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身處榮華覆煙雲

  早在少年時,從嘉就已明白福禍相生並蒂,他接受了王位所帶來的榮光,也必然要履行其中的職責。

  只是,他能夠明白,卻未必意味著能夠圓滿。如同他的父親李璟,他也明白自己不過是一介柔弱的文人,只手天下、揮斥方遒並不是他所長。

  所以,被命運之手陰差陽錯推上皇位的從嘉再次迷茫了,他毫無頭緒,不知該何去何從。

  一

  南唐是一個短暫的政權,從開國到滅亡,不過短短三十九個春秋,前後卻經歷了三個君主的統治。從開國君主李昪到中主李璟,最後到後主李煜,這祖孫三代卻經歷了一個可笑的變化——在治國才能上,一代不如一代;在文學才華上,反而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比一代更加輝煌燦爛。李昪生於離亂,成於離亂,最後亦是死於離亂。他一生耗盡心力,終於將江淮地區的三十五州經營成一個富饒強大的國家。

  直至李昪臨終之際,南唐已經是一個實力和財力都格外雄厚的國家。這位天賦奇高的君主在閉上雙目時都還有一個偉大的夙願——他欲養精蓄銳,等待時機成熟之後出兵北伐,結束這個五代十國的局面,統一天下。然而,時光卻過早地終止了他的年華,還沒等到完成夙願,他就溘然長逝,而這個偉大的夢想也終止在了那一刻。他的長子李璟,並沒有繼承他的雄才偉略。

  李昪明白,長子生性慈柔,這是他的長處,亦是他的軟肋。如果他身邊有精明強幹的人輔佐,保業守成不成問題,但如果四周都是些奸佞小人,情形便會變得糟糕。在李璟繼位的最初幾年,他誠然是勵精圖治、蕭規曹隨的,能知人善用、知錯就改,對於良臣的勸諫也能夠虛心接受。只是,沒過多久,便由於識人不清,使得朝廷陷入了小人把持、良臣備受欺壓的局面。

  時人將當時把持朝政的馮延巳、馮延魯、魏岑、陳覺和查文徽幾人稱為「五鬼」,意為他們裝神弄鬼,將原本還算清明的朝政弄得烏煙瘴氣。這幾人本來就是輕浮且仗勢欺人的跳樑小丑,仗著李璟的寵愛,不將滿朝文武放在眼中,偏偏李璟還對他們信任有加,長此以往,國必不成國。

  在「五鬼」的挑撥蠱惑之下,李璟被奉承得飄飄欲仙,當真以為自己會同父親李昪一樣,成就一番千古霸業,竟悍然出兵閩楚地區,使得舉國上下一片哀鳴。自古以來,都是紙上談兵、侃侃而談的人多,而能真正掌握戰局、占據上風的人少,李璟此人,善文不善武。此次出兵,本來就是仗著父親李昪僅剩的餘威,縱使勝利,也是僥倖多於實力。

  最初,李璟出兵閩國,確是節節勝利。其實,更多原因在於閩國內在的危機。早在南唐保大二年(944 年),閩國就已經陷入王位之爭的旋渦中,王氏兄弟為了爭奪王位,不惜兄弟相殘,爆發內戰。閩國上下,民不聊生,百姓逼於無奈,向李璟的軍隊打開了城門,甘願投降,成為南唐子民。閩軍橫徵暴斂,失道寡助,很快就只能退守建州。保大四年(946 年),唐軍攻破建州,閩國末代君王王延政被押往金陵,被李璟先後封為「羽林大將軍」「自在王」,成為階下囚,直至老死。唐軍在閩國勢如破竹,汀州、泉州、漳州等地首領先後投降,等到福州將領李仁達投降之時,李璟以為自己是天命所歸,不由沾沾自喜。

  未料,李仁達不過是假投降。他一面假意歸順南唐,一面卻在百姓中散布謠言,導致民心離亂。其實,也怨不得民心所向,閩國國民原以為唐軍良善有序,於是打開城門迎接他們,沒想到唐軍進城之後卻翻臉不認人,縱容士兵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在這樣的情況下,百姓自然是怨聲載道,悔不當初。消息傳到李璟耳中,李璟大怒之下,當即命令陳覺率師征討。李仁達走投無路,不得不求助於鄰國吳越國主錢弘佐。為防止閩國滅亡,前線失守,錢弘佐出兵福州,增援李仁達,南唐軍隊被兩面夾擊,頓時潰敗,傷者不計其數,死去的士兵也有萬餘人。其慘烈,不能以文字直抒。

