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內部的裂隙

  第277章 內部的裂隙

  卻說宋人在第一輪談判中占盡了上風,壓得金人抬不起頭,著實揚眉吐氣了一番。

  中間休息了一天,在第二輪談判開始的時候,就當所有人都以為宋人會依託第一輪談判的優勢之上再接再厲,一舉將金人拿下之際,局面並沒有像大家想像的那樣發展。

  第二輪的談判延續了第一輪的座次。

  金人臉上都是一副哀痛的神色,看上去就像要同仇敵愾,與敵人決一死戰的姿態。

  反觀宋人這邊,一個個的都是愁容滿面,除了李申之與張浚。

  而宋人的使者,也都隱隱之中與李申之保持了距離。

  李申之要當齊王的言論,到底還是像一根刺一樣,扎在了每個人的心裡。

  邊疆大將有了自立之心,這是他們所不能容忍的底線。

  而在李申之眼中,那些個所謂的士大夫們打仗的時候一個個龜縮在後,打完了上來摘桃子,這種大宋文人勛貴的傳統藝能,同樣也是李申之所不能容忍的底線。

  既然大家互相都覺得對方礙眼,那就保持距離好了。

  於是乎,劣勢的金人一方團結一心,而優勢的宋人一方卻在內部出現了裂隙。

  內訌,也是大慫的一項優良傳統。

  完顏亮與完顏宗弼先是交換了一下眼神,然後說道:「我們金人做事喜歡直來直去,咱們今天就來個痛快的吧。我大金交出三聖,你們宋國放了開封府里俘虜的金人。我大金交出大名府,承認你們對開封府、京兆府的占領,咱們就此罷兵,如何?」

  趙鼎正要說話,李申之搶先道:「上將軍痛快,那我也不磨嘰了。除了以上的地盤,如果再加上濟南府和太原府,我就同意。」

  完顏亮再次與完顏宗弼確認了眼神,說道:「濟南府可以給你們,但是太原府沒得商量。如果不行,那咱們就戰場上見吧。」

  被逼到了絕路上的金人,終於想起了自己是打仗起的家,恢復了往日的硬氣。

  金人經過一夜的分析,仔細地復盤了一下宋金的應天府之戰。

  他們忽然間發現,李申之在應天府最擅長打防守戰,而其進攻能力著實很拉胯。

  岳銀瓶雖然打贏了兩場進攻戰,一場占據了開封府,一場活捉了完顏宗弼,但全都是取巧取勝。

  真要是真刀真槍地落下陣地打對攻,亦或是讓宋人打一場正兒八經的攻城戰,仿佛宋人並沒有那樣的實力。

  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以現有的實際占領地區作為疆界的劃分,宋人並沒有改變現狀的能力。

  金人沒有能力攻宋,那麼宋人同樣也沒有能力打下金人已經占領的地盤。

  而金人之所以願意把濟南府割讓出來,是因為濟南府這個地方著實管不住。

  濟南府在名義上雖然是金人的地盤,但實際上這裡的造反起義從來沒有停止過。金人在濟南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依然無法維持有效控制。

