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誘敵深入

  第182章 誘敵深入

  熊津江入海口的海平面上,千帆競過,浩浩蕩蕩。

  「來了!」

  道琛身著戰甲立於船頭,搖指向了前方。

  「按照既定計劃進行,迎戰!」

  黑齒常之揮手下令,幾十艘戰艦迎面而上,數量雖少,但是每艘巨艦,都是倭國戰船的數倍之大,氣勢之上,也絲毫沒有落入下風。

  擂鼓聲震天。

  雙方的艦隊正面衝撞而上。

  及至近處時,倭國船隻立即分散,沒有選擇與這樣的巨物正面撞擊。

  那根本就是找死。

  一剎那間,數十艘唐軍戰艦就被眾多小船包圍住了。

  對於海上戰術,倭國運用的爐火純青。

  小船隻四周騷擾,不時有火箭飛升而上,落在船艦之上,引起了大片火勢。

  戰艦巨大,根本就無從躲避。

  相反,倭寇戰艦狹小,被射中的屈指可數。

  明明是己方裝備、造技高超,但是卻是被動挨打,讓唐軍將士無比的惱火。

  而倭寇的小船之上,再次飛射出無數的鐵鉤,一個個倭寇健步如飛,欲要上船進行搶奪。

  「差不多了,鳴金收兵!」

  見數艘巨艦已然起火,不少的船隻也面臨著被爭奪的危險,黑齒常之平靜的開口道。

  主艦之上,旗幟獵獵作響,鳴金之聲震耳欲聾。

  唐軍戰艦迅速後退,幾艘戰艦不幸被熊熊烈火吞噬。

  然而,幾隻小船卻破浪前行,儘管船隻被大火吞沒,但船員安然無恙。

  這一切都是事先精心準備的。

  每艘巨艦的船體上,都連著幾隻小船,作為逃生的工具。

  這場戰役,本來就沒打算獲勝,也沒有任何戰術部署。

  大唐現在的製造技術,遠遠超過倭國,在海上取得勝利並非難事,但要全殲敵軍,顯然不太現實。

  「唐軍,也不過如此!告訴勇士們,奮勇向前,生擒李承乾!」

  安曇比羅夫得意地大笑,指揮著艦隊全力追擊。

  然而,倭國的小船怎能追上大唐精心研製的戰艦呢?

  無論是速度、載貨量還是防禦力,大唐戰艦都占據絕對優勢,對倭國戰艦形成了碾壓態勢。

  無論倭國艦隊如何努力追擊,都只能是白費力氣。

  安曇比羅夫也只能看著數十艘戰艦快速的消失在了入海口處。

  「真是太可惜了!唐軍擁有如此強大的戰艦,還是落荒而逃,這簡直是暴殄天物。」

  後軍將軍毛野稚子目露貪婪之色,仿佛看到了這些戰艦落入倭國手中的情景,那將又是何等的盛況,將是真正的無敵於海上。

  「唐軍的戰鬥力,似乎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厲害。他們占據著富庶的大陸土地,簡直是一種浪費。我們大倭國應該取而代之,成為那片土地的主人!」

  安曇比羅夫頓時豪情萬丈,心中充滿了野心和欲望,欲劍指長安。

  「在海上,我們大倭國的勇士是無敵的存在。但一旦登上陸地,恐怕就不是唐軍的對手了。曾經出使過唐帝國的使者們都說,唐帝國國力強盛,軍隊精銳,絕不能輕視。」

  毛野稚子凝重地說道,他們是海上的霸主,擅長海戰,但對於陸戰,他們並沒有十足的把握。

  「毛野將軍,我認為唐軍可能只是被吹噓出來的強大。實際上,他們的真實戰力也就如此而已,就如現在我們說看到的這般,無論是在海上還是在陸上,都不可能是我們大倭國勇士的對手。」

  安曇比羅夫迷之自信,這場戰鬥的勝利讓他對唐軍的實力產生了錯誤的判斷。

  在這海域之上,倭國士兵縱橫無雙,一度曾把新羅和百濟揍的抬不起頭來。

  也更加讓倭國士兵膨脹了起來,之前,還未大規模交戰之時,對唐軍還保持一定的敬畏之心。

  但是現在交戰下來,唐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被一戳便破。

  「傳令勇士們,歡呼的時刻到了,以最快的速度衝進百濟內陸,將最寶貴的東西都通通搶上船來。」

  安曇比羅夫揮舞著戰刀,嘴中發出怪異的高喊聲。

  倭寇無比的雀躍,都發出了鬼哭狼嚎的怪叫聲。

  扶餘豐臉部抽動,這不是也在變相的劫掠自己嗎?

