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論跡不論心

  慘敗,無聲地上演。

  烈火,再一次映紅了屏幕前億萬觀眾的瞳孔。

  三國里的火攻,似乎格外多。

  赤壁之戰,官渡之戰,猇亭之戰,火燒上方谷,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火燒藤甲軍……

  真的,假的,錯綜在一起,令後人不易分辨。

  事實上,華夏歷史上最為著名的四大火攻,僅短短的三國期間,便占據其二!

  田單火牛陣,赤壁之戰,猇亭之戰,朱元璋鄱陽湖大火。

  而讓劉備大敗虧輸,一次就將之前積累的家底幾乎輸個精光的慘敗,正是屏幕上正在上演的,猇亭之戰。

  此戰,蜀漢對東吳。

  復仇心切的劉備,對上了初出茅廬的陸遜。

  惜乎!劉皇叔!

  關羽之敗,其中一個因素就是低估了東吳剛剛崛起的陸遜,而劉備居然依然沒有足夠重視,以至於重蹈覆轍。

  陸遜!不是一介書生!

  他是了不起的當代儒將,是東吳方面第一流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輕視陸遜,是關羽的取死之道,是劉備的慘敗之由。

  直到最後,劉備卻依然只會仰天嘆息道「豈非天耶」?

  可是這次大敗,不是天意,而是人謀。

  當劉備布下綿延七百里的營寨時,已經註定了最後的結果。

  火光沖天,焦頭爛額!

  土崩瓦解,死者萬數!

  這樣沉重的打擊,讓劉備的生命,事實上已經進入了倒計時。

  隔年二月,便是白帝城託孤了。

  「丞相。」

  這時候,在火光的映襯下,張凡忽然開口,若有深意地問道:「此戰,你怎麼看?」

  噫!

  所有人都猝不及防,沒想到畫面中火燒連營正急,張凡卻忽然有此一問。

  諸葛亮顯然也十分意外,目光中出現了沉思的神色。

  此戰他雖然不曾參與,但猇亭之戰導致了一系列極其可怕的後果,甚至直接讓剛稱帝的劉備撒手人寰,作為後蜀漢時代扛鼎人物諸葛亮,想必也是無數次復盤,無數次嘆息,只恨時光不能重來,歷史不能重演。

  火焰焚盡蜀軍,燒毀了劉備爭霸天下的野望。

  諸葛亮卻久久沉思,過了很長時間,才深吸一口氣,徐徐吐出,感喟道:「先帝兄弟情深,復仇心切,心思浮躁,又遇上陸遜神機妙算,致有夷陵之敗。」

  「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

  後一句話,很多人都熟悉。

  但第一句話?

  觀眾們紛紛皺眉。

  諸葛亮是說,劉備出兵,是為了關羽張飛復仇?

  可是這跟目前主流史學界的觀點,並不相符!

  一般認為,劉備天下梟雄,大舉出征東吳,主要是為了奪回荊州,跟復仇什麼的並無關聯,最多只是表面文章。

  《典籍華夏》,又要開始顛覆了?

  「其實,未必這兩者是衝突的吧?」

  龍城電視台的演播廳里,吳思衡忽然捋須沉聲道:「要奪回荊州是事實,但要給兄弟報仇,未必就一定是假的。小易覺得呢?」

  「是這個道理。」

  易中天也贊同道:「倘若只是為了給關羽報仇,那用不著拖到一年半以後。倘若只是為了奪回荊州,似乎戰前還可以多些謹慎少些浮躁。」

  「所以,劉備伐吳,原因應該是綜合了這兩者,至於哪一個的因素更重要些,這就很難去界定了。」

  這番對話,其實也相當於沒說。

  但劉備真正的想法是什麼?

  就算張凡有系統在手,能夠穿梭過去未來,能夠當面見到漢昭烈帝,卻依然無法窺探這位梟雄的內心。

  大仁大義?

  假仁假義?

  張凡看著神情恍惚的諸葛亮,心中卻是有了另一番想法。

  什麼是假,什麼是真?

  就像網絡上經常說的那句:你要是騙我,就騙一輩子吧!

  騙一輩子,那還叫騙麼?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如果王莽一直到最後也沒有篡位,那簡直是個了不起的忠臣!堪比于謙于少保了!

  那麼,劉備到底是真仁義,還是假仁義,如何分辨?

  或許只能「論跡不論心」了!

  論心,誰能像孫悟空一樣變成飛蟲鑽進肚子裡,問問那個大椰子?

  論跡……

  結義之情是裝的?那麼多年的「同榻而眠」也是裝的?

  攜民渡江是裝的?

  跟諸葛亮的君臣相和,是裝的?

  關羽張飛也就罷了!

  關羽並非智將,張飛更是以莽聞名。

  可是諸葛亮呢?

  如果劉備只是個演員,他的演技,也騙過了文武雙全,一己之力托起蜀漢後期的諸葛亮?

  不存在的……

  比陰謀更無法破解的,是陽謀。

  就如同著名的推恩令一樣,明知道你要做什麼,但依然無法抗拒無法抵禦。

  所以,或許劉備所有的仁義,都是真的!

  在劉備的內心深處,可能這也是他建立人設謀取天下的手段,但是這手段卻並不是以虛假的形式表現出來,否則,能騙得過誰?

  「先生。」

  諸葛亮打斷了張凡的思索,同樣望著漫天大火,嘆息道:「赤壁大火,猶在眼前,先帝……若非操之過急,或者有謀士在側輔佐,不致於此。」

  哦?

  張凡微笑,反問道:「倘若丞相在,該當如何?」

  顯然,這個問題諸葛亮早就無數次地設想過,幾乎不假思索,立刻答道:「陸遜雖沉著多智,但在此戰中,並無奇謀妙計。只是令軍士各自持一把茅草,火燒先帝連營。」

  「若能穩紮穩打,安營紮寨時不用易火的木料,而是壘土石建造,陸遜又能怎樣?」

  哈哈!

  張凡一笑,這些天的史料總算沒白讀,能憑藉他人智慧跟諸葛亮論辯一番,人生幸事。

  「土石為之,亦不能久,糧不足也。」

  於是,張凡雙手相握,一時竟覺得要是有把扇子搖一搖,的確很能配合裝逼的格調。可惜沒有,只得搓搓手,繼續說道:

  「宜出澧水流域,直出湘水以西,因糧於敵,打運動戰,使敵分散,應接不暇,可以各個擊破。」

  這……

  諸葛亮開始還不以為意,但後來咀嚼這簡短兩句話里蘊含的深刻意義,越琢磨越覺得驚訝,甚至恐懼。

  到後來,不覺間已是汗流浹背!

  好強的洞察力!

  如此說來,就算是自己隨先帝出征,倘若陸遜那邊有這樣的見識,沒有火燒連營,也免不了最終一敗。

  這、這人是?

  霍然抬頭,對上了張凡似笑非笑的眼睛。

  於是,諸葛亮明白了!

  他想起了那個小冊子,還有那個未曾謀面的後世高人。

  是他麼?

  一定是他!

  輕輕嘆息,諸葛亮也是笑了起來。

  那陸遜,未必有這樣銳利的眼光!

  「只可惜,不能去到一千八百年後,見一見他……」

  【如果您喜歡本小說,希望您動動小手分享到臉書Facebook,作者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