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出現敵蹤

  與兩位大博士探討軍情,兩人帶著質疑詢問了諸多案例。【無錯章節小說閱讀,google搜尋】

  每個案例中都提出最艱難的關鍵任務,問神武衛能否做到。

  原林思索之後也一一作答,神武衛就是將這些不可能任務完成的不二之選。

  直到兩名大博士確認了解神武衛的真實實力和用法安排後,才放原林回營休息。

  第二天大軍繼續起程,這次沒走多遠,原林主動找到了玄策。

  「發現敵蹤,不見敵影。」

  玄策一愣:「在哪裡?」

  「前方18里,枯松坳,大軍的必經之路旁。」

  「你怎麼知道的?」

  「我的人剛剛探查到這個消息傳訊於我。」

  「我軍斥候並無回報,是否弄錯了?」

  「不會,我們在路旁發現了小股敵人活動的跡象,沿著斥候觀測位搜索,在叢林裡發現了大批敵人活動過的痕跡,起碼有兩屯或一營人馬。」

  旁邊車廂里劉明書又撩開帘子:「羅都統消息靈通啊,我看你在營中也無人接觸,也無飛鴿信隼,哪裡得來的消息?」

  原林淡淡道:「我與神武衛已經聯繫過了,只是劉博士沒留意到罷了。」

  玄策道:「此時不便爭執,迅速通傳方位,我們前去查看。」

  凡走過必留痕跡。

  更何況是千人以上的隊伍行軍呢。

  一旦選擇休息,停下來吃喝拉撒,沒人能完全掩蓋住這些痕跡的。

  而且許多大軍根本就不掩蓋,一來掩蓋太過繁瑣,拖慢行軍速度,二來人多事雜,再掩蓋還是會留下痕跡。

  而原林找到的,就是一處歇息營地,已經人去地空,但留存痕跡證明,這隻隊伍就在一兩天前,在這裡停留過。

  人數在一兩千人間,都是騎兵,擁有快速機動能力。

  「羅都統,你覺得我們該如何應對?」和括與劉明書對望一眼,他們似乎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這時候仿佛隨意一問。

  「發現敵蹤,卻不見敵人痕跡,這個地方適合截斷大軍,敵人選擇附近停留顯然對我們大軍行跡有所掌握,可能有隱秘斥候遠程刺探過了,不知為什麼他們放棄了,但這一路上已經不再安全。我建議,擴大斥候探測面,五十里前探,令派一隊斥候,追蹤敵軍活動軌跡,最好找出敵人的最終意圖。」

  和括笑了笑,道:「還能是什麼原因,這些人肯定是秦山幽騎,他們在這裡是為了伏擊過路的商隊,結果發現是大軍出征,自然退避三舍,夾著尾巴逃走了。這一共就一兩千人,我們五萬大軍,他真敢來,那肯定有來無回。羅都統因為這一兩千小股匪徒,就緊張成這樣,是不是有點啊,杞人憂天了啊?」

  劉明書立刻附和道:「也是,以前羅都統參加的最大戰役也只有五六千人,大多數時候都是帶著幾十人,幾百兵力,哪裡見過我楚州雄軍,有這樣的擔心是情有可原的。」

  原林不想和他們屁話,直接道:「這不是秦山幽騎,秦山幽騎的馬匹都是雜馬,而這隻隊伍的馬蹄印都有蹄鐵,從蹄印判斷馬身稍矮,符合秦山匪那邊培養的山地馬特徵,是韋德世滲透過來的騎兵,我甚至懷疑,他們就是為了破壞我們增兵而特意趕來的,不得不防。」

  韋德世真有兩把刷子,將我們的戰術靈活應用,拿過來對付這隻後備軍了。

  和括根本不信:「照羅都統的說法,如果是秦山匪軍,我們且不說他們是怎麼越過三府防線的,他們為什麼放棄這麼好的伏擊位啊?」

  「不清楚原因,但應該是預判無法對我軍造成足夠重大的打擊才放棄的,兩位,這後備軍關乎楚州戰局勝負,不可不防啊。」原林抬出大勢,劉明書和和括也不好多說什麼。

  若是因此而造成什麼損失,他們不想承擔責任。

  許暢反問道:「五十里斥候,越遠越稀,必有疏漏,大軍行程會被拖慢,貽誤軍機,這個罪責誰來承擔?」

  劉明書找到知音:「對啊,退一萬步說,真是秦山匪,說不定他們就是想以小股部隊騷擾,拖慢我軍前進速度,在前方戰場上達到他的戰略目的,我們要小心,但也不能太小心。五萬大軍被兩千軍馬給嚇到了,這非我楚州軍所為。」

  玄策有了決定,下令道:「大軍照原計劃行軍,斥候擴三十里,至於最終這隻疑似匪軍……人少了會被吃掉,人多了得不償失,羅都統,你那邊能分出人手去追查嗎?」

  原林答道:「已有兩隻小隊前往查探,但他們人少,若遇到敵軍分頭行動,恐有不及。」

  玄策道:「目前之計,只能如此,我大軍不怕小股敵兵來犯,讓你的人馬小心策應便是。」

  原林不再堅持,畢竟後備軍是玄策做主,但對劉明書和和括的態度,原林大概已經找到楚州軍失利的原因了。

  不出所料,神武衛追丟了,敵人指揮官只要不是笨蛋,只需要分而合進,再用小股游騎干擾留下的痕跡,一二十人根本沒辦法在密林里追蹤。

  不過大軍一直走到傍晚,好幾處適合伏擊的險要關卡,都平穩的度過了。

  一路上劉明書和和括沒少拿這事奚落原林,被一兩千敵人嚇成這樣,看來這羅一刀也不怎麼樣嘛。

  原林不與他們爭辯,韋德世遣來的定是精兵,一定會想辦法阻止後備軍趕往前線的,現在沒有動手,只是沒找到合適的時機罷了。

  就這樣安全行軍五日,原林被嘲笑了五日,據說羅一刀初入王廷,凶名可止小兒夜啼,結果不過如此。

  但就在第六日準備渡過野鴨河時,斥候回報,官道石橋被毀,上下游木橋也被毀,無法修復,繞道得多行一日。

  斥候撒出去後,沒在周邊發現敵軍痕跡。

  玄策大罵當地巡防竟然瞞報,若大軍早日得到通知,改道就行了,現在行程無端慢了一日,到時候說不定會吃軍令。

  劉明書道:「我看附近多有漁家,我們可以嘗試征舟渡河。」

  玄策立刻令人清查,徵得蓬船50餘艘,小舟兩百餘條。

  一條小舟載二十餘軍士沒有問題,蓬船可載五十人,裝兩車輜重。

  這條河寬十餘丈,最深處據說有三五丈,有如此多船,只需小半日就能渡過了。

  原林找附近的漁家打聽那官道石橋是什麼時候被毀掉的。

  當地漁戶都說昨天還好好的,半夜時有人聽到一聲巨響,今早上看時,石橋和上下游的木橋都毀了。

  沒有痕跡,他們用什麼東西把橋毀掉的?難道是沖船?

  原林找到玄策:「我覺得,不是很穩妥,要不還是繞行渡河?」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