  主戰艦之上,幾人神色各異,各懷心思。

  「中原講究,兵者軌道也,唐軍如此就便被打敗了,實屬不該,這段時間,我們與唐軍交手的次數不少,其戰力還勝過了我軍的勇士們。」

  毛野稚子細想之下,還是感到不安,但是哪裡不對,也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

  多日的小規模城防戰役,都是以倭寇敗亡而結束。

  也是因為搶奪不到物資,進退維谷的情況下,倭寇的這幾位將領,才決定發動大規模戰役,決定以人數上的優勢戰勝唐軍。

  但是在局面太過於順利了,與之前唐軍表現出來的戰力天差地別。

  「那是在陸地之上,陸戰唐軍是強項,水戰我們才是強項,唐軍如此戰敗,也是意料之中的事,難道不是嗎?」

  經此一說,毛野稚子心中的不安,才就此消失,是自己多心了。

  以自己的弱項攻擊別人的強項,焉有不敗之理。

  「熊津江直通百濟內陸,我們只要不棄船而戰,便可立於不敗之地,縱使陸地野戰,我們的勇士也無懼之。」

  倭寇大軍氣勢洶洶的撲進了熊津江的入海口,往百濟內陸而去。

  唐軍駐守於加林城的守軍望風而逃,棄城逃跑,宛如恐懼於倭國之兵鋒。

  幾日的時間之中,倭寇便兵不血刃的連下數城,以南的城鎮,居民和物資都紛紛北遷。

  倭寇縱使奪取了城池,得到的也只是一座空城。

  這也讓的原本後勤補給困難的倭寇,無疑是雪上加霜。

  不得不加快了入侵的腳步,要在唐軍撤離之前,搶占到物資補給,不然只會被生生的耗死。

  在這冰寒的時節里,物資一旦跟不上,就要全部凍死。

  殊不知,他們前進的越快,距離絕境也就越近一分。

  事實正如劉仁軌和黑齒常之預判的那般,向他們編織好的口袋鑽進去。

  但也總有意外發生,南端的重城周留城,在守軍還未撤離之前,便發生了叛亂。

  是百濟殘留的舊貴族勢力欲要復辟,擁立歸來的扶餘豐為帝,重建百濟國。

  「安曇將軍、毛野將軍,岸上有自稱是百濟舊臣的人馬逼近,欲要迎回王子扶餘豐。」

  主艦上,一個小鬍子的武士單膝跪地,向兩位主軍將軍報導。

  「百濟人馬?不會是唐軍假扮的吧,消息之中,百濟國王都降唐了,還存在舊臣嗎?」毛野稚子一臉狐疑之色,顯然不信。

  「管他是百濟舊臣,還是唐軍,只要上了戰船,還不是我們說了算,讓他們上船來。」

  安曇比羅夫十分淡定,連戰連捷,更讓他的氣焰囂張到了極點。

  不管唐軍還是百濟軍,在他的面前,都是不堪一擊。

  「你是何人?百濟眾臣之中,我等可未見過你?不會是唐軍的探子吧。」

  安曇比羅夫對著上船的幾人,大聲喝道。

  「我乃百濟皇室扶餘福信,百濟佐平。」

  扶餘福信昂首,看向兩人。

  扶餘福信又叫做鬼室福信,是扶餘義慈的從弟,官至當時百濟的一品大員佐平。

  其還是百濟國少有的名將,在百濟國中,是和黑齒常之相提並論的將領。

  在唐、新羅聯手滅掉百濟,俘虜了扶餘義慈之後,就是扶餘福信借著威望,聯繫舊部,組織軍隊,抵禦唐軍,欲要收回故土,重建百濟。

  於是向倭國請援,倭國天皇齊天,認為有機可圖,答應出兵百濟。

  迎回扶餘豐之後,於周留城助扶餘豐稱帝,吹響了百濟的復國號角。

  扶餘福信在與唐的戰爭之中,多有建樹,功勳卓越,但也是因為功高震主,被登基之後的扶餘豐所忌憚,反而被扶餘豐殺害。

  百濟的復國運動,也是因為此次內亂,受到了嚴重的波及。

  加之,後來的白江口之戰爆發,百濟復國無望,扶餘豐逃到了高句麗。

  「扶餘福信,就是你向我天皇請求援助出兵的?」

  安曇比羅夫眼眸之中,閃過了一絲詫異。

  「對,就是我,按照約定,我們是同盟,還請將軍讓扶餘豐王子歸國,不日,我們將會為扶餘豐王子舉辦加冕儀式,號召更多的反唐義軍。」

  扶餘福信不卑不亢道,如今,他們有共同的敵人。

