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最了不起的論斷?

  哦?

  張凡的眉頭微微一挑。

  窺未來變化,觀勝負玄機?

  看來,諸葛亮是起了爭競之心,想問一問他之後的這一千八百年,泱泱華夏萬里神州,又出了那些堪比「隆中對」的非凡預見。

  其實……

  何必後世!當代就有!

  略一思忖,張凡笑道:「東吳之魯肅,也早就提過類似隆中對的說法。先取荊州,再取益州,伺機伐曹。」

  「曹魏的毛玠,也在很早的時候,就向曹操提出,奉天子、修耕植、蓄軍資,分別在政治、經濟、軍事這三個方向,為曹操指明了未來的發展 策略,堪稱曹操版的『隆中對』。」

  「還有荀彧,同樣也稱得上是高瞻遠矚、深謀遠慮,為曹操縱論天下,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

  呵……

  忽聽張凡提及這些熟悉的名字,諸葛亮臉色微微變幻,再次呈現出某種追憶的神色。

  魯肅、毛玠、荀彧……

  他們的政見和智慧,諸葛亮雖然不能盡知,但多少也都有些了解。

  只可惜,這些人都已經作古,死在了自己前面。

  而他們各自施展畢生才華,輔佐的君王,建立的國家……最終卻都化作塵土,這實在令人扼腕嘆息。

  「至於這一千八百年間,能人異士輩出,有關預見未來的論斷更是層出不窮。」

  張凡話鋒一轉,終於跳出當代,放眼諸葛亮不能看到的未來,感慨道:「其中有很多,經過數次訛傳誇大之後,已經神乎其神,比如劉伯溫的千年之眼,比如說推背圖的道破天機……」

  諸葛亮神色一凜,表情變得鄭重了許多。

  當代的風雲人物,他大都了解,甚至是與其糾葛爭鬥了大半輩子。

  但是後世,只能聽張凡來說。

  劉伯溫?

  推背圖?

  那都是些什麼東西……

  然而張凡並沒有詳述這些被神化的歷史人物,而首先說了一個很陌生的名字。

  「江統。」

  「西晉時期,江統寫過一部《徙戎論》,其中指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建議將遊牧族群遷至關外,否則久之必生禍患!」

  「可惜……為時已晚,腐朽不堪的西晉沒能重視這個論斷。」

  「於是,十年之後,五胡亂華!」

  啊!

  諸葛亮呼吸微微粗重,他之前已經聽張凡描繪過五胡亂華的恐怖亂象,雖然不曾親見,但從張凡當時的措辭中,也可以隱隱窺見那個據說是神州大地最黑暗的恐怖時期。

  神州陸沉!

  中原淪陷!

  兩千多萬的漢人人口,銳減到不到四百萬!

  光是看看這些用詞,聽聽這些數字,諸葛亮就可以想像那是多麼可怕的一段歷史。

  那麼,這個叫江統的人,早就預見到了這樣的悲劇?

  果然了不起!

  一時間,諸葛亮不由得肅然起敬,同時也更加感嘆唏噓。

  倘若當時的西晉朝廷,能夠重視這個人的意見,早早預防的話,或許就不會有那段極致的黑暗。

  看來,每朝每代,都不缺乏智者,缺乏的只是發現智慧的眼睛,使用智慧的魄力,發揮智慧的環境。

  「自丞相之後,又一千年,漢人江山易主,為外族統治。」

  張凡並沒有多停留,而是一句話將歷史向前推進了足足一千年。

  漢人江山易主!

  只六個字,便讓諸葛亮渾身劇震,雙目幾乎要噴出火來。

  作為大漢王朝的死忠,超理想主義者,諸葛亮就連同為漢人的曹魏和孫吳都不能容忍,認為他們並非理想中的漢王朝繼承者。

  更何況,是番邦外族呢!

  一千年後,漢人江山易主?

  那!豈不又是一個「五胡亂華」?

  卻聽張凡繼續悠悠說道:「有人以布衣之身,逆轉乾坤,結束亂世,重整漢人江山,建立王朝,是為大明!」

  厲害!

  諸葛亮大爽,只覺得渾身汗毛孔仿佛都瞬間被打開了。

  這是誰?

  強強強!我漢人之中,果然有大才者!

  然而這次張凡要跟諸葛亮說的,卻並不是朱元璋,將話鋒再轉,笑道:「這位布衣天子尚未成事的時候,便有一個叫朱升的人,向他提出了平定天下的策略核心,被後世稱為『九字三訓』。」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正因為採納了這九個字的基本方略,那位布衣天子一步步實現目標,建立王朝,國運近三百年。直到大明滅亡後又幾百年,人們依然在懷念他的榮光,依然在頌揚他的輝煌。」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諸葛亮身為蜀相,自然也絕非泛泛之輩。

  這九個字他稍稍咀嚼,只覺得眼前越來越亮,竟然仿佛被人拉開了帷幕,看到一個充滿光明的全新世界。

  好!

  好一個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高築牆指的是建立穩固根據地,廣積糧是指發展經濟保證糧草充沛,緩稱王則是不當出頭鳥,悶聲發展自身。

  這九個字!雖然簡短,但卻蘊含著極其豐富的政治智慧!

  諸葛亮一下子就想到了那個人!

  那人雄才大略,一手壓住了孫權和劉備,迫使兩位了不起的英雄人物必須要攜手自保!

  曹操!

  曹操至死,也並未稱帝!

  其做法,竟然跟剛才張凡先生說的那九個字,暗暗相合!

  後世,果然絕不缺乏人才!

  竟然能把這麼深刻的道理,藏在如此簡短的九個字當中。

  「不過……若說是『窺未來變化,觀勝負玄機』,最了不起的論斷,還要等到一千七百年後。」

  嗯?

  諸葛亮一愣。

  最了不起的論斷?

  誰能當此讚譽?

  一千七百年後……

  諸葛亮當然記得,這個叫張凡的年輕人,自稱是來自一千八百年後。

  那麼,一千七百年?

  那幾乎就是他所在的那個時代了。

  會不會有些薄古厚今之嫌?

  【如果您喜歡本小說,希望您動動小手分享到臉書Facebook,作者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