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如君所欲議和吧
「心亭素來多謀,為本帥分析一番,那衛國乾元皇帝遣使來西安向我大清問罪,打的是何算盤?莫非他想與我大清開戰?八旗精兵大多隨兩位王爺南下滅明,如今這陝西的精兵可不多」,四十歲的定西大將軍何洛會認真地問五十多歲的陝西總督孟喬芳。
何洛會本是肅親王豪格的部將,在豪格與多爾袞爭奪帝位的鬥爭中,左右逢源,投機取巧,最終靠告老主子豪格的密,得到了叔父攝政王的賞識,當上這定西大將軍一職。卻也因此壞了名聲,不僅兩黃旗大多數人不恥其為人,兩白旗也有不少人認為他是小人。既然走出這一步,他也便無所謂,索性便全身心地抱緊多爾袞的大腿。
世人都說何洛會是靠出賣舊主、拍叔父攝政王的馬屁升上去的,可孟喬芳卻不這麼看,叔父攝政王何等睿智,怎麼會拜一個無能之輩為定西大將軍?所以,這個何某人還是有能力、會帶兵的。至於人品嘛,唯有呵呵。
與何洛會不同,孟喬芳的心裡一直感念著皇太極的知遇之恩,所以內心深處其實是向著豪格的。只是他明白自己是漢人,如果參與滿洲權貴的爭鬥,必然難以善終,所以一直在表面上保持著中立。這也是多爾袞願意用他總督陝西的原因。如今他已過了知天命之年,歲月早已將他磨練得寵辱不驚。
「大將軍勿憂。雖然八旗主力已經南下,可河西之兵素來善戰,張勇、陳萬略、趙光瑞、馬寧等都是能打的。況且,下官認為衛使問罪是假,求和是真」,孟喬芳很鎮定。
「哦,心亭何以這般篤定?」何洛會露出虛心求教的表情,目光卻陰鷙閃爍。
「豈有內患未平又惹外憂之理?那衛國乾元皇帝若真想進攻陝西,又怎會將大半精兵集中於甘州,只派部分兵馬駐於莊浪。這更像是在防禦,而不是進攻」。
「嗯,有道理。那心亭認為是否應該與衛國議和?」
「下官認為應當議和。四川的張獻忠素來驕橫,須防範他趁陝西空虛,興兵北上」。
「獻賊雖狂妄,卻無法與李賊相比。前番他興兵北犯,被漢中總兵賀珍擊敗。有賀珍在,大西軍過不了漢中」。
「這正是下官所擔心的,那賀珍桀傲不馴,素來不聽調令,一旦有了反心,該如何應對?」
這一問頓時讓何洛會身子一僵,緩緩點頭,「心亭說得甚是,此人不可不防。只是那衛國野心甚大,得了甘肅猶不滿足,居然又想要蘭州、寧夏。如今他們想和,咱們先不急,晾一晾他們」,和洛會微笑。
此二人口中的賀珍,乃是一個割據漢中的軍閥。此人本是明將,後來投降李自成,成了大順軍駐漢中的守將;再然後,李自成敗了,他又果斷投奔滿清,發兵阻擊南撤的李過、高一功部;幾個月前,又和覬覦陝西的大西軍大戰,大敗三萬大西軍。
「報!大將軍、孟督憲,賀珍反了,正率大軍往西安開來」,正議著,副將陳德來報。
「什麼!」何洛會、孟喬芳驚叫出聲來。
原本賀珍只想做個聽調不聽宣的土皇帝,並不想造大清的反。可叔父攝政王不給他活路,偏要搞什麼剃髮易服,這讓他死後如何見祖宗?作為軍閥,可以反覆投降,降誰都不丟人,可作為漢人,卻要拖著根豬尾巴,那便萬不能容忍了!
所以,賀珍與部將孫守法、胡向化一商議,乾脆反他娘!他並非莽夫,起事前已與實力雄厚的大順軍劉體純部結成同盟,又策反了鳳翔守將武大定、石國璽,寶雞守將高汝礪。武大定、石國璽、高汝礪三人與賀珍情況差不多,換個主子可以,割掉頭髮絕不可以!
賀珍反了,自稱「奉天倡義大將軍」,這是李自成用過的頭銜,以示繼承闖王的事業。一路上十分順利,他帶著兩萬精兵出連雲棧,一舉攻下鳳翔、寶雞,武大定、石國璽、高汝礪響應。武大定反正後又攻下隴州、固原,殺死清固原道呂鳴、游擊李變龍、周存仁等一大群官員,靜寧、靈台、關中各地也紛紛響應。緊接著又攻破郿縣,殺縣令宋永譽、典史傅弼等,與大順軍劉體純部在陝南會師,攻占興安(今安康市)。
然後,他帶著大軍殺到西安城下。
此時的西安,八旗精兵已被調往江南,河西精兵則因為衛軍的襲擾,大半集中於蘭州和寧夏。
「大將軍,敵眾我寡,是守是走?」孟喬芳鎮定地問何洛會,仿佛自己才是兵馬多的一方。
哼!這尼堪恁地小看人!你是好漢,難道我便是孬種嗎?
何洛會暗自惱怒,大喝道:「本帥乃是大清定西大將軍,定西大將軍不守西安,難道還要逃到山西去嗎?」
「壯哉!既然大將軍願意守城,下官自當奉陪,只是須快馬飛報朝廷求援」。
「善,我這就給朝廷上疏。心亭,你守南門,陳德守西門,任珍守北門,我自守東門」,何洛會布署著防務。
「大將軍,還有一節,須得儘快與衛國議和,如今咱們可禁不起衛軍和賀珍兩路夾攻」,孟喬芳再次建議。
「心亭說的是,我這就派人與衛使談判,不管他們提什麼要求都答應,先穩住他們再說」,一聽他提起衛軍,何洛會的神色頓時不再淡定。
蘇勒坦派去談判的乃是謀臣胡璉器,一個精明無比的妙人兒。他一見清方態度前倨後躬,便知不對功,再一打聽,得知了賀珍起義的消息,便乾脆不提議和之事,反倒真地一本正經地問起清方的罪來,「蘭州、寧夏並非爾清國領土,我大衛出兵接管乃是天經地義,何故殺我將領、屠我軍卒?」
這一下換何洛會、孟喬芳難受了,不得不忍著屈辱向衛國妥協。畢竟雙方都遇到大敵,都有和談的意願,很快便達成協議:清方和衛方互相貿易,確保絲綢金路暢通;清方給衛方五萬兩銀子,作為陣亡將士的撫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