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小冰河期
只不過興奮了一會,眾人又有些愁眉苦臉的。
遼東苦寒之地,叢林密布,江河縱橫,要開發成天幕中後世平整的土地不知道要花多少人力物力。
朱元璋看著那片被幾座山脈包圍在中間的大平原,那裡是連後世都極其珍視的寶地,一時間有些猶豫不決。
民力不像莊稼,一年可以割兩茬,如此苦寒之地,開發所需的人力物力都是難以估量的,決非一兩代人之力所能做成的大事。
要把這塊地域納入版圖,要將疆界擴展到這幾條山脈附近,依山而守,如此倒是和後世疆界差不多了。
【笑死,吳承恩的棺材板真的壓不住了#吳承恩#西遊記】
【第一次見正史比野史野的】
【吳承恩,明朝人,也就是《西遊記》的作者】
【他墓被找到的過程,我真是看一次笑一次】
【1974年淮安市的中學老師在課上講完西遊記後,給學生們布置了個題目,說】
【歷史上吳承恩的墳墓一直沒有找到,大家可以去找找吳承恩是咱們老鄉的證據或者資料】
唐,長安城。
李世民扶額,有些頭疼和無奈,後世這幫癟犢子怎麼喜歡到處挖人墳墓呢。
一個個的,難道不懂得什麼叫死者為大、入土為安嗎?
而自己身為一國皇帝,恐怕也是後人爭先光顧的對象吧。
朕如今春秋鼎盛,恐怕有朝一日還能見到一千多年後的自己?
這不TM扯淡嗎?李世民氣得想打人。
都怪曹賊!
不僅僅是李世民,一眾大臣都有些無語,尷尬對視一眼後,紛紛在心裡大罵,琢磨著百年後不立墓碑或者簡葬?
不過不立墓碑成何體統?
煩死了!!!
【於是史上最抓馬的古墓發掘過程就此拉開序幕】
【幾天後一個學生在自家豬圈裡找到了吳承恩墓的墓碑】
【而這個學生後來證實竟然是吳承恩的後人】
【順著這條線索發現,盜墓者將吳承恩棺材板,賣給了這個學生上學的學校】
【考古學家也證實了這是吳承恩的棺材】
【趴在吳承恩的棺材板上聽西遊記,這是什麼地獄笑話】
洪武年間,金陵城,和興茶食店內。
「這過程屬實是曲折坎坷,莫非冥冥之中自有天數?」
「我命由我不由天!」
「滾一邊去!」
「西遊記?沒聽說過啊!」不少人皺眉思索,完全沒有一丁點印象。
按後世的說法,我大明的小說極為昌盛,竟然能和唐詩宋詞比肩,乖乖,那是什麼高度。
像後世提及的《三國演義》也開始出版了,一開始大家還以為又是盜版亂寫的,像什麼羅貫申版的。
也是因此,金陵城掀起了一股小說潮,並且還慢慢向民間蔓延,金陵城民眾也知道不少小說。
當然,民間的傳播是以說書為主,畢竟大部分人都識不了幾個字。
「沒準是還沒出版的小說?」矮矮胖胖的蘇先生捏著下巴的黑痣,也是極為感興趣。
「想來是了,不過這小說竟然能傳世幾百年,後世還對其身份進行確認,想來內容定是十分精彩。」
「你說的我都心痒痒了!」幾人議論紛紛。
《祖墳被刨了,然後後代趴在祖先棺材上,聽老爺子寫的魔神小說》
《應該挺開心吧,自己沒白寫。那麼多年後還有孩子聽。》
《開心是開心,但是蠻無語的[捂臉]]》
《吳承恩表示:老師布置任務的時候,咱以為他看見咱了[捂臉]》
【古代的冬天有多冷?】
【中國古代一共經歷了四個小冰河期,分別是西周、魏晉南北朝、兩宋以及明清】
【其實從這裡你就可以看出來,為什麼漢唐會是中國封建文明的頂峰】
【因為古代中國是農耕社會,高度依賴氣候的好壞,漢唐正好處於與小冰河期相反的溫暖期】
【溫暖期與小冰河區的溫度差在2-3°之間,可別小看這2-3度的溫度差,要知道這可是以地球為單位的溫度上升】
【在溫暖期,溫度上升帶來的熱量足以使陝西陝西河南河北等地變成亞熱帶地區,就像我國如今的浙江福建廣東等地,作物一年兩熟,糧食產量大增】
