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沒有聽清哦

  李信認真地思索了一陣兒,終於想起了這個鄭博文是什麼來路。

  當初長一樓剛開業的第一天,就有人在店裡鬧事,非得拉著服務員陪酒。李信哪裡受得了這種委屈,當場就讓趙珂派人把這個逼的腿給打斷了。這個鬧事者一直自稱的就是禮部侍郎鄭博文之子鄭濤元。

  對於這樣的二世祖,李信一向看不上。自己沒有半點本事,就知道在外面惹是生非,還處處打著自家老爹的旗號,仿佛生怕自己老爹倒台得不夠快,真是人品差一招,智商也差一招,整個兒就是一無是處。跟他這樣有理想的好青年實在是差遠了。

  正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看到鄭濤元的品性,想來鄭博文的人品也好不到哪裡去。李信前段時間還尋思著這個禮部侍郎怎麼這麼慫包,兒子的腿都被人打斷了,他還在家當縮頭烏龜,連個屁也不放,沒想到今天就來了這麼一出。

  不過,有仇怨歸有仇怨,今兒這事兒,李信看得還是很明白——這並不是鄭博文的個人行為,他的背後一定站著盧家,他的行為一定在某種程度上體現著盧家的意志,甚至有可能不僅僅是盧家。畢竟,李信的長一樓影響到的可不僅僅是一笑樓的經營,整個長安城裡的一票兒酒樓,有一個算一個,全都受到了會員制度不同程度的衝擊。這些酒樓的背後也都站著不少不說是大人物,至少也不是小人物的人物。

  常言道,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李信幾乎在一夜之間就成了許多人的眼中釘肉中刺,像現在這樣有人跳出來向他開炮真是再意料之中不過的事情了。鄭博文只不過是被這些人推出來的一把刀子而已。當然,他本人應該也相當樂意於成為這把刀子。畢竟,他那個斷了腿的兒子現在還在家裡躺著,沒好利索呢,這叫他如何不恨李信?

  調、戲女子什麼的,固然是鄭濤元不對,但是,有必要這麼狠嗎?

  鄭博文當然很想揪起李信的領子,好好地這樣質問他。但是他不能。因為他必須表現得剛正不阿,以免被別人攻擊為挾私報復。這是為官的智慧。不管事情的本質是什麼樣的,表面文章總是要寫得華麗一些,正如他此刻正在念的這篇罪狀。

  這是一篇宛如村頭老大媽的裹腳布一般又臭又長的文章,至少在李信眼裡是這樣的。他雖然說接受過好幾年的語文教育,但是也僅限於記住了高考必背篇目以及一些純粹出於興趣和裝逼的需求才背下來的詩詞或古文而已。

  你真要他搞明白什麼駢文,或者認認真真地讀一篇從來沒看過的古文,那最多也就把意思明白個五六成而已。就這還得把原文拿在手裡翻來覆去看個兩三遍,重點句子扣扣索索地讀個五六七八遍呢!你指望他光靠耳朵聽就聽懂鄭博文這一大段使用了各種高級詞彙、裝飾了種種華麗辭藻的罪狀,那你怕是真的高看李信的語文水平。

  總而言之,鄭博文抑揚頓挫地念了一遍手中的罪狀以後,李信只大概搞明白其中兩三成的含義:首先,李信身為王爺卻背地裡經營長一樓,行商賈之事,有失皇家體面;其次,與民爭利,影響百姓生計,搞得很多酒樓都開始經營不善;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鄭博文說李信以花言巧語騙取百姓錢財,聚攏大量財富,形跡可疑。

  雖然鄭博文沒有明說,但所有人都知道,他所謂的「可疑」,說的其實就是「可能有謀反的嫌疑」。這就是他的精明之處。

  鄭博文清楚地知道,以李信的身份地位,再加上李世民對他的崇信,誰謀反都輪不到他,但是,想要讓一份罪狀值得拿到朝堂上來討論,那它的內容就必須要足夠重磅才行。因此,鄭博文選擇不正面說謀反這件事。反正說了也不會有人相信。但是,這不代表他不能用語言去暗示。不管怎麼樣,只要他暗示到位,就有人會向這個方向去想。他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良久,鄭博文終於念完了自己的裹腳布,哦不,文章,然後隨手又將文章卷了起來。

  李世民充滿威嚴地問道:「楚王,你可聽清了鄭大人的話?」

  「回陛下,」李信毫不猶豫地回答,「沒有。」

  「那你作......」李世民本來已經打算繼續問李信向怎麼解釋這幾個罪名了,誰料李信說的竟然不是「聽清了」而是「沒有」。

  鄭博文都快氣炸了。他嗓子都快念得冒煙了,這會兒李信給他來個「沒有」聽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