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求茶

  唐時,才子佳人的故事有不少,但李冶和陸羽二人,絕對可算是離奇。

  李冶十二歲被送入道觀,舍了俗名,得季蘭之字。

  唐朝的尼姑庵,大多類似於後世高檔會所一般的存在,李季蘭姿容甚美,尤工格律,很快就被文人雅客所追捧。

  前來拜訪的賓客,踏破了尼姑庵的門檻,再加上李季蘭本身就喜鬧,成日與這群文人混跡在一起,慢慢也有了名氣。

  這群文人之中,有一男子名為朱放,與李季蘭情投意合,本來已經私定終身,後來或許是因為家世緣故,二人分隔開來,使得李季蘭的初戀無疾而終。

  第一段感情結束之後,李季蘭過了許久,一直到天寶十五載,才認識了陸羽。

  陸羽幼時因為相貌醜陋,成為棄兒,之後被佛寺所收養。

  他十二歲時,去了戲班打雜,雖然其貌不揚,但說話詼諧,演了不少知名的丑角,被觀眾所喜愛。

  有一次,竟陵太守李齊物瞧見陸羽的表演,見他才思敏捷,又有抱負,就寫了薦書讓他去跟隨隱士學文。

  陸羽在學習的這段時間裡,喜好上了茶學。

  學成下山之後,陸羽走訪大江南北,研究各地的茶學文化,最後回到建康城,開始整理文稿,準備編纂《茶經》一書。

  也就是在那時,李季蘭與陸羽第一次見面。

  李季蘭姿色好,眼界高,才情也高。

  陸羽容貌不佳,無官身,性格上也比較孤立。

  前者如何會看上後者,旁人皆是不解。

  有這樣幾種解釋:一是陸羽與尋常男子不同,並不巴結討好李季蘭,這反而激起了後者的好勝心;二,陸羽有真才實學,而且在茶學一道,可謂是開宗立派的第一人,引起了李季蘭的好感。

  有意思的是,李季蘭雖然有意陸羽,但陸羽卻醉心茶學,對前者視而不見,甚至有意疏遠。

  李季蘭曾經入山去尋陸羽,後者直接不告而別。

  李季蘭又氣又惱,就寫下了著名的詩作《尋陸羽不遇》。

  與陸羽相處不順之後,李季蘭或許是自暴自棄,在男女之事上,索性徹底放開,之後與詩僧釋皎然、韓揆、劉長卿、閻伯鈞、蕭叔子等等名人都有交往。

  在某些野史中,甚至將那時的李季蘭,描述為風情艷冶,幕賓如鯽。

  看著面前的這一對男女,周鈞首先想到的四個字,就是『造化弄人』,但緊接著,他又想到一事。

  《茶經》問世之前,歷朝歷代對喝茶的研究,僅僅只是停留在操作層面。

  《茶經》問世之後,茶學才被作為一門學問,正式進入了大眾的視野。

  也正是從這本書開始,茶道的受眾面,在大唐以及周邊國家慢慢擴大,最終形成了產業。

  周鈞想到這裡,向陸羽問道:「建康也有雲茶?」

  陸羽答道:「江南有雲茶,大多是從河北而來,另有一種江南本地的茶葉,名為宮茶,聽說二者都是用了一些特殊的技藝製備而成。無論形、色、香、味,都與尋常茶葉不同。」

  周鈞又細問了幾句,這才從陸羽的話語中推測出,李亨去建康時,借著從朔方得來的炒茶工藝,建立了一處封閉的茶坊,又找來了大批工匠,專門負責炒茶工藝的研究。

  在一番實驗之下,南唐不僅成功複製了雲茶的工藝,而且還在此基礎之上,借著南方茶葉品種的先天優勢,炒制出了口感更佳的宮茶。

  此茶一經推出,就風靡了整個南唐社會。

  上至朝臣,下至富商,都將宮茶視作珍寶。

  周鈞聽完陸羽的敘述,頗感有趣,沒想到炒茶在北方還沒普及開來,反而在南方,倒是先流行了起來。

  當初,周鈞將炒茶工藝告知了朔方軍,為的就是交好朔方將士。

  但是,周鈞也留了一手。

  炒茶工藝的發展,其實經歷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將茶葉放入鍋中進行炒制,使其變得質地均勻,增強香氣,再曬乾來鎖住茶香。

