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開科舉招攬英才(上)
新朝肇建,最缺的就是人才。因為官員人數不足,就連閣臣們都兼著職。巴圖和坦兼工部尚書、鐵鉬爾兼刑部尚書、那蘇圖兼兵部尚書、劉好古兼禮部尚書、薛宗周兼戶部尚書。
這個任命耐人尋味。
首先,六部之首的吏部權力極大,其尚書被稱「天官」。為防權太大不好控制,乾元帝未讓吏部尚書哈什哈入閣。哈什哈出身於杜爾伯特部,當年衛拉特內戰時投奔輝特部,至今已有十五年,為人剛直不阿、忠心耿耿,極得蘇勒坦信任。可信任歸信任,既然做了吏部尚書,便不宜入閣,此乃制衡之術;其次,按吏戶禮兵刑工排序,剩下的五部,首輔應領戶部、次輔應領禮部才對,可乾元帝偏要反著來,閣臣地位越高,兼管的部排名越靠後,此之謂大小相制。比如,內閣中排名最末的薛宗周反倒管了僅次於吏部的戶部,一定程度便可制衡首輔巴圖和坦、次輔鐵鉬爾。
制衡,唯有制衡,君權才能穩固!別看蘇勒坦才二十八歲,可已經執輝特部馬鞭十五年,權謀之術使得爐火純青。
首輔巴圖和坦、禮部尚書劉好古步入了乾清宮東暖閣。相較於乾元殿的規模,這間三層閣樓,最大的房間也只能容納二十餘人,可議的都是頂天的事,非天子近臣不能入。
「來人,給兩位閣老賜座」,蘇勒坦溫聲說道,用手往無畏獅子座前面的兩張椅子一指。不光有椅子,還有桌案,上面擺放著極品磚茶和各式糕點。顯然,皇帝陛下已等他倆多時。
「臣等謝陛下恩典」,兩位重臣慌忙謝恩。自從推行禮儀、定好名爵後,君臣之間的規矩便多了。上上下下都在學習禮制,不學不行,皇帝專門設了監察御史,殿前失儀,罪名不小。
今兒個議的是推行科舉的大事,在蘇勒坦看來關乎大衛國祚。所以他很急,早早便備好了桌案、椅子、茶點,等待著兩位重臣。
「咳~」乾元帝輕唉一聲,吸引二人注意,緩緩問道:「巴卿、劉卿,科舉之事籌備得如何了?」自從稱帝後,他喜歡稱大臣為某卿,以示親近。只是稱「劉卿」還好,畢竟劉好古姓「劉」;稱「巴卿」便有些怪,巴圖和坦可不姓「巴」,而是姓「客烈亦惕」。無妨,甭管怎麼稱呼,皆是君恩,巴圖和坦以被皇帝稱為「巴卿」為榮。
多年前,這位皇帝便已在部落中推廣漢字,平常的公文皆用漢字書寫,只有在登基稱帝、祭拜天地這樣的大禮儀時,才用蒙漢兩種文字書寫詔書。如今,他認為在全國舉辦科舉的時機成熟了。
「陛下,臣統計了一下,目前我大衛七品及以上官員的年輕子弟中,識漢字的在六成以上,普通百姓精通漢學者,也不乏其人。推行科舉,正其時也」,劉好古沉聲說道。
「嗯,朕也是這麼想的」,蘇勒坦讚許地點了點頭。
見劉好古得到了肯定,巴圖和坦心頭一緊。作為老臣,他視劉好古這樣的新入閣者為威脅;作為蒙古人,他對皇帝重用漢、回等族官員,心裡是不滿的。所以,不願意讓劉好古專美於御前。
他從衣袖中呈上一道題本呈上,「陛下,這是臣領著劉閣老還有禮部、國子監各官擬定的科舉方略,請您御覽」,一句他領頭乾的,頓時便將劉好古等人的功勞搶了過去。
蘇勒坦對這位父親時期的老臣是極了解的,自然明白他心中的小九九。不僅不說破,反而有幾分喜悅。下面的大臣存在矛盾,他的帝位才穩當,若是底下人都是一條心,自己這個皇帝便可能被人架空。只要封建制度存在,黨爭便不可避免。區別只在於,庸主控制不住黨爭的激烈程度,危害了江山社稷;而雄主則能穩穩地將黨爭控制在一定限度內,牢牢掌控大局。
乾元帝自然是雄主,微微一笑,也給了巴圖和坦一個讚賞的眼神。「兩位愛卿辛苦了」,說完這句,他翻看起了方略。
只見這套科舉方案基本引用了明朝的制度。先是每年舉辦「童試」,取得生員資格後,參加正式科舉。正式科舉又分為鄉試、會試、殿試三級。鄉試每三年考一次,考期在八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也稱「秋闈」、「鄉闈」,中榜者稱舉人;鄉試次年的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由禮部舉辦會試,錄取貢士,又稱「禮闈」;會試當年三月十五日,由皇帝親自主持殿試,錄取三甲:一甲(狀元、榜眼、探花)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乍一看,似乎與明朝的科舉一樣,仔細琢磨,在正式科舉前的童試上有很大不同。
明朝的童試包括縣試、府試,道試。由各省學道主持歲考、科考兩級考試,按成績分為六等,科考列一、二等者,方能取得參加鄉試的資格。然後分往府、州、縣學學習,稱生員。生員又分三等:廩生、增生、附生。廩生成績最好,由官府提供津貼和日用,每年由學道考試,按成績等第依次升降。
而這個方案里,將縣試、府試,道試合併為縣試,一年考一次,稱為歲考,考試成績由六等簡化為及格、不及格兩等,及格者稱生員;至於科考只考國子監的監生,再沒有什麼廩生、增生、附生,官府也不提供津貼和日用。生員和監生可以參加正式科舉。
對於不再設廩生、增生、附生,官府也不提供津貼和日用給廩生,蘇勒坦能理解,大衛剛建國,窮!可對於將縣試、府試,道試合併為縣試,考試成績由六等簡化為及格、不及格兩等,他有些不明白。
「巴卿,為何要合併簡化『童試』呀?」乾元帝不解地問。
「陛下,這麼個考法是結合我大衛實際做出的。我大衛文風不如明國鼎盛,若一個童試都如此繁瑣,恐怕參加鄉試的生員會寥寥無幾」,巴圖和坦大聲解釋道。
是啊,漠西的文風確實遠不如中原、江南,這麼個考法貼切實際!而且,後世的公務員考試不也就考一次嗎?
想到這裡,蘇勒坦連連點頭,「卿等有心了,便照此辦理吧」。
「陛下,關於科舉方略,臣有兩點與首輔意見相左,恭請聖裁」,劉好古忽然開口說道。
(本章完)