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整理局勢

  李亨在襄陽稱帝時,周鈞也護著御駕抵達了朔方。【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楊玉環和一眾皇子公主,在軍卒的護衛下,向西去了涼州;而李隆基則在周鈞的陪同下,向東去了靈武。

  陛下來了朔方。

  這消息一經傳出,河西、朔方都是一片歡騰。

  河西軍、朔方軍、安西軍、北庭軍四隻軍隊的軍使,快馬趕至靈武,一起拜見皇帝。

  靈武府所,偌大的正殿之中,聚齊了大唐四大軍鎮的將領。

  眾人看向御座上的李隆基,一起稽首跪拜,口中又高呼萬歲。

  李隆基看著大殿中的這些將領,個個都是英武不凡,原本在逃難時被澆滅的雄心壯志,逐漸也找回了一些。

  他站起身,先是令眾將平身,接著說道:「賊軍一時之幸,暫得東西二都,朕深知局勢不可挽回,忍辱負重,來了靈武。有了在座諸位的幫助,光復唐室、驅除賊軍,指日可待!」

  聽見這話,站在李隆基身旁的周鈞,心中不禁腹誹,明明是丟下朝中文武和城中百姓,去往蜀中逃難,結果不得已來了靈武,卻說成了忍辱負重。

  周鈞心中這般想,但是殿中將領,山呼萬歲,不絕於耳。

  李隆基見士氣可用,滿心寬慰,笑著說道:「眾愛卿的報國之意,朕看在眼裡,感念在心。今後奮勇殺敵,建功立業,皆為大唐的棟樑!」

  待眾人應下,李隆基笑著指向身旁的周鈞說道:「周二郎是朕的女婿,雖為皇親,但立下的功勳,大家有目共睹。早些年,他討過突厥,之後又籌建大磧商路,接下來擊吐蕃、敗大食,縱橫沙場多年,從未有過敗績,可謂是難得一見的帥才。朕之前封了他輔國大將軍,今日再授他天下兵馬元帥一職,統管天下兵馬,討擊賊軍。」

  這次朝會之前,諸軍將領早就聽聞了風聲,所以對周鈞領天下兵馬元帥一職,倒也沒有什麼過度的驚訝。

  不過,眾人心中,不約而同都有著感慨。

  周鈞,當下不過二十九歲。

  一個奴牙出身、年歲還不足三十的小郎,居然能成為大唐的天下兵馬元帥,這種事情就算戲文都不敢這般寫,偏偏倒是真實的發生了。

  周鈞向前邁出腳步,返身朝李隆基跪下,口中謝恩。

  李隆基笑著為其授印,又讓內侍當眾念了聖旨。

  做完這一切之後,李隆基先是勉勵了一番,接著借身體疲乏的說辭,離開了大殿。

  殿中眾將跪送皇帝離開。

  周鈞站起身,看向眾人。

  將領們本以為這位新上任的大帥,要說些訓教一類的言語,不料周鈞開口的第一句話卻是:「將輿圖擺上來。」

  待下人將輿圖放置在大殿的中央,周鈞招呼眾將聚過來,又就當下的戰局進行商討。

  起初,眾將對周鈞這種不搞官僚、只談實務的作風,有些不適應。

  但是,過了一會兒,慢慢也就習慣了。

  代表安西軍和北庭軍出席的將領,乃是李光弼和段秀實。

  李光弼先向周鈞說道:「大帥,安西北庭二軍已經整編完成,隨時可以出發。」

  周鈞看向李光弼,微不可覺的點了點頭。

  李光弼見狀,心領神會,補充道:「末將駐守營地時,見關中大批流民為了躲避戰亂,湧入河西一帶,造成當地糧價飛漲,百姓苦不堪言。這種情況持續下去,恐怕會影響到糧草籌措和當地治安。」

  聽見這話,代表河西軍的節度副使裴冕,當即表示贊同:「河西一帶,本就糧草不豐,如今大批流民湧入,糧價被一再推高,絹帛一再貶值,已經對河西軍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周鈞聽到這裡,沉吟道:「靈武靠近前線,陛下不會久住,接下來怕是要移駕涼州。那裡流民眾多,恐有礙觀瞻,」

  眾人聽了,不禁點頭。

  李隆基在靈武露完臉,終究還是要去後方的涼州過日子。

  那裡流民眾多,陛下看了會心生不滿,說不定還要遷怒他人。

  周鈞下令道:「段秀實。」

  段秀實出列:「末將在。」

  周鈞:「你率領一軍,疏導流民向西遷移。」

  段秀實先是應下,接著又問道:「倘若有人從中阻撓呢?」

  周鈞:「陛下移駕涼州,處理流民便成了頭等大事,我會請來聖旨,但凡有人敢從中阻撓,嚴懲不貸。」

  聽見這段對話,大殿中的其他人,都是一頭霧水。

  向西遷移流民,怎麼會有人從中阻撓?

