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立威,拜將

  第540章 立威,拜將

  …

  李世民以身作則,主動廢除私庫,以節省開支,這讓那些暗戳戳計較官位食邑的人心裡頓時有些進退兩難。¸,ø¤º°`°º¤ø,¸ ➅9𝕊HUⓍ.C๏ᗰ ¸,ø¤º°`°º¤ø,¸

  如果在這個時候提出異議,表達不滿,那是不是有些過分,畢竟連皇帝都已經做到這個地步,你身為臣子,再來計較個人得失,未免有些太不曉事了。

  但高沖遠遠看見李神通陰沉的臉色,他知道李世民終究是高估了某些人的覺悟。

  果不其然,正當眾臣觥籌交錯,推杯換盞的時候,李神通冷哼一聲,舉起酒杯一飲而盡後,竟是不顧禮節,將酒杯投擲在地上。

  「陛下,臣有話說」,李神通也不起身,只是盯著前列的房玄齡等人說道,那裡是宰相的位置。

  李世民臉色一沉,緩緩將酒杯放下,淡淡說道:「可是這酒水不如叔父的意?」

  李神通向來驕矜自滿,聞言便是梗著脖子沉聲道:「非是酒水,臣只對封賞不滿」。

  「阿兄,你醉了」,一旁的襄邑郡王李神符臉色大變,急忙起身撿起地上的酒杯,上前寬慰道。

  李神通、李神符是嫡親兄弟,兄弟二人幼年喪父,李神通年長數歲,頗有擔當,秉持長兄如父的原則弟弟撫養長大,成人後的李神符對待兄長極其恭謹,深受時人讚頌。

  李神符這人性格敦厚,歷史上對他的評價便是「少於威嚴」,兄弟二人的性格可謂是迥然不同,哥哥驕傲自滿,從不正眼看人,弟弟則是謙遜謹慎,待人和善。

  李淵起兵時,李神通逃至鄠縣起兵響應,而李神符失陷在長安,留守長安的前隋刑部尚書衛玄將其抓捕入獄,嚴刑拷打,李神符差點死在獄中。

  大唐立國後,李神符深受李淵信任,爵封襄邑郡王,先後擔任并州總管、太府卿、揚州大都督等要職。

  在揚州期間,李神符寬於待人,親自出面收容難民,深受百姓讚譽,可以說李神符也是宗室賢王之一,只不過李神符的軍功沒有李孝恭等人顯赫而已。

  見兄長竟在這種場合,當眾發怒,給皇帝難堪,李神符心裡很是驚慌,只是李神通用力揮袖,掙脫李神符的勸說,徑直走到殿中。

  「陛下需知,前隋無道,太上皇起兵晉陽,臣在鄠縣冒死響應,於關中首倡義兵,迎義軍入關,後受太上皇信任,數次掛帥,東征西討,於國家有大功。

  而房杜之流,不過捉刀弄筆之輩,僅於帳中伏案執筆,不曾軍陣搏命,何以功評第一?何以位居我上?」

  李神符聞言大駭,急忙拜道:「陛下,臣兄酒醉失言,萬望陛下恕罪」。♬💢  💘♧

  「襄邑王叔請起」,李世民看向李神符,臉色溫和的說道:「叔父安心,朕定會公允處理」。

  李神符聞言拜謝起身,惴惴不安的看著李神通。

  只見李神通臉色漲紅,胸膛起伏,可見其怒氣,不過他並不懼怕,他是李世民的堂叔,輩分在此,李世民不敢對他如何。

  只是李世民看過來的眼神竟使得李神通心裡一突。

  李世民面無表情,緩緩笑道:「看來叔父深受委屈啊」。

  李神通只是冷哼一聲,盡顯傲慢。

  其餘諸臣只是默然看著,這是宗室皇親的事,外臣無權置喙,房杜二人面不改色,只是靜靜地恭聽。

  實際上李神通如此傲慢,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跟李世民的私交不錯,李世民幼時便是常跟李神通親近。

  李世民尚是秦王的時候,便是經常夜宿淮安王府,出征時,也經常將秦王府的相關事宜委託於李神通,所以李神通相信這個侄兒不會將他怎樣,畢竟他只是表達不滿而已。

  「叔父且先息怒,聽朕與你分說」,李世民終究是給這位叔父一些體面,身手說道。

  李神通並非是不知好歹,氣呼呼的回到座位上,將酒杯重重一頓,李神符見狀忙是給兄長添酒,李神通一飲而盡,直盯著李世民。

  高沖見狀心裡直呼霸氣,這位淮安郡王不愧是豪俠出身,年輕時候的李神通在關中便是輕財重義,喜遊俠,好交友,在關中綠林上也是頗有名聲。

  「前隋末年,義旗初起,叔父雖於鄠縣首舉義兵,蓋因自謀脫禍也,是也不是?」李世民看著李神通淡淡笑道。

  李神通臉色一怔,深吸口氣沒有反駁。

  李世民這話幾乎直接推翻他的最大功績,但卻令人無法反駁。

  當年李淵在晉陽起兵,消息傳開,前隋刑部尚書衛玄立即抓捕李氏族人,李神通正在城外行獵,聞訊直接逃亡到鄠縣南部的深山藏匿,甚至連弟弟李神符都沒來得及通知,以至於李神符入獄,這一點使得好顏面的李神通臉色羞紅。

