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從招撫到平叛

  第563章 從招撫到平叛

  …

  聽見兄長的話,龐孝節也是非常無奈。•

  只憑這短短几句對話,便可以看出龐孝泰的性格。

  一會兒說寧氏勢大,難以徹底剿滅;一會兒說朝廷坐擁天下,小小寧氏難以抗衡。

  可見龐孝泰完全沒有主見,只是隨他人看法而動搖個人的觀點。

  「大哥,寧氏再怎麼強橫,也只是困居嶺南這一隅之地,現在高經略代表朝廷坐鎮嶺南,寧氏若繼續這般無禮不恭,遲早生禍。

  突厥那般強盛,二十萬大軍壓境,結果如何?高經略略施小計,便將其逼退,寧氏比之突厥如何?」

  龐孝節在一旁鄭重其事的問道。

  龐孝節一怔,毫不猶豫的說道:「那自是不如」。

  「突厥頡利可汗何等人物,他都鬥不過高經略,你憑什麼以為寧長真這個將死之人可以全身而退?」龐孝節繼續追問道。

  「將死之人?」龐孝泰只聽到這四個字,「什麼意思?」

  龐孝節看看左右,附耳說道:「據可靠消息,寧長真身體不行,恐離大去之日不遠矣」。

  「什麼?」龐孝泰猛然色變,「這怎麼可能?」

  寧長真威壓嶺南數十年,白州龐氏自龐孝泰的爺爺輩便是依附於寧長真,聽到這個消息還真是把龐孝泰給震驚到了。

  「怎麼不可能」,龐孝節言辭鑿鑿的正色道:「人生七十古來稀,那寧長真多大年紀了,快八十了吧,不死還能活幾年。

  寧長真一死,你覺得寧洄藻還能抵抗高州馮盎和瀧州陳龍樹?更何況還有高經略在後面,我實話跟你說吧,大哥你若是繼續瞻前顧後,畏首畏尾,遲早會給龐氏帶來禍端,朝廷……容不下三心二意之人」。

  聽得這話,龐孝泰身子一顫,直接瞪眼道:「屁話,我對朝廷忠心耿耿,絕無二心」。

  龐孝節沒有理會,只是定定的看著他。

  龐孝泰迎著龐孝節的目光,只是搖頭一嘆,「二郎你還年輕,不知道寧長真的手段,我家三代依附於寧氏,若是寧氏不死,等朝廷大軍退去後,寧氏豈能輕饒我家」。

  「那就徹底把寧氏打死,甚至於取代寧氏」,龐孝節一拍案桌,怒喝道:「總之一句話,朝廷,高經略,不會再容許大哥你做那糊塗事,一旦再犯,則罪同謀逆」。

  龐孝泰沉思良久,繼而深深地看一眼龐孝節,「便依二郎之意,如果開戰,龐氏全力……平叛」。

  說出這句話後,龐孝泰只覺得渾身一松,然後疲憊的揮揮手,「下去整軍吧」。🎀ൠ ❻❾Sⓗ𝕌X.co𝓜 🍭🐉

  龐孝節拱手一拜,轉身離去。

  營房裡,龐孝泰一人獨坐,良久,只是臉上泛起苦澀,手中把玩著白州刺史的印紐,輕聲呢喃道:「只知我優柔寡斷,殊不知當家不易啊,左右逢源,也是左右為難啊」。

  龐孝泰絕對是一個合格的刺史,一個合格的大酋長,他所做的一切全部是為了白州安定,但他或許不是一個合格的臣子,不是一個合格的將領。

  他沒有野心,沒有心思稱王稱霸,也沒有心思去加官進爵,只想使得白州穩定繁榮。

  朝廷勢大,寧氏何嘗不強,嶺南這個地方,千百年來便是實行羈縻之策,龐孝泰看得很透徹。

  別看現在寧氏對朝廷不敬,但是一旦寧氏表示臣服,繼續上貢稱臣,欽州,以及嶺南西部,依舊是寧氏稱霸,到時候朝廷依然承認寧氏的地位,甚至會對寧氏家主加官進爵,這就是羈縻之策。

