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帝王多疑

  舉賢令在北唐鬧得沸沸揚揚的時候,南唐在李亨的『英明』領導下,也不太平。【更新的章節最完整全面,無錯內容修復最及時,由於緩存原因推薦瀏覽器訪問官網】

  李亨因為張皇后和李輔國的讒言,處死了自己最能打仗的兒子李倓。

  因為此事,南唐的謀臣李泌,與皇帝李亨逐漸疏遠,但又礙於南唐局勢的安危,不得不繼續為南唐出謀劃策。

  李泌原本以為,李亨在經歷了喪子之痛後,會小心謹慎,勵精圖治,不再偏聽讒言。

  讓李泌沒想到的是,李倓死後才數個月,李亨的疑心病又犯了。

  而這一次被懷疑的對象,變成了永王李璘(唐玄宗的第十六子)。

  李隆基當年從長安出逃,經歷了馬嵬坡之變,被周鈞迎至涼州之後,曾經下達過一條詔令,把自己的幾個兒子分配到全國各地,統率各個節度使。

  其中,他的第十六子,時年35歲的李璘,被封為了山南東路、嶺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節度使,江陵郡大都督等職,坐鎮江陵(今荊州)。

  馬嵬坡兵變失敗之後,李亨率領千餘禁軍,一路南下。

  坐鎮江陵的永王李璘,聽聞此事之後,不僅沒有為難李亨,反而贈了不少補給,又派了許多士卒,甚至還專門寫信給四道節度使,下令予以配合。

  李璘為何要對李亨這麼好?

  因為李璘年幼時,母親早亡,是被李亨一手撫養長大的。

  對於李璘來說,李亨亦兄亦父,二人的關係,可謂堅固無比。

  在那之後,李亨入主建康,建立南唐。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永王李璘,逐漸成了李亨的一個心病。

  因為從大唐法理上來說,擁有李隆基封書的李璘,才是江南四道的合法控制者。

  換言之,如果在江南建立大唐新朝,那麼南唐皇帝,李璘也應當是第一順位者。

  此時,又有謠言傳入李亨的耳中,說是永王李璘似有反意,打算在江陵自立。

  這種謠言,按常理來說,李亨只要一通駁斥,或是寫信去安撫,那麼就無事了。

  偏偏李亨的疑心病升起,以皇帝的名義,給李璘下了一道旨,讓後者來建康面聖。

  接到聖旨的李璘,耳中已經聽到了一些風聲,再加上李倓被處死的慘事就在眼前,使得他開始心生畏懼,以為李亨召見,目的就是為了處死自己。

  偏偏這個時候,李璘的兒子李瑒、謀士薛鏐等人紛紛跳了出來,說李璘手中有著李隆基的封書,本來就應當是南唐皇帝。

  而且,眾人又說,李亨欲殺永王,此時已是生死存亡之際,李璘應該掀起大旗,爭取帝位,令江南各地州縣來投。

  畏懼被皇帝所殺的李璘,也是腦子發熱,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起兵,又向各地發去檄文。

  詩仙李白此時也在李璘麾下,還為其寫下了慷慨激昂的七絕詩《永王東巡歌》。

  然而,此時的李亨,坐上南唐皇帝的位置,已有年許,根基已穩。

  李璘的大軍,行至漢江口,就被淮南西道節度使來瑱堵在半路。

  大戰尚未開啟,李璘軍中的數位大將,就向南唐投降。

  李璘眼見大勢已去,便急忙帶著一些部下和子女逃往了嶺南。

  原本在鳳陽布防、防禦燕軍南下的李泌,聽聞這件事情之後,急忙趕回了建康。

  進入宮中,見到李亨,李泌不顧風塵僕僕,直接走到皇帝的面前,苦苦哀聲道:「陛下,永王是冤枉的!」

  李亨搖頭道:「李璘率領大軍,已經離開荊州,正在向東行進,即便這樣,你還要說他是冤枉的?!」

  李泌:「永王倘若意圖帝位,當年就不會放任陛下南下。他只需要拿出太上皇的封書,再派出精兵數千來抓捕陛下,就能坐擁江南四道,再從太上皇那裡合法取得皇位,又何必拖到今日,才起兵謀亂?」

