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舉國震驚,又出來一個能打的

  第179章 舉國震驚,又出來一個能打的

  「今日裡,太上皇提及柴令武……」

  「父親和母親,商議一番,覺得甚好。柴家可是皇親國戚,令武眼下也是戰功赫赫,文治武功雙全,更是一表人才……」

  武曌聞言,高大英武的柴令武浮現在她的腦海里。

  若是仔細比對的話,輪台城裡,柴令武確實是一等一的美男子了。

  而且正如父親所言,既是皇親國戚,而且文治武功雙全。

  若是嫁給他的話,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想到這裡,武曌盈盈施禮說道。

  「女兒聽父親和母親的……」

  「好,好……」

  武士彠看到武曌如此懂事,非常開心的大笑了起來。

  「父親,這就去跟太上皇,商議你和令武的婚事去。」

  「父親,女兒跟您一起去吧,女兒跟隨師長多年,這麼大的事情,自然要徵詢一下師長的意思。」

  聽了武曌的話,武士彠欣慰的點點頭,開口說道。

  「對,是為父考慮不周了,此事確實要徵求一下秦王殿下的意見。」

  武士彠起身,帶領武曌往都督府而去。

  「師長,父親和母親,有意將武曌許配給柴令武……」

  李根的房間裡。

  武曌緋紅著臉頰,開口說道。

  李根聞言,微笑著點點頭。

  女皇的命運終於要改變了。

  一旦她和令武喜結連理,未來的事情,將會和歷史的軌跡完全不同。

  「好,令武確實不錯,拋開皇親國戚的身份不談,他也是一表人才,文治武功雙全之人。」

  「師長以為,你和令武在一起,肯定能幸福的。」

  「屆時,師長親自為你倆主持婚禮,伱倆可都是師長的學生,也都是師長非常器重的學生……」

  「愛妃,給武曌備一份嫁妝,本王的大弟子出嫁,本王的心意必須送到……」

  秦王妃聞言,自然微笑著一口答應下來。

  李根的話,讓武曌感動的眼眶泛紅。

  原來自己在師長的心裡,竟然如此重要。

  師長,竟然要為自己置辦嫁妝。

  ……

  柴令武得知武曌同意了這門婚事,開心的晚上做夢都會笑醒。

  武曌,不僅僅是院長的大弟子。

  而且是輪台城公認的,第一美少女。

  一想到佳人即將入懷,柴令武那個激動啊!

  簡直是不要不要的。

  正元節前。

  李根和武士彠,為柴令武和武曌,舉辦了盛大的婚禮。

  婚禮的熱鬧程度,不亞於長樂和房遺愛大婚時的盛況。

  李根對武曌和柴令武的偏愛,由此可見一斑。

  柴府的新房裡。

  一對新人並肩而坐。

  一個是激動不已。

  一個是期盼不已。

  「娘子,咱們上炕吧……」

  「嗯……」

  聽了柴令武的話,武曌的聲音,只能自己能夠聽見。

  妙不可言………

  於是乎,從被動挨打到主動攻擊。

  武曌經歷了,人生最大的一次轉變和改變。

  因為正元節的原因,學院已經放假了。

  二人可以放心大膽的徹夜不眠。

  不用擔心,頂著黑眼圈去學院給孩子們授課。

  ………

  遼東城!

  此時的遼東,是高句麗的一個縣城,也是一處戰略要地,易守難攻。

  太子李承乾率領的唐軍,已經和高句麗的大軍,在遼東對峙了足足三個月了。

  雙方互有死傷,但是唐軍的傷亡明顯要更大一些。

  偌大的營帳裡面,李承乾面色鐵青。

  長孫無忌,侯君集,張亮等人,儘是一臉沉重之色。

  誰也沒有料到,這場大戰,已經打了足足三個多月了。

  大軍傷亡已經超過三萬餘人,而現在,竟然連遼東還沒有拿下。

  拿下遼東,便可以攻克高句麗最堅實的防線,對整個戰局的勝敗,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太子殿下,眼下大雪封山,我軍糧草不足支撐十日,不如暫且後撤吧,待糧草補給充足。開春以後,再攻打遼東也不遲!」

  張亮將軍的話,讓李承乾使勁握緊了拳頭。

  撤軍?

