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封賞功臣(上)

  …

  嶺南,自古以來便是消息閉塞,難於外界通人煙,尤其是在戰亂時期,有心人只需要封鎖道路,便是隔絕於世。🐳♔ 69𝕤Ĥ𝕌x.𝐜𝓞м 👺♬

  欽州都督寧長真雖然率先宣布固境自守,脫離大唐,但是寧長真年老體弱,並沒有進取心,只是按兵不動,固守欽州,並沒有攻打其他州縣。

  越州刺史寧道明野心勃勃,他傳信給南合州刺史寧純,力勸寧純起兵反唐,一起割據嶺南,創建屬於他寧氏的雄圖霸業。

  寧純是寧氏家族之中文化水平最高的文士,他曾遊歷中原,並在高沖同在國子監同學數年,他深受儒家思想薰陶,自認為出自臨淄寧氏,他的祖先是春秋時期齊國名士寧戚,向來以文士自居。

  寧純深知大唐的強大,現在天下一統,人心思定,寧道明割據嶺南絕對是痴心妄想,面對寧道明的招攬,寧純嚴詞拒絕,並決意發兵討伐。

  寧純的父親寧宣曾擔任南梁的定州刺史,武德四年歸附大唐後,李淵沒來得及封賞,寧宣便病逝,而寧宣是前隋欽州刺史寧猛力的弟弟,寧純便是寧猛力的侄子。

  寧道明則是寧猛力次子寧xuan(上面一個虤,下面一個貝)之子,寧道明便是寧猛力的孫子,所以寧道明需要稱呼寧純叔父,儘管寧純年紀比他小。

  寧道明見叔父寧純如此決絕,大怒之下便聯合高州馮暄,二人一同進攻姜州。

  姜州,這個州很年輕。

  武德四年,寧純擔任越州刺史,他善撫流民,引導民俗向化,調和漢俚之間的矛盾,面對山多地少的局面,他便引導民眾開拓荒地,勸課農桑,政績非常顯著,山裡的俚僚出來耕種,後面這個地方的百姓便越聚越多。

  因為山高路遠,屬於三不管地帶,為方便管理,寧純便上書朝廷,請求在這處新誕生的聚集地設置州縣,派遣官吏專門治理。

  這種屬於實實在在的開拓教化之功,李淵大喜,下旨割越州的封山、蔡龍二縣,並領東羅縣、高城縣,以當地的姜山為名,設置姜州,治所設在封山縣(今廣西靈山)。

  寧純可以說是姜州之父,眼見寧道明、馮暄聯軍攻打姜州,寧純大怒,立即領兵馳援姜州。

  新誕生的姜州防守薄弱,寧道明等人一戰擊潰姜州守軍,攻陷姜州,進駐封山城。

  封山城,原來的刺史府里,一陣喧鬧,寧道明高坐主位,懷中摟著一名身材嬌小的女子。

  寧道明端起酒杯一飲而盡,隨意用衣袖擦擦嘴角,便是咧嘴笑道:「要我說,當初就不應該歸附中原,早些反了,我們早些快活」。

  麾下部將聞言大笑,只聽得寧道明繼續說道:「到時候我們把道路封死,中原人一個進不來,這嶺南之地,還不是任由我們快活,何必要聽朝廷的約束」。☠👺 69𝕤Ĥ𝕌𝔁.Ⓒ𝓞Ⓜ 🎈🍮

  一名黑瘦的部將立即舉起酒杯說道:「到時候這嶺南就姓寧了」。

  寧道明聞言更是仰天大笑,非常滿意。

  這時,他的眼睛看向左首邊一名鬚髮皆白的大漢,「馮老大,你怎麼不說話?」

  這人正是馮盎的兄長馮暄。

  聽得寧道明的話,馮暄放下酒杯,看向寧道明,「寧二,你答應我的,馮盎交給我處置,並且不許染指高州」。

  寧道明哈哈大笑,直點頭笑道:「這是自然,成大事者,豈會食言,馮老大你就放心吧,我一定將馮盎親手交給你」。

  說完寧道明舉杯相邀,一飲而盡,眼中閃過一絲鄙夷。

  「談殿正在攻打高涼城,我們何時過去?」馮暄再次問道。

  「不急,談殿在對付你家的蠢貨,我們也要先解決我寧家的蠢貨」。

  寧道明臉色浮現狠辣之色,「先解決寧純,再東進,擒馮盎,破廣州,稱霸嶺南」。

  言辭間完全沒有寧純這位叔父放在眼裡,更是談不上一絲尊敬,至於欽州的伯父寧長真,寧道明似乎是有意無意的避開,並沒有提及寧長真,在他的計劃里,寧長真命不久矣,到時候他就是寧氏下一任家主。

