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太子聽說聖人在皇后寢宮,便也過去請了個安。
皇后還記著前兩日讓徐杏辦的差事,這會兒瞧見太子,不免要再問上幾句有關他續弦太子妃一事。
太子聞聲挑眉,他正是為了此事過來的。
「此事那日徐良媛也和兒臣提過。」太子淡定說。
聖人聽到這句話,不免要蹙眉問一句:「那徐良媛竟也敢管太子續娶之事?」看了一旁皇后一眼,聖人不免要為此而裝模作樣批太子幾句,「太子,你也太過於寵溺那個徐良媛了些。太子娶妻,既是皇家家事,也是國之大事,豈是她區區一個良媛能干涉的?」
聖人說這些,也是故意說給皇后聽的而已。
聖人後宮有佳麗,其中不乏年輕貌美龍恩聖眷的。皇后對這些妃嬪,自然是十分看不慣。
聖人是知道皇后對這些寵妃寵妾十分不滿,所以才在太子提及良媛干預太子續娶一事時,多言了幾句。他是怕自己這會兒立場不立馬堅定的表現出來,一會兒皇后發怒時,難免要遷怒於他。
但太子此番是故意趁著聖人在這才過來的,又故意提起的徐良媛,他自有自己的一番用意在。
所以,在聖人問出這句後,太子則也說:「徐良媛素來乖順懂事,平日裡慣不會說這些。那日也不知怎的,忽然提起此事。」
皇后知道太子這會兒心裡的那點小心思,所以一臉看穿所有的冷哼一聲後,索性直接大方承認了。
「徐良媛這話,是本宮讓她說的。母親關心兒子終身大事,太子難道覺得哪裡不對嗎?」皇后語氣漸重,明顯開始生氣,也有些刁難太子的意思了。
聖人見此,便不再說話。
但在這方面,太子卻顯然沒有放過聖人的意思。
「為了雁奴著想,兒臣思量良久,總覺得眼下續娶實在不是時候。難得雁奴喜歡徐良媛,若父皇母后實在著急,不如升徐良媛為太子妃之位。」
皇后一聽這話,立馬就火了。
不為別的,只因為幾年前,聖人實在受不了皇后的善妒,情急之下說過要廢后另立當時正得寵的尹妃為後的話。雖然大家都知道是氣話,聖人怎麼也不可能廢后的,但這個仇皇后還是在心中記了許久。
此番又被太子舊事重提,皇后不免又扭頭先狠狠瞪了聖人幾眼。
「扶妾為妻,實非名門所為。太子若不怕,大可以力敵群臣,去為徐良媛爭取一番。」又說,「要說對正妻好,還得數秦王。當年秦王妃產後體虛,秦王不辭辛勞跑遍大半山河去為她尋名醫。若非如此,秦王妃哪能調養得如此之好。」
聖人一臉不以為然地說:「秦王后院姬妾可堪比朕的後宮。秦王妃懷胎數月,臨盆在即,秦王卻從外面帶了個寡婦回來,非要納入後院許以孺人的名分。」
「秦王妃是被氣得早產。」
「他不去請名醫做出些樣子來,盧家的那些兄弟能放過他?」
皇后一口氣堵在胸腔,嗆聖人的話,說不出來。
因為她自己心裡也有數,確是如此,聖人沒說錯。
但皇后護秦王,無理也得要在聖人這邊辯出幾分道理來。
恰好這會兒太子在,皇后為了突出秦王的一些好,不免要打壓太子一二分。
「國不可一日無君,後院也不可一日無主母。太子如此賴著不肯續娶,到底為何?」皇后質問。
太子這才鄭重說:「為了雁奴。」
「蕙心去的早,只留下雁奴這個孩子跟著我。我對不起蕙心,萬不能再對不起雁奴。若這個時候續娶,新太子妃總是要生養子嗣的,屆時,不論如何都是對雁奴的一種威脅。所以為了雁奴,兒臣也不怕外面人怎麼說。」
又說:「那些朝臣是何心思,便是兒臣不說,父皇母后也該明白。」
聖人說:「太子這樣思慮,倒也對。但你東宮一直無主母,總歸也不成個體統。」
太子卻笑著道:「好在兒臣後院人也不多,無需多操心。一應內務,也自有內務局女官們打理。按著程序辦事就行,倒沒那麼多彎彎繞繞紛紛擾擾。」
聽聞太子此言,聖人不說話了。
皇后卻又被氣到了,連著瞪了聖人好幾眼。
太子此來目的已達到,就趁勢告辭。
太子走後,皇后不免又要和聖人大鬧一場。最後,聖人是生著氣黑著臉從皇后寢宮出來的。
又過了幾日,宮裡出現了一位新的寵妃張氏。
