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李信不高興

  不得不說,在李世民這條老狐狸面前,李信甚至根本稱不上是小狐狸,最多只是個憨憨。人家隨隨便便一出手就把李信拿得死死的,不帶半點花頭與波瀾,頗有幾分大巧不工重劍無鋒的感覺。相比之下,李信所謂舌戰群儒的花里胡哨,就有些小兒科了。

  李世民的意思很明白。這個「戶部顧問」一職雖然說起來是暫時設置的職位,沒有品級也沒有俸祿,但實際上,這些都不重要。真正重要的只有一點——它的的確確是一個戶部的職位。只要李信接受了這個職位,就相當於半隻腳踏進了朝堂,開始受到了朝政規則的約束。是的,李世民要的是李信真正登上朝政的舞台。

  臨時職位不要緊,只要李世民一天不開口取消它,它就一天不解除。品級和俸祿就更不用提了,對李世民和李信來說,他們都不關心這些。

  一直以來,李信都很抗拒朝堂。他不想進入那麼複雜的政治鬥爭當中,只想舒舒服服地游離於朝政之外,但現在看來,這似乎是個奢望。因為,就算他不主動進場,這個戰場上的人還是會想方設法把他拉進這個戰場。

  在這個世界上,只要活著,就不可能遠離鬥爭。只要李信一天還頂著楚王的爵位,一天不願意窩窩囊囊地過混吃等死的生活,那麼鬥爭遲早都會糊在她的臉上,半分也逃躲不得。

  這些所謂的道理,李信也不是不明白。但他此刻就是非常不爽,不爽到爆炸。

  他剛才費那麼多口水是為了啥?還不是為了給商人正名,將大唐稍稍往更正確更合理的方向上稍微推進一點。如果這些目的能夠實現,那麼最終獲益的是誰?除了大唐百姓之外,就數李二陛下了吧?可是他呢?二話不說就把一個什麼「顧問」的官職甩在了李信的臉上。

  難道李世民不知道李信不想涉足朝堂嗎?他知道,他很清楚地知道。李信三番五次地跟他強調過,但他還是這樣做了。就因為他是無所不能的皇帝嗎?就因為他手段高明?

  是,不管李信願不願承認,李世民這一手確實漂亮,輕描淡寫就把李信逼到了死角。

  如果非要打個比方的話,李信現在的心情就好像是一個正要報志願的高中生,家長二話不說就在他的志願表上填了一個他不喜歡的志願,並且還交上去了。這當然難受得緊。

  然而,難受歸難受,此刻畢竟是在大殿上,李信和李世民也在群臣的環伺之下。這一大一小都是聰明人,知道該怎麼做。

  這是唯一可行的劇本。

  李信強忍著仿佛吃下蒼蠅一般的噁心感,彎腰拱手道:「臣,謝陛下隆恩。」

  李世民本來是一時興起,正得意自己的手段如何高明呢,直到此刻親眼看見李信臉上那不悅的表情,他才隱隱有了些不好的感覺。

  果然,散了朝會之後,李信沒有像往常一樣去立政殿向長孫皇后請安,而是自顧自地回了楚王府。從第二天開始,京里就有了楚王生病需要在家休養的消息。李世民聽完內侍的匯報之後,微微皺了皺眉頭,擺擺手便讓那內侍下去了。之後,他若無其地翻開手頭的奏章,認認真真地批閱了起來。

  朝堂上的風波過後,長一樓的會員制度也就成了定局。沒辦法,陛下都拍板說沒問題了,那還有誰敢說它有問題?而長一樓的幕後老闆是楚王這一點也逐漸從上層流到了普通百姓中間,惹出來不少風言風語。一開始,有很多讀書人說楚王這樣做是在敗壞皇家體面,可後來,李信當日在朝堂上為商人辯駁的言論也逐漸流傳了出來。

  於是,輿論自然翻轉。不僅長一樓的忠實顧客們個個都為李信辯護,連大街小巷開商鋪的人們也都為李信說話。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也是商人,李信的話對他們來說是有利的,他們自然知道自己應該支持哪些讀書人還是支持楚王李信大人。

  這些事並非李信操縱,而是自然發生。李信聽過之後,也只是笑笑而已,並沒有放在心上。他只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並不需要考慮那麼多別人的看法。他更關注的其實是對面一笑樓的動靜。

  不用查也知道,這次的彈劾顯然是一笑樓背後的盧家在牽頭,也只有他家有這個能力來牽頭。然而,這樣的努力最終還是失敗了。

  他們失敗的理由很簡單:因為他們不懂科學,不知道李信才是更正確的那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