【比如先秦文獻記載了殷商時期軍隊動用「象兵」對付東夷部落,所以河南也簡稱豫,意思是一個人牽著頭大象,你能想像如今的河南有大象嗎?】
【又比如唐朝時關中是能種橘子的,國都長安年年都栽有橘樹,而那句我們都極為熟知的「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淮北則為枳」出自《晏子使楚》,說出這話晏子是生在寒冷的春秋時期,由此可見春秋時期與大唐時的溫度變化】
【小冰河時期,氣溫的下降最直接的因素是降雨量的減少,雨水不足又會導致連年歉收,糧食歉收就會導致災荒】
【此後就是一系列的連鎖反應,災荒死人瘟疫肆虐,而北方遊牧民族也大受影響啊,為了生存只能南下搶奪生存空間於是禍亂四起】
【而唐朝時期,百姓在這種自然條件下生存比較容易,國家自然就強盛,位於青藏高原的吐蕃其唯一的輝煌,也正好處在唐朝時候的溫暖期中】
【後面到了晚唐,小冰河期再次降臨,青藏高原又不適合農作物生長,吐蕃從此也就一蹶不振】
明,金陵城,武英殿前。
朱元璋和一眾大臣都臉色大變,頭皮發麻,一股戰慄感直衝腦門,幾乎站立不穩!
這是數千年王朝興衰的重要原因,然而卻也是最為人忽視的一點,歷代無數賢人總結王朝興亡規律,卻無人能堪破其中玄機。
溫度!
僅僅兩度的溫度差,背後的結果卻是天壤之別。
按後世的說法,明清是歷史上的小冰河時期.
朱元璋感覺到了徹骨的寒意。
金陵城,許許多多的老百姓都聽懂了,也都臉色大變。
和興茶食店,蘇先生筷子都驚掉了,嘴巴大得能塞進雞蛋,旁邊的還是上次的年輕人,他也嚇得臉色發白。
原來我大明,開局這般差嗎
唐,長安城。
李世民臉色也是悚然,在這種自然的偉力之下,人力是多麼的渺小。
而歷朝歷代苦苦追尋的興衰之道,就藏在氣候之中,就在人眼皮底下!
燈下黑!
「朝聞道夕可死矣!」有人嘆息一聲。
也有人迷茫,在這種自然規律面前,人該如何抗爭?
房玄齡忙催醒一幫被嚇傻了的小吏動手抄錄相關資料,其中出現的一副總結了歷朝歷代的溫度,可以看見夏商、春秋至漢、唐等幾個時期溫度都較高,其他時候基本都是較低,特別是明清時期。
【那么小冰河期的古代中國,冬天到底有多冷呢】
【明清是離我們最近也是氣候最極端的寒冷期,明清的小冰河期從明朝中期開始,斷斷續續一直持續到了1900年,清朝將要滅亡的前夕】
【明清兩朝的雪災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為頻繁,據《中國氣象綜合大典》記載,建國前的17次嚴重潮寒災害中,明清兩朝就占了13次】
【明代宗朱祁鈺在位的景泰四年,大明全境都下起了罕見的大雪,那一年連廣西省大雪都下了足足有一個月之久】
【諸位想一想,處於中國相對最南方的廣西都下了一個月的雪,其他地方雪災有多嚴重就可想而知了】
【景泰四年這次雪災,僅江蘇蘇州一地就凍死了上萬人。河水斷流,太湖上面全結滿了厚厚的冰層,地面積雪達三尺之厚,也就是一米深,人走在外面半個身子都在雪裡面埋著】
【全國上下到處都是雪災肆虐的景象,南方北方沒有什麼區別,路上窮人凍僵的屍體隨處可見】
【安徽等地大雪封門人出不去活活被困死在屋內,但伱以為這樣就完了嗎】
漢末南郡。
劉備光是聽描述就像置身於白茫茫的冰雪世界裡,到處是白茫茫的一片,江河被凍住不見魚群蹤影,村莊枯寂,千里無人煙。
而如此大規模的雪災,凍死者肯定不計其數。
莊稼、地里的作物等恐怕也難逃災厄,而大批大批的作物凍死
「還有更糟的情況嗎?」張飛都有些不忍,語氣也沉痛了許多。
然而沒有人能回答他,在場一片寂靜。
天幕繼續娓娓道來,將那副亂世畫卷徹底掀開。
