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以鹽代餉

  過了些日子,第五琦編撰而成的《權鹽法》正式出爐,孔攸帶著一眾文官對其進行修訂之後,又擺在了周鈞的案台上。【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與此同時,周鈞以朝廷之名,下達了數道命令。

  一、任命郭子儀為兵部尚書,令其率領精銳趕回靈武;任命僕固懷恩為北都留守(太原),率軍守住太原;任命顏真卿為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河北招討使,負責河北義軍的聯絡事宜。

  二、任命經濟賢才第五琦為監察御史、江淮租庸使,前往江南催繳稅貢,再由山南西道運至朔方。

  三、任命段秀實為隴右黜陟使、大磧轉運使,負責大磧商路的疏通,還有流民的西遷事宜。

  四、派出使者,攜帶聖旨去往回紇部,邀請葛勒可汗突利施來靈武商談援兵一事。

  五、向安西、北庭、河西、靈州等多地的胡民部族,發出告示,但凡有派出軍隊,幫助朝廷平叛者,皆能獲得賞賜。

  做完這一切,周鈞在靈武等待,當郭子儀退兵返回靈武之後,他又召集四鎮的將領們,召開了一場會議,主題便是籌措糧草和軍餉。

  周鈞坐在上座,看見郭子儀入了殿門,便從座位上站起身,徑直走到後者的面前,與其相視而笑。

  周鈞看向郭子儀,發現後者相比從前,黑了一些,也瘦了許多,想必是戰事吃緊,殫心竭慮所致。

  與此同時,郭子儀也在看著周鈞。

  自從敦煌一別,郭子儀心中深知,周鈞並非池中之物,早晚有一日自當出人頭地。但當他聽聞,未滿三十的周鈞,居然坐上了天下兵馬元帥的位置,著實也嚇了一跳。

  周鈞將郭子儀引入席位,又對前來參會的安西、北庭、河西、朔方的將領們說道:「今日請諸位來,不為它事,就是為了解決軍鎮糧餉之困。」

  平叛之戰打了快一年,叛軍越打越富,唐軍反而越打越窮,這說出去怕是無人能信。

  眾將紛紛豎起耳朵,想要聽聽周鈞如何處置此事。

  周鈞看向朔方節度使、兵部尚書郭子儀,開口說道:「郭尚書,你先說說朔方軍的近況吧?」

  郭子儀拱拱手,答道:「朔方軍轄兵六萬,中間士卒死傷不少,再加上需要守住南北兩條戰線,只能一再募軍,如今已經有了九萬之眾。士卒多了,自然糧草軍餉的消耗也就大了,朔方由於大規模募兵,屯田無人打理,收穫銳減,再加上南方的茶坊由於靠近戰場,又不得不關閉,所以糧餉成了大問題。」

  周鈞聽完,點點頭,從案台上拿起《權鹽法》,對在座的將領們說道:「關於軍中缺糧少餉一事,有官員向我進言一策,名為『權鹽法』。」

  待周鈞解釋完法案,眾將陷入沉思。

  河西節度副使裴冕出身裴氏大族,不由站出來說道:「大帥,將食鹽由私營變成官營,短期來看,的確可以解決軍隊的糧餉問題。但是,鹽場和鹽山大多都由州縣大戶所把持,想要讓他們將權力交出來,恐怕極難。」

  周鈞冷聲說道:「如今大唐處於危亡之際,鹽業倘若此時不與官營,難不成要等著叛軍壓境,再被其奪走不成?」

  裴冕聽得周鈞此言,又見四周的將領們目光不善,連忙縮了縮脖子,退了回去。

  周鈞又說道:「朝廷從前也有鐵、馬、絲綢等專營品,但是負責官營品的職司,常常會出現監守自盜、中飽私囊的舉動。既然權鹽法是為了籌措軍中糧餉而定,那麼我打算讓軍鎮的虞侯、典吏參與其中,與朝廷鹽司共同監管鹽品的開採、提煉和售賣。」

