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謀劃貝爾

  第716章 謀劃貝爾

  頂級的科學家的圈子很小,貝爾實驗室的窘境很快就傳遍了學者圈,羅念中也第一時間知道了這件事。

  「貝爾實驗室呀」羅念中的語氣中情緒複雜,有激動有不屑有惋惜還有驕傲。

  激動是因為羅家將有機會徹底把這個科研殿堂收入囊中,11位諾貝爾獎獲得者,16位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四位圖靈獎獲得者,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偉大科研機構呀。

  而不屑則是對那些華爾街的鼠目寸光之輩,從AT&T拆分開始,這家公司就徹底被華爾街所掌控。

  有遠見的管理者都能看出拆分AT&T從長遠來看是弊大於利的,可利益薰心的銀行家和職業經理們可不管這些。

  這些人不願再等待貝爾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慢條斯理的實驗和試錯,想要讓這些人把研發目標轉移到能一眼看到未來的項目中來。

  這也就有了現在的第二次拆分,已經拆分過一次的AT&T迎來了第二次拆分,設備製造將會獨立出來成立朗訊公司,貝爾實驗室就歸屬於朗訊。

  第一次拆分時,遠東系拿到了大西洋貝爾和南方貝爾這兩家通訊巨頭,雖然這些年股份被稀釋了一些,可還是這兩家企業的單一大股東,話語權非常重。

  這個歷史提前的第二次拆分,貝爾實驗室就成為了目標。

  說起來貝爾實驗室淪落到此等地步和羅念中不無關係,正是遠東實驗室的崛起,讓華爾街覺得貝爾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已經研發理念落後了,只看錢的他們才會縮減貝爾實驗室的經費還有就是讓這些科研人員向錢看。

  只能說這些搞金融的只看到了表面,而沒有洞察到遠東實驗室的本質。

  本質上遠東實驗室和貝爾實驗室一樣,主打一個研發自由。

  別看遠東實驗室出了很多革命性的產品,可那是羅念中給的方向。

  學者們一直都說遠東實驗室延續的是貝爾模式,但職業經理人卻不這麼看,他們只看到了遠東實驗室研發的產品為遠東帶來了無法想像的利益。

  不過要說激動,誰也沒有遠東集團的CTO首席技術官和遠東實驗室所長的埃里克森激動。

  當年他最開始踏入職場就是進入貝爾實驗室,後來輾轉多地最後在遠東集團落葉生根。

  他比誰都知道貝爾實驗室的底蘊和強大,現在有一個能把這個前東家收購拿下的機會,那種心情無以言表。

  「對於我們來說,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家實驗室能像貝爾實驗室這樣和我們契合了,可以說除了名字,我們等於是無縫連接」。

  羅念中懂埃里克森的意思,因為兩家研究室的管理結構簡直一脈相承,並且根本沒有什麼需要整合的。

  首先就是文化,這也是根本。在很多年後這是很多大公司都非常在乎的,可現在卻沒有人能看清。

  比如遠東實驗室的科研人員,一位科研人員在兩年內沒有任何的科研成果,其他公司估計早就開除了,可遠東實驗室不一樣。

  沒有人管你,也沒有人催促你。

  不過也不是放任不管,而是有要求的。

  第一就是你有研究方向,只要有方向,不管有沒有成果都無所謂。

  當然沒有方向也沒關係,實驗室會分配給你任務,比如說那些需要人員的課題小組等等。

  會有很多選擇,只要你有選擇想幹什麼事情就可以,工作非常的寬泛。

  再一個就是環境,環境是多種的,第一個肯定是錢,也就是研發經費。

  遠東集團有沒有錢?這個問題不需要討論,就是遠東實驗室本身依靠專利費都賺的盆滿缽滿。。

  就拿去年來說,遠東實驗室的研發資金高達57億美元,巔峰時期的貝爾實驗室最多的研發經費也不過四十億美元。

  這樣的投入讓研究人員根本不需要為研發經費發愁,而且資金審批、材料購買、出差報銷等都非常迅速。

  而一些大型貴重實驗器材的購買,更是不算在研發經費當中,上午打報告下午採購部門可能就出發了。

  還有就是人員問題,現在的遠東實驗室招聘人員都是什麼級別,基本上都是博士起步,而且還待是某一個專業大神級別的人物。

  這幫人在一起工作的話,大家基本上都是非常能有共同話題的,或者合作起來是非常順暢的。

  可以想像這些天才在一起工作交流能碰撞出來的火花,有時候一次簡單的交談可能就會得到靈感,從而突破技術難關。

  最後一點就是遠東實驗室鼓勵這些科研人員去高校任職,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也能讓全世界的人才天生對遠東實驗室產生好感。

  行業的翹楚培養頂級的人才,這些人才都是遠東實驗室最好的後備血液。

  原文在六#9@書/吧看!

  除了人文和環境,還有一點就是管理。

  羅念中在遠東實驗室始終堅持的就是專業人才管理專業的事情。

  不管是港島,還是各地的遠東實驗室分部,一把手都是科研領域的大拿。

  其實這讓遠東實驗室的一些科研人員詬病了很久,因為能當管理人員的都是一些領域的大神,可這些人根本就不想當管理人員。

  因為當了管理人員責任是要大於權利的,這會耽誤他們的研究時間。

  這些人都是想要青史留名的那種,沒人願意幹這些事情,哪怕有一筆額外的工資。

  所以很多成為管理人員的科學大拿都對此表示不滿,和埃里克森上報多次,不過羅念中根本不予理會。

  因為他很清楚,如果管理人員是那些不懂技術的,一個匯報就能聽很久,好壞分不清,這就是毒瘤。

  現在的模式就是遠東實驗室能快速發展並且不停有創新的根本,恰好,這套運行模式和貝爾實驗室幾乎一模一樣。

  這就是埃里克森說的,兩家實驗所為什麼能無縫連接。

  「這件事你來負責吧,邀請對方來港島參觀,要是有時間我可以見一見」。

  電話電報公司不在乎貝爾,殊不知羅念中卻非常願意接受貝爾的資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