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出自南陽劉氏

  第574章 出自南陽劉氏

  …

  見高沖只是負手端詳著城門,並沒有應聲進城。♦👍 ➅9ⓈʰǗχ.ĆO𝕞 💢♘

  劉衍昌的心裡七上八下,只得垂首低眉,不敢再有催促的言語,甚至都不敢表現出急迫神色,唯恐高沖見疑。

  殊不知高沖現在心底已然起疑。

  西門這一段城牆,來來回回僅有那麼幾隊人馬巡查,博白城並不寬大,僅有四門,按照這種配置,守城僅需二三百人足以,那其他人何在,莫非尚在大營里酣睡不成。

  看來這劉衍昌並不實誠,他的膽子比想像中的更大啊。

  「劉統軍」,高沖面無表情的看向劉衍昌,「我若是沒有記錯,你應該是水鳴軍府的統軍吧?」

  「正、正是」,劉衍昌不解其意。

  「水鳴地處水陸要地,不可鬆懈」,高沖若有所思的點點頭,然後以不容置喙的語氣吩咐道:「這博白城自有博白軍府來駐守,劉統軍可以下令換防了」。

  劉衍昌一驚,忙是說道:「經略,這朝廷旨意未到,未有新官上任,博白城需有人駐防啊」。

  高沖臉色一沉,「龐使君不在此處?本官不在此處?」

  「這、可是龐孝泰他是叛賊啊」,劉衍昌瞪眼咋舌,很是不理解為何龐孝泰公然相應寧道明反叛,現在竟然安然無事。

  龐氏兄弟頓時對其怒目相視,只是龐孝節緊緊拽著兄長衣袖,示意忍耐,絕不可在經略面前與之爭辯。

  「是非曲直,自有聖人定論,劉統軍這是乾綱獨斷了?」高沖眼睛一凝,沉聲問道。

  「不敢,不敢」,劉衍昌忙是低頭,「可是……」。

  「沒什麼可是」,高沖揮袖斥責道:「本官奉旨經略嶺南,現命你部,即刻撤出博白城,回防水鳴北戍灘,爾敢抗命不成?」

  劉衍昌臉色變換。

  「怎麼,劉統軍很為難?」高衝上前一步,含笑問道。

  劉衍昌不自覺的後退一步,然後牙關緊咬,思慮再三,便是壯起膽子,伸手向一邊偏僻處,躬身延請道:「還請經略這邊說話」。

  「經略,小心有詐」,龐孝泰急忙說道。

  高大也是手扶腰刀,警惕的看向劉衍昌。

  高沖打量一番劉衍昌,擺擺手道:「無妨,高大隨我去」,說罷抬腿向城角而去。

  高大悶聲應著,手扶腰刀上前,緊緊盯著劉衍昌,只要劉衍昌有何異動,便可迅速拔刀斬之。

  高沖向來不會托大,既然已經懷疑這劉衍昌心思不純,他可不會孤身犯險,這並非膽小怕死,這叫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