  撤軍以後,好不容易打下來的地盤,將會再次屬於高句麗所有。

  等到開春以後,再攻打遼東?

  自己率軍離開長安城,已經小半年了。

  這麼長時間,別說蕩平高句麗了,就連一個小小的遼東,都沒有拿下。

  一想到自己在父皇面前的豪言壯語,李承乾恨不得立刻,馬上,鑽進地洞裡去。

  「不能撤軍,絕對不能撤軍!」

  李承乾近乎嘶吼著開口說道。

  「好不容易打到遼東城下,豈能輕言撤軍?」

  「十日之內,不管付出多大代價,務必拿下遼東城。」

  「侯君集,張亮,兩位將軍聽令!」

  「立即組織將士們,深夜發動攻擊……本宮今夜會身先士卒……」

  面對太子李承乾的軍令,張亮不得不躬身施禮領命。

  「殿下,不可啊……您絕不可,上線殺敵啊……」

  長孫無忌都快哭了。

  李承乾可是大唐的太子殿下,陛下和皇后娘娘的嫡長子啊。

  若是他有何損傷的話,先不說未來從龍的大事了。

  返回長安城以後,他們這些隨行的將軍和重臣,無一列外,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舅舅,莫要再說了,既然秦王都能上陣殺敵,本宮豈能龜縮在這大軍營帳里?」

  李承乾話音落地,一干將軍瞬間精神一振。

  秦王,秦王殿下的彪悍戰績,早就傳遍整個大唐。

  人和人的差距,怎麼會有這麼大?

  他們也是身經百戰的將軍,如今太子殿下,也有滿腔熱血。

  為何,就不能打一場盪氣迴腸的勝仗?

  「將士們,本宮率將士們,討伐高句麗,已經足足有半年的時間了。」

  「前方就是遼東城,為了阻止我軍,高句麗在遼東城外修築了長城。」

  「眼下正是冬季,大雪封山,實不相瞞,我軍糧草已經嚴重不足了,今晚若是拿不下遼東城的話。」

  「本宮和將士們,即便不會陣亡與敵軍的槍矛和箭羽下,因為糧草無法供給,我們也會被活活餓死……」

  「將士們,你們都是大唐的英雄……」

  「大唐的英雄,寧願戰死沙場,也不會退縮半步……」

  「拿下遼東城,蕩平高句麗!」

  關鍵時刻,李承乾上演了一出,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好戲。

  原本還有十日的糧草,被他說成了斷糧了。

  橫豎都是一死。

  都是熱血男兒,戰死沙場,馬革裹屍,是最好的歸宿。

  若是此戰大勝,糧草的問題,將會迎刃而解。

  「拿下遼東城,蕩平高句麗!」

  「拿下遼東城,蕩平高句麗!」

  將士們紛紛手持長矛,振臂高呼道。

  李承乾臉上浮現出燦爛的微笑。

  士氣已經上來了,接下來,就看這一戰的最終戰況了。

  「將士們,隨本宮沖啊……」

  李承乾一馬當先。

  率先往遼東城衝去。

  嚇得長孫無忌和長孫沖,趕緊緊緊跟隨左右。

  「沖啊……沖……」

  大唐將士沒有孬種。

  太子殿下都如此不要命了,將士們死又何妨!