  山東爺們兒是真漢子。

  與其不停地被濟南府耗血,不如直接割讓給宋人拉倒。

  李申之正要說話,趙鼎率先應道:「那就一言為定,咱們就互換國書用印吧。」

  李申之幽怨地看了趙鼎一眼,默默地起身離席。

  甫一出門,便聽到了屋內此起彼伏的鬆氣聲。

  金人鬆了一口氣,宋人也鬆了一口氣,大家尷尬地相視一笑,開始起草談判文書,擬定具體的細節。

  ……

  之後的日子裡,李申之變得輕鬆起來。

  任誰也沒有想到,和談的調子在短短兩天時間之內便定了下來。

  當宋金和談大的框架定好,接下來的工作雖然繁瑣,但是並沒有什麼難度。

  剩下的都是簡單重複體力勞動,只需要一個細緻謹慎的人來把關便好。

  在一天晚上,李申之百無聊賴地在家裡搞起了篝火晚會,邀請了李修緣、趙不凡、趙瑗等人在家中玩耍聊天。

  被邀請的人還以為李申之請他們來有什麼大事,是以不敢怠慢,全都準時到達。

  沒想到來了之後李申之沒有說一句正經事,只是自顧自地烤串給他們吃,還讓他們品嘗了幾款新式的果汁汽水。

  好吃又好喝。

  然後在不經意間,李申之不小心把爐子打翻了,木炭從爐子裡撒了出來,點燃了屋裡的書桌,書桌上的許多文書立刻燃燒了起來。

  李申之大急,跳著腳大喊道:「遭了遭了,這許多重要的文書燒了可就完蛋了。」

  李申之素來冷靜,今日書桌著火讓他慌了手腳,眾人頓時緊張起來,說明書桌上的東西的確很重要。

  於是乎趙瑗與趙不凡忙手忙腳地在院子裡找水桶,李修緣跑出去喊人來救火。

  岳銀瓶也在院子裡忙活著救火,卻不小心把趙瑗撞倒在地,把趙不凡手裡的水桶打翻了兩次,越幫越忙。

  李申之在屋子裡找了一根棍子想要把桌子上的文書挑開,結果越挑火越旺,竟然把窗戶也給引燃了起來。

  亂了一陣,李修緣終於領了十幾號人沖了進來,手中提著水桶臉盆的,七手八腳終於把火給滅了。

  趙不凡忙得氣喘吁吁,問道:「兄弟,剛才到底是什麼燒了?還能挽救不?」

  李申之一巴掌拍在自己的腦門上,懊惱道:「那些全是臨安府的各路貴人幫人在應天府求官的條子,小弟原本打算將這些條子好好整理一番,然後照著條子給他們任命官職,誰曾想一把火把條子全都給燒了,這可讓兄弟怎麼交代啊!」

  一番看似悲痛的傾訴,讓趙不凡和趙瑗直接愣在了當場。

  趙不凡只想狠狠地扇自己兩巴掌。

  虧他還一直想著去滅火,還納悶李申之怎麼突然之間變得這麼糊塗,竟然用木棍挑開紙堆來滅火。

  那哪裡是滅火,分明是嫌火燒得不夠旺。

  他趙不凡還一門心思地打水滅火,活該被岳銀瓶那小牛犢子給撞翻在地,到現在肩膀還隱隱作痛。

  饒是如此,他還得替兄弟把戲給演足,安慰李申之道:「兄弟莫慌。水火無情,乃是天災。一把火燒了的事情,誰也沒奈何,想必別人也怪罪不到你頭上,要怪也只能怪他們運氣不好。」

  趙瑗也看懂了李申之的騷操作,假意安慰道:「不患寡而患不均是自古人之常情。既然說人情的條子燒了個乾淨,申之正好公平取士。既然沒了這些條子,無法照顧到貴人們的子弟,那就乾脆誰都不要照顧。只要沒有人靠關係上位,別人也說不出個什麼不是。」

  李申之大喜,這二人果真是神隊友,這麼快就猜到了他的心思。

  李申之說道:「趙家哥哥是應天府的通判,按說就有管教化之職。下官有一事想說與趙通判知道。」

  趙不凡一愣,沒明白李申之是什麼意思,說道:「兄弟有話說便是了,怎地忽然間這麼客氣?」

  李申之眨巴了下眼睛,說道:「好叫趙通判知道,這是應天府治下宋城知縣李申之說與應天府趙通判之事。」

  「哦?哦!哦……」趙不凡立刻明白了過來,說道:「李知縣素來為政有道,治縣有方,民望甚好,所言之事定然是金玉良言,不妨說來聽聽。正好建國公也在此,若是有不妥之處,正好與你把把關。」

  一轉眼之間,官腔拿捏得十足。

  李申之正兒八經地朝著趙不凡拱了拱手,又朝著趙瑗拱了拱手,說道:「下官打算,在應天府開科取士。」

  「這……」趙不凡與趙瑗面面相覷。

  這事兒太大,他們還真不敢接。

  開科取士歷來是皇帝的事情,即便是最混亂的五代時期,科舉考試也是中央朝廷才能做的事情,各地的割據軍閥只能徵辟幕僚。

  李申之打算在應天府開科取士,莫非真的要占地為王不成?

  李申之笑了笑,說道:「二位上官誤會了,是下官沒說明白。下官的建議,應該喚作『開科取吏』。」

  「開科取吏?」趙不凡終於趕接住這個話頭了。

  趙瑗也變現出了很大的興趣:「你且說來。」

  李申之說道:「自太祖立國以來,科舉便成了取士的最佳途徑,此舉一來給了平民出頭的機會,二來為朝廷選拔了無數的人才,一舉兩得之策使得我朝得以昌盛至今,不覆殘唐混亂短命之弊。然則雖然取士之道公平,但取吏一道卻依靠官員自行徵辟,此則大有弊端。」

  「有何弊端?」趙瑗緊著問道。

  李申之說道:「我朝任官,官員不許知任家鄉。此舉雖然避免了官員營私舞弊,卻也使得官員在地方上沒有跟腳,施政之時放不開手腳。一個縣衙之中,官員不過三兩人,吏員卻有幾十上百號,這些吏員大多來自縣裡豪門貴族之家,他們若是聯起手來對付朝廷官員,那三兩個或許還不是一條心的縣官如何對付?

