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臣有本劾奏

  …

  當高沖回到府上後,高君雅獨自一人坐在前廳品茶。★😝 6❾Ⓢ𝔥𝔲x.ᶜoᵐ 🍬🐙

  高雄正在院中踱步,見高沖回來,立馬上前,拉著高衝來到一邊。

  「郎君,你是不是惹阿郎生氣了?」高雄眼睛小心翼翼的撇向前廳,低聲說道:「郎君回府後便坐在前廳,還不讓任何人靠近服侍」。

  對此高沖早有心理準備,只是負手笑道:「無妨,還敢毆打朝廷命官不成」,說著便是抬腿走向前廳。

  高雄在後面目瞪口呆。

  來到前廳,高沖便是笑呵呵的給父親添茶,「夜深了,阿耶怎不去歇息啊」。

  高君雅看了看高沖,只是淡淡說道:「說說你那個市舶司」。

  高沖一愣,「阿耶你不生氣?」

  高君雅一頓,神色有些古怪,「我為何生氣?」

  高沖喉嚨滾動,乾笑道:「阿耶你不怪我擅作主張,請設市舶司?」

  高君雅端起茶杯,搖頭輕笑道:「你也是三品大員,自有你的政見,我為何要怪你」。

  高沖愕然。

  高君雅揮揮手,並沒有過多解釋,若有所思的說道:「你打算在嶺南徵收海上交易的商稅?」

  儘管高沖當時只是簡單的三言兩語,但是高君雅差不多可以從言語間聽出一些端倪。

  高沖直點頭,然後再把跟李世民說的那一套言辭複述一次。

  「阿耶,海上貿易乃是暴利,現在並沒有相應的制度去規範海上貿易,國庫窮得叮噹響,而那些海商賺得盆滿缽滿,真正的富可敵國,沒有這樣的道理啊」。

  高君雅聽得直點頭,只是皺眉說道:「嶺南蠻荒之地,那些海商素無管教,你若冒然推行市舶司,定將受到百般阻撓,甚至危及自身」。

  高沖聞言不以為意,只是一字一句的鄭重說道:「文臣不愛財,武將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高君雅正在品茶,聞言一頓,緩緩放下茶杯,反覆呢喃這句話,眼中閃過一絲神采,「不錯,這句話言簡意賅,值得推崇」。

  高沖咧嘴一笑,繼續說道:「到時候肯定有些見不得人的手段,我也無所畏懼了」。

  對於高沖這種無畏困難的精神,高君雅還是非常欣賞,直點頭贊道:「你心裡有計劃便好,為父也不過多干涉」。

  等高沖走後,高君雅沉思良久,來到書房,便是潑墨提筆。

  「文臣不愛財,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高君雅很是滿意,自顧自點頭贊道:「明日便懸於政事堂,可作百官綱領」。ඏ🍧  ☺👮

  從此,這句格言便成為政事堂的門聯,也伴隨著貞觀第一任首相高君雅傳奇的一生,流傳千古。

  書房裡,高沖奮筆疾書,奏疏已經寫滿足足三五頁,手中依舊揮毫不停。

  高沖對於市舶司並不陌生,以前專門有過了解,基本的行政框架也很簡單。

  在高沖的設定里,市舶司暫時隸屬於戶部。

  現在戶部下轄四司,即戶部、度支部、金部以及倉部,現在另設第五司,即市舶司。

  五司以及職能分別如:

  戶部司主管戶籍民政;

  度支司主管財會預算;

  金部司主管錢物出納;

  倉部司主管糧食出納;

  新設的市舶司則主管朝貢海貿。

  基本全部照搬六部官制,唯獨將市舶司主官改為市舶使,位列從五品,地位等同於戶部下轄的戶部郎中、度支郎中等職位。

  倒也沒有特殊原因,只是高沖覺得市舶郎中太難聽了。

  至於市舶使其下,設置市舶員外郎二人、市舶主事四人,這便是九品以上的職位。

  在主事其下,另有流外官,其中流外一等的令史十五人、流外二等的書令史三十四人,另有主符、主節等流外的吏員若干,基本參照其他四司來設置。

  現在的戶部尚書是杜如晦,性格和善,高沖與之交好,倒也並不怕將市舶司按在戶部名下會受干涉,主要是因為現在的戶部實在是太窮了,杜如晦每日抓耳撓腮的愁錢愁糧,市舶司既然是賺錢的部門,那自然是先安置在戶部最好。

  不過高衝心里的長遠規劃,市舶司未來肯定是單獨出來,他不會重農抑商,也不會重商抑農,現在的生產力並不足以大力發展商業。

  直白一點來說,現在人口太少,荒地太多,生產力低下,糧食產量嚴重不足,若是高沖不顧實際情況,大肆鼓吹商業,那無異於自尋死路。

  歷朝歷代,不乏明君能臣,他們自然也可以看出商業存在的積極作用,但是他們為什麼沒有大力推行商業,而是一直重農抑商,很大一部分原因便在於糧食。

  在這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情況下,農業生產直接關係到國家興衰和百姓生存,這一點不容疏忽。

