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音樂之聲》首演(一)

  大西洋戲劇中心,《音樂之聲》在這裡完成首演。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如天堂一般的花園造景,將劇情中所有的美好呈現出來。

  觀眾們置身花園之中,享受了一段唯美的音樂之旅。

  如果問觀眾們對這部劇最大的印象,毫無疑問是那三首經典曲目。

  一首是《雪絨花》,歌中表達了熱愛自由的感情並且勇於追求,還有對祖國的依戀。

  這樣, 就算觀眾來自不同國家,都能夠產生共鳴啦。

  而《哆來咪》這首歌,就是幼兒園小朋友最開始認識音樂的第一首歌曲。

  這首曲子非常歡快,非常容易記住,還利用諧音幫助孩子們更好地記住了音階、理解音階,也就成了小朋友最開始學音樂的入門曲調。

  不少小觀眾也在音樂劇結束後第一時間學會了這首歌, 此後爭相傳唱,很快便隨著《音樂之聲》的火爆而傳頌海內外。

  最後這一首《孤獨的牧羊人》也是曲調活潑的曲子, 而讓大家記住它的主要原因就是它那句不斷重複的歌詞和旋律。這首歌表達了嚮往自由的情緒, 展現了田園歡樂的場景。

  聽到這些旋律時,很難不被這些歌曲的熱情和充滿希望的情緒感染,會忍不住跟著旋律唱起來。

  音樂是最容易達到情感共鳴的媒介,而這部音樂劇,恰恰擁有著最質樸最唯美的音樂,沒有人不享受其中。

  《大西洋日報》在第二天便刊登了《音樂之聲》首演大獲成功的報導,當然,也給出了最正面最積極的評價。

  同時也用文字幫助更多沒有看過這部劇的觀眾了解劇情。

  其實原版《音樂之聲》講述的是由小說《特拉普家庭合唱團》改編的故事。

  而黎耀陽這版,恰恰結合了一部分原版音樂劇,以及電影方面的劇情,總的來說,故事更為飽滿,又沒有喪失音樂劇的特性。

  原版小說的作者正是原版影片中大女兒的原型,即阿加莎.特拉普女士。

  至於電影為什麼叫做音樂之聲呢?

  是因為音樂是把鑰匙,是貫穿整個影片始終的一條明線,對於整部影片,起到了穿針引線的重要功效。

  而當音樂從不同的人口中, 在不同的境況下被頌唱時,它也隨之被賦予了不同的意義。

  22歲的瑪利亞是薩爾茲堡修道院的一位見習修女。

  人們印象中的修女,往往都是莊嚴肅穆,不苟言笑的。

  而在本劇的開頭,這位「特殊的修女」,便徜徉在山林之中,張開懷抱,擁抱翠綠的山林和明媚的陽光,歌頌造物主所賦予的美好。

  緊接著,視角切到了修道院內,一位中年修女,正黑著臉,向院長匯報著瑪利亞的種種情況。

  這樣一個頑皮任性,連誦經都常常遲到的修女,不出意外的話,在修道院內應該是很受討厭的。

  但舞台上,在這裡又展現了不一樣的一面,不少修女雖然批評瑪麗亞不守規矩, 但同時也在言語中表達了對他的喜愛之情,欣賞著瑪利亞對生命的熱情。

  但無論如何, 成為見習修女「不太老實」, 總是不爭的事實。

  「你要怎麼解決像瑪利亞這樣的人?」

  這個問題,讓修道院內的每個修女都感到頭疼。

  當然,這裡是音樂劇,他們頭疼著頭疼著,歌也就該唱起來了。

  在這段音樂中,修女們通過不同的歌詞,表達著對瑪麗亞不同的看法。

  先開腔的是那位「黑臉」修女,她羅列了瑪麗亞調皮搗蛋時的種種罪狀;

  緊接著,幾位修女紛紛補刀,儼然成為了瑪利亞的吐槽大會;

  有黑臉就有紅臉,一位紅臉修女,毫不掩飾的展現了自己對瑪麗亞的喜愛。

  不過,他對瑪利亞的讚美,也多為調笑罷了。

  比方說這一句:「她可以讓我開懷大笑。」

  這時,修道院的最高管理者,整個故事中智慧慈愛的化身,瑪麗亞的靈魂導師——院長嬤嬤開腔了。

  她將瑪利亞比作天空中的浮雲,純淨而潔白,但卻始終在天空中漂浮,無法被釘在地上。

  言下之意自然就是說,瑪利亞是無法被禁錮在修道院裡的。

  院長唱罷,其他修女都是紛紛補刀,黑臉修女更是將瑪麗亞比為小丑。

  而後又是一陣爭論——紅臉修女叫她親愛的,黑臉修女就說她是惡魔;