  李亨聽見這話,心頭一震,此時回過神來,慢慢也想通了一切。

  永王李璘如果真的有心皇位,只需要當時派兵抓住自己,押往涼城,再因功受賞,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從太上皇那裡繼承正統,又何必多此一舉。

  李泌見李亨面露悔意,開口再勸道:「陛下,眼下還不算遲,請您立即下旨,令軍隊不得傷害永王和他的家人,將其帶至建康城!」

  李亨聽到這裡,連忙呼來李輔國,下了一道聖旨,命令來瑱不能傷害永王和其家人,一定要將他們平安帶到建康。

  然而,這道聖旨送出去的時候,還是太遲了。

  數天後,永王李璘和家人,被嶺南官軍截殺在山麓之間。

  屍體被帶到淮南西道節度使來瑱面前時,由於酷暑和瘴氣,已經腐爛到了不成人形,甚至收殮下葬,都做不到。

  這一噩耗,傳入建康城中的時候,李泌將自己鎖在房中,足足發愣了整整半天。

  首先是李倓,接著是李璘。

  經歷了這兩件事情,李泌也逐漸看清了李亨的本性。

  在馬嵬坡時發動兵變,欲對李隆基下手;聽信婦人之言,殺害兒子李倓;偏信謠傳,對至親兄弟李璘不利。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此等弒父殺子、殘害兄弟的君王,與李泌心中的明主,實在是相去甚遠。

  李泌的心中,離去的意念更加堅定了。

  寫好辭別之信,李泌從自己的房中出來,去了宮中面聖。

  李泌見到李亨後,這樣說道:「陛下,當下江南局勢已經逐漸穩定,貧道繼續留在這裡,也是無益?」

  李亨聞言,大驚失色:「長源要走?」

  李泌點頭道:「我修道方至半途,尚未悟得自圓,此番下山,只是為了助陛下一臂之力。眼下局勢穩定,我也該繼續回山中修道了。」

  李亨緊緊拉住李泌的手,勸道:「你是我最信任的人,如果你走了,朝中諸事應當如何處置啊?」

  李泌:「兵事可問鄧國公(張巡),朝政可用太子(李俶)。」

  李亨還是不肯放手:「當下叛軍勢大,長安洛陽皆被賊人所占,涼城周鈞狼子野心,欲對唐室不利。在此等關鍵的時候,長源怎能棄我而去啊?」

  此時,范陽尚未被破,涼城還未爆發門閥動亂。

  故而,李泌耐心這般解釋道:「叛軍雖然聲勢浩大,但內患重重;涼州周鈞出身奴牙,想要成為權臣,勢必會遭到朝臣的攻訐,恐自顧不暇;而且朔方軍、安西軍深陷河北戰場,與叛軍戰成一團,短時間內無法脫身。陛下當下要務,就是加緊練兵,壯大實力,趁著北方戰事消耗周鈞和偽燕的軍力,看準時機,北上收復兩都,就可以中興大唐,完成不世之功業。」

  李亨一邊聽,一邊用力點頭,但是對於李泌想要告辭離去,還是不肯鬆口。

  在這之後,兩個人你來我往,一直打了半個月的口水仗,李亨這才迫不得已,允許李泌返回衡山,並讓當地官員,為李泌在山中建造了道觀,給予三品官員的待遇。

  李泌的離開,表面上看起來,只是南唐少了一位謀臣。

  但是,李泌對於李亨的作用,遠遠不止謀臣這般簡單。

  李泌利用口才和謀略,將整個南唐原本一盤散沙的官場,逐漸統一了起來;並且協調了南唐內部的武將、文官和宦官,使得三方勢力,達到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平衡狀態。

  然而,當他走了之後,李亨開始重用李輔國、魚朝恩等宦官。

  深得皇帝信任的宦官,逐漸把持了南唐的朝政,並開始打壓文官和武將,使得整個江南逐漸開始步入了『宦官專權』的時代。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