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公子扶蘇

  第267章 公子扶蘇

  就在嬴政為解決了糧食問題形勢一片大好而得意洋洋的時候,趙高就進來報導:

  「大王,公子扶蘇求見。」

  嬴政想也不想就回道:

  「見。」

  扶蘇是嬴政的長子,此時已十四歲,在嬴政的培養下已頗有些少年老成,再加上營養充足,是以看起來就像十六、七歲一般。

  此時正是由淳于越帶著出宮歷練,經過邯鄲時自然要來拜見。

  扶蘇進殿先是問候了嬴政一番,然後就說道:

  「父王,據聞楚國勞力不足將來恐有饑荒。」

  「兒臣以為究其根由……在於各國連年征戰致使勞力不足百姓無心生產。」

  「為今之計,應暫緩兵端與民生息才是上策。」

  嬴政一聽這話心下就有些不爽了,他不答反問道:

  「這又是太傅教你的?」

  扶蘇拜道:

  「這是兒臣的理解,若有不對之處……兒臣願聞父王教誨。」

  嬴政只是「哼」了一聲。

  他心下其實是有些後悔的。

  嬴政之所以當初讓淳于越做扶蘇的老師,更多的是因為他認為應該「以法家打天下而用儒家治國」。

  這麼想有一定的道理。

  因為打天下時處處都要講法,要用法來規範軍隊和百姓,只有這樣才能將百姓、軍隊甚至是貴族的力量都集中在一起成為一個戰爭機器……

  客觀的說,秦時統治階級以法家治國更多的是為了集權。

  比如對統治階級不利的就可以通過制定法律摒除,對統治階級有利的就發揚光大,就算是貴族勢力也可以通過法律限制他們的權力。

  於是全國上下一條心,每個階層每一份子都能成為戰爭機器的一部份。

  如果像楚國那樣,其內部各階層甚至階層內部都存在矛盾和利益衝突,那麼就算有再多的兵再廣闊的土地也是形同一盤散沙。

  所以打天下是必須要用法家,因為法律會像一根繩一樣將所有力量各個階層串在一起。

  但若這天下已經打下來了,還需要像如今這樣保持著這戰爭機器?

  到時更應該休兵止戈、與民生息。

  然而卻不應是這時候,至少不是在這打天下的時候。

  扶蘇還想說什麼,卻被嬴政制止了:

  「夠了!」

  「勞力問題已經解決,也不會有什麼饑荒,或許你應該去看看!」

  「打天下或是治天下,絕不會是只動動嘴就可以的。」

  說著嬴政也沒明說,就拂袖而去,只留下扶蘇一個人在殿內發愣。

  扶蘇不知道自己錯在哪,他疑惑的將目光投向趙高,趙高也只是拱手不言語。

  嬴政要是不說,趙高又哪裡敢多事。

  不過這疑惑沒持續多久,正在扶蘇手足無措時,就見一名侍衛匆匆進得殿來,對扶蘇說道:

  「公子,大王命你即刻前往壽春,任大梁軍監軍。」

  公子扶蘇心下又是一陣疑惑:

  「監軍?」

  公子扶蘇一直以來學習的都是治國之道,跟軍隊沒多大關係,是以對行軍作戰沒多少了解。

  為何父王會突然在這時候派他前往壽春任監軍?

  不過既然是父王的命令,而且還是「即刻」,是以扶蘇也不敢違抗,稍事整理下行裝就出發了。

  在扶蘇臨上船前,淳于越終於知道了原因。

  「公子。」淳于越匆匆趕來對扶蘇說:「外界傳聞沈兵以水車舂米,並以舂米換百姓屯田,於是……」

  扶蘇不由皺了皺眉頭,說道:

  「哪有這等好事?」

  「水車還能舂米?這多半是以訛傳訛。」

  「太傅莫要為此操心,我去看看就來。」

  於是扶蘇便一路沿水路趕往壽春。

  卻是那許應先趕到的。

  他一看到沈兵就像老熟人似的遠遠對沈兵拱手道:

  「五大夫別來無恙?」

  「我等相別不過數月,據聞五大夫又制出新物事,我許應特來一開眼界。」

  沈兵哪裡還會拒絕,當下就領了許應去看那水車舂米。

  許應在路上對水車舂米一事也是頗有疑惑,因為這過於神奇了……許多事在現代看起來稀鬆平常,但在古時卻往往是不可思議。

  就像之前水車可以自行引水,如果不是真制出了實物,說出來也沒人相信。

  不過許應還是相信的,因為沈兵早就制出了水車、翻車等物事。

  此時許應一看到水車舂米,接著馬上就明白了它的原理。

  發明創造往往就是這樣,沒想到時就是想破腦袋也想不到,真看到實物時就發現其實也很簡單。

  許應一邊看著水車一邊頻頻點頭,對沈兵拱手贊道:

  「五大夫大才,此水車舂米著實簡單。」

  「可嘆我等有水車也會舂米,卻不知將水車與舂米如五大夫一般將其連起來。」

  沈兵當然又要謙遜一番。

  許應又問:

  「我等是否可以詳錄其製法並將其傳到各地?」

  沈兵回答:

  「這是自然,否則制出此物又有何用?」

  許應半信半疑的問了聲:

  「無需收取費用?」

  沈兵打趣道:

  「若是別人自是要收取費用,但先生要錄我又哪敢收?」

  許應不由哈哈大笑起來。

  這時楊端和屁顛屁顛的跑了過來,說道:

  「副將,公子扶蘇要來了。」

  沈兵不由奇道:

  「公子扶蘇?他來此作甚?」

  楊端和沒說話,只是將一封書信遞給了沈兵。

  這封信卻是嬴政送來的,上面寫著:

  「著公子扶蘇為大梁軍監軍!」

  沈兵腦袋不由「哄」的一下就亂了。

  這什麼情況?

  公子扶蘇可是大秦的法定繼承人,讓他來這任監軍?

  話說「監軍」一職在唐朝之後通常都是太監擔任。

  因為監軍一職通常都是擔心武將擁兵作亂,所以才要「監軍」。

  而太監是沒有成為皇帝的可能的,所以太監不可能擁兵作亂搶奪皇位,於是太監任監軍才能讓人放心。

  公子扶蘇任監軍當然也能放心,這可以說是個例外。

  然而……這是擔心沈兵擁兵作反嗎?

  要任監軍也要去楊端和那任,怎會到大梁軍這任?

  大梁軍才多少人啊?

  哪有謀反的可能?

  這麼點兵還需要監?

  不過想想沈兵就明白了,嬴政這目的或許並不是監視,而是讓扶蘇歷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