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兩稅法

  天佑二年(759年),十二月初九,涼城朝殿。【更新的章節最完整全面,無錯內容修復最及時,由於緩存原因推薦瀏覽器訪問官網】

  朝堂百官中的禮部侍郎杜甫,先是出列,接著開口說道:「七天後,各省來京參加春闈的舉子,將齊聚宮中,參加禮部舉行的覲見禮。」

  周鈞問道:「名單可有了?」

  杜甫雙手呈上舉子們的名冊,口中又說道:「今年依照丞相之意,在正科之外增設恩科,正科與恩科合併舉行,當為恩正併科。」

  周鈞一邊聽一邊從內侍手中接過名冊,打開之後粗略翻了一翻,看完之後對杜甫說道:「大唐從未有過恩科之例,但這些年來戰禍綿連,人才凋敝,陛下才特意在正科之外,設了恩科。禮部負責此事,當得用心謹慎,莫要出了紕漏。」

  杜甫聞言,躬身稱喏。

  時任中書令的高適,向周鈞說道:「丞相,河西、朔方、河北等地,戰事稍歇,百姓休養生息,原本四散的流民,也逐漸返回家鄉,開始從事耕作……」

  周鈞見高適沒有停住話頭,就知曉後者怕是還有話要說。

  果然,高適又說道:「然而,有地方豪強和高門顯族,見戰事不再激烈,便帶著財貨,通過借貸抽利和官商相護,又開始大肆兼併土地,廣收佃戶。有不少剛剛取得土地的農戶,因為繳納不起貸金,被奪走土地,又變得無家可歸。」

  周鈞皺緊眉頭,問道:「朝廷派出田選官,又清查戶籍,下發農具和種子,百姓為何要去找豪強借貸?」

  高適:「丞相有所不知,百姓即便有了農具和種子,但大半年之內都不會有收穫。這段時間裡,百姓不僅要繳納丁稅,還要完成穀物、布匹等實物為主的租庸調。由於百姓缺少租庸調中的穀物和布匹,只能先向豪強借取實物,來向官府繳納。豪強出借時,以穀物布匹昂貴為名肆意剋扣,而收還時卻以賤價而計,百姓因為實物價差,被盤剝無數,最後只能破產。」

  周鈞聽到這裡,沉默了下來,最後點點頭,示意高適退下。

  之後,朝堂上的大臣們說完了各自的政務。

  周鈞當眾宣布了幾件人事調動。

  一、申叔公領隴右節度副使,重整隴右軍。

  二、封常清領河西節度使,兼任涼城羽林軍將軍。

  三、李嗣業領朔方節度使,孫阿應領朔方節度副使。

  朝堂眾臣聽到這些安排,有人開始揣測,北唐休養一年之後,這是開始打算要向外用兵了。

  朝會結束之後,周鈞將高適、封常清、第五琦以及戶部一眾臣工,召集到議事堂中,對眾人說道:「我打算廢除以穀物、布匹等實物為主的租庸調。」

  眾臣聞言皆是一愣。

  高適開口勸道:「丞相,租庸調乃是大唐度支的關鍵,貿然廢除,恐怕不利於朝政。」

  周鈞:「我所說的廢除,是以丁稅和地稅來取代租庸調,改原本的徵收實物,變為徵收金銀銅錢。」

  「先說丁稅,從今往後,但凡是大唐子民,不分主客戶籍,都編入現居州縣的戶籍,依照丁壯和財產的多少定出稅額。」

  「再說田稅,丈量各州土地,按照田畝均徵稅收,但凡佃戶之田,以主家為稅主,以貧富而計論。」

  「兩稅分夏秋兩次徵收,夏稅限六月納畢,秋稅十一月納畢。」

  「除了這兩稅以外,租庸調和一切雜捐、雜稅全部取消,各地州縣不得巧立名目,另設新稅,如有官員違令者,抄家放為奴籍。」

  高適聽到這裡,慢慢回過味來。

  大唐原本的政策是,有田則有租,有身則有庸,有戶則有調。

  曾經,以租庸調為基礎,大唐稅賦名目不下二十餘種,而且各地州縣還多有不同。

  如今,丞相廢除租庸調,只保留丁稅和田稅,自然是為了規整稅目,減輕百姓的負擔。

  不僅如此,丁稅徵收時,不分主客戶籍,依照丁壯和財產的多少定出稅額;田稅徵收時,按照田畝均徵稅收,但凡佃戶之田,以主家為稅主,以貧富而計論。

  這兩條,等於徹底堵死了門閥豪強利用佃戶、隱戶來逃避稅額的路子。

  從今往後,兩稅將根據貧富等級,來差別化徵收,再也不是按人頭平均繳納了。

  只是,這麼一來,作為提出新稅法的人——周鈞,怕是會受到天下門閥和豪強的憤恨。

  不過,高適轉念一想,丞相這個時候已經和天下門閥勢同水火,再提出兩稅法,也不過是多了一層怨憤罷了。

  第五琦身為戶部重臣,對於周鈞的兩稅法,提出了另一個問題:「丞相,如果不收絹帛和米粟,而是用金銀銅錢來替代,但民間很少使用金銀代錢,短期想要接受,怕是不易。」

  周鈞看向封常清,後者笑著對第五琦解釋道:「安西和北庭,與西方王國互市。商路上的諸多國家,使用的都是金銀貨幣,反而銅錢因為價值較小,攜帶不易,其它國家並不使用。所以,在安西和北庭的百姓,早就已經開始使用金銀了。」

  封常清說完這話,戶部中的不少安西官員,也紛紛說道,過去在安西集市,本地商行與外國商人做生意,常見的是金銀交易,銅錢反而比較少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周鈞:「金銀在其它國家是常用貨幣,但在大唐,大多都被當做奢侈品,埋沒了功用。」

  高適聽到這裡,突然想起一事,對周鈞問道:「丞相,如果有商人居無定所,無法按照常住地在確定戶籍,那麼應當如何徵稅?」

  周鈞:「如果是行商,那麼就按照互市闞錄來核定收入,再根據收入三十稅一,來收取稅金。」

  高適又問道:「兩稅法推行之初,官府徵稅不再收取實物,而是收取金銀銅錢,那麼市面上必定會出現錢荒,百姓為了繳納稅賦,就會用米粟、絹布高價去收購金錢,這樣一來,會不會傷民?」

  周鈞:「這一點無須擔心,范陽寶庫,還有安西都護府,都存有大量的金銀。在兩稅法實行之初,官府會使用金銀,按照一定的比例,來換取百姓的實物,來記作稅賦。」

  見眾人再無問題,周鈞說道:「兩稅法的推行,有幾個關鍵問題。」

  「一是計算田稅時,但凡佃戶之田,以主家為稅主,以貧富而計論。官府一定要仔細查清田契,如果土地轉手,一定要將田稅計算到地主身上。如若不然,可能會引發更嚴重的土地兼併。」

  「二是法令執行初期,必定會有富商大族,想要投機得利。他們會大肆收購金銀,抬高金銀價格,以此來牟利。官府一方面要準備充足的金銀存貨,用來應對那些囤貨亂市的人,另一方面要維護普通百姓的利益,引導他們學會保護自己的財產。」

  「三是廢除租庸調之後,各地州縣官府明面上服從朝廷,背地裡一定會偷偷設立各種稅目。戶部、大理寺、御史台,三家共同協作,廣派官員,明察暗訪,徹底杜絕這種現象。」

  眾官聞言,一起稱喏。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