徐杏聽說,這張氏原是前朝後宮的妃嬪。前朝覆滅後,便沒入了掖庭做浣洗的宮婢。
這次是來太極宮這邊給各宮送洗好的衣物時,恰好碰上了聖人。聖人見她年輕貌美,又聽說原本也是官宦人家女子,便心中生了幾分憐惜。
再之後,張氏就被留在了太極宮。
聖人寵幸幾日後,直接封了她為正三品婕妤。
聖人金屋藏嬌好幾天後皇后才知道,並且知道的時候張氏已是婕妤的位份了。皇后震怒,不免又要和聖人大鬧一場。
如今太極宮內,這忽然盛寵的張婕妤,倒成了眾矢之的。
徐杏忽然想到那日晚上太子對她說的話,太子說,他會讓皇后不再找她的麻煩。
徐杏不免要想,這個張婕妤,到底會不會是太子刻意安排的。
如今太極宮那邊有她在,皇后的確是一時無法分心來刁難自己、找自己的麻煩了。
起初徐杏會想,這個張婕妤替她擋皇后的炮火,實在可憐。但又覺得,太子到底也把她從掖庭那種地方撈出來了,她日後不必再做日日替人漿洗衣服的低等婢子。
掖庭那種地方,她雖沒去過,但卻有所耳聞。都是些犯了錯被貶斥的宮婢奴才,亦或是犯了罪的官家女眷。
若非特赦,她們是一輩子都出不來的。
徐杏猶豫著想了想,最終還是決定不去問太子。她就當作全然不知情的好了。
若問起來,太子定會就此事再深入探討。屆時,怕是又得問她介不介意他續娶太子妃這一類的話。
有關這個問題,徐杏並不想回答。
慢悠悠度過了六月後,徐杏又在期盼著七月份的出遊日。
她是完全相信太子這個人的人品的,凡事不承諾則罷,一旦承諾,他必會兌現。
只是徐杏萬沒想到,太子會選在七月初七乞巧節這日帶她出門。
乞巧節,又稱七夕,乃是一個特殊的日子。
在民間,到了這日會有廟會,若是有緣人的話,會千里相會,結為夫妻。而在長安,到了這日,朝廷也會取消一日的宵禁,與民同樂。
從前徐杏當然沒在這日出過門,不過,從前在風月樓時,每年這日樓里生意都特別好。
而外面的熱鬧,她有坐在風月樓樓上看到過,也有從牡丹和海棠口中聽到過。
事實上,不但乞巧節,各種熱鬧會有廟會逛的節日,徐杏都沒有參加過。從前的那些節日的熱鬧,她只遠遠隔著人山人海感受過,總會有種虛無縹緲的不真實感。
所以,這回聽到太子說要在這日帶她出門,徐杏心中著實期待又嚮往了一陣子。
心中的雀躍,那是怎麼掩蓋都掩蓋不了的。
臨近七夕前的這兩日,徐杏都開心得像個討著糖吃的孩子。
太子七夕這日出門沒打算把雁奴也一併帶著,太子和徐杏說了,並且交代她之後和雁奴相處時別說漏嘴。徐杏雖然覺得太子拋下兒子不太好,但又覺得,雁奴不是她,從小到大都難能出一趟門。
雁奴定是只要想出門,和太子說一聲,他就可以出門的。
所以,這樣想了後,徐杏也就不心疼雁奴了。
何況,太子的心思她也能理解。乞巧節,含義特殊,太子怕是只想和她安安靜靜呆幾個時辰。
太子的叮囑,徐杏牢記於心。這幾日下來她守口如瓶,沒向雁奴透露半個字。
徐杏喜悅興奮之情掩藏不住,雁奴又不知是什麼事。所以這些日子,在雁奴心中和眼裡,徐杏突然莫名其妙就能笑一下的樣子是很嚇人的。
於是雁奴趁徐杏不在意時,會悄悄問父親:「良媛這幾日怎麼了?好端端的就笑一下。但我問她為什麼笑時,她就編理由騙我,不肯說實話。」
雁奴現在長大了些,不那麼好哄了。所以如果哄他的藉口編得不夠好的話,他還是能感覺出來的。
父子倆這會兒就在麗正殿,徐杏就坐在父子二人不遠處。
太子正認真給雁奴檢查這一日的功課,聞聲,目光便朝坐在窗邊的徐杏探去。見傻丫頭這會兒果然一個人抱臂靠坐在窗邊,她目光穿過半開的窗,投落到外面院子裡。也不知在瞧什麼,正傻乎乎的抿著嘴笑,太子不由也跟著她笑了起來。
「沒什麼。」太子溫柔瞧了會兒人後,靜靜收回目光,隨意敷衍了兒子幾句,又把心思放到了檢查兒子功課上。
只是速度又加快了一些,正當雁奴起身,要過去再親自問問徐杏到底笑什麼時,太子卻突然把課本一闔,喊住雁奴道:「今天的功課做的不錯。時間不早了,可以回了。」
