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明道納幣

  「父王,國書來了!」

  蕭阿刺來到帳中,語氣低沉。

  明明是遼主派遣內官送來的官方詔書,他卻完全開心不起來。

  蕭孝穆淡淡地看了一眼,神情也毫無波瀾,

  早就料定的事情,沒什麼好意外的。

  蕭阿刺卻沒有那麼好的定性,越想越氣,低聲道:「父王,陛下就這般被宋人欺瞞麼?」

  蕭孝穆道:「你可知那幅送往上京的天下輿圖,所為何意?」

  「出玉門關,共討西域,則宋遼再無糾紛!」

  蕭阿刺冷哼一聲:「騙之言罷了!」

  「不僅如此——」

  蕭孝穆取出一封信件,遞了過去:「這是宋使程琳在上京的說辭,你看看!」

  蕭阿刺接過,匆匆看了一遍,驚愣地道:「遼為宋的北方屏障,若我契丹被滅,亦會有新的遊牧族群,便如漢時匈奴,唐時突厥,依舊占據草原,寇邊不止,到時重興戰事,反倒讓百姓無法安享太平,不如維持兄弟之國,各自安好....」

  蕭孝穆道:「你以為如何?」

  「孩兒不信!」

  蕭阿刺搖頭,斬釘截鐵地道:「宋人的太祖有言,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如今我契丹便是那睡在宋人身側的敵人,宋人一旦強盛,豈會不北上奪取燕雲,滅我國祚?」

  「你沒有令為父失望!」

  蕭孝穆對於兒子的堅定很是欣慰,卻又嘆道:「然宋使程琳所言,會讓許多族人有了盼頭,希望重定盟約後,兩國可與之前那般相安無事———」

  淵之盟簽訂後,宋朝依舊沒有北方屏障,地利方面並無絲毫優勢,但契丹確實不曾再對宋人用兵,一直持續了近三十年的太平。

  那麼同樣的道理,此時的契丹上下,也有一種期盼,宋遼重定盟約後,能維持之前的太平,互不侵犯,甚至還能朝著西邊用一用兵,掠奪一下西域的財富。

  甚至還指明了一條退路。

  如果實在不行,可以往西邊遷移———·

  但越是如此,蕭孝穆越是警惕。

  用兵之道,圍三闕一,唯有執意北上,欲滅遼祚,才會考慮得如此深遠!

  但他並沒有寫奏本,闡明自己的觀念。

  因為蕭孝穆很清楚,如果遼帝耶律宗真不報半分僥倖心理,那根本不會派自已來此,早就託付軍權,以雷霆萬鈞之勢平定遼東之亂,再對宋壓制了。

  既然遼帝選了這條路,忠言逆耳,已是相勸無用,為今之計,只有等待遼東那邊的最新戰報。

  蕭阿剌很快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不待父親吩咐,就去催促親衛,再探前線。

  而就在國書抵達的當晚,遼東戰況也抵達營中,蕭阿刺拿到手中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然後即刻變色,失聲驚呼:「怎麼可能!我軍————敗了?」」

  啪!

  戰報被蕭孝穆劈手奪了過去,片刻後,蕭阿刺就聽到老父的呼吸粗重起來,

  語氣裡帶著悲戚:「自淵之盟後,我遼人兵備鬆弛,亦不復當年之威了,而歐陽春,是本王低估了這個人,早知今日,當初就該不計一切代價,將他的馬幫剿滅!」

  在被宋廷明確拒絕結盟之意後,歐陽春第一時間調派魔下四支軍隊,朝著遼軍四面合圍,完成包抄後,立刻砍伐樹木,製造攻城器械。

  蕭匹敵原本收到消息,是準備固守城池堡寨,等到敵方氣勢衰竭,再分化內部,不攻自破的,結果失了先機,反被燕軍一鼓作氣,連連攻城掠地,拔掉了三處關鍵據點。

  無可奈何之下,蕭匹敵只能率主力迎擊,雙方正面對決,廝殺得極為慘烈。

  最終落於下風,節節敗退的竟是遼軍主力!