  此事一傳回金陵,南唐舉國震驚,剛正不阿的臣子即刻上書彈劾「五鬼」,要求李璟下旨將罪魁禍首陳覺等人斬首示眾。迫於輿論,李璟不得不降旨將幾人斬首,然而陳覺等人卻在權相宋齊丘的營救下得以脫身。此舉大大激怒了朝中清流,御史中丞江文蔚上書李璟要求嚴懲「五鬼」,所表內容激憤壯烈,將矛頭直指君王李璟。果然,李璟勃然大怒,江文蔚被貶至江州,降為司士參軍,此舉卻更加惹來眾怒。為平息輿論,李璟不得不做出犧牲,他先是將陳覺、馮延魯等人流放,繼而將魏岑貶為太子洗馬,將馮延巳降為太子少傅。

  福州戰敗之後,南唐已元氣大傷。李璟卻沒有看到其中的危機,依舊心懷壯志,夢想著有朝一日統一天下。然而,留守漳州等地的閩國將領卻已經看出南唐此時的外強中乾,他們屢屢作亂。為保太平,李璟不得不封他們為王,讓他們擁兵自重。南唐保大九年(951 年),李璟出兵楚國,攻占潭州、鄂州等地,滅了楚國。此時,南唐的領土比原先擴大了一倍有餘。李璟看著地圖上的疆界,心中自然是極其得意的——父親未竟的事業,或許將由自己來完成,這是何等的驕傲與揚眉吐氣。

  然而,他的美夢還沒有做完,就被軍中的急報殘酷打斷。此次的危機源於一度覬覦楚國的南漢,他們趁唐軍不備,暗夜偷襲,大敗唐軍,占領了桂州。

  與此同時,朗州將領劉言起兵攻占潭州。未久,劉言繼續聯合楚國遺民,收復了楚國的大片領土。李璟的美夢被即刻打敗,他壯懷激烈的夢想宣告滅亡,屢屢被打擊,終於令中主李璟看清了自己。父親說的話沒錯,自己若能守著家業,就已經是最大的成就,然而自己卻不聽勸告,非要想著天下霸業,卻造成了現在這樣慘澹的局面。

  兩次出兵閩楚,李璟已經將父親積累下來的財富消耗了大半,不能彌補的,就採取了重稅,從百姓身上榨取。此時的南唐已經是千瘡百孔、滿目瘡痍。

  望著空空如也的國庫,他終於覺得大勢已去。

  二

  山舍初成病乍輕,杖藜巾褐稱閒情。

  爐開小火深回暖,溝引新流幾曲聲。

  暫約彭涓安朽質,終期宗遠問無生。

  誰能役役塵中累,貪合魚龍構強名。

  ——《病起題山舍壁》

  這首詩寫於李景遂死後不久,李煜以文學躲禍,亦是在向自己兇殘的長兄表明,自己無心帝位,他只願當深山裡悠然閒行的老翁,於紅葉滿階時沾一身秋露,在幽深濃霧裡築一方竹廬,悄無聲息地度過此生。李煜一生當中只寫過十八首詩,而這段時期就寫了三首關於病的詩。顯然,此時的李煜得過一場大病,病因或許來自緊咬不放的長兄李弘冀,或許來自幽幽深宮裡的哀怨纏綿,這使得原本就不算健康的少年纏綿病榻。

  病中生活多寂寞,縱使是身處榮華中的從嘉,觸手可及的繁華,也沒有給他帶來些許的慰藉,這些反而令他覺得冰冷。父親忙於國事,而兄長們又為了一頂王冠自相殘殺,沒人記得自己還有一個病重孱弱的弟弟需要關心、需要溫暖。或許,他們也曾暗自偷笑,小六那個扶不起的阿斗,竟然在這時候一病不起。他們忘記了,病榻上的不是旁人,而是與自己血脈相連的弟弟。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這是儒家文化中的傳統孝道,更應該是太平盛世的華美外衣,在這樣的亂世里,還有誰記得世界本來就應該是這樣井然有序、合理妥帖。