  嗷嗷直叫的大軍,直奔遼東城而去。

  因為是在深夜裡,儘管高句麗防軍,日夜有人監視唐軍的一舉一動。

  半夜遭受攻擊,還是讓高句麗大軍,瞬間驚慌失措起來。

  唐軍士氣正盛,敵軍慌亂反擊。

  當李承乾第一個翻越了,高句麗在遼東城修築的長城。

  唐軍大隊人馬,很快便齊齊翻越了長城。

  「殺……殺……殺……」

  李承乾拔出佩劍,眼中目光堅定。

  這一刻,他仿佛能感受到,秦王當時在戰場上的心性。

  「殺……殺……殺……」

  十幾萬大軍齊齊怒吼,聲音足以驚天動地。

  這一戰,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大唐將士,打出了氣勢,打出了威風。

  天亮以前,大軍順利拿下了遼東城。

  果然,遼東城內,糧草充足。

  為了阻止唐軍,高句麗在遼東備足了充足了糧草。

  沒曾想,竟然給大唐將士,做了嫁衣。

  休整三日之後,大軍兵分兩路。

  李承乾和侯君集,率軍一路往白嚴城而去。

  張亮和長孫無忌,則帶隊往東南行進。

  雙方約定在鴨綠江匯合。

  白嚴城一戰,幾乎未遭遇高句麗大軍的抵抗。

  看來他們把大軍主力,全部調遣到遼東城內了。

  翻越千橫山,大行城遠遠在望。

  李承乾手持千里眼,舉目遠眺。

  「侯將軍,這大行城乃是高句麗重鎮,想必守軍數目可觀。」

  「趁現在我軍大破遼東城的消息,未曾傳到大行城,不如我們深夜偷襲此城。」

  「太子殿下英明,末將以為甚好。」

  侯君集抱拳施禮說道。

  當晚,唐軍偷襲大行城,此戰大勝,而且我軍損傷可以忽略不計。

  大行城內,意氣風發的李承乾,犒賞大軍。

  三日後,繼續前行。

  抵達鴨綠江前,張亮將軍和長孫無忌率領的大軍,成功與太子李承乾匯合。

  得知他們一路也是大勝,李承乾難掩喜悅之色。

  說起鴨綠江,不得不說一下,鴨綠江的歷史和由來。

  鴨綠江,古稱浿水。漢朝稱為馬訾水,隋唐時期浿水為大同江。鴨綠江之名,在唐朝被正式確定下來。

  一說,因江水顏色似鴨頭之色而得名。

  二是因上游地區有鴨江和綠江兩條支流匯入,故合而為一,稱其為鴨綠江。

  李承乾手持千里眼舉目遠眺而去。

  「諸位將軍,鴨綠江對面,有高句麗大軍營帳。」

  「看來,他們也是做好了,萬一遼東城失守的準備。」

  李承乾話音落地。

  眾將軍齊齊舉起手中的千里眼。

  果然,對面不但有大軍營帳,而且還有士兵,在江對岸巡視著。

  偌大的營帳裡面,李承乾和眾將軍仔細商議著。

  若是強行渡江的話,對面的弓箭手,勢必會對我軍造成大量的傷亡。

  最終決定,派三千士兵,乘坐船隻,深夜抵達對岸。

  若是能悄無聲息的,不被敵軍發現的話,直接來個火燒連營。

  也是天公作美。

  當天夜裡,西北風勁吹。

  三千將士,趁著夜色登船。

  乘風而下,直奔對岸而去。

  此段河流本就不是很寬,換算成後世的距離,不過500米左右。

  藉助風勢,三千將士很快抵達對岸。

  風大浪急,再加上乃是深夜。抵達岸邊的將士,並沒有被巡防的高句麗士兵發現。

  將士們手持橫刀,悄悄登岸,逐一解決掉巡防的士兵後。

  便開啟了營帳內的殺戮模式。

  當一片片火光在對岸點燃。

  李承乾激動之色溢於言表。

  「將士們,隨本宮登船,先鋒軍已經完成了他們的使命!」

  大軍抵達對岸的時候,此時岸邊,已經是血流成河。

  這是整場戰爭中,唐軍最為漂亮的勝仗,在無一人傷亡的情況下,盡殲敵軍。

  鴨綠江一戰,也徹底突破了高句麗大軍,最後一道自以為堅實的屏障。

  大軍連夜在江邊,開始南北分散殲敵。

  因為整條鴨綠江,不止是這一處有巡防士兵。

  天亮前,唐軍盡殲敵軍,五萬餘人。

  毫無疑問,高句麗的真正主力,已經剩下沒有多少了。

  偌大的營帳里,李承乾意氣風發的再次召集眾將士。

  一番商議過後決定,張亮將軍和長孫無忌率軍,繼續往東南而行。

  李承乾和侯君集則率部,直奔扶餘城而去。

  雙方約定,最後在平壤城外匯合。

  攻克了扶餘城,平壤城前面只剩下一座壽夷城。

  兩場戰鬥,幾乎都不費吹灰之力。