  如今這份戰報,就記錄著蕭匹敵軍自咸州退守,每每想要布置防線,都被歐陽春親領的叛軍衝垮。

  而瞧著敵人行軍的路線,目標赫然直指上京!

  蕭阿剌急了:「父王,我們速回上京吧!」

  「不必擔心,本王早做了兵力上的安排,這群賊子打不出遼東———」

  頓了頓,蕭孝穆苦笑:「只是京師恐怕要慌了!」

  以前每每遼人犯境,宋朝的京師都會恐慌,因為從位於燕山南側的遼國南京道,一直到汴京城下,除了一道黃河之外,並無其他天險可以憑藉,遼人可以千里奔襲,長驅直入。

  反觀遼國,現在也體會到了這種感受。

  遼主還不比宋人皇帝,他們真正的皇宮是四時撩缽,分四季逐水草而居,但那是國內太平的情況下,如今年輕的耶律宗真哪敢離開上京城,一旦接到前線的戰報,城內也要一片慌亂。

  受到驚嚇,生出畏懼,這些朝堂高層會做什麼,就可以預期了。

  「走吧!」

  蕭孝穆站起身來:「去見一見那位宋人相公!」

  蕭阿剌不解:「父王?」

  「與其等到陛下催促本王,速速與宋人談判,接受他們的條件,倒不如本王先這麼做,如此還能保全陛下的聖明!」

  如果蕭孝穆能做主,此次盟約,絕不可成。

  但經過之前的試探,宋人的思路從一開始就很清晰,真正作主的是遼帝,蕭孝穆再強硬,繞過這位,請上京的遼帝下令,照樣能得償所願。

  而最後定盟時,仍舊要蕭孝穆出面,責任和罵名由這位朝中第一重臣來背上。

  蕭孝穆當然不忿,但如今這份不忿的情緒,卻被國家的危難局勢給壓下,主動提出拜訪,雙方再度位列席上。

  稍作寒暄後,狄進取出一份戰報,遞了過去:「這是遼東傳來的最新戰局,

  請殿下過目。」

  蕭孝穆淡淡地看了一眼:「貴朝的機宜司消息倒也靈通,為何不選擇坐山觀虎鬥呢?」

  狄進微笑:「坐山觀虎鬥,是坐看別人爭鬥,待兩敗俱傷時,再從中取利,

  而我朝如今,已經不需要這般小心算計了。」

  這話頗為狂妄,畢竟宋遼還未真正打過,不過既然到了談判桌上,狂妄便是自信,蕭孝穆不置可否,也取出早已備好的盟約條件:「這是本王擬定的四問,

  請狄相公過目!」

  「第一,周世宗作為遼朝藩屬,是否該奪取瓦橋關以南十縣地?」

  「第二,貴朝太宗進攻燕薊,是否師出無名?」

  「第三,李德明與遼有親,且早已向遼稱臣,宋興師伐夏,為何不事先告知?」

  「第四,盟約定後,貴朝是否會在邊界上增築工事,添置邊軍?」

  「四問後,還有一議。」

  「如欲定盟,應將原大遼之藩屬,北漢的領土及關南十縣地歸還,如此方可益深兄弟之懷,長守子孫之計!」

  狄進看著用契丹和宋兩國文字寫好的文書,淡然一笑,都懶得逐條駁斥,直接反問:「殿下應該記得,太妃此前也請求過盟約吧?」

  蕭孝穆道:「貴朝拒絕了!」

  「不!我們沒有拒絕,只是提出了合理的要求!」

  狄進正色道:「那時貴朝的太妃和太后正在爭奪執政大權,盟約請求,是太妃借宋廷之力,穩固權勢,此等相幫,自該進獻歲幣!」

  「今同理,我朝不欲與叛逆同盟,緣邊各守疆界,毫無趁人之危,這等禮遇,難道不值得貴朝進獻歲幣?」

  「然進獻一詞,乃下奉上之詞,不可用於對等朝廷之間,我朝官家仁德,特改獻為納!」

  「我朝願納貴朝歲幣,殿下以為如何?」

  蕭孝穆再是好城府,面色都變了。