  另外也有其他很多原因,比如商人不事生產,流動性大,不利於統治管理;商人重利,囤積居奇,不利於民生保障等等。

  所以高沖提議設市舶司,發展海貿,也不是毫無底線的鼓吹商業。

  高沖埋頭苦幹,不知不覺已到深夜。

  李秀婉端著一碗羹湯進來,小心翼翼的放在一邊,輕聲道:「郎君,夜深了,喝一碗羹湯暖暖身子吧」。★😳 ❻➈𝔰𝒽𝓾Ж.cㄖ𝐌 🍓🐜

  高沖回過神來,揉揉手腕,「娘子你還沒歇息啊,什麼時辰了?」

  李秀婉無奈笑笑,「已過丑時了」。

  「這麼晚了」,高沖有些意外,沒想到已經下半夜了,當即抓起晚來咕嚕嚕一飲而盡,「娘子快去歇息吧,我馬上就好」。

  只是李秀婉並沒有離去,只是默不作聲的在一旁給高沖煮茶。

  良久,等高沖擱筆之後,李秀婉這才上前問道:「郎君,你是不是又要離京?」

  高沖一頓,不知道說什麼好,將李秀婉摟在懷裡。

  李秀婉見狀頓時眼睛一紅,直說道:「這一次能不能帶上我,我自去向聖人懇求,你去何處我就去何處」。

  高沖聽得有些難過,只得嘆道:「這一次……真不能帶上你,娘子放心,等我穩定下來,一定考慮接你過去」。

  自成婚以來,高沖先後去河東、洛陽、荊楚、嶺南、黔中等地,夫妻二人真是聚少離多。

  如果是去一般地方,高沖還真考慮將妻兒接到身邊,對於現在的大唐官員來說,可沒有什麼「質子」的說法,很多官員外放履新,便是將家人帶在身邊。

  只是高沖這一次即將前往嶺南,設置市舶司是一個得罪人的差遣,到時候一定會有一定的危險,將妻兒帶在身邊實在是不便。

  聽得高沖這樣說,李秀婉只是心中苦楚,但她知道高沖的脾性,一定是思慮全面,當下里也沒有再勸,只是緊緊抱著高沖。

  不多時,書房的燭光突兀熄滅,本是用作短暫休憩的軟榻上承載著它不該承受的重量。

  翌日天不亮,高沖一臉疲憊,向來習慣騎馬入宮的高沖這一次死皮賴臉的擠進高君雅的車裡。

  見高沖抱著一本厚厚的奏疏直打瞌睡,高君雅不作他想,伸出手來將奏疏取過來,只這分量便是不輕。

  「看來你昨夜是用心了」,高君雅看著厚厚的奏疏點頭道。

  「嗯~」。高沖靠在車廂上,閉著眼睛,迷迷糊糊的應著,「不僅用心了,還走腎了……」。

  「什麼?」高君雅並沒有聽清楚。

  高沖一個激靈,伸出衣袖擦擦不存在的哈喇子,直說道:「沒什麼,我說沒睡好,有點走神了」。

  「莫要庭前失儀」,高君雅打量一下高沖叮囑道,然後低頭閱讀奏疏。

  高沖的奏疏即便不在庭前呈上,從尚書省遞上摺子的話也是需要經過高君雅這位尚書左僕射的手,畢竟六部隸屬於尚書省,所以高君雅提前閱覽奏疏,也並不算違制了。

  一路進入承天門、西閣門,再穿過延明門便到兩儀殿前。

  今天是日常朝參,僅是在京的五品以上官員參加,並沒有像朔望朝那樣烏泱泱的全是人。

  各自打招呼行禮過後,便在監察御史的率領下進入兩儀殿。

  今天負責排班的正是高季輔,等巡視高沖面前,高季輔微微腳步一頓,眼神示意高沖看向左前方,並沒有開口說話,便是繼續往下排班。

  高沖尋著高季輔的提示看去,只見御史大夫杜淹正在閉目假寐,前後無一人靠近,孤零零的很是顯眼,可見杜淹的人緣。

  這時,戶部尚書杜如晦坐到高衝下首,側身靠攏,低聲說道:「御史台將發難於你」。

  高沖眼睛一眯,微微頷首,看來李世民已經做好安排了,動作真的快,一夜之間便是安排妥當,更讓高沖驚異的是高季輔和杜如晦二人的消息竟是如此靈通。

  今日高衝起的晚了一些,看來這些人早上都起得很早,早已經在殿外廊道下有過提前溝通了。

  各人有各人的圈子,高季輔本來就是御史台的人,知道消息不足為奇,而杜如晦跟叔父杜淹速來不合,竟然也知道,這就非常有趣了。