  只聽得李世民繼續說道:「至於東征西討……

  竇建德割據山東時,叔父掛帥征討,結果如何?全軍覆沒,累及同安姑母一同被擒;

  劉黑闥再起煙塵,叔父戰於饒陽,結果如何?望風而走;

  徐圓朗為禍淮泗,叔父與英國公李世績、管國公任瑰聯兵討伐,結果又如何?無功而返。

  玄齡等人,運籌帷幄,總領軍務,其功勳有目共睹,於社稷有大功,論功行賞,何不能位居叔父之上?

  叔父,伱是皇親宗室,朕自然親近,固然不會吝嗇封賞,只是國家官位,絕不可徇私濫封,更不可因此傷及功臣之心,朕之苦心,望叔父體察」。→

  眾臣聞言紛紛低頭不語,氣氛很是凝重。

  李神通呼吸聲漸漸粗重,臉色通紅,他很想反駁,可是偏偏他找不到理由,李世民所言,件件屬實,毫無虛假,這讓他心中屬實憋悶。

  李神通向來自詡是國家功臣,可是李世民一件件、一樁樁的剝開他的履歷,赫然發現,他好像真沒有拿得出手的功績。

  鄠縣起兵?那是因為躲避隋軍抓捕,不得已而自保。

  三次領軍征討,一次全軍覆沒,一次大敗而逃,一次無功而返……

  這讓李神通的臉上火辣辣的疼,他感覺眾臣看他的目光里滿是嘲諷,心高氣傲的李神通羞憤難當,猛然起身,直接離席而走。

  「兄長……」,李神符心裡恐慌,急忙拜道:「兄長無意冒犯,陛下恕罪」。

  「無妨」,李世民含笑說道:「淮安王叔醉了,叔父自去照料吧」。

  「謝陛下」,李神符拜謝過後便是追趕李神通。

  高衝心里嘖嘖讚嘆,李世民真狠,這便是帝王之心嗎?面對昔日親近的叔父,揭起傷疤來竟是毫不手軟。

  李神通算是徹底結束他的仕途了,這倒並非是李世民記仇,而是經此一鬧,心高氣傲的李神通也沒有顏面再待在朝堂上了。

  這也是李世民的立威手段,儘管對李神通有些殘忍,但是可以有效的震懾一些有心人,面對關係親近的叔父尚且如此?你覺得你能比淮安王?

  果不其然,接下來的宴會無比融洽,其樂融融,再也沒有人表示異議。

  只有一個備受打擊的李神通,回到府上後,便是閉門不出,從此,這位開國郡王徹底隱退,只醉心於酒色,在生育十一個兒子後,於貞觀四年黯然病逝,年僅五十四歲。

  他的十一個兒子之中,唯有長子膠東郡公李道彥和八子梁郡公李孝逸成就最大。

  李道彥鎮守岷州,多次擊退吐谷渾入侵,頗有戰功;李孝逸同樣長於軍事,多次抵禦吐蕃名將論欽陵入侵,並平定徐敬業叛亂,因功進爵吳國公。

  李神通的離席並沒有占據眾人太多的注意力,畢竟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即便是李孝恭等宗室皇親,也沒有人出面給李神通出面說情。