  黑臉修女說她令人頭疼,紅臉修女就說她是天使。

  就在修女們的歌聲中,瑪利亞登場了。

  她火急火燎的跑回修道院,急匆匆的洗去臉上的汗珠,可一回頭,便看到一眾修女們,正凝視著自己。

  「好嘛,這下完蛋了。」瑪利亞此時應該是這麼想的。

  瑪利亞索性破罐子破摔,也沒向大家問好,急匆匆的便跑回自己的房間去了。

  隨後,院長嬤嬤召喚瑪利亞前去院長辦公室談話。

  瑪利亞忐忑不安的走到了辦公室內,親吻了院長嬤嬤的手,心神不寧的坐在院長面前。

  她努力的為自己的遲到辯解,但她的解釋,不說蒼白無力了,簡直可以說是越說越離譜。

  她向院長解釋道:

  「大自然在向我招手,我必須要融入其中。」

  這話要是讓黑臉修女聽到,恐怕當場就會變臉,但好在面前的是院長。

  院長嬤嬤靜靜地聆聽著瑪利亞的表述。

  她對瑪利亞的認知十分清楚——這個孩子雖說調皮頑劣,但為人真誠,內心虔誠,總歸是一個良善之人。

  修道院要做的從來都是渡人,而不是束人。

  或許修道院裡清苦的生活,並不適合富有活力的瑪麗亞,她決定讓瑪麗亞去往外面的世界,走一走,看一看。

  院長交給瑪麗亞一個任務,並設定了任務期限——照顧好7個孩子,一直到今年的9月份,而此時才不過開春。

  瑪利亞不由得咽了口唾沫,雖說她生來好動,天性活潑,但畢竟面對的是7個孩子,而且要照顧他們長達半年多的時光,對她來說仍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當上帝關上一扇門,他一定會為你再開啟一扇窗。」