  四鎮將領聽了一愣。

  朝廷代表著皇權,軍鎮不過就是一群丘八。

  按理來說,朝廷專營鹽業,從開採再到提煉,軍鎮只有干看的份。

  朝廷的戶部將食鹽販賣為絹帛和糧草之後,軍鎮才能在兵部的支持下,向朝廷張口要錢,這是大唐向來的做法。

  但周鈞眼下,卻打算讓軍鎮參與到專營品的監理之中。

  郭子儀此時小心問道:「大帥,軍鎮與朝廷一同監管鹽業,這究竟是怎麼個……管法?」

  周鈞:「一、當下鹽場都控制在州縣大族名下,朝廷倘若想要收繳營產,必定會與當地豪強生起衝突。萬一有人持械生亂,軍鎮可以派出士卒配合朝廷,確保收繳過程萬無一失。」

  四鎮諸將聽了點頭。

  軍隊嘛,繡花不行,但是砍人在行。

  朝廷定下權鹽法,收繳天下鹽業,為軍隊提供糧餉,必定會遭到鹽主的拼死反對,軍隊在這種時候就能派上大用場。

  周鈞:「二、鹽場官營之後,為了防止有人作亂或是盜竊,總要留下士卒把守。以往類似鐵馬等營司,都要另立新軍,專人看守,一來花費巨大,二來要訓練起來也需要時間。軍鎮協助朝廷兼管鹽業,可以直接派出麾下士卒,這樣就省去了建立鹽司軍的功夫。」

  眾將聽到這裡,也能理解。

  周鈞:「三、以往朝廷發放糧草和軍餉,皆是先將稅貢收入內府,再將其折買成糧食和銅貨,最後再發放到士卒手中。一來一去,中間損耗很多,發到士卒手中時,往往無法湊得足餉。但將鹽業官營之後,士卒在領取軍餉時,可以選擇用等價的食鹽作為軍餉,這樣可以將損耗降到最小。」

  眾將聽到這裡,低頭沉思之後,彼此對視,紛紛點頭。

  周鈞見狀,說道:「既然大家都沒有異議,那麼權鹽法明日便開始實施。朔方、河西,分別設立朔方鹽司和河西鹽司,分管兩地鹽業。朔方軍和河西軍配合兩地鹽司,將鹽場、鹽山全部收繳為官營。如有抗命不從者,依法嚴懲!」

  安西、北庭、河西、朔方軍將領,將權鹽法帶回軍中的時候,四鎮表現不一。

  安西、北庭作為周鈞的麾下,又在異地作為客軍,對於能夠籌措糧餉的權鹽法,自然是鼎力支持。

  朔方軍不僅糧草短缺,軍中士卒也已經許久沒有領到軍餉,大部分將領視權鹽法為及時雨,持歡迎態度,但仍有極個別出身朔方顯族的將領,由於涉及到自家的利益,表示了反對,但人數太少,也無法掀起什麼波浪。

  至於河西軍,則最是麻煩。

  河西節度副使裴冕,出身裴氏,代表了河西顯族的利益。而河西一帶,本來就多是商賈之家,對於權鹽法自然心生牴觸。

  原因並非僅僅只是私營鹽業被收繳,而是在於權鹽法的出台,觸動到了地方大族的神經。

  今日,朝廷可以以籌措軍餉之名,收繳鹽業;那麼明日,是否會借著相同的名義,去收繳地方上的繅絲業?後日,朝廷又會將手伸向何處?

  長期這樣下去,地方大族經營了多年的產業,等於白白給朝廷和軍隊做了嫁衣。

  結果,在朔方和河西,權鹽法的推廣,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態勢。

  朔方之中,僅僅半個月,但凡鹽場、鹽山,皆由朝廷派出鹽司,與軍鎮一起管理。

  那些登記在冊的採鹽戶,由戶部統一闞冊,脫離當地大族的控制,直接轉為朝廷直屬的鹽戶。

  軍鎮派出軍隊,駐守鹽場,又派出軍中典吏,與朔方鹽司官員,一起監督鹽業。

  朔方鹽司和軍鎮守軍兩方,互相制衡,互相監督。

  每到發放軍餉之時,由兩方共同組織人手,封鹽入袋,又裝車運往軍營。

  對於用等價食鹽來充作軍餉,朔方軍士卒們無一不是大喜。

  因為士卒們並不蠢,朝廷實施權鹽法,鹽價水漲船高。月初的鹽價或許是一斤二十文,月底就漲到了二十四文。

  以食鹽來作為軍餉,士卒們可以借著鹽價上漲,換取到更多的糧食和絹帛,自然是趨之若鶩。

  相比朔方軍士卒的喜氣洋洋,河西軍中則是愁雲密布。

  河西由於地處東西交通要道,多商賈大戶和顯貴士族,對於權鹽法的推行,一直是心生牴觸。

  而且李隆基和一眾皇親國戚,居住在涼州之中。當地高姓大戶為了結交皇室,贈送了大批的珍貴寶物,討得陛下的歡心。仗著這一層關係,他們也不將權鹽法放在眼裡。

  所以,法令推行一個月後,河西軍僅僅只是配合朝廷,收繳了一些散落的小型鹽場,對於那些大姓把持的產業,卻是絲毫未動。

  推行權鹽法的官員,不止一次將此事向周鈞稟告。

  後者聽聞之後,只是笑稱,過些日子,自然會見分曉。

  大唐奴牙郎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