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周禮之問

  第22章 周禮之問

  李念道:「既然周是儒家所慕之國,那周為何會滅亡?」

  你不是說你們儒家才能治好天下,讓天下長治久安嘛,那作為儒家理想之國的周為何滅了呢?

  周是你們的理想之國,實行的肯定是你們期望的那一套,按你的說法,應當萬世不易,其壽永昌才對,為何也滅了呢?

  要麼周不是你們儒家的理想之國,要麼就是你們儒家那套有問題,並不能讓天下長治久安。

  蘇胥萬萬沒想過會被他曾認為是蠻夷的人給逼到這種地步,這問題,他如何回答都會有漏洞。

  『此人到底是何來歷?他先前不會說話,莫不是在誆我?』

  蘇胥暗暗想著,嘴上回答道:「禮樂常在,國自不衰,禮崩樂壞,國自崩亡,周因禮樂而存,因禮崩樂壞而亡。」

  就知道你會這麼回答,李念笑道:「即是說依蘇師之意,周會滅亡是因有人不守禮,所以才滅亡,只要人人遵循周禮,那周就會萬世長存,永昌不滅,可見周禮是種非常好的東西!」

  「既然周禮那麼好,為何還有人不遵守呢?」李念終於圖窮匕見,放出了他醞釀許久的大招。

  辯經是絕對辯不過這位儒家博士的,除非他以後世作依據,可那樣做,始皇那關就過不去。

  沒得始皇許可,李念不敢隨意和人透露他來自後世,因此只能另闢蹊徑,而李念所找的便是周禮的問題。

  沒讓李念失望,他這問一出,頓時讓蘇胥陷入了矛盾之中。

  這問題能讓蘇胥為難,在於蘇胥不會承認周禮是有瑕疵的。

  這條件被固定,蘇胥自然將陷入兩難的境地:如果承認周禮是完美無瑕的,那為什麼會有人不遵守這麼完美的禮呢?

  可如果不承認周禮完美無瑕,又將違背他的本心,顛覆他所學的儒家理論,誰讓周禮是儒家思想的關鍵。

  李念這是直擊了儒家的要害!

  當然,給蘇胥時間,他必然可想出一個合理的解釋,歷史上的儒家也是這麼做的。

  儒家思想並非一誕生就非常完善,反倒有許多漏洞,後來變得完善,是幾千年來一代代儒家學者慢慢填補,各種大儒注經,將一句話解釋出幾百種道理,總有一款能對得上。

  只是那些注釋,怕是孔子孟子本人來了也得驚呼:「臥槽!老夫的話還能這麼理解?還是你們這些後輩會玩!」

  不過,是不是孔孟本意不重要,重要的是統治者認可,能讓儒家理論完善即可。

  至於孔孟,他們懂什麼儒家經典?

  但現在這個時間,儒家還未發展成後來的模樣,因而李念之問一時間還真將蘇胥給為難住了。

  李念並沒有將蘇胥為難住的喜悅,他不過是占了來自後世的便宜,若有相同的基礎,蘇胥能將他吊起來打。

  過了會兒,蘇胥還沒理出回答這問題的頭緒,他抬頭看向李念,皺眉道:「公子對我儒家似乎頗有成見?」

  問題沒回答出來,但李念的態度,他感受到了。

  這位不太待見儒家,所以一直在挑儒家的刺。

  但李念不會直接回答他這個問題,只笑而不語,蘇胥只好又換了個問題:「那公子以為諸子百家哪家能治天下?」

  既然不知道李念為何不待見儒家,那就換個角度入手,只要得知李念屬意哪個百家,自然不難推斷出他對儒家不待見的原因。

  『是法家,墨家,還是道家?』

  蘇胥暗自猜著,在他看來,最可能是法家,因為當今大秦重用的便是法家,但墨家在秦國也有勢力,為秦墨。

  最好別是墨家,墨家可是他們儒家的死對頭!

  然而,蘇胥未想到李念的回答是:「我認為諸子百家沒有任何一家可治天下。」

  這個回答將蘇胥震得不輕,他驚訝地看著李念,原來此人不是對他們儒家有意見,而是對諸子百家都不待見。

  不對,此人認為諸子百家沒任何一家可治天下,那他認為什麼能治理天下?

  懷著好奇,蘇胥問道:「公子以為何以治天下?」

  「我以為實幹最為重要,言談為虛,幹事為實,若不落實處,便是說得天花亂墜、地涌金蓮也無用。」

  李念沒講什麼科學、格物、法治,因為這些最終也是用於實際。

  「言談為虛,幹事為實……」

  蘇胥重複了幾聲,隨後笑道:「公子之言有理,但蘇某想知曉,公子為何不認為法家、墨家、道家能治國?公子可否一解蘇某疑惑?」

  李念只笑了笑,心道:『這些怎麼能講給你聽,讓你傳出去,我豈不是得在始皇那扣大分?』

  見李念笑而不答,蘇胥也明白了,道:「是蘇某冒昧了!」

  李念和蘇胥這番問答,自然被送到了嬴政那。

  嬴政正在上朝,聽百官匯奏,忽然得蒙毅示意,嬴政轉念間便反應過來,應該是李念那又發生什麼事了,朝蒙毅點了點頭。

  朝堂上,趙高、李斯等人一頭霧水,完全沒看懂這兩人在打什麼啞謎。

  尤其趙高,心中生出莫名的擔憂不安,作為嬴政最親近的心腹之一,平日間深受大王倚重,現在大王居然有事繞過他!

  他和李斯不同,李斯是靠真才實幹走到了今天的位置,他儘管也有能力,但主要還是依仗大王寵信,若不再得寵,地位將一落千丈。

  這種事絕不能允許,必須查清最近發生了什麼,大王為何要繞過自己!

  趙高在心中暗暗想到,李斯同樣有疑惑,但他沒趙高那般擔憂,只是在旁不動聲色地靜靜看著。

  服侍嬴政這些年,李斯自認為很了解嬴政的脾性,如果大王想讓他知曉,那他自會知道,如果大王不想讓他知道,那最好不要去窺視。

  不一會兒,蒙毅提著一囊竹簡走了進來,那小心的架勢不像提的是竹簡,而是萬兩黃金。

  蒙毅將竹簡送到嬴政案前,嬴政將囊打開,拿出裡面的竹簡翻看,其上記錄的正是李念和蘇胥的問答,一字不漏。

  看到蘇胥問李念「公子可知百家?」,嬴政挑了挑眉,以他的智慧,哪看不出儒家想做什麼?

  待看到李念以周禮問題為難蘇胥,嬴政會心一笑,他也有類似想法,如果周禮真這麼好,那周為何亡了?

  這也是他不相信儒家學說的原因之一!

  儒家教人尚可,治國理政,孔子孟子根本沒治大國的經驗,孔子做過最大的官是魯國大司寇,而魯為小國,也敢談治天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