  唐軍摧古拉朽之勢,在攻克遼東城後開始形成,在鴨綠江一戰中,徹底讓大軍有了一種捨我其誰的士氣。

  張亮將軍和長孫無忌所率大軍,同樣一路攻無不克。

  大軍再次在平壤城外匯合。

  休整三日後,李承乾一聲令下。

  唐軍,繼續在深夜裡,襲擊平壤城。

  平壤城,城牆足有五米之高。

  除了攻城之戰略有傷亡以外,當入城的唐軍將士,開啟平壤城門。

  這場戰爭,便已經註定了結局。

  「恭喜殿下,賀喜殿下!」

  平壤城內,一處豪華的宮殿裡。

  李承乾正襟危坐,接受眾將士的祝賀。

  此情此景,李承乾喜極而泣。

  此戰大勝,唯一的遺憾是,高句麗王,至今未見蹤跡。

  算算日子,從貞觀九年七月十六日離開長安城,已經足足有八個月了。

  就連貞觀十年的正元節和上元日,李承乾和將士們,都是在戰場上度過的。

  這八個月時間,李承乾的心性,得到了莫大的改變。

  他深刻的明白了,秦王大破吐谷渾,全殲波斯和大食聯軍,是有多麼的不容易。

  自己領過一次兵之後,李承乾深知,打仗,真的不是隨便說說而已。

  若不是張亮將軍和侯君集將軍的神勇,若不是舅舅長孫無忌每日裡出謀劃策。

  李承乾明白,這一戰,根本不可能打到平壤城。

  自己率領的可是二十萬大軍啊,足足二十萬大軍。

  若是像秦王那樣率領一萬五千將士?

  不可能,根本不可能做到!

  李承乾在內心深處,第一次承認,自己確實不如秦王。

  不過,那又如何?這一戰,自己終究是勝了,自己還是大唐太子,而且太子之位,會更加的固若金湯。

  「眾將士,今日之勝利,都是眾將士們的功勞,大軍凱旋返回長安城後,本宮會如實啟奏父皇,父皇一定會對將士們重重封賞!」

  「來,眾將士,舉起酒樽!」

  「飲勝,飲勝,飲勝!」

  李承乾話音落地,眾將士紛紛舉起酒樽。

  「飲勝,飲勝,飲勝!」

  激動不已的長孫無忌,揮筆潑墨,洋洋灑灑的開始大書特書。

  恨不能把太子李承乾,給書寫的上天入地,無所不能。

  這是送去長安城的喜報,做為太子李承乾的舅舅,長孫無忌深知,隨著秦王殿下的強勢崛起,自己如今已經和承乾,綁在一條船上了。

  一旦翻船,將會是不可想像的局面。

  所以,長孫無忌,就算是拼上老命,也決不能看著這船給翻了。

  李承乾看過舅舅寫的喜報以後,滿臉儘是喜悅之色。

  毫無疑問,喜報上,李承乾的功勞是最大的。

  能大勝高句麗,完全是李承乾用兵如神,身先士卒的結果。

  五萬陣亡將士,被長孫無忌完全忽略,喜報之上,根本未曾提及陣亡將士之事。

  「報,高句麗王穿著百姓服飾,混在百姓中間,已經被我軍發現了。」

  「好!」

  李承乾聞言大喜,將高句麗王,押解回長安城,才是一件能讓父皇大喜的事情。

  「將高句麗王看管起來,除了留守將士以外,大軍準備班師回朝。」

  李承乾仿佛已經看到,大軍凱旋返回,父皇和母后率文武百官,出城相迎的畫面。

  「殿下,此時不妨一鼓作氣,拿下百濟……」

  聽了張亮將軍的奏報,李承乾一愣,瞬間來了精神。

  「張將軍所言甚是,眾將軍以為如何?」

  「末將謹遵太子殿下口諭!」

  眾將軍,齊齊躬身施禮說道。

  「來人……」

  「將喜報八百里加急,送往長安城……」

  「若是父皇問起,就說本宮率領大軍,為父皇,為大唐攻打百濟去了……」

  傳信兵接過喜報,恭敬的領命而去。

  李承乾親率張亮和侯君集兩位大將,帶領五萬精兵,直奔百濟而去。

  長孫無忌則率十萬大軍,鎮守平壤城。

  百濟和高句麗相比起來,不過是彈丸之地,五萬大軍,已經是非常看得起他們了。

  百濟國之南,乃是新羅國。

  新羅國是大唐的附屬國,近年來飽受百濟的欺擾。

  新羅使者曾經為此上書過大唐天子李世民,此事太子李承乾也是非常清楚的。

  所以當張亮將軍提議攻打百濟的時候,李承乾瞬間便異常興奮起來。

  自己得意忘形之下,竟然忘掉了就在平壤城不遠之處,還有一個叫做百濟的國家。

  …………

  初夏的長安城,處處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經過一個冬天的努力,長安城的水泥廠,已經製造出了大量的水泥。