  大國之間的外交,便是一個字都要相爭,淵之盟時,宋每年贈遼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這是贈予的性質,國書上寫的是賜,宋朝也一直自認為兄,遼為弟,兄長賜予弟弟財物。

  當然遼國這邊並不認,他們認為自己才是雄踞北方的老大,宋人此舉是獻,

  只不過這方面的小小摩擦,沒有妨礙盟約的最終簽訂,基本上是各論各的。

  但現在狄進要將羅幣的名義改為納,這就是赤裸裸的告訴遼庭,宋強遼弱,

  宋更有仁德之心,收起歲幣來依舊照顧兄弟之國尊嚴!

  都不用具體爭執歲幣的多少,單單就是這點,就決不可忍!

  所以蕭孝穆斷然起身,直接朝外走去。

  「殿下,你可以回去考慮,但如今的局勢,你終究會答應的!」

  然而狄進站起身來,語氣篤定。

  蕭孝穆頭也不回:「如此盟約,已是恥辱,你們宋人並無誠意,也沒有一個契丹人敢答應這樣的城下之盟!」

  狄進毫不遲疑地道:「別人確實不會,但你為了遼國,會這麼做!不然的話,閣下今日也不會主動來見我了!」

  蕭孝穆腳步終於一頓,緩緩側頭:「本王真的好奇,在狄相公眼中,我為何要擔下這等罵名?」

  「因為殿下是契丹真正的國之棟樑!」

  狄進平靜地道:「倘若你我年齡相似,那殿下將為我大宋強敵,不必在此處自毀聲望,而是將來與我宋將對陣沙場!」

  「然天不假年,聖宗駕崩,新帝繼位,以貴國的朝局,以殿下的年齡,在餘生的歲月里,擔下這次盟約的罵名,或許就是所做的最後一個貢獻了!」

  堂內安靜下來。

  別說旁人,就連站在蕭孝穆身後的蕭阿刺,都下意識地打量了一下雙方。

  一位風燭殘年,垂垂老矣;

  一位龍精虎猛,風華正茂。

  他們本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對手。

  因為他們根本不是同一輩人。

  狄進早就考慮過,如何對付蕭孝穆。

  這個人基本沒有弱點。

  甚至就連藉助遼帝之手針對,都很困難。

  畢竟耶律宗真不是遼天祚帝,哪怕再忌憚這位功高震主的舅舅,直接殺了對方,自毀城牆的事情,那位遼興宗也是做不出來的。

  可把軍權託付給這麼一位功高震主的舅舅,遼興宗也沒有那個胸襟氣魄,最終只能派他來和談背鍋!

  這其中還有一個關鍵。

  歲月不饒人。

  如今的蕭孝穆,已經五十四歲了。

  歷史上的他安度晚年,病逝時是重熙十二年,距今還有十年不到。

  這個世界的蕭孝穆為遼四處奔走,彈精竭慮,卻又無能為力,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國家逐漸衰敗。

  這樣的差別,蕭孝穆真的還能再撐十年,到六十四歲病逝麼?

  所以為什麼要急切呢?

  最好的辦法。

  就是等你老死!

  「天不假年·—天不假年———」

  蕭孝穆的身體僵住,似乎也沒想到這位會如此直接,偏偏心裡漸漸瀰漫出一股前所未有的無力感來,靜立許久,方才轉過頭,繼續朝外走去。

  背影已是僂而蒼涼。

  狄進起身,對待一位值得敬重的敵人,躬身行禮。

  宋遼盟約。

  明道納幣。

  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