正如天幕所言,這一切只是開端,此後不久,華東地區又迎來雪災,洞庭和鄱陽兩湖都被凍住,不消說行人,就是馬車行走在上面都不會掉下去。
這種可怕的寒冷並沒有隨著明朝滅亡而消亡,反而愈演愈烈。
之後清時期,湖南連下40多天的大雪,凍死無數。
長江以南尚且如此,長江以北更是讓人絕望,不少人躲進洞穴,最後再也沒有出來。
天幕一句句,天南海北的各個片段,沒有家仇國恨,沒有戲劇的轉折,述說的卻是遙遠的未來。
這才是殘酷的現實,殘酷的雪災。
唐,長安城。
春滿庭中,甘棠、清砂等姑娘忍不住抹淚,風塵女子大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人生,因此比常人更能共情底層老百姓的悲慘遭遇。
不止她們,長安城不少百姓都為此而痛心不已,連著天幕提及的漢唐巔峰的喜悅都淡去不少。
漢唐巔峰,不少人又慶幸不已。
【其實別說老百姓了,就是皇帝在古代的冬天也不好過】
【去過故宮的人都知道,乾隆的臥室只有10平方米,堂堂大清帝國的石泉老人,住的房子為什麼這么小呢】
【因為冬天冷呀,為了保暖的需要房間不敢弄那麼大怕留不住熱氣,乾隆步入老年以後,幾乎每個冬天都窩在自己10平米的小屋裡,沒有事情絕不出門】
【另外大明的滅亡或許並不能全怪小冰河期,但是在小冰河期那種惡劣的環境下朝廷依然橫徵暴斂,把百姓往絕路上逼,這肯定是他滅亡的最主要原因】
【可以這麼說小冰河期的中國古代到處都是雪鄉,處處是極光出現的村落】
【但在那個時候如果你只是一個平頭百姓,你肯定就沒有欣賞遊玩的興致了,恐怕你想的最多的是如何保住這條小命】
明,金陵城。
「沒了嗎?」朱元璋已經調整好了心態,但還是忍不住問了一句。
但確實沒有了,天幕已經開始重複播放了。
「怎麼會沒有相關解決辦法呢?」朱元璋捂著胸口,一時間胸悶不已。
「爹,你沒事吧!」朱標眼見情況不對,急忙道:「宣太醫!」
「不用!」朱元璋強撐著一口氣拒絕了,他自家人知道自家的事,眼下最重要的是看看有無解決辦法。
朱祁鈺朱祁鎮,朱祁鎮還被後世稱之為叫門天子。
他默默念著兩人的名字,心中念著高瞻祁見佑,推算著大致的時間。
至此時也不過五代人的時間,這大明還真是千瘡百孔.
他只能將希望放在評論區,看有無解決的方案。
糧食、保暖之物。
《最後的小冰河期結束是在1980年》
《我六零後小時候,我們上海小河上有冰,沒事上去走過,不過很危險。》
《1980以前是真冷,在東北出門不戴綿帽子,耳朵都凍掉,1980後,中央電視台上有專家說,明清小冰河結束了!》
《九幾年四川田裡面都是冰現在沒有了》
《我表哥84年的,他說小時候池塘冬天結冰,有一兩寸厚,可以在上面跑跳,湖南人,我就只見到很薄的冰,手指挫下就碎了》
《我80後小時候在安徽老家幾乎每個小孩子手腳都會長凍瘡》
《看紅樓夢就奇怪金陵一帶怎麼會有大雪,原來是小冰河期》
一眾大臣望著天幕的現身說法,猜測後世極可能處在一個溫暖期。
朱元璋目不轉睛,可依舊沒找到任何有用的建議,後世對此也是毫無辦法嗎?
《小冰河期的各種描述,主要來源各地的縣誌和地方志文獻。我可以打包票,告訴大家這種造假是很難的》
《各地描述一致,根本不可能造假,可信度極高》
《明末海南儋州都下雪了,不能想像長三角會降到多少度。》
儋州都下雪了
朱標心中膽寒,那可是儋州!!!
不消說大明眾人膽寒,大唐長安城的一眾人皆是寒毛炸起。
身處貞觀年間的他們根本不能想像儋州會下雪!
儋州,酷暑難耐的儋州都下雪了,那其他地方得冷到什麼程度。
那更別說在北邊的長安呢?洛陽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