雁奴剛準備邁出去的小腳腳,又十分戀戀不捨的收了回來。
雁奴伸手接回自己課本,小小猶豫了一下,然後問:「父王今天晚上還是睡在這兒嗎?」
太子幾乎夜夜留宿麗正殿一事,在雁奴那裡已經不是秘密。不過,自從鄭家鄭贇入宮來給雁奴伴讀後,雁奴長大懂事許多。
比如說,鄭贇告訴他,父親屋裡的事,不是他一個晚輩該管的。也告訴他,他父親留宿徐良媛的寢殿,是對徐良媛好的一種表現,若他真想徐良媛好,便不要為此事而哭鬧。
雁奴有把鄭贇大表兄的話聽進去,所以之後在爭杏娘這方面,他對父親表現得十分謙讓。
但他們二人夜夜在一起,只留他一個冷清清宿在崇仁殿。久而久之,雁奴不免也委屈。
他也想和父親還有杏娘一起住在麗正殿這裡。
雁奴幾度話將脫口而出,最終都又咽了回去。他認真想了想,只要杏娘能好,他委屈自己一些,也是值得的。
所以,雁奴最終一句話沒說。父親要他趕緊回去休息,他就請安告辭。
好在,崇仁殿裡還有一個鄭贇大表兄。雖然他不像喜歡鄭謹二表兄那樣喜歡鄭贇大表兄,不過,這段日子相處下來,他覺得大表兄也並非什麼都不好的。
至少,他比自己大幾歲,學問比自己好,人情世故各方面,都比自己懂的多。
從他身上,還是能學到很多東西的。
鄭贇自給雁奴做了伴讀後,常住在崇仁殿內,只每隔幾日回家一次。他領命做東宮嫡長子伴讀前,有受過父親教誨,父親告訴他,太子殿下選他入東宮給公子伴讀,是對鄭家的倚重,對他的另眼相待,要他在宮裡定要好好輔佐公子。
所以,鄭贇白日陪著雁奴跟著先生一起讀書,晚上回到自己房間後,他還會燈下繼續苦讀,點油熬夜繼續做足功課。
半點不敢鬆懈怠慢。
並且每隔七日,他便會主動去太子那做一次課業總結。針對雁奴的課業,以及先生所教授的功課,他會做出一份自己的見解來。
太子對鄭贇,豈止是十分的滿意。
鄭贇和他父親一樣,為人行事都十分嚴謹。可能是無趣了些,但對雁奴這個年紀的孩子來說,正需要一個這樣的人來好好教導他、引領他。
鄭贇規矩也很重,便是崇仁殿和麗正殿前後相依,不論是太子,還是雁奴,都和他說過可一道來麗正殿這邊一起用晚膳的話,但都被鄭贇謝絕了。
入宮多日,從未踏足過徐杏所居麗正殿半步。
太子深知他像他父親,重禮數,所以,也就沒為難。
徐杏偶會做些糕點讓人送去崇仁殿,對這些點心,鄭贇倒是會食一二。
雁奴走後,太子主動在徐杏面前提起了鄭贇來。言語間,皆是十分滿意的夸賞之意。
可能今日雁奴功課做得好,十分有進步。所以太子心情好,便在徐杏面前多提了幾句鄭家。
徐杏心裡坦蕩蕩,所以太子和她提鄭家,她不會避而不談,她會順著太子的話說。就算是此刻提到鄭三郎,徐杏心裡也不慌。
不是她和鄭三郎對不起太子,是太子橫刀奪愛。只要太子敢在她面前提鄭三,她就敢和他一起議論鄭三,並且半點心虛都不會有。
但她還是高看太子了。
太子心裡好像比她敏感多了,提了鄭家幾句,就在二人要敞開了對鄭家諸人大談特談時,太子忽然戛然而止,中止了整個話題。
所以,最後就是,談了鄭國公,談了鄭家大郎二郎,就在即將輪到鄭三郎時,太子忽然興致缺缺,草草結束了話題。
並且好像是徐杏做錯了什麼一樣,太子明顯臉色不是很好。冷冷的,再無素日慣有的溫和,此刻滿臉寫的都是在意,吃醋,不高興。
徐杏心中暗罵他狗男人,不要臉,他有什麼資格吃醋不高興?
到底是誰的錯?
不過,看在他過兩日就要帶自己出去玩的份上,徐杏並不和他計較。
不和他計較,但也不會去哄他。
狗男人果然是生氣了,夜間合歡行好時,徐杏明顯能感覺到他的不對勁,有點矯情了。
徐杏懶得理他。
但報應來的就是這麼及時,狗太子對鄭三郎避之不及,可巧七夕這日,二人微服出門遊街觀燈賞花時,恰巧就撞上了鄭三郎。
徐杏兩三個月不見鄭三,如今再見,想著他從前的樣子,再看看眼前之人的頹靡,心內不由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