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兩份誥書

  第106章 兩份誥書

  長壽坊,南街一座宅院。

  狄仁傑跟在一名長秋台內侍後面,來到一間屋子外。

  屋子守護的極為嚴密,窗戶被釘死,門外守著四名侍衛。

  「狄少卿,人就在裡面,皇后殿下有旨,你可以把人帶走。」那內侍沉聲道狄仁傑拱手道:「多謝寺人,在下能否進去和他說幾句話?」

  內侍道:「可以。」

  狄仁傑又道了聲謝,進入屋中,只見屋內坐著一名老者,正是被替換的史訶耽。

  「你們到底是誰,為何把我關在此處?」史訶耽沉聲道。

  狄仁傑提了張椅子,在他對面坐下,淡淡道:「在下狄仁傑,大理寺少卿。」

  史訶耽變色道:「你————你——·

  狄仁傑道:「我想史翁應該知道我為何請你過來吧。」

  史訶耽咬牙道:「我不明白你在說什麼。」

  狄仁傑平靜道:「你該明白,我既來見你,早就把你的一切調查清楚,說句實話,狄某還真有些佩服閣下。」

  史訶耽低著頭,兩手微微顫抖狄仁傑道:「閣下本是粟特人,憑著買賣崑崙奴,賺取了萬貫家產,又憑著這些錢,結識了不少人脈,成為中書省一名譯官。」

  「後來閣下太過張揚,宅邸被褚遂良看中,被以官價強行買了過去。褚遂良雖被外放,閣下的宅子卻沒能要回來。」

  「然而,僅僅五年不到,閣下又在宣陽坊買了一座相似的宅邸,那宅子起碼要千萬錢以上吧?」

  史訶耽冷哼道:「老夫重拾舊業,賺錢買宅,也是罪過嗎?」

  狄仁傑搖了搖手指,道:「不對,你確實想重拾舊業,然而當年你熟悉的那些西域商人,都已不在,你根本賺不到這麼多錢。」

  史訶耽顫聲道:「狄少卿,老夫已是將死之人,您就不能放過我嗎?」

  狄仁傑沉聲道:「只要違反大唐律法之人,貪污朝廷公款之輩,狄某絕不會放過。」

  史訶耽硬著頭皮,道:「不知老夫犯了何罪?」

  狄仁傑道:「史譯官年紀大了,記性不好,狄某幫您提個醒,今年四月,門下省一名令史值夜時,不慎打翻燭台,將幾本誥書燒毀。」

  「那令史因此被逐出門下省,貶到戶部,沒過幾日,您便辭去中書省譯官之職,這中間不會沒有關聯吧?」

  史訶耽臉色蒼白,額頭直冒冷汗。

  狄仁傑道:「那令史這個月也辭去了官職,想離開長安,卻被人殺死,緊接著,又有人想要殺你。」

  史訶耽變色道:「有人想殺我?

