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分封
朝霞紅日。
波光赤水。
馬車沿途向南,入楚,待望見郢都時,所先看見的,就是那雄偉的漆紅城門,和無垠的高大城牆。
「迎!」
城門之外,甲兵列隊,楚君親自來迎。
「迎屈原大夫和風子,歸楚。」
曾國之首勝,對楚國來說是無與倫比的榮耀,早先被稱為禮儀貧瘠之地,此時有風允與屈原,就可以兩人之禮,壯大楚之聲勢,逆改蠻夷之稱。
此不僅對楚民是一種自豪。
對權貴與楚君,也是無比的榮耀,其在諸國之間,也能有些許聲望。
何況,加之奇襲揚粵王都,此為大功,加之曾國禮勝,楚君這子爵之位,或許能……
一入城內,四處皆是楚民的高呼之聲。
「風子,請先歸典籍宮,待對屈原大夫加位之後,再賞賜風子。」
一矮小老者,騎馬走出,將風允的車隊,引向典籍宮。
帶隊的昭陽蹙眉。
「昭陽司馬,此為君上意,風子此時非楚國臣,不得入朝啊。」
昭陽望向低眉乖順,口中卻滿是戲謔的費無忌,冷哼一聲。
「我且送風子歸典籍宮。」
費無忌低首眯眼,笑道:「自無不可,不過司馬啊,您的傷勢也好了吧,最近君上有意讓您去揚粵王都守城,將斗廉代司馬換回來,以嘉獎斗廉代司馬啊,您得早些準備。」
聞聲,昭陽不由摸向腰間。
那寒氣之傷,早就消弭。
「余之後自會去詢問君上。」
費無忌點頭,勒住馬匹,望著風允的車馬離去……
「風子,若余被調去揚粵前線,您若遇為難之事,可令項燕向余傳信,余護您周全之言,並非虛妄。」
馬車滾滾。
「司馬為楚國行事,是為正統,允雖因司馬以被擒之態入楚,但也非司馬之過,何必自責如此。」
昭陽搖頭。
「風子,余與屈原大夫一般,對您之賢德敬仰,不管如何,都希望您能周全,如此才為幸事。」
「咚…」馬車停下,典籍宮已到。
昭陽拉開車門,接風允下車。
「多謝司馬,司馬放心則可,楚國國情,余已經知曉大半,在楚生存,已非難事。」
典籍宮中,風允觀盡了那些雜亂的《楚史》,了解楚國的由來,現狀,也預想了楚國的未來,在楚國,民與權貴之間,也有了較為清晰的認知。
楚民雖無望高處,但大多還記得楚之先君與民同勞,開闢山野,篳路藍縷之事,對於未來,尚有希冀。
而楚之權貴又分了二者。
一者,為非羋姓之貴族,其多入沈尹華、費無忌、孫叔敖之列,雖為朝臣,但因為個人趨向,各有不同的境遇。
二者,為羋姓之貴族,其多如昭陽、景陽、屈原之列,其三族為楚國除君主熊氏羋姓外,最為尊貴之羋姓族,當中的子弟只要有些才華,都會被安排入朝,有甚者會入高位,輕而易舉。
如今……
像是屈原這樣的有才華,且名聲顯露在諸國之間的,必定會高升在朝。
風允很清楚。
「司馬且回……」
「風君!」蠻娃的聲音從典籍宮內傳出。
就見一大塊頭在好幾人的追趕下,跑出宮門。
「蠻娃。」風允望向蠻娃,見其臉上擔憂掛牽之色,在看見自己時消散而去,轉為欣喜,他心中不由一軟。
「風君,您歸來了,蠻娃等了您許久,在這地方,沒人教導蠻娃學周言,之前您教的蠻娃都記混了……」
蠻娃用九黎語,喋喋不休訴說,如同赤子向長輩訴說苦楚一般。
「風子,昭陽告退。」
門口,昭陽一禮,帶著馬車緩緩而離。
風允帶著蠻娃入典籍宮……
……
「風君,聽說您成為『子』了?」
「子是什麼?」
面對蠻娃之問,風允細細說明。
蠻娃憨笑。
「風…風子,那現在是不是有更多的人尊敬您了?」
歸入偏殿,風允坐席。
「尊重與否,並不是一個單單的『子』,能說得清的。」
「子又如何,君又如何,對於外人看來是高尚的代表,但對於自己來說,這是一份約束,若名望大於能力,那無疑是人墜水中,無處可依,掙扎沉溺。」
風允召來婢女。
「弄些熱炭與茶水來。」
「諾。」
一旁的蠻娃躬身坐著。