  實際上高沖等外人有些事情並不清楚,杜如晦雖然跟叔父杜淹因為舊事產生間隙,但是小一輩的人依舊是保持來往,畢竟大人之間的仇怨跟小一輩無關。

  杜淹有兩子,長子杜敬愛去年出仕,起家左監門衛校尉,今日正好在宮門執勤,遇到杜如晦便是跟他提起此事。

  杜敬愛不喜文事,便門蔭從軍,對於軍事極其熱愛,昨夜他聽聞父親要彈劾高沖,原因竟是因為高沖的四面埋伏之計頗多紕漏,導致延州數千民眾傷亡。

  這個理由讓杜敬愛感到非常不可思議,突厥舉國南侵,作為兵部尚書的高沖制定這個引敵入瓮、四面埋伏之計,逼退突厥二十萬大軍,這在好武的杜敬同看來,便是天大的功勳。

  然而父親竟然抓住那一點所謂的紕漏來彈劾高沖,當他表示不解甚至反對時,父親杜淹只是搖頭一笑,並沒有跟他解釋。

  值得一提的是高沖的妾室韋珪有一個堂妹,名叫韋茗華,乃是歷史上有名的淑女,嫁給了杜敬愛的弟弟,也就是杜淹的次子杜敬同,韋茗華性情溫柔,婉淑恭謙,憑藉賢名受到朝野上下的尊崇,李世民下旨褒獎,封爵襄武郡君。

  女子憑藉名望而封爵,這可不是一般的人物,翻遍史書,也是極其罕見。

  隨著高季輔唱班,禮官就位,李世民在殿後早已經吃飽喝足,負手來到殿前,目光掃視一眼眾臣,只在杜淹面前稍作停頓,這一幕也被有心人看在眼裡。

  高君雅作為首相率先稟報一些尚書事務,大概也就是先前頒布的一些政令的實施情況,簡而言之便是對之前的工作進行簡單匯報。

  隨著高君雅回到座位,早已等候多時的杜淹直接出列。

  「陛下,臣御史大夫杜淹有本劾奏」,杜淹當年那也是著名美男子,風度翩翩,即便現在年老,那一言一行,極具儀態。

  李世民面無表情,手也不抬,倒是顯得對杜淹並不熱絡,唯有高衝心底鄙夷,杜淹就是李世民手中一把刀而已。

  「臣感念天恩,忝居御史台,自當捨身以報,乞賜聖斷,陟罰臧否……」,杜淹挺直腰板,一字一句的說道。

  然而說到一半,李世民便是眉頭一皺,打斷杜淹的話,直接說道:「時間緊迫,大夫可說重要之處」。

  杜淹愕然,幽怨的看一眼李世民,便是直接轉身看向高沖,「臣彈劾兵部高尚書,謀劃疏漏,致使延州民眾傷亡數千,陛下賞罰分明,自當明斷」。

  此言一出,那些不明真相的人頓時一臉驚詫。

  這……御史大夫莫非是糊塗了,這算是什麼罪過,逼退突厥二十萬兵馬,高沖不僅無罪,還有大功啊。

  瀘州都督、宿國公程知節第一個跳出來。

  「杜執禮,你瞌睡還沒醒吧,說什麼胡話,若不是攸之妙計,你去打退突厥兵馬?」

  年前突厥南侵之時,利州都督、義安王李孝常密謀反叛,但威鳳衛提前察覺,在京的右武衛將軍劉德裕等人立即逮捕,而李世民在乎影響,便密令益州大都督、酇國公竇軌在李孝常入蜀後將其擒殺。

  李孝常自以為計劃周密,外有利州、滑州等地策應,內有巡防宮禁的劉德裕、值守殿門的長孫安業等人行動,一定可以完美的完成任務,實行兵變,結果沒想到他一入蜀就被竇軌的伏兵斬殺。

  李孝常死後,還是引起一些反應,他在利州時,籠絡僚人支持,現在李孝常一死,僚人驚懼,便起兵反叛。

  劉德裕是右武衛將軍,也是程知節這位右武衛大將軍的副將,同是瓦崗舊將,負責巡防宮禁這等重要任務,竟是密謀叛亂,程知節多少受到一些牽連。

  李世民自然是信任程知節,也不捨得嚴懲,便將其外放為瀘州都督,兼瀘州刺史,使持節,都督瀘、容戎三州諸軍事,負責鎮壓僚人叛亂。

  另外還額外賞賜絹二百匹、御服腰帶一條,正月一過,程知節便將啟程前往巴蜀瀘州。

  程知節本就混不吝的脾性,現在即將外放,更是不將杜淹這位御史大夫放在眼裡,直接當面懟回去。

  回家太晚了,來不及檢查校隊,兄弟們如果看到有錯別字的話請評論出來哈,我馬上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