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3章 北地風雲(上)

  漠北,烏得健山,回紇行營。♨🐺 ❻➈ˢℍ𝕦𝕏.ᑕỖᵐ 🍬💋

  一名渾身是血的戰士,跌跌撞撞衝進可汗大帳,跪在地上,向滿帳的貴人們喊道:「報!左設速合台被火槍擊中後心,戰死在渾義河!薩彥部、羅帖爾部、剎格納部大敗,只有少數人逃了回來!」

  回紇可汗移地健臉色慘白,身體搖搖欲墜,問道:「唐軍打到哪裡了?」

  來者回道:「唐軍前鋒已經穿過了青鵝泊,距離行營只有不到兩百里了。」

  大帳之中的回紇將領,不少人都身上帶傷,表情也是愁雲慘澹,此時無人敢言。

  移地健環視一圈帳內,強自打起精神,哈哈笑道:「唐軍再能打又如何,草原廣袤,難不成他們還能追著我們到小海(今貝加爾湖)去?全軍聽令,拔營向北!」

  與此同時,唐軍主力駐紮的磧口大營,朔方節度使孫阿應正在帳中看著行軍輿圖,突然帳外來了一名游擊校尉,說是營門處來了一位國市監的官員,還有不少商行的代表,有事想要求見將軍。

  孫阿應聞言惱怒道:「不是說了嗎?打仗的時候,讓他們在後面躲遠些,莫要到前線來!」

  游擊校尉有些猶豫,說道:「聽那些人說,他們有了回紇主力的有用情報,特來向將軍稟告。」

  孫阿應一愣,脫口道:「情報?朔方軍、龍騎軍派出了那麼多的探子,都沒有打探到回紇人的主力,他們是如何得知的?」

  游擊校尉語頓,試著問道:「要不,末將讓他們離開?」

  孫阿應思慮片刻,擺手道:「讓他們進來吧。」

  不多時,十來位商人,在一位國市監官員的帶領下,走進大帳,紛紛向孫阿應行了禮。

  孫阿應看向那國市監官員,依稀有些印象,問道:「你是康監手下的那個……」

  那官員拱手說道:「某姓陸,名恩生。」

  孫阿應:「對,沒錯,陸恩生……你說,你們已經知曉了回紇主力的位置?」

  陸恩生:「孫都護,商行在處置漠北草場的時候,接收了一批來自撥子海部的回紇奴隸,他們中有人是回紇牙帳的馬倌,知曉牙帳每年巡迴的移動路線。」

  孫阿應半信半疑:「回紇人的嘴巴可是硬的很,軍中虞侯用遍酷刑,都沒能撬開回紇俘虜的嘴巴,你們一群商人,是如何做到的?」

  商人之中的為首者,對著孫阿應點頭哈腰的說道:「孫都護,對付那些回紇蠻夷,用硬的收效甚微,必須採用其它招數,才能從他們口中撬出情報……」

  孫阿應見那商人手指搓動,問道:「你們花了一大筆錢,收買了他?」

  那商人笑著說道:「回紇人都有部族,倘若一人背叛,那麼全族都會被牽連,所以單單只靠錢,還不足以收買這些人……」

  孫阿應:「那你們做什麼了?」

  商人:「很簡單,我們只是對他們說了一些大唐的國策。比如,大唐子民如今已經廢除了奴籍,賤民不再向主家賣身,而是簽訂了僱傭協議;而且工商雜類的家庭,可以送孩子參加科舉,進入仕途;無論家庭貧困與否,所有兒童都必須上學,學雜費用由國家所出;人口丁租被廢止,不再強制徭役;只要願意,人人有其田,戶戶入農耕等等。」

  孫阿應頗感意外:「你們把這些對回紇人說了,他們就開口了?」

  →

  商人:「不止如此,商行與那些回紇俘虜簽訂了一份契約,僱傭他們管理草場、放牧牲畜、馴養馬匹、開採礦石等等。只要契約簽訂之後,這些人的身份就不再是奴隸,而是商行名下的夥計,不僅有月俸,還提供食宿。而且,商行還願意向朝廷提供擔保,在三年之內,讓這些回紇人遷入唐籍,正式轉為唐民。」

  孫阿應聽到這裡,頗感吃驚。

  陸恩生此時開口道:「都護,回紇族民大多依附貴人,糧食、牲畜、草場等等都要優先供給本家貴族,而那些旁支家族的子女,生下來就是賤戶,即便靠著軍功升遷,也永遠無法成為自由民。」

  「商行可以向回紇族民提供工作,而且還有月俸。最關鍵的是,三年之後,這些回紇人就可以自由加入唐籍,享受諸如義務教育、免除丁稅、耕者有田、參加科舉等等一系列政策,這才是回紇人願意歸順的真正原因。」

  孫阿應此時感慨道:「唐軍與回紇人作戰時,一心只想著驅趕和奴役,卻從來沒有想過用商人的眼光,去試圖分化和歸順回紇的底層人民。如今來看,倒是你們立了大功。」

  陸恩生和一眾商人連忙自謙。

  孫阿應:「此功暫且記下,你們剛剛還說,知曉了回紇主力的位置?」

  陸恩生:「根據回紇俘虜的敘述,回紇牙帳順水而遷,按照以往的慣例,回紇主力此時應當是在青鵝泊西北兩百里的地方駐紮。」

  孫阿應點點頭,在輿圖上找到位置,用炭筆畫了個圈。

  陸恩生:「俘虜們還說,如果回紇人放棄了南部,轉而向北撤離。那麼,遷徙路線的選擇上,自東而西分別有娑楞河(今色楞格河),劍河(今尼賽河),骨剎河(今安加拉河),這三條河的分支又有六十餘條。遷移路線會隨著河床升高和降低,以及風沙烈度,而出現改變。」

  孫阿應一邊聽,一邊思考。

  如果真的如俘虜所說,那麼回紇牙帳的主力軍隊向北撤離的路線,大致有三條,但是中途停靠的地點,卻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在追擊方向上,很難做到全面覆蓋。

  見孫阿應面露難色,陸恩生說道:「當年王忠嗣王都護三次征伐漠北,前兩次都是無功而返,其原因就是遊牧民族一旦戰事不利,就會拔營向北遷離。而北部地區氣候惡劣、凍土遍布,追兵尾隨北上之後,補給難行,後繼乏力。」

  孫阿應此時回憶,王忠嗣當年能夠剿滅突厥人,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第三次北征的時候,離間了拔悉密、葛邏祿和回紇部,讓這三隻部族與突厥反目成仇,最後完成了包圍網,這才徹底消滅了突厥的漠北勢力。

  但是,如今回紇人在漠北一家獨大,戰事不利的時候,完全可以向北遷移,利用戰略縱深,來拉長唐軍的後勤線,從而獲取優勢。

  所以,想要消滅回紇部,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儘可能在回紇主力北上之前,尋找時機發起決戰。

  陸恩生與身後的商人對視了一眼,接著向孫阿應回道:「都護,關於如何擊敗回紇主力,那些俘虜給了一個提議。」

  孫阿應:「提議?什麼提議?」

  陸恩生:「那些俘虜建議,讓我們將他們放走,他們會去說反各自的部族,與回紇本家為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