  而第二階段改進版的炒茶工藝,名為焙茶,始自北宋元符年間(公元1100年左右),由揚州一帶的茶坊首先創造而出。

  具體來說,是將掠干後的團茶,先用錐刀挖洞,再用竹撲,將已乾的茶穴打通,最後用一根細竹棒將一塊塊的團茶串起來,放在棚(木架)上用文火焙乾。

  焙爐一般來說,掘地二尺深,寬二尺半,長一丈,上面還有低牆。

  而焙茶的木架高一尺,分上、下二棚,半乾的團茶放在下棚,全乾燥後則移到上棚。

  不僅如此,在北宋時期,焙架之中,還設有熱氣水壓原理做成的簡易熱時計(銅製長導管)。

  因為大部分茶葉香氣成分中的芳香精油類沸點,均在150度左右,因此烘焙的溫度應在150度以下,通常以不超過110度為宜。

  在這樣的溫度下,才能得到風味最上等的制茶。

  焙茶是炒茶的後期工藝,相比用鐵鍋手動進行炒茶,它的最大優點在於保證了茶香的穩固,避免了手炒茶時因為茶葉受熱不均,所產生的茶糊和茶生的情況。

  除此之外,焙茶到了明朝時,還有補火、摻加、陳放等等獨門工藝,可謂是將制茶技法推進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周鈞想起腦中的這些知識,開始無限感念起,當初身為民警坐辦公室的日子。

  那時派出所的老所長,別的愛好沒有,唯獨就愛喝茶。

  ^.^,

  從選茶、炒茶、焙火,一直說到水源、茶具,老所長往往一開口,就能講上一個多小時。

  周鈞聽得久了,耳朵都快起繭,只能找個機會出去巡邏。

  沒想到來了這大唐,這些看似無用的知識,卻成了難得的財富。

  想完這些,周鈞向陸羽問道:「你研究茶學,就不好奇雲茶和宮茶的製作工藝?」

  陸羽急道:「我當然想知道,但是建康城的宮茶工坊,有重兵把守,進出都要憑證引,根本無法進入。我聽聞長安灞川有雲茶,便想著來這裡試試運氣……」

  周鈞:「灞川的雲茶工坊,多年前就已經拆了。」

  陸羽聞言,整個人頓時泄了氣:「拆了?!」

  周鈞:「江南宮茶的製作技法,你可知曉由何處得來?」

  陸羽尚未開口,一旁聽得入神的李季蘭,突然喊道:「我知道!在一次酒宴上,禮部司有人說過,宮茶的技法乃是朔方軍所獻。」

  周鈞:「那朔方軍又是從何人那裡得知的呢?」

  陸羽和李季蘭對視了一眼,二人都是搖頭不知。

  周鈞指了指自己。

  陸羽驚到張開嘴巴,好半天才結結巴巴的說道:「難不成是丞相創出了宮茶的製作技法?」

  周鈞:「朔方軍當年的都護,乃是郭子儀,他如今人就在刑部司,你倘若不信,可以去問他。」

  陸羽連忙搖頭,口中說道:「我信,我信!」

  周鈞是什麼身份,既然這般說了,那必定是真的。再說了,一國丞相也沒有必要在這種事情上,去誆騙他人。

  陸羽這般想著,再看向周鈞的時候,眼中完全沒有了坦蕩,轉而賠笑說道:「陸某有眼無珠,不識茶學泰斗,卻是在丞相面前班門弄斧了。」

  李季蘭和陸羽相處甚久,還是第一次看到後者露出這般的表情,忍不住多看了幾眼。

  周鈞:「在你看來,雲茶和宮茶,在天下制茶之中,可排到第幾名?」

  陸羽:「為了寫那本《茶經》,陸某嘗盡了天下之茶,但如果要評說上上者,唯有雲茶和宮茶而已。倘若在二者之中相較,宮茶略高於雲茶。」

  周鈞:「論天下制茶,倘若要評出個高下,雲茶和宮茶都算不得上上之選。」

  陸羽下意識的聳動喉頭:「難不成這世間,還有比它們更加上佳的制茶?」

  周鈞看了一眼陸羽:「有倒是有,但是製作起來,非常不易。」

  陸羽聞言,連忙直起腰來,大聲說道:「只要能品到丞相所說的制茶,即便是上刀山下火海,陸某也絕不推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