  直到現在高沖也是以為劉衍昌可能圖謀不軌。💥😺 ❻❾ร𝔥Ⓤχ.𝓬𝐨𝕄 ♧☮

  看見高大如此戒備的盯著,劉衍昌苦笑一聲,心中更是覺得那個計劃太過冒險,因為這位經略使實在是太過謹慎。

  看他馬背上左邊懸掛一副熟銅金鐧,右邊懸掛一支丈八馬槊,威勢逼人,更聽聞他也是天下名將,南征北戰,立功無數,怎的如此惜命。

  不僅在城門徘徊良久不願入城,現在單獨見一個髀肉復生、身材臃腫的人也需要親衛相隨,那如果在刺史府埋下刀斧手,豈不是更加招他懷疑。

  想到此處,劉衍昌只得嘆道:「經略明鑑,我劉衍昌忠心耿耿,對朝廷,對經略絕無二心,只是對於雲飛山龐氏實在是信不過,那龐孝泰響應越州寧賊反叛,已是眾所周知啊。

  末將實在不解,經略為何對他如此信任,但若是放他入城,交出城防,末將唯恐再生波折,還望經略明察」。

  看著劉衍昌肺腑之言,高衝倒是有些詫異,這廝難道心中並無不軌。

  當即便是直盯著他的眼睛,若有若指的問道:「你敵視龐氏,只是因為龐孝泰曾經附逆?」

  劉衍昌面色一滯,然後有些猶豫的說道:「劉龐兩家確實爭鬥已久,有些私怨,但末將絕對是出於公心……」。

  高沖搖頭一笑,心底大概明白,「那我不管,首先,我告訴你,龐氏現在不是逆黨,其次,你要撤出博白城,可能做到?」

  劉衍昌臉色很不好看,「經略是要扶持龐氏?」

  高沖沒有理會,只是繼續看著他,「可能做到?」

  「好教經略得知,白州劉氏出自南陽劉氏分支,對朝廷……」。劉衍昌繼續說道。

  只是他還沒說完,高沖的臉色便是一沉,「你在威脅我?」

  南陽劉氏,雖不是五姓七望,也不是關中四姓,更沒有渤海高氏、蘭陵蕭氏等氏族那樣掌控權勢,但是提到南陽劉氏,天下士族也是不敢輕視。

  原因無他,只因為南陽劉氏影響太大,族人太多,遍布天下。

  只看白州劉氏便知,距離南陽數千里,依舊有他的分支,更是在白州創下偌大的基業。

  南陽劉氏在朝廷中樞里,現在或許並不出彩,但是在各州縣的地方官府,常能看到南陽劉氏的身影。

  南陽劉氏出自西漢長沙定王劉發,屬於長沙劉氏的北派分支,劉發便是漢景帝之子,封長沙王。

  劉發的後代遍布大江南北,其後代之中最有名的莫過於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

  劉衍昌的祖先是東漢雲台二十八將之一的慎侯劉隆,劉隆同樣出自南陽劉氏。

  當今天下劉氏基本分有七房,即彭城劉氏、尉氏劉氏、臨淮劉氏、南陽劉氏、廣平劉氏、丹陽劉氏、南華劉氏,統稱定著七房。♬💢  💘♧

  其實還有一個源出匈奴的河南劉氏,或許是因為出自匈奴,便未將其列入定著七房之中,刑國公劉政會便是出自河南劉氏。

  近年來劉氏真可謂是人才濟濟,如劉文靜出自彭城劉氏、劉仁軌出自尉氏劉氏。

  據不完全統計,有唐一代,劉氏定著七房之中,共計宰相十二人。

  即:彭城房劉滋、劉文靜、劉瞻;尉氏房劉仁軌、劉琢;臨淮房劉禕之;南陽房劉洎;廣平房劉祥道、劉景先、劉從一;丹楊房劉鄴;南華房劉晏。

  而劉衍昌這一房的南陽劉氏同樣人才輩出,且不提兩漢時期的輝煌,只說最近百來年,隨便舉例。

  南梁名臣劉之遴,八歲屬文,名動天下,其弟劉之亨代替兄長接任南郡太守後,品行高潔,政績卓然,荊楚士民至今緬懷,甚至在後來的文章史籍之中提到劉氏兄弟,竟不忍直呼其名,以「大南郡」、「小南郡」尊稱。

  甚至在數年前,高沖平定南梁蕭銑時,親筆在奏疏上寫過一個人名,那人名叫劉洎,出自南陽劉氏,時任偽梁國黃門侍郎,平定蕭梁時,劉洎正在嶺南平定僚人叛亂,聽聞國都已破,便只得上書歸降。

