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思索
尉茂猜測著原因,步學子這時候出城,恐怕是尉蓁家跟步家通氣了。算了,別惹傷心人更傷心,尉茂問:「你要是想和窈同門當面告別,咱們就請一堂課的假,我陪你去崔學館找她。」
尉蓁癟著嘴點頭。
尉茂繼續安慰:「等步延楨回城,我幫你和他解釋。」
尉蓁再點頭,拿出一個雕花木盒。「茂同門,還得勞煩你幫我把這個交給他。」
「我不好隨便傳遞私物,你得讓我知道是什麼?」
「是個香……」尉蓁打開木盒,傻眼了,空的?!
裡面除了隔墊作用的雙層白色織錦,其餘什麼都沒有!
「哎?」她慌忙翻書囊,可是沒有掉到書囊里。「我記得很清楚,我把香囊放到木盒裡了,怎麼能沒有呢?」
肯定被你父母收走了唄。尉茂說:「把盒子給我,對步延楨來說,只要是你送他的,盒子或香囊都是一樣的。」
令尉蓁遺憾、尉茂更遺憾的是,他們不必告假去崔學館了,第一堂課下,尉蓁阿父就派人來把尉蓁接走了。
年少都道分別是尋常,可是有些際遇,一次錯過將是終生。
崔學館,訓義學舍。
今天學的新詩,是《秦風》篇的最後一首《權輿》。
「於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無餘。於嗟乎,不承權輿。」
「於我乎,每食四簋。今也每食不飽。於嗟乎,不承權輿。」
這首詩很短,只有兩章,且詩序與詩句的釋義一致,旨在諷刺秦康公對待賢臣,沒有承繼先君秦穆公禮待之儀。
詩句釋義非常簡單明了,此詩需要掌握的重點,在於秦穆公時期的鼎盛,到秦康公時期的衰落,發生過哪些歷史中有名的事件。了解這些歷史背景和名人經歷,才能感同身受「不承權輿」這句結尾的嗟嘆失落。
詩意里細緻描寫秦康公無能,導致賢者的待遇是如何大不如前的。但今人讀古詩,需要多方向思考,賢者舊臣抱怨禮食四簋都不復往日,可這些重臣不一樣沒做到先君時期該有的輔國之能嗎?
下課之前,郭夫子做總結:「貴族的沒落,從來不是單方面的,自身需強,才能令國興盛,獲得國君的重視。我們個人榮辱也是一樣,自身需強,才能被人真正從心中尊重,只靠先輩的功勳和財富耀武揚威,能炫耀多久呢?」
爾朱榮一上午聽得昏昏欲睡,倒是郭夫子最後一句話,讓他沉浸于思考。他在秀容川恣意生活,自由慣了,來到平城後,卻得時刻看人臉色,這說明秀容川之外的地方,沒人敬他是契胡族的少主。
爾朱榮不怕和人打架,輸了被揍都無所謂,可是他痛恨別人在背後議論契胡族是「逆胡」,是依附鮮卑的劣等族民!哼,夫子說得對,誰強誰劣,全憑將來誰自身強大,而不是比誰的祖輩更厲害。他將來一定要自己厲害,讓現在高高在上的權貴,全俯在他爾朱榮的腳下瑟瑟發抖!
訓義學舍有庖廚,中午學子幾乎都不走,庖廚烹好了食物把飯食一一送進學舍,這樣學子們就可以擠出不少時間,把上午講的功課鞏固得更深。
尉窈寫著詳細的筆記,不多會兒,爾朱榮坐到她書案一側,小聲誇讚:「你寫的字真好看。」
尉窈也小聲問他:「你現在認的字多麼,有一百個了麼?」
爾朱榮點頭。
「剛開始學認字時都難,今天多會兩個字,明天多會三個,慢慢就好了,但是每次學的新詩,必須要背過。」尉窈把握好同門分寸,淺勸即止。
學舍最後面,爾朱買題埋頭整理筆記,偶爾瞧瞧少主在幹什麼。他每次寫完筆記,習慣找崔尚或郭蘊的筆記與自己的核對,沒想到今天不同,崔尚、郭蘊這些優異學子,竟然都主動找尉窈核對筆記。
可見詩章魁首名實相符!這可太好了,少主既能跟著趙猛士學武,又能跟著尉窈女郎學文,呆會兒回去後,他要繼續叮嚀少主,一定得和尉窈女郎和睦相處。
此時東城的竹笈街,尉茂來到盈居書坊。
掌柜把儒生「島夷無根」的新志怪故事給他,這次尉茂沒急著看,而是問包裹這兩卷書冊的縹囊:「我記得此紋樣是咱們書坊獨有的?」
「是。」
「這兩卷故事送來時就包著此紋樣的縹囊,還是送來後你套上的?」
掌柜明白話中意思了,回道:「前次對方送故事來的時候,正好趕上繡奴把縹囊送來書坊,我為了做好長久買賣,就送了對方一盒縹囊,一盒有十件。郎君手上的,便是十件其中的。郎君看,咱們的縹囊繡紋細看其實各有標記,我給島夷儒生的十件,在此片花瓣位置,都多一圈粉紅色蠶絲線。」
尉茂再問:「今次送故事的人,又全和之前的不一樣?」
「對,這次來的是位女娘,戴頂草笠,年紀大概……不到三十歲?說不好,她面色挺黑,笠檐低,還用面巾擋著嘴。」
掌柜以為尉茂是隨口問問,可是尉茂上去二樓,拿下頂竹笠來,往牆上比個高度,問:「那位女娘大概這麼高?」
掌柜回想一下:「是。郎君怎麼知道?」
尉茂比的高度,正是師母趙芷身高加笠頂的大體高度,再聯想從尉夫子學屋裡看到的縹囊,並且當時他還聞見很熟悉的松煙墨氣息。不同的松煙墨坊,配料不同,尉茂家制的墨里,加了特殊草藥,尉茂聞久了,一嗅就能分辨出來。
因此「島夷無根」是誰,他心裡已有數了。
是窈同門的父親!
從昨天下午悶悶不樂到現在的尉茂心花怒放。這種買賣,尉夫子不找別的書坊,偏找盈居書坊,可見尉夫子表面上對他不理不睬的,實則信任他。
尉茂立即吩咐掌柜:「不管官府還是什麼人問起『島夷無根』的來歷,都不許說任何有用的線索。」
「郎君放心,我等都明白。」
「一旦有人問,立即告知我!」
尉茂能體諒尉夫子寫這種故事是生活所迫,定是為了將來去洛陽定居積攢財貲,既然能確定窈同門一家去洛陽,那他真得提前籌劃了。
尉茂回到二樓書房。
他計算著時間,早前寫給二位兄長的信,應該收到了吧?
於( wū)我乎:於,嘆詞,在這首詩里通「嗚」。
權輿:是指「初始」。
四簋(ɡuǐ):簋是古代的一種圓口食器,四簋指黍稷稻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