  只有周鈞、段秀實和李光弼三人清楚,借著李隆基的名頭,處理流民是假,奪回敦煌的控制權,重新把握住大磧商路,才是最終目的。

  說完了流民的事情,周鈞又向河西節度副使裴冕,問起了武備和兵力。

  裴冕嘆氣道:「河西軍尚有八萬士卒,但大多都是新兵,操訓不足,難成戰力。」

  周鈞問道:「河西軍怎麼會變成這樣?」

  裴冕起初猶豫,最後咬牙說道:「潼關一戰,河西軍中的主力,幾乎被抽調一空,從前的那些精銳,如今大多已經成了賊軍的俘虜。」

  眾將聞言,皆是沉默。

  裴冕苦笑道:「我聽聞,河西軍尚且還算是好的,更慘的是隴右軍。他們靠近長安,被抽調的士卒更多。而且那裡地廣人稀,募兵不易,所以當下兵員嚴重不足。」

  周鈞清楚,裴冕說這些話,雖然存了一些畏戰的念頭,但總體來說,的確算是實話。

  河西、隴右二軍,經歷了南詔之戰和潼關之戰,精銳大多已經消耗殆盡,剩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殘,的確已經很難形成戰力。

  於是,周鈞看向唯一還未發言的朔方軍代表,僕固懷恩。

  僕固懷恩曾經從郭子儀口中,無數次聽過周鈞的大名,但正式見面,這卻是第一次。

  在郭子儀的口中,周鈞有勇有謀,忠肝義膽,而且將炒茶法相贈,對朔方軍有大恩。

  未見面時,身為鐵勒人的僕固懷恩,心中一直以為周鈞身高八尺,英武神勇,壯若鐵塔。

  可真正的周鈞,年紀輕輕、樣貌俊俏、溫文爾雅,根本不像是武官,更像是文官。

  心中有些失望的僕固懷恩,面上不敢有半分怠慢,向周鈞拱手說道:「大帥,朔方軍先前收復常山、藁城、九門等等州縣,前軍曾經一度推至趙郡。」

  周鈞聞言,心中一喜,不愧是郭子儀,居然能啃下藁城、九門這些硬骨頭,將戰線推入河北的腹地趙郡。

  僕固懷恩接下來的話,澆滅了周鈞的喜悅:「大帥,朔方軍如今已是強弩之末,一個月前,郭都護就著手撤兵回常山了。」

  周鈞一愣:「撤兵?為何?」

  僕固懷恩隨後解釋了緣由,歸結起來,其實就二字——糧草。

  朔方六萬大軍,與史思明部作戰多月,所耗糧草甚巨。

  安祿山當初在叛變前,花了數年的時間廣積糧,史思明自然是不愁糧草。

  但朔方軍不同,軍中糧草一半是自給自足,一半是要靠關中補給。

  然而,自然災害再加上關中大亂,南方供給不上,朔方軍本就缺糧;再加上屯田歉收,唯一可用作賺取軍餉的營產炒茶,又因為戰禍不得不關門。

  所以,眼下的朔方軍,已經處於糧草見底的處境,再不退兵,恐怕就會引來大敗。

  郭子儀也是無奈,只能下令退兵。

  周鈞聽完僕固懷恩的話,又向裴冕問道:「河西糧草還有多少?」

  裴冕搖頭道:「流民湧入,抬高糧價,再加上還要向安西北庭二軍供糧,河西之中的存糧也不多了。」

  周鈞嘆了口氣,迎戰河北叛軍,軍隊倒是都到齊了,但糧食卻見底了。

  僕固懷恩又說道:「大帥,除了糧草,末將還有一事。」

  周鈞:「何事?」

  僕固懷恩:「賊軍大將史思明,有勇有謀,工於心計,實乃心腹大患,大帥不得不防。」

  聽見史思明這個名字,周鈞開口詢問細節。

  隨著僕固懷恩的敘述,周鈞越聽越是心驚。

  面對來勢洶洶的朔方軍,史思明自知兵力不敵,並沒有選擇硬抗,而是堅壁清野,一邊和朔方軍打拉鋸戰,一邊找准機會搞偷襲。

  從常山到九門,糧道狹窄難行,而且兩旁都是山岩,非常適合於埋伏。

  於是,史思明乾脆在正面戰場上邊打邊退,反而將重點放在了偷襲糧道之上。

  對上朔方軍的運糧隊,史思明以輕騎擾之,而且毫不戀戰,以火油、火箭焚盡之後,就立即撤退,不給朔方軍任何反擊的機會。

  這樣一來,朔方軍的糧草壓力陡增,甚至有一段時間斷糧,不得不宰馬分食。

  不僅如此,史思明在西邊與朔方軍作戰,在東邊又與顏真卿率領的河北義軍作戰。

  兩線作戰的史思明,不僅沒有失利,反而連連取勝。

  郭子儀從趙郡撤兵之際,史思明埋伏追擊了一次,發現占不到便宜,就將注意力轉到了北方的顏真卿身上。

  利用輕騎奇襲,史思明先後攻下了信都、景城、清河、博平、樂安以及堅守了整整一年的平原、饒陽等郡。

  景城太守李暐戰死;饒陽太守李系投火自殺;饒陽裨將張興被俘之後寧死不屈,最後被綁在木板上活活鋸死。

  就連顏真卿,見大勢已去,也不得不丟下平原郡,向南逃跑。

  至此,河北二十三郡,又重新落入叛軍之手。

  周鈞聽到這裡,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他清楚史思明難纏,但是卻沒想到,難纏到了如此地步。

  而且,眼下雖然聚齊了安西、北庭、河西、朔方四軍,但缺糧一事,卻成了掣肘進軍河北的最大麻煩。

  大唐奴牙郎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