  「即便是當地的吏員沒有聯合起來對付官員,僅僅是玩一手欺上瞞下的把戲,叫官員如何應付?」

  給了二人一陣思考的時間,李申之將話題提到了新的高度:「二位上官可知,自古為何有皇權不下鄉之說?」

  趙瑗變得有些激動,說道:「申之是說,此舉可以使得皇權下至鄉里?」

  當皇帝的,沒人嫌棄自己的權力小。作為皇帝候選人的趙瑗,自然對這事很感興趣。

  李申之說道:「士大夫們為何效忠皇帝?還不是因為科舉。建國公不妨想一想,自我朝開科舉取士之前,有哪朝哪代的士大夫是真的效忠皇帝的?他們只效忠自己的家族。

  「如今的縣鄉吏員也是如此,他們都是出身與縣鄉望門,能否在衙門裡待下去,主要也得看縣鄉望門的臉色,所以他們又怎會效忠皇帝呢?」

  李申之沒有點明的是,士大夫效忠的並不是皇帝,而是以皇帝代表著的朝廷。是朝廷給了他們讀書人出人頭地的機會,信奉科舉的朝廷讓他們可以憑藉自己的能力成為人上人。

  至於皇帝是誰,他們並不在乎。於是乎趙佶昏聵成了那副模樣,依然有人為他唱讚歌,就是因為趙佶和蔡京擴大了開科取士的規模。

  趙不凡明白了過來,說道:「若是選拔吏員的時候也得通過考試選拔,那麼他們便會從心裡去感激組織考試的人,去效忠選拔任命他們的人,去畏懼可以辭退他們的人。只要選拔考試設計得好,皇權下鄉當真可行。」

  趙瑗思慮了片刻,問道:「申之必是已有了良策。」

  李申之回到房間之中,從燒得一團黑的書桌里打開一個抽屜,被水澆得濕漉漉的抽屜里有一個油紙封起來的信封。

  李申之將信封交給了趙不凡,說道:「下官已經起草了一份完整的方案,請通判過目。若是可行,還望早日頒行為盼。」

  趙不凡伸手接過濕漉漉的牛皮信封,在心中又狠狠地扇了自己兩耳光。

  掏出一個手帕將信封仔仔細細地擦乾淨,取開蠟封,從裡面拿出了厚厚的一疊文書。

  「這,是印刷出來的?」趙不凡不可置信地問道。

  李申之說道:「為了保險起見,下官先印了一千份出來。」

  「一千……」趙不凡心中的手已經打麻了。

  果然這才是那個熟悉的,謹慎的李申之。

  趙不凡簡單地翻看了一遍,把文書遞給了趙瑗,說道:「建國公你看看,我覺得寫得不錯,等明日我去知會了張相公,咱們就照此頒行吧。」

  前前後後幾十頁的文書,總計好幾萬字,趙不凡只看了不到幾秒鐘便說好,鬼才信他好好看過了。

  趙瑗卻不敢這麼馬虎,拿著文書仔仔細細看了起來,這一看便是半個時辰。

  看完之後,趙瑗將文書裝入自己的懷裡,說道:「既然申之印了這麼多份,不如把這一份送與我,待我晚上回去好好看看。」

  李申之拱手道:「自當如此。」

  同樣的文書,當晚也給張浚手中送了一份,各縣的知縣們同樣人手一份。

  李申之搞出了這麼一出,其實就是想借趙不凡之手來促成這件事,這樣比較合規矩。

  通過考試選拔吏員,畢竟還是背靠著大宋朝廷辦事,如果一開始便不合規矩,那麼想要真正地推行下去,必然會阻力重重。

  等到壞了規矩,惹得天怒人怨的時候,即便是別人想幫他,也無從下手。

  同樣的,文書沒有給趙鼎一份,也是因為不合規矩。

  李申之作為知縣,他的上級是應天府。即便是趙鼎拿到文書,那麼渠道也只能是來自於張浚。

  正是這一通合乎「規矩」的操作,惹得趙鼎老大的不高興,越看李申之越覺得不順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