  整個春天,長安城四周和城內,都在忙著宿舍水泥路面。

  從西域直達長安城的水泥路面,已經修築到了長安城。

  這讓李世民龍顏大悅之下,直接舉城狂歡。

  最近李世民唯一憂心的,便是李承乾率領的二十萬大軍,攻打高句麗的戰況。

  按理說,已經出征八個多月了,即便是爬,也該爬回來了。

  事到如今,大軍依然是渺無音信。

  李世民如何能不憂心。

  好在,李世民讓袁天罡和李淳風占卜過後,二人堅稱,太子此行雖有波瀾,但,大勝可期!

  袁天罡和李淳風的占卜卦象,讓李世民心裡多少有些安慰。

  長孫皇后雖然表面上,從未為承乾擔心過,可是,李世民知道,她曾經很多次在深夜裡暗自流淚。

  因為立政殿的宮女親眼所見,李世民聞言,心裡也是刀割般的疼痛。

  顯德殿裡,就在李世民準備開口,有事啟奏無事退朝的時候。

  城西方向,傳來震耳欲聾的歡呼聲。

  「陛下,陛下,陛下!」

  這是又咋了?

  李世民突然想到一個可能。

  就連立政殿裡的長孫皇后,都匆匆往殿外走去。

  一雙美目,直奔長安城西而去。

  「喜報,喜報,喜報……」

  「太子殿下,大破高句麗,高句麗王,已經被擒獲,不日即將押解回長安城!」

  「喜報,喜報,喜報……」

  「太子殿下,大破高句麗……」

  聲音從朱雀門而來,清脆的馬蹄聲,也是漸漸可聞。

  滾淌的熱淚,從長孫皇后臉頰滑落。

  她掏出手帕,趕緊擦拭眼淚,微笑著往立政殿內走去。

  李世民率領文武百官,齊齊來到顯德殿外。

  「喜報,喜報,喜報……」

  「太子殿下,大破高句麗……」

  傳信兵的聲音越來越近,越來越清晰。

  此時旭日東升地錦繡,李世民臉上浮現出燦爛的笑容。

  承乾吾兒,果然沒有讓父皇失望。

  老子的兒子裡面,終於又出了一個能打的。

  傳信兵看到陛下率文武百官,盡在顯德殿前。

  立即翻身下馬,恭敬施禮過後,將喜報呈上。

  李世民欣喜的將喜報拆開,熟悉的筆跡,熟悉的字體,一看就是出自長孫無忌之手。

  李世民龍顏大悅的一口氣看完喜報。

  「傳朕口諭,太子大勝,舉國同慶三日……」

  「恭喜陛下,賀喜殿下!」

  群臣紛紛施禮道賀。

  不管是太子一方,還是秦王一方。

  眾人都是真心實意的道賀,在事關國運的戰場上。

  每一位參戰的將士都值得敬重。

  更何況,李承乾是以太子殿下的身份,代替陛下,御駕親征。

  此戰大勝,李世民下令,舉國同慶三日,也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之事。

  「傳信兵,太子率領大軍,何時凱旋歸來?」

  「回陛下的話,太子殿下命長孫尚書坐鎮平壤城,殿下在張亮將軍和侯君集將軍的陪同下,率領五萬精兵,攻打百濟國去了……」

  「哦……」

  李世民聞言,表情瞬間精彩了起來。

  李承乾此舉,屬實出乎李世民的意料之外。

  雖然百濟國,本是小國而已,不過若是承乾一鼓作氣將百濟國拿下。

  這次出征,屬實是非常圓滿了。

  「朕心甚慰,朕心甚慰啊……」

  「傳朕旨意,今日朕要在顯德殿大宴文武百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