  朝廷,需要的不過是一個面子而已,龐孝泰可以斷定,一旦寧長真上表臣服,朝廷一定既往不咎。

  到那個時候,白州龐氏將何去何從,如何應對來自於寧氏的打擊報復,龐孝泰很是憂慮。

  至於龐孝節的意思他很明白,左右逢源乃是大忌,但他何嘗不是左右為難,他是家主,他是白州俚僚的大酋長,他是白州的刺史,他顧慮的不僅是現在,更有將來。

  既然二郎如此表態,那便陪他豪賭一把,拼盡全力把寧氏打殘,若真有高州馮氏和瀧州陳氏相助,或許真能實現。

  龐孝泰心底已經打定主意,他雖是優柔寡斷,但那是面對親族生存的問題,不得不慎重。

  現在既已決定,那便殊死一搏,畢竟他龐孝泰可以坐穩白州大酋長之位,不僅是因為他性格寬仁,受人尊敬,更重要的是他這一身勇力。

  龐孝泰心神通明,念頭通達,當即起身,「來人,著甲」。

  片刻後,頂盔貫甲,腰懸橫刀的龐孝泰大步走進營中,看著整軍備戰的白州僚兵。

  龐孝泰登上將台,朗聲笑道:「兒郎們,這次倒老帶你們建功立業,等回到白州,暢飲三日」。

  倒老便是俚僚對於大酋長的稱謂。

  一眾僚兵紛紛拍著胸脯呼喊,戰意高昂。

  唐高宗龍朔二年,二月,高句麗,蛇水之畔,大雪紛飛。

  來自嶺南白州的五千僚兵,全軍覆沒於此。

  白州刺史、僚兵大酋長龐孝泰率領十三個兒子戰死沙場,壯烈殉國,何其雄壯。

  現在的龐孝泰同樣可以。

  老實人一旦發怒,要不你跪下,要不我躺下,或許便是如此。

  世人皆說龐孝泰怯懦柔順,可他偏偏滿門忠烈。🌷♡ ➅❾Şђย𝕏.匚o𝓂 🍔👌

  白州、南合州兩州兵力,再加上高沖的經略府衛隊,合計一萬三千人,從安昌縣出發,直奔合浦縣。

  一路上,高沖已經看出龐孝泰的變化,先是給人感覺是小心翼翼,就好像學堂里的學生唯恐夫子點名一樣,但如今已是昂首挺胸,一往無前。

  對此,高沖只是會心一笑,對其身後的龐孝節點頭一笑,這龐氏兄弟二人,可堪大用。

  「經略,先前我在合浦時,合浦軍府的統軍莫仲文頗為忠義,屢次協助我安撫僚民,如果寧洄藻拒不配合,或可從莫仲文這裡尋找契機」。

  隊伍行進中,寧純打馬追上高沖,在一旁獻計道。

  「莫仲文……」,高沖微微頷首,「我知道這個人,莫家在越州也是大族,其兄莫伯武,曾是前隋徐聞郡丞,有些文名,聽說是死於海難?」

  寧純面露驚詫之色,大為佩服,他不知道高沖手握嶺南威鳳衛,見高沖對於嶺南各州縣的大族如此熟悉,心裡也是升起一絲絲敬畏。

  外官主政一方,最大的難處便是不熟當地民情,以及當地宗族的勢力分布,尤其是嶺南這等蠻荒之地,可高沖在不知不覺之間,已是對嶺南州縣如此熟知,由不得寧純如此驚詫。

  「經略真是洞若觀火」。

  寧純點頭稱讚道:「正如經略所言,越州以莫氏為最,前隋大業三年,改合州為合浦郡,後因轄縣太多,便析置徐聞郡,以隋康縣為治所。

  莫仲文之兄,莫伯武便是第一任郡丞,後來莫伯武渡海前往珠崖郡時,遭遇颶風,船毀人亡」。

  說到這裡,寧純頗有些感慨,「要說這莫氏兄弟,真是這越州一等一的人物,只可惜莫伯武,文採風流,年僅二十便葬身海底,天妒英才啊」。

  聽得這話,田陽明在一旁驚訝道:「這名叫莫伯武,竟是文採風流?那這莫仲文難道好武?」

  寧純點頭笑道:「正是,兄弟二人,名武者好文,名文者好武」。

  「既然這莫仲文心存忠義,你覺得寧道明還能容得下他?」高沖斟酌一番,便是直接問道。

  寧純頓時色變。

  只聽得高沖繼續說道:「不過莫氏在越州根深蒂固,即便寧道明對莫仲文不滿,或許也不會將他如何,頂多是奪其軍權」。

  「合浦軍府可是上府吧?」田陽明瞪大眼睛,愕然說道:「堂堂四品武官,他敢如此?」

  眾人聽得這話,有些無奈。

  裴行儉翻翻白眼,直說道:「自光兄,寧道明這廝僅憑一州之地便敢起兵造反,你說他還有什麼不敢?」

  田陽明一拍腦袋,咧嘴失笑,「還真是哈」。

  然後打馬上前一把拍在裴行儉的腦袋上,「我跟你師父平輩,你叫我什麼?」

  裴行儉一臉悲憤,「不是你說各論各的?」

  田陽明再次撓頭,「有嗎?」

  「當然有啊」,突地謹立即聲援師兄,「難道叫你自光公不成?」

  「那可不行,受不起」,田陽明忙是擺手。

  眾人見狀大笑。

  田陽明年僅二十出頭,正是性格跳脫的年紀,早就跟高侃四人處得很是熟絡,一行人一路行來,打打鬧鬧的嬉笑怒罵,倒也並不覺得無聊。

  高沖含笑看著,心底已經在暗自思慮。

  越州莫氏,這也是一個嶺南的豪族啊,唐宣宗年間,嶺南第一狀元、中國最年輕的狀元,莫宣卿便是出自嶺南莫氏,莫宣卿高中狀元時,年僅十七歲,一舉成名天下知,從此千古流芳。