  在場之人多是人精,已經有不少人隱隱猜出李世民今夜的做法實際是在殺雞儆猴,更直白一點說就是立威,現在來看,這效果相當顯著。

  當夜色漸深,李世民臉色漲紅,起身打著酒嗝說道:「今夜諸卿可盡興?」

  眾臣自是積極附和,只聽得李世民繼續說道:「還有沒有人表示異議?」

  眾臣面面相覷,齊聲山呼:」陛下英明」。

  李世民咧嘴一笑,「既如此,朕便將話提前說明,今夜過後,如若聽見私議,絕不輕饒」。

  眾人再次應諾。

  「今夜過後,願我君臣勠力同心,共興大唐盛世」,李世民高舉雙臂。

  高沖無奈,再次跟隨眾臣山呼。

  李世民見狀很是滿意,「四位相公,兵部,吏部,還有左右武衛、右武侯的留下,其他的散了吧」。

  眾臣聞言告退,高沖若有所思,便在原地不動。

  「走」,待眾臣走後,李世民臉色恢復正常,毫無醉意,「去偏殿飲些清茶」。

  李世民率先起身,一邊走一邊說道:「攸之弄得這個清茶還真是深得我心,尤其是在酒後,飲上一杯,便覺渾身舒暢」。

  程知節背著雙手,邁著四方步,聞言只是撇撇嘴,不以為然的說道:「沒有姜蒜,沒味道」。

  高沖見狀笑罵道:「這等清雅香茗,讓你這渾人品鑑那真是糟蹋了」。

  眾人聽到也都是笑了。

  程知節瞪眼道:「你一個武人要恁文雅作甚」。

  「義貞這話不對,攸之可是朝野名士」,房玄齡笑道:「那許多詩詞可是引得士人交口稱譽」。

  眾人談笑著來到偏殿,李世民回頭一看,便是一頓,失笑道:「倒是忘了一個人,阿難,把侯君集喚來」。

  侯君集應該是還沒有走遠,當內侍上茶時,侯君集便是來到偏殿,他官拜右衛大將軍,但剛剛李世民也不知是有意無意,竟將其給落下了。

  各自見禮入座後,李世民神色一肅,直說道:「阿難,念吧」。

  李世民身後侍立的張阿難從懷中掏出軍報,低頭便是念起來,內容並不多,僅有寥寥幾句話,但是眾人聞言臉色全部沉重。

  來了,突厥來了。

  不出所料,聽聞李世民登基的消息,頡利可汗徵召漠北部落,共計二十餘萬兵力,聚集定襄城,虎視關內,即將揮師南下。

  「各位,先前朕採納攸之策略,收空代北,聚兵關內,現在除河東外,其餘兵力已經抵達京畿,具體如何應對,拿出你們的章程吧」。

  在座諸位全部是肱骨心腹,李世民也沒有端著架子,接過內侍奉上的清茶便躺靠在榻上,以一個舒適的姿勢看著眾人。

  高君雅作為首相,率先發言。

  「陛下,突厥南侵,我等早有準備,是故不必焦慮,兵力既已齊聚京畿,現在選派領軍將領即可。

  至於戰與和,則需視形勢而定,不過臣主張,優先主戰,絕不可露怯於賊」。

  聽到高君雅的話,眾人也是點頭附和,作為首相,他表達的意思便是定下基調,同時也是眾人心底的想法。

  「高相公所言極是,一定不可露怯,不然咄苾老賊只會愈加猖獗」,李世民點點頭,表示同意。

  然後便是坐直身子,目光堅毅的說道:「他要戰,那便戰,他要打到什麼地步,我們就陪他打到什麼地步。

  時間要打多久,我們不做決定,交由頡利去做決定,他們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勝利」。

  高沖率先擊掌喝彩,高君雅等人一愣,瞥一眼高沖,便是跟隨一同擊掌。

  「陛下說的極是」,高沖緊緊攥著拳頭,「他頡利如果執意攻城,那我們拼著關內打成廢墟,也要將他留下」。

  李世民聞言臉色一滯,無奈看一眼高沖,便是搖搖頭喟嘆道:「如此兩敗俱傷,於事何益?」

  「那就要看頡利的了」,高沖沉聲道。

  李世民沉重的點點頭,示意張阿難鋪開關內地圖,沉默片刻,便是直接說道:「玄齡執筆」。

  眾人忙是下座躬身敬聽,張阿難迅速鋪開聖旨,房玄齡蘸墨執筆。

  「右武侯大將軍尉遲恭,拜涇州道行軍總管,領梁州、洋州等漢中府兵,駐兵涇州折墌城;

  右衛大將軍侯君集,拜豳州道行軍總管,領秦州、原州等隴右府兵,駐兵豳州長武城;

  左武衛大將軍秦瓊,拜同州道行軍總管,領絳州、慈州等河東府兵,駐兵同州合陽城

  右武衛大將軍程知節,拜岐州道行軍總管,領商州、金州等山南府兵,駐兵岐州岐陽城。

  其餘諸臣,隨朕坐鎮長安,若頡利兵進京畿,即刻合圍」。

  四人聞言大聲應諾。

  尉遲恭、侯君集、程知節、秦瓊,這四人全部是得力大將,有這四人統領四方府兵,當可無憂。

  並且李世民的安排相當具有針對性。

  如侯君集駐守的豳州,豳州多崎嶇塬峁,地形複雜,利於藏兵,而侯君集便是豳州三水人,熟悉地形。

  還有秦瓊,駐守同州,統領絳州等河東兵馬,河東兵力多在羅士信的絳州都督府麾下,而羅士信視秦瓊如父兄,極其恭謹,一定是全力配合秦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