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後豈堪夸

  「茶。記住本站域名」

  女主持人微笑開口,這次卻是直接道破了今天的主題,用最直白的方式,輕輕吟誦道: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獨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後豈堪夸。」

  茶!

  無數人愕然,無數人恍然,無數人淡然。

  在彈幕的科普下,很快就得知,這是來自唐代元稹的《一七令·茶》。

  華夏的詩詞文化,早已將許多歪果仁都漸漸征服!

  他們或許還無法完全理解這些含義雋永簡潔優美的遣詞造句,但是聽那主持人念誦著,語調抑揚頓挫,極具韻律感,自然而然地就得到了某種美的享受,哪怕還不能迅速明白詞中之意。

  都說音樂無國界,其實華夏的詩詞,在歷史上很多時期,都是歸於音樂的範疇。

  有關西大漢,彈銅琵琶,執鐵綽板,高歌「大江東去」!

  也有十七、八歲的女郎,手執紅牙拍板,輕唱「楊柳岸曉風殘月」!

  所以,今天的主題是什麼?

  許多歪果仁紛紛用本國的語言互相詢問。

  可是當那個「茶」字,從女主持人嬌艷的紅唇間吐出的一刻,所有的華夏人都已經仿佛聞到了淡淡的茶香,從屏幕上撲面而來。

  茶,亦是華夏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

  於是,鏡頭切換,重又落在那條原本尋常,現在卻備受關注的鄉間小路上。

  這條小路,張凡曾與歷代神農並肩而去。這條小路,張凡曾與書畫二聖攜手而來!

  那麼今天……

  眾人很快就等到了那個期待已久的畫面。

  張凡身邊,果然有多了一個衣袂飄飄的陌生人,微笑著漫步走近,仿佛將有一座文化的高峰,輕輕推到眾人面前。

  是誰?

  下一刻,彈幕里迅速忙碌起來!

  現在似乎形成了習慣,每當張凡帶來「新人」,竟像是那些鑒寶節目一樣,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斷代。

  從來人的衣著和舉止,先判斷一下所處的年代,然後再根據主題信息,來鎖定此人的真實身份。

  「唐!」

  「唐代沒錯了!」

  令人應該意外的是,這次那人跟張凡還在半路上,彈幕里已經沸騰起來,無數個聲音迫不及待地叫起來,而這些聲音背後,卻並不是白髮蒼蒼的歷史學究,甚至也不是散落在民間的歷史愛好者。

  這一刻,很多人詫異地停下還在打字的手,隨後,露出驚訝而欣慰的神情。

  他們正是那些所謂的「民間大神」。

  一直以來,都是他們承擔著為直播間裡的歷史小白科普的重任。

  「這衣服,是哪個朝代的?」

  「是官還是民?」

  「從舉止判斷,這應該是個書生,還是平民?」

  類似這樣的問題,他們回答了太多太多。

  可是這一次,居然……有這麼多的聲音,異口同聲地喊出了正確答案。

  的確,這個人穿的服飾風格,打上了清晰的唐朝標籤,對歷史學家來說,一眼就能看得真切,並不稀奇。

  令人欣慰的是,現在居然有這麼多人都能看明白了!

  毫無疑問,這是《星火》的功勞!

  這也是張凡代表的那個神秘團隊的功勞!

  每一個演員,都盡善盡美。每一件服裝、道具,都把細節做到無可挑剔!

  所以在經歷了九期《典籍華夏》,還有連續五天《星火》的直播後,就算是先前不懂歷史更不會去考證細節的普通人,也能夠一眼就能認出,現在面對鏡頭走來的那個人,來自唐代!

  那麼是誰?

  唐代?

  與茶有關?

  民間大神終究還是有用武之地的。

  很快,就有人把那個名字,打在了公屏上。

  「陸羽。」

  是的,這次節目組並沒有打算雲山霧罩。

  主持人點破主題,然後張凡帶來的人又穿著唐朝服飾,此人的身份,已經幾乎被鎖定。

  陸羽。

  字鴻漸、季疵,號競陵子、桑苧翁、東崗子,唐朝復州竟陵人,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有「茶山御史」之稱。、

  仙!聖!神!

  一人竟然集合這麼多稱號於一身!

  可見,此人對於茶的貢獻,得到了歷史的公認。

  事實也的確如此,陸羽一生嗜茶,精於茶道,對茶葉長期實施調查研究,熟悉茶樹栽培、育種和加工技術,並擅長品茗。

  一本《茶經》,使茶葉成為一門獨立的學問,對世界茶文化產生深刻影響。

  茶,是因為陸羽擺脫自然束縛獲得解放,一舉成為華夏的飲食和精神縮影。

  那麼今天,註定是茶香縈繞的一天!

  可惜……電視機前或是直播間裡的觀眾,聞不到茶香裊裊,不得不說是個巨大的遺憾。

  但是隨著節目組來到這個偏遠地區的那些工作人員,卻有幸能親眼看到「茶聖」煎茶!

  華夏的茶文化,歷經「煎茶法」、「點茶法」、「泡茶法」的發展歷程,起於唐代,發展於宋明,在清朝以後愈發繁盛。

  首先呈現在眾人面前的,正是茶聖陸羽,親自演示的「煎茶法」。

  陸羽煎茶,自然講究到了極致!

  《茶經》三卷十章七千餘字,分別為:卷一,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卷二,四之器;卷三,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圖。

  竟然就連煎茶用的水,都很有說法。

  傳世的《六羨歌》中說道:不羨黃金盞,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登台,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

  此地沒有西江水。

  不過勝在這裡沒有現代化工業痕跡,那清澈見底的河水,讓陸羽舒展眉頭,想必是能夠差強人意。

  備器、備水、生火煮水、調鹽、投末、育華、分茶……

  唐代興起的「煎茶法」,可謂是繁冗複雜!

  這讓喝慣了泡茶的現代人,一度看得目瞪口呆。

  這也,太麻煩了吧!

  只是在備茶上就有幾道工序﹐包括炙茶﹑碾茶和羅茶三項!

  就算是最講究「茶道」,最喜歡儀式感的那些品茗者,也是看得頭皮發麻。

  但是陸羽做起來,卻是有條不紊,舉手投足間仿佛蘊含著某種韻律,讓人看著舒服,更不會覺得忙亂。

  不論任何領域,到了最深層的程度,都會擁有一種藝術的美感。或許,這就是所謂的「技近乎道」。

  畫面里,五十個小學員,下意識地屏息靜氣,看著眼前那人的每一個認真得一絲不苟的動作。

  畫面外,更是億萬人翹首期盼,哪怕是沒緣分喝一口,最起碼……也想要看看這茶煎出來之後,會是什麼味道。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