  高沖對劉洎這個名字印象深刻,便接受歸降,並為其表功,於是李淵赦免劉洎之罪,並將其啟用,授任南康州都督府長史,直到如今。

  但是高衝心里清楚,這個劉洎乃是宰相之才,後來登閣拜相,以直諫著稱,頗有賢名。

  見高沖面露怒色,劉衍昌忙是躬身拜道:「末將不敢,只是我們同出中原名門,那龐氏不過蠻僚之徒,經略何必如此」。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無論漢蠻,同是大唐臣民,聖人自愛之如一」。

  高沖負手仰天,大義凌然的正色說道:「龐氏功過,且等候朝廷判決,至於你進駐博白城一事,本官也當秉公處置,劉統軍,你最好收起那些不該有的心思,莫要自誤」。

  劉衍昌聞言只得應著,若不應著也沒辦法啊,現在高沖拒不進城,掌控主場的便是高沖,他若敢違抗命令,那高沖正好藉機將他處決,劉衍昌心裡已經在盤算:莫非高沖有何把柄在龐氏手中不成,為何他如此信任龐氏……

  想到這裡,劉衍昌決定暫時不與高沖衝突,且順從他的命令,再將白州情況如實上報朝廷,他也不是告狀,反正他作為軍府統軍,自有上奏之權。

  既然高沖以大義來壓他,那他也可以光明正大的向朝廷稟明情況,他相信朝廷一定不能容忍叛逆。

  只是悲催的劉衍昌後面一定後悔,後悔他的探子並不靠譜,沒有將姜州平叛的具體情況探知明白。

  直到現在,劉衍昌依舊堅持認為龐孝泰是叛逆,暗戳戳的以為高沖和龐氏有見不得人的勾當。

  「末將謹遵經略之命」,思前想後,捋清心中思緒過後,劉衍昌便躬身應著。

  轉身來到城門處,「傳令水鳴府兵,即刻整軍,回防北戍灘」。

  劉衍昌既是白州劉氏家主,也是軍府統軍,命令傳下,水鳴軍府兵不敢耽擱,片刻後便集結完畢。

  「經略,末將即刻回防北戍灘,明日再來拜謁經略」,劉衍昌躬身拜道。

  高沖點點頭,笑道:「水鳴府兵訓練有素,可見劉統軍統兵之能啊」。

  劉衍昌乾巴巴的回應一聲,便是躬身告退。

  目送水鳴府兵逐漸遠去,高沖收斂笑意,看向龐孝泰,「九百人左右,這個數對嗎?」

  龐孝泰明白高沖的意思,直點點頭道:「水鳴軍府乃是中府,不足千人,這個數沒錯」。

  「好」,高沖點頭吩咐道:「即刻入城,接管城防」。

  龐孝泰喜出望外,立即招呼遠處等候已久的博白府兵入城。

  高沖打馬來到路邊,頭也不回的吩咐道:「找兩個機靈的,進城探探情況,著重打聽一下刺史府附近」。

  高大應著,「阿五,阿六,你們各帶一隊進城」。

  兩名親衛聞言立即出列,隨軍進城。

  龐氏兄弟並不知道高沖和劉衍昌在角落說了什麼,但見劉衍昌灰溜溜的退出博白城,便以為是高沖給他龐氏撐腰了,龐孝泰揚眉吐氣,只顧興奮的招呼著人馬入城。

  眾人見到這一幕,也是各有所思。

  田陽明好奇的問道:「經略,你給龐氏出頭了?」

  高沖眉頭一挑,「為什麼這麼說?」

  「那他們……」,田陽明愣愣的指了指進城的人,再看看劉衍昌所部遠去方向。

  「我什麼也沒做」,高沖很是誠實的說道:「只是勒令劉衍昌換防,僅此而已」。

  田陽明顯然有些不相信,嘟嘟囔囔的不知道在嘀咕什麼。

  唯有裴行儉從頭到尾觀察細緻,有些遲疑的問道:「師父,劉衍昌似乎自始至終堅持認為龐氏是叛逆,他好像對姜州平叛的詳情並不清楚?」

  高侃聞言也是點點頭,「我也有這種感覺,劉衍昌一副有恃無恐,大義凜然的模樣,從心底認為他殺白州司馬龐大紀,進駐博白城,這是在進行平叛,那他一定是不知道龐氏兄弟在姜州的所作所為了」。

