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李白

  新元二年(762)的元正日,乃是大唐新皇登基的第二年。

  新元初年,李隆基駕崩,為了守哀,全國減少了娛樂活動,就連一年一度的上元節,也是一切從簡。

  而新元二年,太上皇孝期已過,北唐上下,為了慶祝新皇登基,全國上下都在張燈結彩,操辦喜宴。

  這個時候,北唐各地的州官和軍將,也從各地趕來,一是為了年底匯報,二也是為了參加大朝會。

  元正日當天,涼城皇宮中舉行大朝會。

  涼城大朝會與天寶年間不同,為期只有一天,整個儀式分為清晨、後晌和夜晚三個時段。

  清晨時分,皇帝周鈞攜百官,去中殿天台焚香祭拜,向天祈求新的一年裡全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後晌之時,百官按照級別進入朝堂,整齊列隊,等待皇帝的駕臨。

  殿中,頂梁高懸丹詔,彩繡幡旗招展。

  皇帝周鈞入殿後,禮部循制帶領百官行禮,來自大唐周邊地區的小國使節進獻禮物,皇室受禮再賞賜無數。

  太陽落山時分,大朝會進入夜宴環節,朝殿後方的賀儀殿,則作為元正晚宴的舉辦地。

  邁過層層門階,映入眼帘的,是無數的案台、滿目的繁花、精美的雕刻和穿梭的宮婢。

  大殿正中,周鈞一身皇袍,坐在上座,看著殿中的文武百官和各國使節,回想起從前的記憶,一時之間有些感慨。

  坐在周鈞身旁的尹玉,見皇上有些發愣,輕聲提醒道:「二郎,小輩們來敬拜了。」

  周鈞反應過來,朝下看去,只見周逍、周禕、周婉娘一眾皇子公主,在御座下方行了拜禮,口中又呼道父皇。

  周鈞笑道:「起來吧。」

  循禮完成,一群孩子站起身來,歡天喜地的跑去玩鬧。

  文武百官這才按照官階和職務,來御座前敬祝。

  首先上來的,是安西、涼城和長安三地的政事首輔。

  北唐的國土跨度極大,從東到西綿延近萬里,但粗分下來,大致有三塊區域,分別是安西、涼城和長安。

  安西是周鈞起家時的大本營,太學、兵工廠、商業中心、宗教中心都坐落其中,民忠在三地之中也是最高,政事首輔為柳載。

  涼城乃是北唐的首都,主要管轄著河西、朔方和河北等地,政事首輔乃是封常清。

  而長安是北唐新近攻打下來的副都,管轄著包括關中、河湟等地,政事首輔是北唐老臣高適。

  文官們按照三地劃分,跟隨各自的主官,依次上來向皇帝敬祝。

  文官走完過場,接下來輪到武官。

  朔方、河西、范陽、平盧等地的節度使,以及行軍道的兵馬使,還有兵部的諸多將官,紛紛上前敬祝。

  按照朝廷儀制,排在武官後面,原本應當是各地州縣的上官。

  但如今,錦衣衛作為獨府,也在宮宴之中掙得一席之地,排了進來。

  等到晚宴敬祝結束,周鈞揉了揉有些僵硬的笑臉,向一旁的范吉年說道:「開始宴會吧。」

  不多時,宴會殿中,鐘磬齊鳴,歌舞連連。

  周鈞正在看著歌舞,禮部尚書杜甫來到御座前方,猶豫片刻後說道:「今日大朝會,微臣斗膽,請來了一位故友,為陛下敬賀。」

  杜甫不善言辭,平日裡都是埋頭做事,很少會阿諛奉承。

  今日,他突然過來,說是找了一人來敬賀,這讓周鈞有些意外,也有些好奇。

  周鈞:「讓他進來吧。」

  杜甫:「喏。」

  一炷香過後,賀儀殿的正門前,出現了一個老人,跟在杜甫的身後,亦步亦趨,顫顫巍巍的行向里方。

  周鈞起初與郭子儀和李光弼,正在商談邊防一事,並沒有注意到進來的訪客。

  眼角餘光瞧見高適、柳載、岑參等文官紛紛站了起來,周鈞也不自覺停下交談,朝殿門看去。

  跟著杜甫的老人,一頭白髮、身形佝僂,滿臉都是溝壑,但渾身上下無論衣著還是配飾,打理的一絲不苟,神情之中隱約還有著傲然。

  杜甫領著老人,來到周鈞的面前,有些惴惴不安,說道:「陛下,這位是……」

  周鈞看著那老人,輕聲念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那老人身體一顫,看向周鈞,弓著身體,深深的拜了一禮。

