多新鮮的柏樹枝葉,撕成碎片,平平地鋪在蓋上了一層泥土的地面上,然後再用一層泥漿糊在上面。

  楚雲西問他,「大兄弟,這個柏樹枝是用來幹什麼的?」

  易弦一本正經回答,「防潮。」

  楚雲西和三保、薩沙互相看看,三人臉上都明晃晃地寫著「鬼才信呢!」「絕對是巫術!」「迷信。」

  不管怎麼樣,僱主最大。

  三人也沒再糾結新鮮的柏樹枝葉是怎麼防潮的,老老實實幫易弦鋪好了地板。

  等這層泥漿完全乾了,就可以在地面上打起木格,鋪設地板了。

  等待泥漿干透的時候,何田和易弦開始鋪牆面。

  他們把做好的標準件牆板拿出來,榫卯型的木板一層一層沿著兩層木框往上敲,沒過一會兒,就蓋好了一塊兩米多長一米多高的牆面,然後再填上用鋸末、乾苔蘚、碎羽毛混合好的保暖填充物。

  薩沙在所有幫工中蓋房子的經驗是最豐富的,看到這種操作也直咂舌。

  熊男也深有同感,他跟易弦何田商量,「大兄弟,大妹子,我再待一天行不?我真是很想看看你們這房子怎麼建的。明天你不用給我工錢,只管飯就成。」

  他一開口,薩沙和三保也跟著附和了。

  易弦何田沒料到他們這個「標準件」建房法這麼受歡迎,商量了一下,家裡存糧也還夠,就同意了。

  不過,醜話說在前面,再待這一天,三個人可就不是幫工,是來參觀新技術的,那上手幹活就不是幫忙了,是實踐新技術。管飯也是可以的,不過,只能再管三天,再要繼續留下來學技術,就不行了。

  一是何田和易弦就沒足夠的存糧了,二是,學什麼技術也沒這麼便宜啊!

  大家商量好,這三人都願意多待三天,察普兄弟對學什麼新技術沒任何興趣,但是只要管飯,他們還是照來。反正他們這段時間農活也不多,傍晚吃完飯回家,喂喂豬,家裡種的菜蔬什麼的澆澆水,除除草也就完事了。

  這下,勞動力一下又比易弦的原先計劃富餘了很多,房子的建造速度當然也比原計劃中的快了很多。

  三天過後,看到基本上就差安裝門窗的新房子,何田和易弦也感到難以置信。

  牆面,房頂,地板,全都做好了!

  薩沙現在對何田是崇拜到了極點。

  易弦告訴他,蓋牆面和屋頂的標準件木板是何田做出來的。

  看到薩沙那種崇拜的目光,易弦得意地嘴角上揚。

  新房子基本完工了,可是裡面目前還是個空殼。

  房子的第二層也建起來了,但是更加簡陋,樓梯沒有扶手,閣樓上只鋪了一層地板,沒有圍欄,為了防雨,還沒裝窗戶的幾個方洞全都用白油布蒙著,倒是挺透光的,而且,也證明了「空心木板牆加保溫填充材料」這種新型建築方法確實有用,房子裡面悶熱。

  至於怎麼建內牆,何田和易弦還沒想好。

  何田從小住的木屋是沒有內牆的,臥室就在棚板之上,有一個簡陋的梯子上下,廚房、起居、餐廳都在樓下,春季開始種植前,這個空間還要騰出一部分用來育苗。

  在她看來,開放式的空間利用率最高。

  而且,雖說是新房子,但是單層面積並不比原先的房子大很多。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寒冷的冬季,房子越大,就需要越多的熱量來保持室內溫暖。

  所以對於一個面積大約三十平方米的空間,她不覺得有什麼必要建內牆,來分割房間。原先的房子有一點讓她時常感到不舒適,就是如果做一些煎炸的食物,氣味會飄到棚板上,但是這一點現在也解決了,他們打算在原先的屋子裡做飯,春天的育苗也可以在這進行,新屋子純粹作為臥室和起居室。她甚至覺得新屋子都不用做成兩層的。

  不過,很顯然,易弦的想法和她不同。

  在來到何田家之前,易弦幾乎從沒和人同住過。他的居所和所有城市中的有錢人們一樣,分為很多功能不同的房間,廁所、浴室、餐廳、臥室,還有書房和起居室,甚至遊戲室。因為取暖費用從來不在居住在這種房子的人的考慮範圍內,所以這些房間都有能帶來充足光線的大窗戶,有的房間甚至還擁有不止一個大窗戶。