  諸將聞言頓時激動起來。

  長安城,五天時間的預熱,城中百姓的熱情更加高漲。

  臘月十五,望朝。

  天還沒有亮,高沖便是起床梳洗,然後狠狠地吃完兩大碗糖餅,直撐得肚子圓鼓鼓。

  見高君雅也是盡力的往嘴裡塞胡餅,高沖不由得笑道:「阿耶,實在吃不下算了,塞兩個在袖子裡,別給撐壞了」。

  高君雅白他一眼,撿起手邊的絹布擦擦嘴,沒好氣的說道:「如此隆重場面,到時候衣袖裡滾出兩個胡餅,你覺得好看嗎?」

  高沖愕然,繼而捂著肚子哈哈大笑,直笑得直不起來腰。

  他沒有想到一向嚴肅的父親竟是給他來個冷笑話,不過一想想那個場面:萬眾矚目之中,當朝首相領旨謝恩,結果衣袖裡滾出兩個胡餅,那可真是丟人丟大了……

  只怪現在大朝會實在折磨人,現在不過寅時,不出意外的話,這個望朝,封賞功臣,應該會持續到午時,足有三四個時辰,若是不吃飽一些,唯恐體力不支。

  父子二人整理衣襟,出府門之後,高沖便是叉手拜道:「恭喜阿耶,今日榮登首相之位」。

  高君雅只是搖搖頭,看著天穹星月,慨嘆道:「唯恐行差踏錯,便是落個干戈寥落啊」。

  高沖深以為然,這些年他也見過太多人的黯然退場,哪怕是他堅定不移的支持李世民,也是戰戰兢兢。💜💜 ➅9s𝕙Ⓤ𝕏.Ⓒ𝔬m 👺🐳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高沖有樣學樣,負手嘆道:「高處不勝寒,且行且慎行啊」。

