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開科舉招攬英才(下)

  第238章 開科舉招攬英才(下)

  「哦,劉師傅有話旦說無妨」,雖然蘇勒坦刻意稱劉好古為「劉卿」,以示親近,可「劉師傅」三字喊了多年,一個沒注意便冒了出來。

  劉好古心裡一熱,侃侃而談,「臣與首輔的分歧有二:其一、臣以為應該嚴禁通過捐錢取得監生資格作為出身,而首輔卻認為捐生可以彌補官員數量的不足;其二、臣以為應將各省的提學道劃歸禮部直管,而首輔卻認為提學道應隸屬於地方」。

  聽了這話,巴圖和坦老臉不由一紅,在這兩件事上他都存有私心。聽說要開科舉,很多蒙古貴族都找他為自己家的子弟謀個功名,那些貴族子弟他知道,打仗還行,考試差了些,捐生的存在,可以讓未得科名者也有官做;至於提學道劃歸禮部直管,禮部尚書可是他一直忌憚的劉好古,絕不能劃歸禮部,會壯大對手的勢力!

  乾元帝何許人也?很快便將兩件事的來龍去脈弄明白了。

  明朝制度,在國子監讀書的生員為監生,監生業滿可參加科考,也可以直接做官。剛開始,監生須經嚴格的考試。但後來變得徒有虛名,捐錢便可以取得監生資格。

  捐官的存在把官場的風氣搞壞了,有錢就可以做官,在朕的大衛朝絕不可以!蘇勒坦皺起了眉頭。不過巴圖和坦的話也不是完全沒道理,如今百廢俱興,到處都缺官,捐生的確可以彌補官員數量的不足。只是,捐錢得到的官職,必然要將捐出的錢撈回來方不算虧,這些捐官的存在助漲了貪腐之風!嗯,寧缺毋濫,朕寧可讓官位空著,也不能敗壞了官場風氣!

  他忽然想到了後世的大學制度,眯眼笑道:「巴卿、劉卿,捐生之事,朕是這麼想的。官職乃國家名器,絕不可以買賣。所以,國子監的監生業滿後,不可直接為官,想做官,必須參加科舉、通過鄉試。不過,當前也的確缺少官吏,這樣吧,讓那些監生業滿後舉行畢業考試。考試優異者,任為吏員,什麼司吏、掾史、令史、書吏、典吏、提控、獄典等,都可以。雖然不能做官,為吏也是一條出路,而且吏員如果政績優異,也可以擢為官員嘛」。

  「陛下聖明」,皇帝的話便是聖旨,金口一開,兩位閣老齊呼聖明。

  至於提學道劃歸禮部直管一事,蘇勒坦既贊成,也不贊成。

  明朝的提學隸屬於地方,沒有獨立的衙門,品級也不定,若各省提點學政的是按察使司副使,則為四品;僉事為五品,基本上相當於按察司分巡道。直隸地區則由七品監察御史充任。因為各省的提學道隸屬於按察使司衙門,所以容易受到地方官的干擾,破壞科舉的公正性。將提學道劃歸禮部,便不受地方節制,地方官想循私舞弊便難了!從這個角度說,他是贊成的。

  可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從長遠看,還是要單獨設立教育部管理為好;況且,首輔巴圖和坦素與劉師傅面和心不和,劃歸禮部,他也未必支持。從這個角度說,他是不贊成的。

  不愧是蓮花生大士的肉身顯世,菩薩的智慧非常人能及,迅速便想到了解決方法。

  「朕覺得教育事關國運,無論是歸地方管還是歸禮部管,皆有不足。這樣吧,各省的提學道仿照直隸模式,由監察御史或者其他京官充任。設立獨立的衙門,有密摺奏事之權。提學道可以監督督撫,督撫也可監督提學道並於年終給出考語。在涉及科舉事務上,歸禮部管轄;但建制上,屬於朝廷特派。他們便是朕的欽差大臣,所用「關防」印信與督撫相同,任期三年,每屆鄉試完畢後,吏部要重新提名各省學道人選」。

  「陛下聖明」,這一回巴圖和坦、劉好古稱頌聖明的聲音更響了。

  既然大家意見統一,乾元皇帝頒發諭旨,「帝王敷治,文教為先,臣子致君,經術為本今天下漸定,朕將興文教,崇經術,以開太平。在各省專設『提督學道』一職」

  缺人才,實在是太缺人才了!為了解決官員數量不足的問題,乾元帝下令今年五月即舉辦「童試」。雖然今年並非每三年一次的子、卯、午、酉年,他依然決定開恩科,八月舉辦鄉試、次年二月會試、三月殿試。務必要在來年三月將第一批舉人、貢士、進士選出來!

  不過,雖然缺少人才,可蘇勒坦並不想任用那些只知經義的書呆子,他心目中的人才是務實的實幹型人才。他對明朝科舉只考進士一科十分有意見,隋、唐、宋都沒有這麼偏科的,即使是元朝,也有德行、明經二科。

  為了防止選出的官員皆是些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只知經義的腐儒,乾元帝下令恢復唐宋時期的科舉制度,分為常科(常態化的科目)和制舉(臨時設立的科目)。其中,常科設明經、進士、明法、明字、明算、翻譯、天文、地理八科;今年加考醫藥、書畫、農學三科制舉,總共十一科,其中進士科占了三成。

  秋舉無多日,天書已十行。

  絕編能自苦,下筆定成章。

  不見三公後,空長七尺強。

  明年吏部選,梅福更仇香。

  大皇帝一聲令下開恩科,各級官員立即緊鑼密鼓地布置起來。農耕地區以縣為單位,找出大宅子做貢院;遊牧地區,則將各鄂托克的士子集中起來,在大帳篷里考。

  很快,結果傳來,全國有三千五百名士子參加了童試,雖然為了儘快補充官員數量,一再降低考試難度,可依然有兩千五百名士子被淘汰,最終取得生員資格的僅一千人;鄉試,兩百人中舉;會試,中了八十名貢士。最終,大衛朝的首場科舉,取了十一科八十名進士。其中有一個叫李遠澤的哈密漢人,連中解元、會元和狀元,一時傳為佳話。

  因為太缺官員,乾元帝下令舉人及其以上全部授官,最終授了兩百個官職。

  望著長長的官員名單,蘇勒坦仰天大笑:「天下英雄,入朕彀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