  當然,大窗戶在森林裡是行不通的。

  越大的窗戶意味著越大的散熱,同時,還意味著危險。熊不可能打碎木屋的牆,但是要打破窗戶可就容易多了。

  所以,經過多次討論後,他想要一種活動內牆,能把空間分隔成不同用途,也能方便地收起來。

  讓易弦何田意外的是,薩沙給他們提供了一種新思路。

  薩沙最擅長的,是建夯土房子。說是房子其實有點誇張了,他建的最多的是夯土窩棚,四面夯土牆,加一個房頂,或者說,三面半牆。因為很多窩棚的主人為了省錢省事是不要門的,牆只建一半,留的那一半口子,牲畜就知道從那裡進出窩棚了。

  在大嚴寒時代到來之前的幾千年間,夯土一直是很廣泛使用的建築材料。有些用夯土建造的古城在幾千年後依然屹立不倒,殘留的牆體中有些還加了竹竿或是木料來加強支撐。

  夯土取材容易,所以造價比木屋、磚頭屋子要低很多,夯土牆還有個別的材料沒有的優點,它能夠吸熱。白天曬了太陽,吸收熱量,到了晚上,就會像散熱器一樣緩慢地釋放出熱量,因此是非常適合嚴寒地區建房的。但是它的缺點也一樣多,怕淋雨,會生雜草,不夠美觀。

  可是,要是牆體在室內呢?

  作為能活動的室內隔牆,夏天摺疊成一塊,收起來,冬天拉出來,放在窗口直射的地方,到了晚上,再慢慢釋放出吸收了一整天的熱量。

  至於外觀,薩沙不認為這會是個問題,何田他們做的陶器顏色很美,大多是古樸的深黑色,質地細膩,用同樣的土,加上白堊土、砂礫,或許還可以再加上些玄武玻璃、火山玻璃的小顆粒,夯出的土大概和他們之前做的混凝土石磚、花瓶、舂缽有相似的顏色和質感。

  「夯土的工具我都有,等我下次來的時候一起帶來就行了。」薩沙似乎都幫他們想好了。

  易弦和何田互相看看,有了共識。

  何田問薩沙,「那你教我們夯土,要什麼報酬?」

  果然,薩沙說,「我想學你們建房子外牆的技術。」他停了停又補充,指指山澗對面的鴨舍,「不光是這個,我看出來了,那個鴨舍也是同一種思路蓋的,我也想看看那是怎麼蓋的。」

  他這話一說,楚雲西和三保、察普兄弟才又仔細地打量了一會兒鴨舍,果然,這灰黑色的小房子仔細一看還真和普通房子不大一樣。

  易弦笑了,「你還真是什麼都想學。這樣吧,我們可以教你,可是作為交換,你只教我們夯土可不行,得再過來幫工一周。」

  薩沙想了一下,立刻就答應了。

  夯土這技術可是很古老的,會的又不是他一個人,何田做的榫卯標準件,那可是這附近獨一份的技術。

  到這天傍晚,何田和易弦的房子基本就建成了,剩下的內部裝修,製作家具,就得他們自己慢慢來了。幫工們的工作到此為止已經做完了。

  這天下午,何田煮了一大鍋豬肉,加入泡發的山菌、蘑菇,從午飯之後就放在火上,一直慢慢咕嘟到晚飯前,再加入紅薯粉條。

  她還蒸了四大籠花卷。花卷一半是雪白的白面,一半是褐黃色的雜糧面,兩種面疊在一起,看起來還挺好看。

  豬肉燉粉條一人盛上一碗,一大籠花卷端到桌上,誰吃誰拿,這頓晚飯也吃的有滋有味。

  剩下的一籠花卷是明天的早飯,另外兩籠是給幾個幫工帶在路上吃的。察普兄弟就沒這個待遇了。

  除了花卷,何田還給薩沙、三保、楚雲西一人蒸熟了一大塊臘肉,還有一小竹筒的蘿蔔乾和醃白菜。

  這天晚上,和薩沙商量好了下次見面的日子,何田易弦一起送幫工們回他們住的工坊。

  回來的路上,兩人牽著手,看看蒙蒙薄暮中自己的新房子,互相看一眼,心裡又激動又驕傲。

  夜色漸漸深沉,窗外的樹林草叢中,幾隻小蟲唧唧啾啾歌唱。

  夏天,悄然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