  高沖很是滿意的點點頭,「說的不錯,在劉衍昌心底,龐氏就是叛賊,他甚至以為他會受到朝廷褒獎,你們繼續說」。

  一直沒有說話的薛仁貴忽然好像是明白過來,眼睛一亮,直說道:「然後師父勒令他退出博白城,他也照做,但其心底極有可能認為師父是跟龐氏是一夥的?」

  高沖沒有說話,鼓勵他繼續說下去。

  「所以劉衍昌極有可能上書朝廷,誣陷師傅私通叛賊」,薛仁貴一語道破事實真相。

  高衝擊掌贊道,「不錯,仁貴進步很大」。

  事實上這一點也是高沖在劉衍昌搬出南陽劉氏的時候才想到,劉衍昌同樣自持大義,有恃無恐,他就一定會給自己身上攬功,站在劉衍昌的角度,他是忠於朝廷,表述事實。

  而他所認為的事實就是龐孝泰響應寧道明反叛,然後又跟經略使膠在一起。

  不得不說,劉衍昌還是有些聰明,他一沒誣告,二沒憑空捏造,他只是對姜州一事真不知情。

  如果龐孝泰真的是叛黨,那將給高沖扣上結交叛黨的罪名。

  只是高沖早在越州時,便將平定寧道明的詳情經過,一五一十的上報朝廷,如果劉衍昌再次上報龐孝泰是叛黨的話,無異於自取其辱。

  想明白這其中關節,眾人心中佩服不已。

  好半晌過後,田陽明也是反應過來,嘖嘖稱讚道:「經略你可真壞,就在這揣著明白裝糊塗,那劉衍昌如果稀里糊塗去向朝廷上書,將立功的龐氏打成叛逆,便有破壞漢僚和諧之嫌疑,然後不知死活的誣陷你結交叛黨,這……這完全就是自尋死路啊」。

  田陽明拍著腦袋驚愕笑道。

  身旁的悶不做聲的突地謹偷摸看一眼高沖,也是出聲道:「然後劉衍昌肯定會因此觸怒聖人,定有責罰,師父你這就是變相的給龐氏兄弟出頭了」。

  龐孝泰在姜州東羅城及時醒悟,暗中和盧南結盟,然後配合詐城,夜破封山城,這些事並未外傳。

  一是因為姜州地處深山,僅有三縣,本就道路閉塞,消息不通。

  二是因為平叛事宜,官府有意封鎖,畢竟朝廷旨意還沒下達,具體有些事情不好定論。

  也正如田陽明所言,高沖什麼也沒有做,只是依照規定,勒令水鳴府兵回防,交出城防,只做這一件事,其他的事便只有等劉衍昌他本人去做。

  當然,高沖對於白州劉氏也留有後手,那就是威風衛那一隊人馬。

  進駐博白城,對於龐氏來說,不僅僅是重新奪回城池的掌控,更是奪回城中的諸多產業。

  回到刺史府,昔日親近龐氏的人,有些慘遭殺害,但更多的人是本地豪族,見風使舵,及時投效劉氏得以保全,現在見龐氏再次回歸,驚愕之餘也只得再次登門謝罪。

  龐孝泰的生性仁善,對於那些州縣屬官既往不咎,再次啟用,得以迅速接管博白城。

  待安頓下來後,高沖覺得他不應該繼續前往廣州了,寧道明反叛之事必須要有結果,否則太多東西不好定論,包括其他人的功績,當即決定在博白城暫留數日,以等候長安的旨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