  話音落下,高君雅冷哼一聲,「什麼樓塌了,晦氣」。

  高沖摸摸後腦勺,咧嘴笑道:「阿耶說的對,晦氣」。

  父子二人對視一眼,便是各自登車上馬,出坊直奔承天們。

  來到朱雀大街,高沖便是一臉驚詫,只見大街上早已經是人山人海,道路兩邊武侯們竭力的維持秩序。

  高府隨從緊緊護在左右,見高沖一臉驚詫之色,高大齜牙咧嘴的大聲說道:「聽說這幾天陸陸續續有京畿的人都趕過來,城中酒肆客棧都已經爆滿了」。

  「好傢夥」,高沖咋舌道:「失算了,早知道提前開幾家客棧了」。

  高大愕然無語。

  順著朱雀大街,進入朱雀門,穿過鴻臚寺等署衙,進入承天門,沒有兩側擁擠的百姓圍觀,瞬間輕鬆許多。

  高沖迎面遇到長孫無忌,這廝露著兩排牙齒一臉喜色。

  見高衝到來,立即上前見禮,「攸之舅舅有禮了」。

  高沖眉頭一挑,便是打趣笑道:「輔機你這是撿著錢了?」

  →

  長孫無忌聞言一頓,毫不掩飾的笑道:「還沒給舅舅報喜,外甥我也是功評第一」。

  高沖並不意外,直點頭道:「這倒也是意料之中,恭喜輔機了,回頭一定要在英雄樓大擺三天,好好慶祝慶祝」。

  長孫無忌臉色一黑,嘴角直抽抽,「舅舅說笑了,你這都還沒有擺呢?」

  高沖聞言眼睛一瞪,看到高士廉走過來,便是上前見禮,「兄長有禮了,你來評評理,輔機他竟然要我在英雄樓設宴給他慶祝,你說過不過分?」

  高士廉聞言頓時瞪向長孫無忌,「輔機你過來,怎麼回事?你要我們長輩給你慶祝?」

  長孫無忌胖臉漲得通紅,急忙說道:「舅舅你別誤會,我沒這個意思」。

  在高士廉面前,長孫無忌可是不敢造次,繞是當朝國舅也得乖乖低頭。

  正當眾人嬉笑之時,李世民的鑾駕到來,眾人急忙迎駕。

  隨著監察御史的排班,禮官就位。

  承天門內,廣場上,烏泱泱的文武百官,高沖墊腳回望,這可真是文武百官,絕對不下數百人之多,應該稱作文武千官。

  而承天門外,朱雀大街左右兩側的街道上,人山人海,百姓雲集。

  「三省六部九寺十六衛,以及東宮六率,左右春坊主官,隨朕登樓」,李世民也不拖沓,直接吩咐道。

  眾人聞言,有人欣喜,有人羨慕,然而有資格登樓入座的人,也只有這數十位。

  高沖作為大理寺卿,九卿之一,自是可以登樓,在他人羨慕的眼神中,高沖整理衣襟,一本正經的準備登樓,以迎接百官以及百姓的矚目。

  豈料程知節這廝上前一把摟住高沖的肩膀,擠眉弄眼的說道:「攸之兄弟,俺老程這腿腳突然有些不聽使喚,你扶著些」。

  程知節現在官拜太子右衛率,執掌東宮宿衛,右衛率作為東宮六率之一,程知節同樣可以登樓。

  高沖有些詫異,繼而忍住笑意說道:「你該不會怯場吧?」

  「什麼話?」程知節頓時瞪眼道:「俺老程什麼場面沒見過,還會怯場?」

  不過說完之後程知節便是縮縮頭,低聲笑道:「不過外頭的場面還真挺駭人,烏泱泱的,全是人」。

  高沖知道這廝就是來搞怪的,程知節也無視監察御史瞪眼,繼續跟高沖勾肩搭背的登樓。

  來到承天門城樓上,高沖抬眼一看,頓時嘶一口冷氣。

  這時,天色還沒有大亮,只見朱雀大街上,綿延的燈火直至天邊。

  承天門是太極宮的宮門,再往南穿過鴻臚寺、太常寺等中樞官署便是朱雀門,而朱雀門直到長安城南門明德門,足有十里長,這條十里長街,便是朱雀大街,俗稱天街,便是當今世界上最寬、最長的大街。

  承天門上面高大雄偉的樓觀,自前隋時起,便是舉行「外朝」大典的地方。

  城門內,左右衛士夾隊列丈,門外廣場,甲士環繞,依仗排列,千官序立。

  各國使者早早地在此等候,隨著金鼓齊鳴,樂舞並作,李世民緩緩登台。

  時間剛剛好,李世民登台之後,正值清晨五更,隨著承天門上敲響第一聲晨鼓,長安城各座城門對應的大街,街鼓齊聲響應。

  長安城門迎著大唐武德八年臘月十五的第一抹朝陽,緩緩打開。

  這正是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實際上,承天門在前隋稱為廣陽門,李淵登基後,改名順天門,但是李世民登基後,在高沖的建議下,已改名承天門。

  同時,在今年之前,長安城裡響起新的一天的信息是由巡街武侯來呼喊傳遞,稱之為傳呼,也就是用嗓子喊。

  清晨,街上的士兵來回穿梭,扯起嗓門呼喊,新上任的御史馬周覺得如此有失國體,也浪費人力,便建議設置街鼓,由城門郎按照漏刻時間來準時擂動晨鐘暮鼓。

  李世民張開雙臂,迎著朝陽,照耀得身上金光燦燦。

  在禮官的指引下,官員齊聲參拜,城外的百姓紛紛效仿,一時間,聲浪沖天,直擊霄漢。

  感受到這撲面而來的莊嚴肅穆,高沖直覺得心底振奮,熱血奔涌。

  參拜過後,禮官奉上敕封詔書。

  李世民看向座下文武,竟是看著高沖,含笑說道:「今日聽封,先由攸之宣詔,若攸之聲啞,便由子聰繼之」。

  高沖一頓,便是興然出列領命。

  另一邊,陳叔達飄飄然揮揮衣袖,恭謹領命。

  陳高二人,一老一少,全部是容止出眾,聲音清朗洪亮,直白一點來說便是長得好看,聲音好聽。

  高衝上前領旨,微微清清喉嚨,便是來到台前,左右有樓觀,利於收音,這裡便是講話宣詔之地,城牆在這裡經過特意改建,便有意想不到的擴音效果,古人的智慧不容小覷。

  原本歷史上,在這個位置,舉行過許多次重大的典禮活動,比如隋文帝平定南陳獻俘、唐太宗冊封李治為皇太子、唐睿宗即皇帝位、唐玄宗接受吐蕃盟書等。

  隨著高衝上前,觀禮的各國使節以及京畿的百姓,紛紛擊掌喝彩,呼聲震天。

  李世民見狀捻須大笑,對著左右笑道:「讓四方諸夷看看我中原天朝的人樣子」。

  高沖臉色有些火熱,儘管他並不怯場,但是這麼多人注視著他,肯定是會有壓力。

  展開詔書,高沖深吸口氣。

  「冊曰:……」。

  只前面兩個字,眾人便是心裡一凜。

  唐承隋制,封授三品以上官職稱冊授;五品以上官職稱制授;六品以下官職稱敕授。

  這開場便是冊授,真是大手筆啊。

  隨著前面一大段稱揚德澤,褒美功業的美言宣讀完,便是進入正題。

  「…

  尚書右僕射、燕國公高君雅,可尚書左僕射,改封趙國公,食實封一千五百戶。

  民部尚書、宋國公蕭瑀,可尚書右僕射,食實封一千四百戶。

  太子右庶子、義興郡公高士廉,可侍中,進爵許國公,食實封一千四百戶。

  太子右庶子、臨淄縣侯房玄齡,可中書令,進爵邢國公,食實封一千四百戶」。

  直到這裡,眾臣心裡既是驚濤駭浪,同時也覺得理所如此,以上四人拜相,並沒有讓人感覺到意外。

  四人之中房玄齡年齡最小,但也已經年近半百,他經高沖舉薦,跟隨李世民至今已有八年,期間從未缺席李世民的任何一場戰役,始終追隨左右,兢兢業業處理軍政,如今拜相,也是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