  然而,命運終究玄妙。

  就在李煜以為自己要這樣終其一生的時候,弘冀卻突然病重不起。那是一場來勢洶洶的戰爭,轉瞬就擊敗了那位浴血而生的年輕將軍。很快,這位野心勃勃的年輕人拋下所有未完成的夢想撒手而去。弘冀死後,從嘉恍然發覺,自己前面的五個哥哥居然都在未成年時就因各種緣由而相繼早逝。命運,再一次同這個羸弱的皇室家族開了一個誇張的玩笑。排行第六的從嘉,成為皇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理所應當取代弘冀,成為南唐的太子。儘管,這並非他所願,卻又容不得他不從。

  早在少年時,從嘉就已明白福禍相生並蒂,他接受了王位所帶來的榮光,也必然要履行其中的職責。只是,他能夠明白,卻未必意味著能夠圓滿。如同他的父親李璟,他也明白自己不過是柔弱的文人,只手天下、揮斥方遒並不是他所長。所以,被命運之手陰差陽錯推上皇位的從嘉再次迷茫了,他毫無頭緒,不知該何去何從。

  三

  弘冀的死,對於李璟而言,是又一次沉重的打擊。他對長子的態度是矛盾的,既希望他能如同自己的父親一般為南唐完成霸業,又不願看到其行事狠厲的作風,希望他純良溫和。因而,在長子早逝時,他只能感嘆一聲,南唐果真是大勢已去。這位中主,再也不想在國事上有任何作為了。他將六皇子從嘉封為太子,命他入主東宮,自己卻隱入了更深的幕後。

  就在南唐每況愈下的時候,北方列強紛紛崛起。塞北境內的遼朝兵強馬壯、實力雄厚,而遼朝的太祖耶律德光一向對中原地區垂涎三尺。後晉國主石敬瑭為保太平而拱手相送的燕雲十六州,再加上每年巨額的供奉,非但沒有滿足耶律德光的胃口,反而挑起了他的雄心壯志。

  南唐保大五年(947 年),亦是石敬瑭死後五年,耶律德光出兵中原,南下攻城略地。遼軍步步緊逼,瞬間控制了後晉,並且攻占了後晉都城汴梁,廢除後晉末主石崇貴,將後晉皇室成員盡數軟禁在遼國的建州,也就是如今遼寧的朝陽。未久,耶律德光登基為帝,仿效漢制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宣布大赦天下。

  耶律德光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家,卻並不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他不懂得民心的重要性,放縱遼朝官員四處橫徵暴斂,引得民眾怨聲載道、沸沸揚揚。

  遼軍過後的中原土地一片哀鴻,白骨遍野。這種野蠻的行徑引起了廣大軍民的不滿,他們自發組織起來,反抗遼軍,卻由於沒有一個正式的組織而屢屢被鎮壓。此時,有一些不願意歸順遼朝的後晉官員逃離汴梁,前來投奔南唐,請求李璟出兵,趕走外族。

  此時的確是一個民心所向的北伐的好時機。一些目光長遠的朝臣也發覺了北伐的可行性,他們上書李璟,同樣懇請他出兵北伐。然而,對於此事,李璟卻苦於有心無力——他的兵馬,在兩次戰爭中已經折損了大半。如果前去北伐,就會將所剩的兵力也都送進去。勝利,那倒無話可說,可如果失敗,祖宗基業就算是盡數葬在自己的手中。他不敢冒這個險,也不願承擔此事帶來的後果。李璟再三思量之下,還是斷然否決了這個建議。

  這或許是上蒼給予南唐的最後一次機會。若是那時,李璟選擇了出兵北伐,或許南唐的命運就會隨之扭轉。然而,李璟終究還是放棄了這次機會。儘管在不久之後,李璟聽聞耶律德光因病喪命,遼軍也陸續撤回的消息後,即刻打算出兵北伐,然而也已經無法挽回南唐的命運了。他任命忠武節度使李金全為北面行營招討使,開始籌劃這次北伐戰爭,後來依舊因為財力、人力的缺乏而作罷。於此,一切都成為定局,歷史的走向已經不可更改了。

  李璟的瞻前顧後,導致南唐失去了這次大好機會,也致使原後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趁機手握大權,接管了後晉遺留的權柄,建立了後漢。沒過多久,後漢就被後周所取代。風水輪流轉,這個後周,卻成為南唐最大的隱患。這恐怕也是當年的李璟始料未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