  在離開修道院後,瑪利亞將這句話重複了好幾遍。

  毫無疑問,她雖頑劣,但著實是一個虔誠的修女,她對上帝抱有堅定的信仰。

  然而,當面對朦朧的未來時,這位忠實的信徒,仍感到彷徨和不知所措。

  好在瑪利亞是個富有生命力的人,她懷有對生命的熱情,以及對造化的熱愛。

  無論身在何方,只要相信美,就總能擁抱到山林與陽光。

  瑪利亞要前往的人家,是當地的名門望族。

  這一家的男主人是一位已經退役的海軍上校,他與前妻育有7個孩子,然而前妻幾年前因病去世,而上校也整日裡忙於應酬和公務,孩子們遂無人照料。

  為此,上校曾先後聘請過數位家庭教師,但這些家庭教師都因為種種原因而不能長期擔任,其實多是受不了孩子們的整蠱。

  上校的莊園高大壯美,裝潢華麗。

  這對於在修道院中苦修多年的瑪麗亞來說,可謂是難得一見的景象。

  瑪麗亞在上校的宅邸中漫步,無意中走進了一間裝飾華麗的房間,看著像是舞廳。

  瑪利亞幻想著自己翩翩起舞,一曲舞罷,向著台下的觀眾們鞠躬致意。

  而就在她沉浸其中之時,門被推開了,一個高大英俊的男子,出現在了他的面前。

  只消打量這個人的氣派,便可斷定,他就是上校。

  兩人互相打量著對方。瑪利亞有些吃驚,因為上校看起來,比他想像的要年輕得多,也要英俊的多。

  上校的神情倒是有些許冷漠,似乎對這位新來的家庭教師並不在意。

  隨後,上校為瑪麗亞介紹了自己的7個子女。

  這裡爆發了兩人的第一次衝突。

  上校要求瑪麗亞記住他傳喚時所吹的口哨聲,並要求她重複一遍,卻被瑪麗亞斷然拒絕。

  她認為,用口哨傳喚他人是對別人的侮辱。

  上校抱怨了一句,正要離開,身後便很快傳來了瑪利亞吹起的刺耳的口哨聲。

  「打擾一下信號,我不知道你發出的信號。」瑪利亞略帶挑釁地提問道。

  「你應該稱呼我為隊長!」

  瑪利亞在孩子們面治住了他們的軍人老爸,她也展現出了與之前任何家庭教師所不同的幽默與熱情,但還是在最初受到了孩子們的牴觸。

  初次見面以及第一次晚餐,瑪利亞先後遭到了孩子們的兩次整蠱。

  這當然是孩子們和上校的問題,但上校卻堅定甚至有些固執的認為,這不是孩子們的錯,更不可能是他的錯,這一定是家庭教師的錯。

  劇情到這裡,雖然只走了1/3不到,但不難看出,上校雖然很愛他的7個孩子,但他與孩子們之間存在著很深的隔閡。不然,在狂風呼嘯、雷雨交加的夜晚,孩子們為什麼不去找他們的父親,反而齊聚在這位僅僅來了一天的家庭教師屋中呢?

  而孩子們為何又要屢屢捉弄他們的家庭教師呢?

  理由很好笑,但也可見上校和孩子們的隔閡——他們僅僅想藉此引起父親的注意罷了。

  至於這隔閡是如何產生的?故事裡並沒有給出答案,但觀眾很容易便可推斷出來,那便是因為上校的妻子、孩子們的母親的病逝。

  上校一定是很愛他的妻子的,否則也不會和她一起孕育了七個子女。

  毫無疑問,妻子的早逝對上校的打擊是致命的,即便已經過去了好幾年,但上校的臉上仍然時刻掛著陰沉——他的心已經死了一半,是因為對孩子們的愛使得他堅持了下來。

  但也正因如此,他要和孩子們保持距離,因為每每看到孩子,亡妻的音容笑貌便會浮現在他的眼前,他無法直面這巨大的悲痛。

  不過上校畢竟是幸運的,他遇見了充滿激情與活力的瑪麗亞。

  上校因事前往外地出差,瑪麗亞獲得了和孩子們獨處的機會。

  她沒有嚴格遵照上校的要求,一板一眼地管理孩子們的生活起居,反倒是給孩子們用窗簾製作了簡易的遊戲服,帶著孩子們馳騁在城堡莊園內,和大自然親密接觸。

  就在這個過程中,瑪麗亞寓教於樂,教會了孩子們如何歌唱,如何用音樂表達自我。

  那首經典的,後來甚至登上音樂課本,結束公演後被無數孩子傳頌的《哆來咪》正是孩子們接觸音樂的第一首歌。

  孩子們潛藏的天賦點好像被激活了一般,他們在山林里歌唱、在大街小巷上歌唱。

  與此同時,瑪麗亞也認真地和孩子們相處,她帶著他們玩耍、和他們聊天,傾聽他們的心聲,孩子們終於卸下了因為父親的冷漠而建起的心防,重新變回少年人應有的開朗陽光的模樣。

  瑪麗亞靠什麼贏得了這七個曾逼走無數家庭教師的「頑劣小孩」的信賴?

  答案再簡單不過:愛!

  瑪麗亞用她的尊重與關愛,贏得了孩子們的認可。

  只是這一切,上校並不知情。

  上校此時整個心思都在考慮一件事:孩子們能否接受自己的新情人——男爵夫人。

  男爵夫人因丈夫的去世繼承了一大筆遺產,成為了貴族圈裡遠近聞名的富婆,而且她也是上校好友麥斯的「好閨蜜」。

  兩人自然而然的結識、戀愛、談婚論嫁。

  不過上校剛回來,便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他們的孩子們竟然在家庭教師的帶領下,玩遍了整個莊園城堡!

  這件事令嚴肅的上校大感惱火,甚至決定要解僱瑪麗亞。

  可當他聽到孩子們動聽的歌聲響起後,他欣然一笑,上前合唱。

  雄渾的男聲混入孩子們稚嫩的童聲中,也代表著父親重新融入了孩子們當中。

  一曲唱罷,孩子們激動地與父親相擁,就在這一刻,父親和孩子們之間本不應存在的隔閡,通過音樂的幫助,徹底地消失了。

  不過音樂在這裡不過是「工具」,真正關鍵的因素,是瑪麗亞給孩子們的關愛,以及她為孩子們所帶來的全新的生活態度——積極、樂觀地生活,去使勁地熱愛生活,理解包容自己的所愛。

  當意識到這一切之後,上校這才猛地反應過來自己的過錯,他立刻跑了出來,追上正準備離開的瑪麗亞,支支吾吾地請求她留下。

  這個熱情活潑的女子幫助他化解了他和孩子們之間的矛盾,為這個家帶回了音樂,並且......她的態度也在無形中感染了上校。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