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戲裡戲外

  除夕當日,周鈞回了長安家中,與父母還有周則夫婦吃了一頓年夜飯。【,無錯章節閱讀】

  元日,周鈞上完大朝會,回家的途中,在酒肆中瞧見一熟人。

  只見柳載坐在肆中,正在喝著悶酒。

  周鈞將乘馬拴在街邊,走入酒肆中,坐到了柳載那一桌,又與後者打了招呼。

  店家瞧見周鈞的一身官袍,連忙從櫃後跑了出來,賠笑著相問。

  周鈞向店家要了內里的雅間,又和柳載起身去了後間。

  剛一坐下,有著三分醉意的柳載,就對周鈞說道:「某心灰意冷,這官身不要也罷。」

  周鈞向店家擺了擺手,後者識相的離去。

  周鈞對柳載說道:「夷曠逢了什麼變故?」

  柳載:「那河北的奏疏,載呈給御史台的上官,又陳清利害。」

  周鈞:「讓我猜猜,對方壓下那奏疏,留中不發?」

  柳載灌下一大口酒,恨恨道:「上官當著我的面,將那奏疏燒了,又警告我莫要多事。」

  周鈞一怔,問道:「燒了?」

  柳載:「後來我才得知,河北的安祿山已經被封為御史大夫,遷令擬好,已經到了尚書省。」

  周鈞:「安祿山要做御史大夫?御史台的首宰?」

  柳載:「沒錯。這樣一來,我上奏去告的人,偏偏就成了我的頂頭上司。」

  周鈞:「原來如此,也難怪你的上官看見那封奏疏,當場就燒了。」

  柳載:「謀逆之人,要入朝去做御史大夫,這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所以才說,這御史的職事不做也罷,我還不如回到山野之間,做個散人。」

  周鈞沉吟片刻,又向柳載問道:「倘若我沒記錯,御史台已經有了一位首宰,乃是王鉷。」

  柳載:「安祿山與那王鉷平起平坐。」

  周鈞:「一部二首?朝中對安祿山的待遇,可真是優渥。」

  柳載苦笑道:「兩年前,我就打算辭去官身,回山中賦閒,是周二郎一番苦勸,這才使得載回心轉意,留了下來。可如今,奸臣當道,亂首入朝,百官只顧自身安危,卻不顧大唐社稷,這官我實在是做不下去了!」

  周鈞喝著酒,低頭沉思了一會兒,開口對柳載說道:「夷曠倘若願意,不如隨我去沙州?」

  柳載:「沙州?」

  周鈞:「某今年要去重建敦煌古道,身邊正缺一位政事之才,你如果願意,便和我一起走吧。」

  柳載深呼吸了一口氣,將杯中之酒一飲而盡,對周鈞說道:「好,既然周二郎這般說了,這長安左右待下去也是無益,我便跟著你去沙州!」

  周鈞:「你的遷令由我來想辦法,等開春之後,我們便出發。」

  柳載用力的點了點頭。

  與此同時,興慶宮中。

  萬春公主尹玉正在陪著楊玉環說話,話題正是年前的戲曲——白蛇傳。

  尹玉:「那白素貞明明法力高強,道行又深,倘若只是報恩,送給那許仙萬貫家財便是,為何又要以身相許?」

  調著琵琶的楊玉環,輕聲笑道:「你不明白,白素貞甘願委身於許仙的原因,並非僅僅只是報恩,更多卻是因為,二人有著共通之處。」

  尹玉:「什麼共通之處?」

  楊玉環:「許仙是藥鋪的學徒,忠厚老實,積德行善,白素貞知恩圖報,心中也存著善念,自然和他走到了一起。」

  尹玉:「可是那戲本到了最後,白素貞說了後悔,而且還說許仙虛偽,這又是怎麼回事?」

  楊玉環手中的動作一頓,一番思索後又說道:「那青蛇早就說過,許仙看似忠厚,實則懦弱,其實並不可靠,所以白素貞悔在沒有聽從青蛇的勸告。」

  尹玉:「那許仙虛偽又在哪裡呢?」

  楊玉環:「許仙對待他人明明是赤誠一片,得知自己的妻子有可能是妖物的時候,卻心中驚懼,寧可相信一個和尚,也不肯相信髮妻。枉費白素貞對他一片痴心,許仙的第一反應居然是去試探她。所以,許仙心中的善,僅僅只是對人,卻不對妖,乃是狹隘之善,所以白素貞才會說許仙虛偽。」

  見尹玉似懂非懂,楊玉環放下琵琶,又解釋道:「這就好比你與另一人生活在一起,本來有著共同愛好,心思契合。但時間久了,你卻發現對方的心思,並不簡單,對你也並非是誠懇坦然。自己原來從頭到尾,並不了解對方,那些初識時的恩愛,回頭再一看,卻處處存著錯漏……」

  楊玉環臉上的神色越來越凝重,聲音也越來越低。

  尹玉見狀,不由問道:「玉環娘子,怎麼了?」

  楊玉環搖搖頭,低聲說道:「沒什麼,只是有些乏了。」

  尹玉:「那娘子好好歇息吧,我先告辭了。」

  目送萬春公主遠去,楊玉環倚在摺椅上,又回想著從前的種種,發愣在那裡,遲遲未有動作。

  就在這時,門外的內侍唱告,陛下回宮。

  楊玉環連忙打起精神,強作歡笑的迎了出去。

  李隆基從門外快步走來,一邊走一邊對楊玉環笑著說道:「你那個族兄,倒是個妙人。」

  楊玉環不解:「哪位族兄?」

  李隆基:「就是那個楊釗。」

  楊玉環:「他如何了?」

  李隆基:「朕在大朝會上,問了戶部今年的在籍官產,楊釗不僅對答如流,就連其中的弊病和改進,都說得頭頭是道。楊家出了這樣的人才,實屬難得。」

  楊玉環知曉李隆基最重視的,便是大唐的稅賦和貢納。他在朝中提拔的一眾宰首,大多都和賺錢有關。

  說起提拔,楊玉環又想起了一事,便朝李隆基說道:「看戲那日,臣妾提起周鈞的婚事,三郎可有印象?」

  李隆基看了一眼楊玉環:「朕知曉你想說什麼。」

  楊玉環:「萬春公主也到了嫁人的歲數,她對那周鈞也是用情至深,三郎莫不是顧慮周鈞的出身?」

  李隆基:「周鈞出身奴牙郎,又是經過流外銓才得了官身,論身份,的確是低了些。」

  楊玉環:「三郎最疼萬春公主,既然她喜歡,不如成人之美。」

  李隆基沉吟不語。

  楊玉環:「關於萬春公主的婚事,三郎難道另有思慮?」

  李隆基:「周鈞身為涼州代刺史,又是河西互市監,去年繳上來的稅賦和納貢,頂的上一道之和。他今年又要去沙州重開敦煌古道,奏疏里說,倘若事成,大唐稅賦可年增兩百萬貫。」

  楊玉環:「那三郎的意思是?」

  李隆基:「今年就讓他去沙州,放開手腳去做事。倘若事成,朕就招他為駙馬,讓他留在長安,落個閒職。至於敦煌那邊,再尋個人,替了他管理商路。」

  楊玉環:「那倘若事未成呢?」

  李隆基:「那駙馬一事,就休得再提。」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