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書同文,言同語,字同義
翌日上午,范增等人又到了大秦皇宮外,接受侍衛的安檢,準備入宮。
今日比昨日人更多,三千餘考生絕大部分都來了,他們對李念編新字、編教材都很有興趣,就算最終參與不到其中去,但過來看看是怎麼個事也挺好。
其實,召集這麼多人到皇宮並不好,人一多就可能會生事,最好是將召集地點設在皇宮之外,李念提出過,但始皇沒同意。
讓李念到外面某個地方接見這些考生,萬一出了事怎麼辦?
可以失去這些考生,但李念的安全必須得完全確保,絕不能有丁點閃失。
不過,李念以小人之心度始皇之腹,他覺得始皇除了從他安全的角度考慮外,還擔心他到了外面後溜了。
范增等人昨日已到過皇宮,但今日來的考生還是頭一次到,感覺十分新奇,只是咋感覺這秦皇宮跟他們來前想像的不一樣……
這地方真是秦皇宮?
在來前,他們想像的秦皇宮為天下至高皇者居處,不說全恢宏大氣,也應精緻別雅。
但他們此刻到的這兒卻超出了這兩種描述,給他們一種難以言明的怪異,根本不像大秦皇宮該有的樣子。
范增等人也是這種感受,這地方的風格和他們昨日見到的大秦宮室相差太大了。
這分明就是片工地或者說工坊,那紙和那如同水玉之物都是從這製作出來的?
能讓秦皇同意將皇宮改成這樣,足可見那李念多受秦皇信任。
年少有才,還得秦皇信任,放手施為,必能做出一番功業。
六英宮所在這片區域,大片地方被改造成了工業園區,大秦最先的工業園居然是修在大秦皇宮裡。
如今六英宮所轄區域還在不斷擴大,附近的宮殿也在不斷被拆遷。
因為後面還會有更多事物要添加進來,像編文字、編教材的地點,李念日後上課教學之處。
只是如果一直這樣繼續擴建下去,這地方遲早會成為大秦的工業和文教中心。
范增等人到了目的地,由於今次來的人多,所以李念並未在宮內接見,定在了宮外。
每人進場時,都會被在此的內侍詢問學的是哪家學問,隨後發放一張所答的對應百家木牌,被引往某片指定區域落座。
范增將兵家木牌拿在手中,他倒是看出了李念這般做的用意,既可看出考生們各出自哪一百家學派,更可看清考生中各百家學派的人數數量,也方便待會兒商議討論。
同時也表明了那李念昨晚所言非虛,他真的要用眾百家學派來編那教材。
前方立著一座高台,台上台下都有著甲侍衛,明顯是那李念待會兒要對他們發言之處。
未過多久,待所有來的考生都入座,在一隊侍衛護送下,李念登上高台。
看向台下眾人,李念行禮道:「諸位今日願來,李某頗為欣喜,在此謝過諸位。」
眾人還禮:「公子相邀,且公子相邀之事是為天下計,吾等又豈能不至?」
行禮畢,眾人再次落座後,李念直接道:「今日邀諸位前來,主要為兩件事:一、編新字;二、編教材。先聽我講,諸位莫提問,有疑問也要等我講完!」
「編新字的原因,諸位都明白,便不在此多言。我要講的是編新字的同時,還要定下每個字的書寫規矩、讀音、字義,即『書同文』、『言同語』、『字同義』。」
「從此之後,不論人們來自何地,都能說一種話、用同一種文字、知曉同一個含義。而非今日,我來自關中,你來自吳地,他來自趙地,彼此口不同音,言不同語,文不同字,交流有極大阻礙。」
這番話一出,台下坐著的許多人都是一驚:這位李念公子想要做成的事比他們想的還要更大,不僅要定下同種文字,還要規定下字義和字音。
這事要是能做好,無疑是一件極其偉大的功業,天下同音同文同義,能使爭端減少很多。
但這事的難度同樣也很大,有人當即想提問,可想到李念說的先聽他講,有疑問也要等他講完,遂又按捺住。
李念繼續道:「對於要編的新字,李某其實已有想法,諸位可先看一看。數量不多,諸位相互傳閱,勿損壞。」
隨著李念的話,眾人看到有內侍各抱著一迭紙過來,分發給坐於前列的人。
坐在前列的考生,如范增坐在兵家學派最前,接過內侍發下來的紙,一眼便看到那紙上寫著一種以往未見過的字。
這種字不屬於當今天下的任何一種字,相比於現在的各種字,更規整簡潔,只是看上去其形制呆板,缺乏靈動飄逸。
但一種要傳於天下的文字,靈動飄逸並非首要,要的是簡單易學,能傳達含義,而這種工整的文字正好符合,其更容易被解構,找出書寫的規律,既方便於教,也方便於學。
范增只一眼便看出這種文字的優點,紙上還有秦篆,顯然是這些字在秦篆中所代表的字。
這些紙張上的字正是現代簡體字,是李念一個一個抄上去和秦篆對照的。
想在這時代傳播現代簡體字,先得把每個簡體字在這時所對應的字標出來,人們才能知道這個簡體字是什麼。
以現代簡體字為「書同文」中的「文」,而不採用秦篆和其他六國文字:一是簡體字已經過了實踐檢驗,相比於這時代的其他文字確實更好學好用;
二是李念來自後世,習慣於簡體字,他要搬到這個時代知識和技術也一樣,不用簡體字,用秦篆抄運後世的內容,那效率只怕……
三是若廢其他六國文字,而以秦篆通行天下,會讓一些人感到不滿,倒是將秦篆也不採用,用一種新的文字,心裡卻會舒服不少。
看到紙上的現代簡體字,眾人更為心驚,這種字要是為這位李念公子單獨所創,那其之才未免也太驚人了!
這是曠世奇才啊,只有在諸子和古之聖賢才能與之媲美吧?
未想到他們居然能和這等人物共處一個時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