「那風子可別要名望了…」
風允笑笑。
「名望是別人給的,你無法拒絕。」
「好了,我現在得考考你周言學得如何,這番去曾國,可別忘了一乾二淨。」
蠻娃緊張……
夜晚,蠻娃恍惚離去,腦袋裡灌滿知識的感覺對他而言並不好受。
而蠻娃離開不久,就見屈原匆匆而來。
「風子。」
行禮之後,屈原目下餘留的黯然之色,實在恍目。
「可是楚君任你到伱不喜的職位?」
聞聲,屈原點頭應道:「能為楚國效力,是原的畢生所願,原只是黯然於楚國現狀,難以改變。」
風允斟茶,遞至屈原前。
屈原恭敬接過,細細品茗。
風允詢問:「不知沈尹華先生,可曾高升?」
屈原搖頭,微嘆道:「沈尹華先生……賞賜百金,再無矣。」
風允點頭,沈尹華此次出使,確實無多功績,何況那馬車之言,昭陽不說出來讓其毀聲,已經是大幸。
「那羋姝、羋月二位公主呢?」
屈原一愣。
「各賞賜百金,還當眾考校了一番,又賞了些許玩樂。」
風允點頭。
又問:「那允呢?」
屈原抿唇,低首,猶豫之間,才無奈道:「君上令,賜風子,封地五十里,在郢都城內一家室,牛十匹,羊三十,奴三十、婢二十,五百金,帛……」
仿佛宣令之人,屈原一字不落,將為風允擬定的封賞一一說出。
可直到最後,也無一官一職。
屈原目光黯淡。
「風子,楚君並不想您出仕楚國啊…」
風允目淡然,對此並無掛牽。
而是道:「那你呢,何職位?」
屈原一愣,可見風允如此不在意,也清楚了,風允是真的也無心出仕楚國。
這下,倒是楚君與風允,心思一同。
「宗伯,楚國宗伯。」
屈原眼中,黯淡之色又深了些。
宗伯的職責,風允是清楚的,多少對宗室,或者國之禮儀,祭祀為主。
這對於屈原這位從曾國贏得禮勝的人,是為最恰合的職位。
就是風允都有些吃驚。
風允來楚時,屈原不過是禮上士,前往曾國時為下大夫,而等到了歸國後,就即將成為宗伯。
楚國為子爵,不得有公,不得有上卿,其正大夫就為最高官,所以這宗伯為正大夫也。
當然,正大夫之中,也各有高低,其多以職位為變。
「你,也算是達一國極位了。」風允感嘆一聲。
屈原卻苦笑。
「風子,莫說原了,不過是依照家裡安排罷了。」
家裡。
風允望向屈原,詢問道:「之前的宗伯,也是屈氏?」
屈原點頭。
「屈氏多掌宗伯位。」
風允倒是不知這楚之職位,各自有何家。
遂一一詢問。
原來。
除宗伯外,楚國大宰也為屈氏,同時為屈氏家主,如今已是年邁。
而楚國司馬為昭陽,昭氏天縱之才,如今不過三十餘幾。
剩餘的。
司徒為楚國昭氏,今已年邁。
司寇為楚國景氏,今已年邁。
司空為楚國景氏,今尚壯年。
可以說,多年來,這六大高位,都是在屈、昭、景三家,輪流而治。
其中幾人已經年邁,對於他們來說,是時候讓後輩上前,自己隱入後方。
其台上的後輩,他們也能暗中幫扶幾年,不會出現紕漏。
而這六大位下的諸多大夫,上正下士,就是被各大小族把持了,其中還是以屈、昭、景三家為眾。
如此國朝,權貴們的位置都不足,何來給庶民的呢。
風允思索後,無奈搖頭。
他在百越時的《九黎十部》也是如此,但其《大小公碑》,讓這些位置不得有無能之輩,所以大公小公都需要手下有才能之人,一族中若是不足,必須去族外尋求,也就是尋客卿,以此來留下一個庶民攀升的路途。
但明顯,楚國並沒有這樣的道路。
不見得,管仲行策都不會選楚國。
而在禹越的范上士也要離開家鄉,去外謀生嘛……
「是不甘心,被族內控制,即使已經下定決心要為楚國而行終身,也依舊身不由己?」
風允笑問屈原。
屈原嘴角微動,最終一嘆。
「風子觀世之下,原即使不說明,您也能洞悉楚國權貴之事。」
風允抬手,再一次為屈原斟茶,屈原緊忙接過茶壺,不敢如此。
風允無奈。
「你啊…」
風允喝了一口屈原倒的茶水。
「你之前將我的《列國·百越》一書,抄錄完整,此書不就可助你為大宰嘛。」
