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尉窈見北海王妃
八月是疾風之始,催鴻雁南去,它們一會兒排成「一」字,一會兒排成「人」字,在萬里無雲的天空上留下令人暢想的蹤跡。
有群大雁從皇宮上空往城東的鴻池沼澤飛,「嘎咕」叫聲傳遞天地,正在東極堂外邊空地罰站的元愉、元懷二王仰頭,沒有尋常人對雁的喜,只想,要是現在給他們弓箭,必能射滿天雁毛雁糞下來,氣死殿內議事的皇帝和多事彈劾他倆的狗官。
侍中元暉出來了,走得非常快。
元愉趕緊朝元暉連聲輕「餵」,想打探幾句殿內的情況,然而元暉似沒聽見,衣擺留風地過去了。
元暉當然是裝的,先前他暗示京兆王爭取侍中官職,想利用其對付尉窈,結果白等一場。京兆王不僅蠢,連上進心也沒有!
真是瞎耽誤工夫。
元愉扯動五弟的袖口諷刺元暉:「他求著我時,不給骨頭都聳著鼻子過來,現在看你我落難,裝聾裝瞎。」
廣平王元懷抬臂、抽袖,嫌棄道:「落什麼難!以前怎麼沒發現三兄你慫成這樣,不就是被御史參麼,怕什麼。我們有的是錢,想拿走多少抵罪,都給他們。只要三兄跟著我混,到不了年底,我保證你的錢財全……」
趙芷出殿巡視,元懷立即站直,閉嘴。
沒多會兒,朝議結束,廣陵王元羽來到罰站的倆侄子跟前,笑著問:「這次是不是又想用錢財抵過?」
元懷回以一「哼」。
元愉則張嘴無聲,罵:「老賊。」
元羽齜牙,笑得越發燦爛:「如你們的意,陛下罰你們各出萬緡錢抵過,並把搶占的宅、田悉數歸還百姓,還有……」
接下來的話,他只對著廣平王元懷說:「你府里官吏犯的錯,也合算成錢,由你還清,期限是半個月。欠一個銅錢,我就親自帶兵去你府里抓他們!」
走遠幾丈後,元羽才回頭喊:「傻侄兒,忘了跟你倆說,陛下許你們滾出宮了。」
次日清早,瑤光寺。
尉窈利用休沐閒時,在鄭道諳的尼舍內,和北海王妃劉念相見。
劉念交給尉窈兩個木盒,打開後是佛經,掀開墊布,盒底另有暗格。
尉窈先取出大盒暗格內的三捲紙軸,展開,一卷寫滿了宅地與礦產、田產,以及歸屬主家的出身來歷簡述,次卷記錄著北海王府各宅院一個月的生活支出,最後一捲紙上,是一個月里庫房多出的金銀財寶。
最重要的是第一卷,因為所寫產業均不在北海郡境範圍內。
劉氏解釋:「眼下我只能確定這些宅主、礦主、田主是元詳的爪牙。」
尉窈:「不急,別讓元詳察覺。」
劉氏:「我會小心行事,就算被他或高太妃發現,侍郎放心,我絕不會招出你。」
尉窈拉過對方的手,說道:「我是官員,為朝廷辦差,豈懼北海王報復。我囑咐你小心,是不想讓念阿姊給他們母子陪葬,他們不配。」
劉氏眼眶泛紅,低聲道:「許久沒人叫過我名字了。」
尉窈:「我們女郎在自家有姓有名,憑什麼嫁人後沒了名,被『氏』字帶過?劉念阿姊,往後你不必稱我官職,叫我尉窈,你歲數長我,我喚你阿姊。」
她再看另個木盒裡藏的筆述。不是劉念的字跡,內容是北境御夷鎮的軍主賄賂元詳,元詳許諾哪天哪個時辰,撥給對方多少官糧的言語往來。
這份記錄非常詳細,連元詳讓對方帶多少牛車,何時停在哪條街,走哪個城門離開洛陽都有。
可見城中巡兵有多少人早就成為元詳的爪牙。
尉窈稱讚:「好,好,這份證據若證實,是治罪元詳的關鍵。」這兩年朝廷南征不斷,已嚴格限制官糧調撥,且不許各處軍事重鎮以各種名義賄賂朝廷官員。
劉念:「收集此證據的女郎叫柿兒,名義上是我的貼身婢女,實則我當她是妹妹。要不是面臨絕境,我不會派她去侍奉元詳。尉……尉窈,如果事成,我別無所求,只求元詳的罪過別連累柿兒,把她平平安安還給我。」
「我答應。」尉窈乾脆利落應允。
她們只有一刻的說話時間,鄭道諳與謝寄佛來了,後者給劉念講解佛經,鄭道諳送尉窈離開瑤光寺。
路上,遇到也要離開的馮家女郎馮令華。
馮令華先揖禮,然後道:「尉女官如今是洛陽女郎之楷模,京城百司許女子為官為吏,想必是託了尉女官的福。」
尉窈謙虛回禮:「尉窈不敢承此稱讚,我等讀書人,該謝天子寬和聖明。」說著,她向皇宮太極殿方向揖禮。
尉窈並不因對方是馮家人,先前還爭取過「女侍中」就厭惡對方,她問:「三天後在皇宗學舉行試經,女郎可參加?」
馮令華先笑再回:「參加。不瞞尉女官,原本我挺緊張的,見到你,想到有你珠玉在前,我就不緊張了,還盼望著快些到三天後呢。」
尉窈點頭,鼓勵:「稍有緊張也不怕,皇宗博士考我時,我也一樣。如此,我就預祝馮女郎順利試經,期待我等女郎在朝堂相見。」
尉窈當先離開後,馮令華的婢女帶著怨氣道:「她真會說話,句句裹蜜似的,女郎千萬別上她當!哼,上回她把女郎攆出尼舍時,可是一副……」
婢女被馮令華似笑非笑的表情嚇閉嘴。
馮令華:「回府後,你自己犯個錯,我好向庶母稟明不用你伺候。」
「婢子想侍奉女郎。」
「那就由我給庶母說你錯在何處。」馮令華冷冷說完,朝後方佛堂方向拜一禮,輕述:「若見血光,恕信徒罪過。」
婢女三魂驚掉兩魂,趕忙說:「婢子願離開女郎,婢子這就回府,自己找錯犯,自己向郡君請罪。」
馮令華全當跟前沒這個人,由其餘婢女扶上牛車,吩咐車夫:「去城南太學。」
她的三兄長馮聿被朝廷免罪,起用河南尹後的一個月里,找回一塊刻著《春秋左氏傳》的石經碑,及一塊刻有《尚書》內容的石經碑。兩塊碑全運到太學遺址了,因為《尚書》碑上的內容,許多儒生聞所未聞,現在每天都有飽學儒士在辨別這塊石碑的真假。
太學遺址處。
任城王元澄騎馬而至,身邊只跟著一名護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