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世外高人變成了室外高人

  老規矩,當觀眾和粉絲對於《典籍華夏》中的內容有所質疑,或者看不懂的時候,會習慣性地求助於《說典解籍》這個伴生類的訪談節目。

  何況,今天這檔節目裡還特別邀請了曾經在百家講壇上品三國而火遍全國的易中天先生。

  當然,因為三國的歷史撲朔迷離,各類史料互相衝突,即便是易先生的觀點,也只能說是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但毫無疑問,易中天加上吳思衡這兩個人的組合,歷史功底要遠遠勝過普通觀眾。

  現在在節目中,就連「三顧茅廬」這樣的經典橋段,張凡都想要顛覆?

  他怎麼敢的呀!

  於是許多目光紛紛轉向《說典解籍》,看看吳思衡先生和易中天先生,對此怎麼說。

  「這件事,歷史上有爭議吧?」

  面對鏡頭,吳思衡坐在輪椅上,依然是招牌式的捋須動作,笑呵呵地將目光轉向身邊的易中天,笑道:「我記得你在節目中,論述過這個問題?」

  「是,吳老。」

  易中天雖然已是七十高齡,但是在吳思衡面前,也只得執晚輩禮,聞言點頭道:「按照《魏略》和《九州春秋》的說法,諸葛亮想要入世,但因為劉表『性緩,不曉軍事』,於是看中了劉備,去『北行見備』。但是劉備卻沒當回事,『以其年少,以諸生意待之』……」

  「但是這種說法,陳壽的《三國志》未見記載,裴松之也認為不實。」

  「不過,按照常理推斷,諸葛亮想要入世,尋找劉備。劉備需要謀士,尋找諸葛亮。這一對君臣,本就是互相成全的關係。所以諸葛亮去拜訪劉備,應該說是符合常理的。」

  「至於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自述的『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我倒認為……有點自誇的意思!」

  「他真的不想入世?以諸葛亮的絕對理想主義,應該是不甘心永遠『躬耕於南陽』。所以,甚至可以說,諸葛亮需要劉備,比劉備需要諸葛亮,更加迫切!」

  「現在看起來,張凡在《典籍華夏》中,是打算採用歷史學界有爭議的『登門自薦』說?」

  「很有意思!吳老,我們拭目以待吧!」

  吳思衡微笑著點點頭,將目光重新落回《典籍華夏》。

  而這個時候,典籍華夏的畫面,卻忽然間發生奇異的變化!

  就在南陽的草廬旁,諸葛亮和張凡並肩而立。

  諸葛亮親眼目睹了張凡讓他看的「三顧茅廬」,臉上浮現出古怪的神色,連連斥之為「胡鬧」,甚至直接說羅貫中這是「欺君之罪」!

  張凡似乎並不意外,只是稍稍偏頭,望向諸葛。

  諸葛亮先是連連搖頭,對眼前出現的,極為忠實《三國演義》原著的這番表演,極不認同。

  然後很快,這位蜀相的臉上,漸漸泛起了追憶的神色。

  劉備,關羽,張飛!

  劇情雖然不被認可,但這三個人是真實的呀!

  尤其是在諸葛亮即將「秋風五丈原」的時候,劉備關羽張飛全都先一步撒手人寰。

  對諸葛亮來說,劉備有知遇之恩,乃是他一生侍奉的君主。關羽、張飛則是並肩戰鬥的忠臣良將,自然也有一份沉甸甸的同袍之情。

  沒想到,在自己即將大行的時候,張凡來了,並且以不可思議的手段,讓自己在這裡重新見到了先帝等人!

  自然而然地,幾十年前的往事,清晰地在腦海中浮現出來……

  這種追憶,原本只是在諸葛亮腦子裡發生的事情,外人無從得知。

  可是在張凡如夢似幻的運鏡技巧下,諸葛亮的這番追憶,竟然具象於外,並且迅速幻化成一個亦真亦幻的世界,清晰地展現出來!

  畫面,一分為二!

  左邊,是依然還在進行的「三顧茅廬」,劉備經過再三的拜訪,終於進入草廬之中,與諸葛亮暢談,諸葛亮便為他謀劃天下三分的大業,這便是流傳千古的「隆中對」。

  可是在右邊,卻是另一幅似曾相識的景象!

  一個行色匆匆的年輕人,出現在畫面中。

  定睛一看!正是年輕的諸葛亮!跟左邊畫面中出現的那人幾乎一模一樣,然而臉上卻並沒有那種世外高人的矜持和格調,反而是顯得有些急切,臉上跳躍著躍躍欲試的光芒,似乎對此行頗為期待。

  懂!

  結合《說典解籍》里的論述,再結合彈幕中的科普、掃盲,大部分觀眾很快就鬧清楚了張凡的思路和表達方式。

  現在,《典籍華夏》的畫面分為左右兩邊。

  左邊,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三國演義》。

  右邊,則是張凡理解的真實歷史!

  這樣一對比,《三國演義》對於諸葛亮都有哪些不切實際的神化,自然清楚明白,纖毫畢現。

  有點意思!

  於是,數量龐大的粉絲群體紛紛點頭,拭目以待,看看張凡團隊對於歷史的演繹,是否真實可信,是否經得起推敲和論證。

  然而所有人都不知道。

  此時此刻,站在諸葛亮身邊的張凡,亦是神情凝重,將目光落向右側的畫面。

  因為……那不是什麼張凡個人的理解!

  而是!在諸葛亮的追憶中,呈現出來的真正的歷史!

  易中天先生曾經在《品三國》中說過,歷史有三種面目:歷史形象、文學形象、民間形象。

  可是,歷史形象,也並不能代表歷史真相!

  因為歷史記載也未必準確,即便是所謂的「正史」,互相衝突不實的地方,比比皆是。

  三國時期,時隔現代,已經過去了一千八百多年!

  歷史真相,早已沉澱在歷史長河裡,縱然歷代史學家竭盡所能,也無法將其完整地挖掘出來。

  但是現在,張凡憑藉系統的強大能力,來到一千八百年前,見到了蜀國丞相諸葛亮,並從諸葛亮的記憶中,還原出了這段影像。

  這,正是無數歷史學家苦苦尋覓的,歷史真相!

  片刻工夫,畫面中的諸葛亮已經在樊城見到了劉備!

  一番對話……雖然跟剛才易中天引用史料說的內容不盡相同,但毫無疑問,這次拜訪,竟是諸葛亮主動去拜見劉備,目的大約是為了推銷自己,但卻並沒有得到太大的重視。

  顛覆了!

  張凡在這期《典籍華夏》中,一開局就大玩顛覆!

  動用坦克嚇退司馬懿,魏國都城洛陽更是被東風快遞一舉摧毀!

  先聲奪人之後,張凡在五丈原點起七盞明燈,恰似演義傳說中,諸葛亮為了延壽而布置的天燈續命!

  這第一盞明燈,將諸葛亮帶到了他二十六歲時的南陽!

  膾炙人口的「三顧茅廬」,竟然也慘遭顛覆!

  是、是諸葛亮主動先來找了劉備?

  這太令人難以置信了!

  世外高人的形象幾乎是瞬間崩塌,再也沒有在草堂中「大夢誰先覺」的那種逼格。

  世外高人變成了……室外高人?!

  張凡啊!

  你跟諸葛亮什麼仇什麼怨?

  你……禮貌嗎?

  【如果您喜歡本小說,希望您動動小手分享到臉書Facebook,作者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