  D

  狄仁傑道:「當然,不然昨天夜裡,我們為何把你救出史宅?」

  史訶耽急道:「我孫三郎,他、他還好嗎?」

  狄仁傑道:「對方要殺的只有你一人,你孫子現在很好,不過若是你再不交代,對方只要得知你未死,很可能會抓住他,威脅你!」

  史訶耽深吸一口氣,道:「你讓老夫見三郎一面,老夫就全部交代。」

  李治把今日的奏章處理完畢,出了甘露殿,正準備去後宮時,隱隱覺得忘記了什麼。

  「伏勝,朕是不是有什麼事給忘了?」

  王伏勝小心翼翼的道:「是不是公主院的事?」

  李治一拍額頭,笑道:「不錯,朕說過要去瞧瞧常山,差點就給忘了。」大步朝著公主院而行。

  繞過兩儀殿時,忽見一人快步走了過來,

  瞧清來人後,李治駐足等候。

  那人快步走了過來,拱手道:「臣狄仁傑,拜見陛下。」

  李治笑道:「狄卿如此匆忙,莫非是案情有什麼進展?」

  狄仁傑面色凝重,道:「回陛下,史訶耽已老實交代,此案脈絡已經清楚了!」

  李治連連點頭,道:「走,去正殿說話。」

  兩人來到甘露殿,李治在御案後坐好,又命人給狄仁傑搬了一張椅子。

  「此案到底怎麼回事,是貪污案嗎?」

  狄仁傑沉聲道:「回陛下,是一件極為惡劣的貪污案,他們貪污的是朝廷稅款。」

  李治沉聲道:「是誰幹的?」

  狄仁傑道:「參與此案的有三個人,長孫羊,史訶耽以及何光。」

  李治道:「何光就是那個被殺的令史?」

  狄仁傑道:「正是。」

  李治點點頭,道:「你詳細把案子講一下吧。」

  永徽六年,四月末,高句麗聯合、百濟,攻打新羅。

  大唐為迅速集結兵力救援,從河北道五州徵調一筆人頭稅,調往營州,以做軍需。

  徵稅的造書被皇帝批覆後,內侍送往中書省覆核。

  這是長孫無忌執政時期,才有的一步程序。

  覆核之後,因為疏忽,與一份需要翻譯的外國國書搞混,誥書被送到譯語人史訶耽的辦公桌上,外國國書則被送到門下省。

  史訶耽早已下衙,對此一無所知。

  當天夜裡,一名門下省令史疏忽,將燭台打翻,將當夜蓋印的誥書,全部燒毀。

  那令史因此被貶到戶部。

  等到史訶耽發現並未燒毀的誥書時,心中極為驚駭。

  他不敢上稟長孫無忌和褚遂良,擔心褚遂良公報私仇,藉機給他定罪。

  沒過兩日,一份相同的造書出現,送到了戶部。

  兩份造書都有皇帝和兩省印章,具有法律效應。

  史訶耽因被褚遂良搶了宅邸,一直心懷憤恨,腦海中忽然產生一個大膽的計劃。

  既然他手中的浩書也有法律效應,便能夠讓地方州縣執行。

  如此一來,豈不是能得一大筆財富?

  話雖如此,他只是個譯官,要想干成這件事,根本繞不開戶部。

  他把心一橫,找上了戶部當時的最高長官長孫羊。

  長孫羊一開始非常驚愣,然而細細思索,戶部當時由他一人說了算,此事竟有極大成功機率。

  在金錢誘惑下,長孫羊與史訶耽一拍即合。

  唯一的破綻是那名令史,倘若他翻看過誥書,很可能知道內情。

  恰好那令史調到戶部,長孫羊多方試探,發現對方並不知情,也就安下心來。

  經過縝密謀劃之後,長孫羊將兩份浩書下達到河北五州,並且告訴州縣官員,朝廷擔心百姓負擔太重,故而分兩次徵稅。

  州縣官員不知內情,以為真的是把一次稅收分兩次征,便按照兩份造書旨意,連征兩次。

  五州百姓苦不堪言,不少人因此家中斷糧,只好離開家鄉,成為流民,只為求存。

  長孫羊暗中操作,將一份稅收送到前線,另一份則被他秘密轉運,中飽私囊。

  史訶耽也因此分了一大筆錢,在宣陽坊重新置了一座大宅。

  那令史也是個人精。

  長孫羊當時試探他時,便留了心,後來派人去河北打聽,被他瞧出破綻,於是找上長孫羊,要求分一杯羹。

  長孫羊不願把此事鬧大,便也分了他一筆錢。

  李治聽到此處,終於明白河北為何有流民過來了。

  他沉吟片刻,問道:「此事只與長孫羊有關嗎?他背後有沒有其他人?」

  狄仁傑道:「根據臣調查,此案涉案之人不少,但真正知道內情的人,卻只有這三人,他們獲得的利益也最大。」

  李治道:「長孫詮可與此案有關?」

  狄仁傑道:「應該沒有關係。」

  李治皺眉不語。

  如此來看,長孫詮並未涉案,只是在幫長孫羊。

  難道就因同姓長孫,他就幫長孫羊到如此地步?

  李治又想到了燕山會,尋思:「長孫詮幫助長孫羊,很可能是受燕山會指使,燕山會又是什麼目的呢?」

  想到此處,李治朝狄仁傑道:「狄卿,你是并州人,可聽說過燕山會?」

  狄仁傑想了想,道:「臣並未聽說。」

  便在這時,侍立一旁的王及善忽然道:「陛下,臣知道燕山會。」

  王伏勝看了他一眼,道:「王將軍既然早就知道,為何上次在九龍湯時不說?」

  王及善沉聲道:「上次我只是聽人提過,後來找那人詳細問過,這才向陛下匯報。」

  李治道:「你說的是誰?」

  王及善道:「是臣魔下果翼都尉,程務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