  面前的老人不是別人,正是大唐這個時代,或許也是中國歷史上最為璀璨的詩人之一——李白。

  周鈞從御座上走下來,來到李白的面前,上上下下打量了一會兒,先是輕嘆一聲,接著親手拉住後者,將其帶到了上座,又吩咐范吉年安排餐食。

  杜甫看到這裡,長長的鬆了一口氣。

  旁人或許不知,杜甫今晚將李白引薦給皇帝,究竟是冒了多大的風險。

  安史之亂爆發時,李白先是去了南唐,接著投靠了永王李璘,成了幕僚。

  之後,李亨在建康稱帝,李璘的手下們,慫恿永王也跟著稱帝,再割據江南,這其中跟著起鬨的,自然就有李白。

  李白文才斐然,但是在政見上就有不足。

  當時的他想要推永王上位,想法也很簡單,因為永王手中有李隆基授予的轄書。

  然而,永王的短見以及形勢的變化,使得李白在政治上兩次都站錯了隊,最終淪落到四處流浪的地步。

  李白先投南唐,再投永王,按理來說,都是個人履歷上的黑歷史。

  杜甫冒著被罷職殺頭的風險,將李白引薦給北唐,心中存著的念頭只有一個,那就是拼著命也要幫襯摯友一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

  換做北唐皇帝是別人,說不定此時已經勃然大怒,但是杜甫和李白走了運,如今的皇帝,乃是周鈞。

  周鈞將李白安頓妥當之後,重新走上御座,問道:「早些年,朕在灞川居住,青蓮居士數次來訪,可惜都是擦肩而過。」

  李白聞言,拱手說道:「陛下在長安時,外界就盛傳,灞川有大賢之才,輔佐朝政,某當時去了數次,未能相見,也是感到可惜。」

  周鈞看向李白,二人先是寒暄了一番,前者詢問後者的近況。

  根據李白的講述,永王李璘謀亂未果,全家身死在嶺南,李白也因此被抓進了潯陽牢獄。

  當時的江南宣慰使卞九衢,素聞李白之才,又因李白之妻宗氏四處求告,便下令將李白救出了牢獄。

  李白出獄之後,成了卞九衢的幕僚。

  卞九衢想要向建康推薦李白做官,但是南唐朝廷不僅沒有同意,反而下旨斥責卞九衢,並將李白長流至貴州一帶。

  李白從潯陽出發,長流向貴州,路途中由於遇到安守忠攻伐南唐,不得不放棄行程,向北避難,最終經由三峽向北,進入了關中一帶。

  在關中輾轉了數個月,李白在長安,遇到了北唐中的一位熟人——高適。

  高適將李白的境遇,寫信告訴了杜甫,李白最終才北上,來到了涼城。

  聽完了李白的敘述,周鈞一陣唏噓。

  歷史上,李白長流的地點,並非是貴州,而是夜郎。

  嶺南的夜郎素來是惡瘴之地,李白在趕路途中,染上了惡疾,之後雖然痊癒,但是病根就此落下,在公元762年的年底,就與世長辭了。

  而在這一世,由於安守忠攻打南唐,再加上長流地點的變更,李白在陰差陽錯之下,北上去了長安,最後又來到了涼城,不得不說是上天垂幸。

  高適見周鈞良久不語,以為皇帝心中有疑慮,便站起來說道:「陛下,居士一生坎坷,行事種種,只能說是造化弄人。」

  高適這番話,周鈞心中清楚,這在是為李白求情。

  事實上,李白的名氣,在大唐朝堂之上,流傳甚廣。

  不僅是杜甫、高適、岑參等文官,就連封常清、郭子儀等等武將出身的人,對其也多有耳聞。

  周鈞想到這裡,對李白說道:「朕感念居士之才,詔涼城翰林院,兼宣文館外門總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