  即便寧純沒有提及莫仲文,高沖在收到威鳳衛上報的關于越州莫氏的情報後,也是打算從莫氏這邊尋找突破口。

  其實一路行來,高沖的心已經愈加冰冷,原因無他,只因合浦寧洄藻。

  他作為嶺南經略使,已經在距離合浦縣一百餘里的安昌縣停留一天一夜,寧洄藻不可能不知道,但他始終不來拜謁。

  「還有多遠?」高沖沉聲問道。

  寧純落後一個馬位,同樣也是臉色一斂,「五十里,傍晚可到」。他明白高沖的意思,寧氏這已經非常不友好了。

  五十里,已經距離合浦縣僅有五十里,然而依舊不見寧洄藻的人,欽州寧氏,可真夠強勢。

  「你說我們今晚會不會夜宿城外啊?」高沖忽然失笑問道。

  寧純有些愕然,有些不確定的說道:「應當不至於吧」。

  這時田陽明也湊上前來,聽得這話頓時瞪眼道:「他敢不開城,那就是謀反」。

  裴行儉聞言拍拍他的肩頭。

  「幹嘛?」田陽明回頭一瞪。

  「寧氏,沒有謀反嗎?」裴行儉弱弱地問道。

  田陽明一頓,然後重重點頭,「對,寧洄藻就是附從寧道明謀反」。

  高沖正在沉思,聞言眼睛一亮,忽然抬手拍在田陽明腦袋上,「你這廝提醒到我了,給你記一功」。

  田陽明一臉茫然。

  寧純臉色一白,他明白高沖的意思,「經略,你是打算直接攻城?」

  「為什麼不呢?」高沖冷冷笑道:「先前本打算看他姿態,再做處理,但是現在他已經擺出陣勢來了,何必再去假惺惺」。

  說到這裡,高沖看一眼眾人,正色說道:「原越州刺史寧道明謀逆作亂,已於姜州伏誅。

  然越州諸縣仍陷於賊手,現本官親率平叛大軍,兵發越州,平叛剿賊」。

  龐孝泰臉色瞬間凝重,微微失神後便是鄭重應諾。

  寧純略一遲疑,張張嘴終究是不知道說什麼,拱手應諾。

  原來出兵越州,只是招撫失地,進行戰後安撫,現在則是平叛剿賊,意義完全不同。

  已經直接將進駐合浦縣的寧洄藻視作叛賊,從招撫變成平叛,這其中的意義可是天差地別。

  終究是將這叛逆之罪,從寧道明個人層面上升到欽州寧氏,因為寧洄藻是寧氏嫡長子,更是欽州刺史。

  在一定程度上,寧洄藻便代表著欽州寧氏。

  「經略」,龐孝泰忽然近前來。

  龐孝節心裡一顫,定定的看著兄長,唯恐龐孝泰再犯糊塗。

  但是龐孝泰既然心意已決,便是不再更改,這種性格的人平日裡畏首畏尾,但若是認定一件事,那便是死犟死犟。

  龐孝泰注意到龐孝節的眼神,只是頷首一笑。

  「既要討伐寧洄藻,那欽州方向不可不防,經略可傳令邕州、淳州等地,向欽州方面進軍。

  此舉一來可以確認各州之心,二來可以震懾欽州寧氏」。

  龐孝泰對著高沖拱手說道。

  然後話語一頓,看一下寧純,便是誠懇說道:「實不相瞞,我白州龐氏,三代依附於寧氏,其久據欽州,威壓嶺南,各州俚僚無不臣服,若是冒然進攻寧洄藻,唯恐逼反各州俚僚。

  寧長真遠非寧道明可比,一旦寧長真宣布反叛,必將擴大戰端,禍及各州百姓。

  此乃孝泰肺腑之言,望經略明察」。

  說完之後,龐孝泰便在馬背上深深一拜。

  高沖頗為感慨,控制戰馬靠近,伸手將其扶起。

  「安誠金玉良言,我豈不知」,高沖拍拍龐孝泰的手稱讚道:「我這便安排」。

  轉身便對薛仁貴吩咐道:「傳令,欽、邕、淳等州,各軍府未得經略府調令,不得出境」。

  龐孝泰,字安誠。泰者,安也;誠,信也,當真是字以表德。

  龐孝泰建議各州向欽州進軍,但是高沖覺得有些不妥,便稍加改動,各州府兵,不得出境。

  因為高衝心底相信,依寧長真老奸巨猾的性子,他絕不敢全面開戰。

  當年中原大亂,高沖前來嶺南招撫,見馮盎歸附後,寧長真立即歸附,唯恐馮盎藉助朝廷之勢打壓寧氏。

  現在情形更甚當年,大唐一統天下,高州馮氏、瀧州陳氏全部臣服,寧長真如何敢全面開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