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停戰協議
李貞看到張柬之一臉興奮的樣子,就問:「吐蕃使者簽字了?」
「回皇上,吐蕃使者已簽字,大唐與吐蕃之間的戰爭結束了。」
張柬之有些激動的說。
「嗯,知道了。」
李貞放下了球拍。
作為最高決策者,李貞自然看過最終的條約,所以,聽說吐蕃人簽字了,李貞也很是滿意的點了點頭。
「不費一兵一卒,就可以得到整個隴右與半個吐谷渾,西部邊界無憂矣。」
上官儀很是欣慰的說。
「嗯,以目前吐蕃的形勢,短時間內吐蕃人不會再生事了,但以後,我們與吐蕃早晚還會再戰一場。」
張柬之一愣,口中說道:「皇上何出此言?
這和約墨跡未乾,吐蕃人應該不會毀約吧。」
李貞冷哼一聲說道:「什麼是和約?
那不是一給空文而已,只不過是雙方的戰爭中無法撈到足夠的利益而暫時的妥協,一旦簽訂合約的雙方實力有變化,那和約必然會被撕毀,指望一指和約而享百年太平,那是根本不現實的。」
李貞的話不是隨口說說的,他不由想起了另一個時空的蘇德戰爭,蘇德雙方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但雙方都知道,早晚必有一戰,不斷的加強軍備,最終爆發了蘇德戰爭。
所以,一約合約並不能保證國家的安全,國家的安全,是要有實力做後盾的,如果全都寄托在一紙合約上,那最終受傷的只能是自己。
當然,在目前的情況下,大唐和吐蕃就像是兩隻精疲力竭的老虎,誰也無法再打下去,所以,這紙合約,只不過是戰暫時的休戰,未來的某一天,一旦某一方強大起來,必然再一次打破目前的僵局。
李貞就對張柬之說:「你代表朕去隴右,監督和約的執行情況,如果吐蕃人敢賴在隴右和吐谷渾不走,那就讓薛仁貴出兵將他們趕走!」
「是!」
張柬之向李貞行了一禮,大步而去。
看著張柬之遠去的背影,李貞終於鬆了一口氣,與吐蕃的戰事終於告一段落,大唐在這場戰爭中先敗後勝,最終還是將吐蕃人驅逐出了大唐的國土,不但收復了關內道和隴右道,更是占領了半個吐谷渾。
大唐在西部的疆土不但全部收復,還得到了李世民時期都沒有得到的吐谷渾。
吐谷渾位於青藏高原之上,得到了吐谷渾,就等於打開了通往吐蕃的門戶,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這使得大唐未來對吐蕃在戰略格局上處於優勢地位。
占有了半個吐谷渾,大唐就封死了吐蕃前出進攻大唐的出口,而大唐要想進攻吐蕃的話,又可以直接從吐谷渾出發,這樣就縮短了唐軍的供給線,使得大唐擊敗吐蕃成為了可能。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現在的李貞考慮的是,這一戰結束之後,最重要的是統一天下,消來南方的李元景和褚彥甫。
也就在這時,從南方傳來的消息來看,房遺愛奉李元景之命出征嶺南道,嶺南道已臣服於李元景,如此一來,李元景就占據了山南道、嶺南道、江南道,再加上已表示臣服於李元景的褚彥甫,大唐的南方除了劍南道,都已臣服於李元景的麾下。
這樣一來,大唐就變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
從經濟上來看,南北之間差距不大,軍事上,李貞的軍隊經過無數次的征戰,經驗充足,戰鬥力旺盛,占據優勢,人口與控制的面積來看,總體相差不多。
北方還是占據著軍事上的優勢,所以,李貞的首要目標是要一統全國,也正因為如此,李貞才與吐蕃簽訂了和約。
現在吐蕃人在西部的威脅暫時得到了緩解,李貞就可以集中全力,投入到一統大唐的進程中,他的下一個目標很明確,那就是占領南方,消來李元景和褚彥甫的割據勢力。
而南方作戰與北方又自不同。
北方與異族作戰,以騎兵為主,而南方作戰,則需要水師。
必須建立一支強大的水師,好在李貞早就在這方面有所布局。
陳興武就是李貞布下的第一個棋子。
自從陳興武投靠李貞之後,李貞對他委以重任,組建了一支五千人規模的海上艦隊,而且軍艦上還配備了佛朗機大炮,這使得這支艦隊有很強大的戰鬥力,李貞相信,在這個時代,這支艦隊絕對是一支無敵艦隊。
然而這支艦隊有一個缺憾,那就是規模不大,要知道,李元景手下有八萬水師,數千艘戰艦,實力雄厚,光憑著陳興武五千人的艦隊還是力有不及,所以,當務之急,就是建立一支更加強大的艦隊。
而這支艦隊建立的地點不是在河南道,也就是在河東道,而是在劍南道。
劍南道位於長江上游,水師從劍南道出發,就可以順流而下,直達江南道腹地,威脅李元景統治的核心地區襄州。
這個路線是西晉滅吳的路線,當年西晉就是在荊州與巴蜀兩路出兵,水師從巴蜀順流而下,從而一舉滅了東吳。
所以,李貞決定,要在劍南道建立一支水師,而這支水師的規模要大,這樣一來,就可以與游弋於外海的陳興武水師形成兩路夾擊之勢,從而一舉擊破李元景。
但是這麼多船的建造,需要很長的時間,水師的訓練也需要時間,短時間內並不能完成,所以,李貞決定表面上大造船隻,聲稱進攻李元景,這樣一來,北方的異族就會放鬆警惕。
利用這段時間,李貞可以趁機擊破北方的異族,擴大唐朝的版圖。
等消除了北方的威脅,大船也應該造好了,水師也訓練完成,就可以真正的進行一統天下的征程。
想到這兒,李貞將目標再一次放到了西域。
早在三年前,李貞就為大唐打下了西域,然而隨著吐蕃出兵占領了隴右道,西域得而復失,被西突厥所控制。
貞觀二十二年秋九月初三,西突厥四十萬大軍以風捲殘雲之勢襲擊西域,駐西域老將阿史社那爾率三萬唐軍在龜茲與之苦戰,雙方大戰兩月,至十一月,阿史社那爾糧盡援絕,龜茲城破,阿史社那爾自刎。
殘餘唐軍在古麗、古珍的帶領下撤至處密部首領伊娜所統轄的伊州,整個西域除了伊州盡皆淪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