只需將書一視屈氏,屈氏之人在禮官之首與政官之首之間,自然清楚怎樣選擇。
屈原一愣。
「風子,原並非要您……」
風允搖頭。
「當初老子詢問我,獨善其身,還是廣達眾人,你是知道我的選擇的,如今我道在你手,為何要藏在手中,不視他人呢?」
「去吧,若你能以此為民做主,我只會欣喜。」
屈原聞之,啜泣而聲:「風子,勞累您為原考慮。」
風允淡笑,望向已晚了的天色。
「且回去吧。」
屈原起身。
「風子,君上的旨意明日就會下達,到時原來帶您去郢都外查看封地。」
「封地……」
「風子,切勿拒絕,您對楚國之德,封地不足報也。」
「哈哈。」風允目微閃,輕聲道:「封地與我無用,不知可否稟明楚君,讓允能一觀典籍宮第十宮?」
當初來楚,風允也就只能觀閱九宮,風允對第十宮的興趣,可比所謂的封地大。
「第十宮?」
屈原道:「風子,第十宮實為每一任楚君在典籍宮的書房,都是些廢棄之稿,陳年雜事,並無奇異……您若想看,原詢問楚君就是,無需以封地為抵。」
說畢,屈原行禮而離。
「我要封地作何,在楚,我之心不在楚,而在人族啊。」
風允望著屈原走遠,這才將矮桌上的茶水收拾了。
婢女以為風允將要入睡,風允卻道:「去尋些帛書竹簡來。」
「諾。」
風允暫無眠意。
提筆。
欲書——《列國志·楚》。
志,一地歷史也。
有前史記明來歷往事。
有今史記明風俗國情。
楚國國情,風允此時還有不明之處。
那需要前去楚民之中方能看到,所以他只能先寫前史,再寫今史。
至於如何寫楚國前史……
很簡單。
只需整合在楚國典籍宮中那些雜亂的《楚史》,標定年月,從古到今,潔明利害,讓即使是楚民也能看懂這些歷史。
「歷史,方能讓國民有歸屬。」
「為何百越即使是小國,分散部族,也能輕易合一,就是因為有史可依,同源而生,擁有一脈相承的祖先信仰,他們的祭祀是相同,相通,可融一的。」
「而楚國……」
楚國國民對過去,又知曉多少呢?
他們對楚國的認同感,恐怕在逐代消逝,或許只有老一輩當中,還有記得先君之慷慨,楚國之艱苦。
「不明歷史,無國之心。」
「權貴忘祖,國民棄國。」
明顯,此時的楚國,還沒有意會到這一點,或者他們認為,庶民是不配知曉歷史,這是士大夫的權利。
可士大夫他們知曉歷史,又掩蓋歷史,那與不知歷史又有何異,遲早會踏入無法挽回之境。
「典籍宮第十宮…」
風允如今閱讀楚史,卻總覺得有地方缺漏。
「一國怎麼可能無錯策,無貧苦艱難之時呢?」
第十宮,應有風允想要之物……
……
翌日,楚君令——
屈氏,瑕,應年老不受,辭任大宰之位,封國老,舉屈氏,原,為楚國大宰。
屈氏,基,應年老不受,辭任宗伯之位,封國老,舉景氏,差,為楚國宗伯。
此外。
景氏,陽,因協同斗廉代司馬攻破揚粵有功,升為楚國司馬,位正大夫。
而原司馬-昭氏,陽,位正大夫,添大司馬職。
代昭陽前往揚粵後,斗廉代司馬歸郢都後,辭司馬位,封國老……
最後,孫叔敖治水有功,建芍坡,是為萬頃之渠道,其德性高潔,賢能遠大……楚君親請,為楚國相。
至於風允……
「轟隆轟隆…」馬車行進。
項燕御馬車,屈原與風允在車廂內交談。
「風子,楚君此行,余實在愧疚。」
楚君並未在詔書上寫明風允獎賞,只是讓宣示之人,宣其德行,風子之名,賞賜各種,一一不少。
那些庶民認不得幾個字,只聽這封賞,都覺得楚君厚待風允,隨即大讚楚君厚禮風子,是為明君。
但此時,識字的楚國士大夫都清楚,楚君之意,不欲錄用風允。
「不必苦惱此事,你身為大宰,應該思考如何為楚國、楚人而政。」
拍拍屈原的肩膀,風允卻聽到外面傳來哭喊之聲。
疑惑中,風允拉開了車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