  「我軍既然是來援戰的,這軍需物資,你們是不是應該給了?」

  安曇比羅夫問道。

  」這是應該的,貴軍所遇到的難題,我都知道一二,軍需物資我已經派人運到了河岸邊,將軍可令人去清點。」

  扶餘皇室,在百濟這片土地上耕耘數百年,有著很深的底蘊。

  哪怕是遭受到了道琛和尚的幾次清洗,還是保留下來了大量的財物和糧食。

  「來人,立即去清點物資!」

  安曇比羅夫激動道,對於扶餘福信的身份不再懷疑。

  「可否,讓我等見一見扶餘豐王子呢?」

  扶餘福信適當的請求道。

  「當然可以,請扶餘豐王子。」

  有了百濟舊軍的加入,那也就說明,他們倭國的勇士不再需要打頭陣了,糧草也不再是問題,形勢變得大好。

  倭國與百濟的舊勢力聯合,軍隊也一下子暴漲至了五萬多人。

  五日過後,扶餘豐於周留城加冕,成為了百濟的新王。

  下令號召各地,反抗唐朝的壓迫。

  然而,此次出現的情況,與歷史上的情況卻是截然不同,響應者甚少。

  畢竟在現如今李承乾的治理下,百濟百姓才體會到了什麼叫做安居樂業。

  對於反叛的扶餘豐諸人,更是深惡痛絕。

  在歷史上,扶餘豐登基,百濟國內可以紛紛響應,因為在蘇定方的武力壓迫下,百濟百姓苦不堪言。

  最為嚴重之時,整個百濟境內,只餘下原來的首都泗沘城還被唐軍控制著,唐王朝算是對百濟失去了掌控權。

  當時的唐軍指揮官是劉仁願,他上書請求李治派兵鎮壓百濟叛亂。

  白面書生劉仁軌也就此踏上了拜將入相的征途。

  劉仁願與劉仁軌並沒有太多的關係。

  劉仁願是匈奴劉氏後裔,而劉仁軌則是劉邦的子孫。

  劉仁願能成為百濟的統領,還是因為其私底下與蘇定方有交情,當然,也不能否認其能力。

  在全境皆敵的情況下,率領著唐軍將士死守住了泗沘城,等到了劉仁軌的支援,也足以說明其能力了。

  不能總要每個人,都要到達蘇定方、劉仁軌、裴行儉這樣的高度,才算是英雄吧。

  歷史上,大唐對百濟的鎮壓演變是,唐高宗李治為了對高句麗實現前後夾擊,任命蘇定方為神丘道行兵總管,領數萬兵馬從山城出發,從水路進攻百濟。

  蘇定方連戰連捷,用了不到一個月時間就攻破了百濟都城泗沘城,俘虜了百濟國王扶餘義慈。

  但是對於百濟的管理,卻是有所疏忽,對軍卒管教不嚴。

  作為戰勝方,軍卒就對百濟境內進行了搶掠,對於反抗者,就是鎮殺。

  在蘇定方統領百濟的這段時間裡,又被稱為血屠統治。

  所以才激起了百濟的全民反抗,黑齒常之和道琛也是在這段時間裡反叛,組織百濟民眾。

  而扶餘福信也沒有閒著,請援倭國派兵。

  扶餘豐隨著倭國軍隊回百濟稱帝,這便是百濟的復國,各地響應,一路攻城拔寨,最後只餘下了泗沘城還是屬於唐軍的。

  面對這樣必敗的局面,高宗李治無意之下啟用了劉仁軌,讓他馳援百濟。

  其實也就是做做樣子,他也沒有想到劉仁軌那樣的生猛,必死之局,讓他給盤活了。

  劉仁軌到達百濟之後,發揮了文人的特性,挑撥離間。

  因為百濟和倭國本來就矛盾,而且扶餘豐和扶餘福信也是有衝突,兩人其實都想當百濟的新王。

  扶餘豐是局勢所至,才成為的新王,而扶餘福信則是人心所向。

  在劉仁軌的設計之下,扶餘豐成功的殺害了扶餘福信這個具有統領能力的大將。

  扶餘豐殺害扶餘福信,使得眾多百濟將領心寒,於是發生了內亂。

  劉仁軌又乘勝追擊,許以重諾,又成功的勸降了黑齒常之和道琛和尚,百濟復國勢力也就此土崩瓦解。

  之後,便是與倭國一較高下的白江口之戰打響,倭國戰敗,百濟再次成為了大唐的領土。

  然而此時的情況,與歷史上發生的相差甚遠,響應者,只有少不能再少的貴族子弟。

  周留城反而成為了一座孤城。

  攻守易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