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尖刀扎進胸膛中

  第724章 尖刀扎進胸膛中

  「哈哈哈,銅偏關,鐵寧武,生鐵鑄成的老營堡。如今三關,孤已得其二,剩下的一個寧武關,只要翻過岢嵐山,攻占寧化所就可切斷其退路,到時候咱們斷了敵軍糧草,縱有雄關,又有何用?」不費吹灰之力便奪了偏頭關和老營堡後,遼王蘇穆爾心情大好,眉飛色舞地分析起軍情來。如今他面臨的軍事形勢與剛開始已經截然不同,不僅占據了山西北部的兩座雄關,擁有了關山之險,兵力也大大增加。偏關營參將馬之麟領兵一千八百投降,又兼併了威遠路參將戴維藩的千餘部下,總兵力由一萬一千人擴充到一萬四千餘人。

  「殿下,如今我軍形勢大好,兵貴神速,當立即南下攻取河曲縣、保德州、岢嵐州、寧化所、忻州、五台縣諸地,截斷寧武、雁門守軍後路。清軍太原鎮精銳皆在寧武、雁門二關,若能在太原城外殲滅太原鎮主力,攻取太原便易矣」,王度建議。自從由一個小小的知縣被英明神武的蓮花大可汗擢為山西布政使司右參政、分守大同道後,王參議的政治熱情被充分點燃,自動請纓隨同遼王南征。顯然,他並不滿足於分守大同道,衛軍初至山西、目前只得大同一府,山西布政使人選尚未確定,這位的目標是山西一省的布政使,所以不顧風險,甘願隨軍出謀劃策。

  「嗯,王參政所言極是。鄭參將、馬參將領兵三千五百,攻取河曲縣和保德州,吾自帶一萬一千大軍攻打八角所,兩軍渡過朱家川後在武州會師」,遼王蘇穆爾果斷下令。此次他又招降、收編了三千多綠營兵馬,但心裡其實對這些降兵並不放心,總覺得這些降兵都是些牆頭草,風吹兩邊跑,索性一古腦兒全部抽調隨征,只在新占地方安排些汛兵、衙役守城。

  「王爺放心,末將與河保營參將寧重光亦有舊,有把握招降於他」,大同參將鄭國印十分自信。與別的降官喜歡呼蘇穆爾為殿下不同,他偏要「王爺」、「王爺」的叫著。帶個「爺」字,多用於親信、隨從、奴僕等對主子的稱呼,他卻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故意這麼稱呼以顯示自己和遼王「非同一般」的關係。

  呸!沒骨氣的東西!王度最是看不得他這鬼樣子,但也無可奈何。

  別說,人至賤則無敵,因為本身就是降將身份,招降河保營十分順利。聽聞帶兵來打河曲縣的是昔日自己的同僚鄭國印、馬之麟,河保營參將寧重光十分痛快地降了。他的河保營本身就歸大同鎮管,與鄭國印、馬之麟是極熟悉的,彼此間喝花酒都不知道喝過多少回,自然放心。雖然由河曲縣、保德州至武州要繞一個大彎子,但因為沒遇到抵抗,鄭國印、馬之麟居然比遼王蘇穆爾先到達武州。

  遼王蘇穆爾頗是鬱悶,他的兵馬遠比鄭、馬二人多,可守衛八角所的山西寧武道僉事張自涵卻十分頑固,領著千餘兵丁,死戰不退。使得遼王殿下不得不一座座軍堡攻打,連續攻克永興堡、利民堡、樓溝堡、八角所、三岔城、義井屯堡,雖然僅傷亡二百多人、殲滅了一千清軍,但畢竟損失了時間,導致主力比偏師晚抵達武州。自覺沒面子的遼王,下令將張自涵絞死於義井屯堡牆上、曝屍三日以警效尤。

  兵士行刑前,他有些納悶地問這位張僉事:「爾一介漢臣,偽清給爾之官爵也不算高,何苦為了一個區區五品官身如此拼命?不亦愚乎?」

  「予中的是大清的科舉,自當為大清效命,此之謂『臣節』,爾一介蠻夷懂什麼?速速行刑,莫要囉嗦!」張僉事義正言辭地說,絲毫沒有覺得為異族死節有何不妥。

  蘇穆爾被深深震撼了。難怪兄長當年不顧那麼多衛拉特貴族反對,堅持要在大衛國實施科舉制,原來科舉選才居然得士子之心若此!

  領會到兄長的良苦用心後,遼王殿下繼續施展他的山西攻略,準備由武州南下岢嵐州。「勇士們,咱們已經奪取了偏頭關、老營堡、河曲縣、保德州、八角所等諸多地方,不管是銅關還是鐵堡,都擋不住你們前進的腳步,孤命令你們繼續如狂風般奮勇前進,像一把尖刀插入敵人的胸膛」,出征前他大聲鼓舞自己的士兵。

  ——

  太原府城陽曲縣的巡撫衙門,今兒個瀰漫著一股不祥的空氣。山西巡撫白如梅惶恐不安地反覆開合著面前的茶盞蓋,再無此前的封疆大吏氣度。是的,封疆大吏,他的正式官銜為巡撫山西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既管軍又管民,可不就是封疆大吏嘛。

  撫台不說話,其他人,如山西按察使於際清,布政使司參政李文煌,布政使司參議、分守冀寧道萬翱,按察使司副使、分巡冀寧道陳丹,鑲紅旗滿洲梅勒章京察哈泰,撫標營參將高國盛、太原城守營參將宋佳選等亦不好作聲。

  「李總鎮到否?」終於,白如梅沉不住氣問。他口中的李總鎮指的是太原鎮總兵李好賢,雖然是太原鎮總兵,李好賢的駐地卻不在太原府,而是在平陽府。前些日子聽說衛軍攻克大同,李總鎮親自趕到雁門關布防,收到衛國遼王繞道攻入太原府的消息後,被白巡撫緊急召回議事。

  「吾看到他入了城,還打了個招呼。他說什麼一路風塵僕僕要先回府換件官袍,即刻就至。咳!你們漢人哪,講究就是多」,鑲紅旗滿洲梅勒章京(副將)察哈泰不滿地撇了撇嘴,他是正兒八經的滿洲將領,可不懼漢人的總兵。

  「報歉,抱歉,令諸公久等矣」,忽的一聲霹靂響起,太原鎮總兵李好賢不緊不慢地踱入了正堂,說話中氣十足,客氣地朝眾人拱了拱手。

  一見到他,眾人不由得鬆了口氣。畢竟,太原鎮是守衛太原的主力,此人雖然看著儒雅,卻也是打過硬仗的,想當初姜瓖作亂,山西幾乎全省響應,當時的李參將、如今的李總兵一把大刀不知砍下過多少逆賊的腦袋。

  「不晚,不晚,李總鎮一至,本撫心中有底矣!」白如梅笑道。

  不知為何,見這位總鎮從雁門關回來後還有心情回府換官袍,眾人一下子似乎有了底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